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课程标准》强调:物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生打下基础。
【关键词】高中物理;面向全体;观念;方法
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得到主动发展的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以充分的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理解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即由偏重智育转向德、智、体全面发展;(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即由片面追求升学率转向让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个性得到主动发展;(3)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即由以“分数”评价定论学校、学生的质量水平,转向全面地、发展地评价学校、学生的质量水平;(4)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即花费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教育成果。我校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1. 科学分类,以达到最优化
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学习物理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了解差异,分类建组实验前,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物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分成甲(优生)、乙、丙、丁(差生)四个程度级,再接甲盯丙乙、乙丙、丁甲的搭配方法编座。这样便于老师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教师能巡回了解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良学生的表现,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共同奋发进步。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2.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上课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一般步骤按:分(分类自学)一合(集体讲授)一分(分层质疑)一分(分类指导)一分(分类练习)一合(集体归纳)。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
作业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
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1)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2)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3)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差生学物理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价主体互动化:即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与协商;(2)评价结果效益化:即重视评价结果的科学化反馈作用,以使被评价者最大限度的接受;(3)评价方式动态化:即给予多次评价的机会,注意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4)评价内容多元化:即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5)评价模式过程化:即不要只关注评价结果,不要只关心学生作对了多少,要更重视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去了多少时间?是否与他人合作过?是否遇到过较大的困难,最终又是如何解决的?(6)评价施实日常化:即重视评价的实效性。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将评价日常化,通俗化。
在考查、评价的基础上,每学期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3. 重视探究,稳步提高能力
增设课题研究是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落实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多进行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它可以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权。通过观察→发现→惊奇→探索,以逐步提高起探究能力。 另外,经常“提出问题”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公式或一个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提出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新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使好、中、差学生搭配组成探究小组,针对某一问题在小组组长带领下认真设计探究方案,并一起动手实践他们自己设计的方案,做好探究报告,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互相提出意见,发现问题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高考模式的改变,现行的中学物理教学不应单纯立足于物理知识的学习,而要把物理知识与化学、生物、地理乃至历史知识相互穿插,并适当增加这方面综合题的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学科综合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能量转化守恒定律 ”时,可以把化学上的键能、反应热以及生物上的生物能结合起来进行讨论;在讲解“原子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时,可以与化学上的电离及生物上的遗传、变异等相联系;在讲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时,可以与生物上的血液流动方向挂钩;《电磁感应》一章中,在判断飞机在某地方上空飞行时两机翼的电势高低时,可以与地理方面的知识相联系。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收稿日期:2013-02-18
【关键词】高中物理;面向全体;观念;方法
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得到主动发展的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以充分的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理解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即由偏重智育转向德、智、体全面发展;(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即由片面追求升学率转向让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个性得到主动发展;(3)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即由以“分数”评价定论学校、学生的质量水平,转向全面地、发展地评价学校、学生的质量水平;(4)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即花费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教育成果。我校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1. 科学分类,以达到最优化
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学习物理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了解差异,分类建组实验前,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物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分成甲(优生)、乙、丙、丁(差生)四个程度级,再接甲盯丙乙、乙丙、丁甲的搭配方法编座。这样便于老师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教师能巡回了解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良学生的表现,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共同奋发进步。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2.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上课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一般步骤按:分(分类自学)一合(集体讲授)一分(分层质疑)一分(分类指导)一分(分类练习)一合(集体归纳)。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
作业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
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1)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2)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3)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差生学物理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价主体互动化:即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与协商;(2)评价结果效益化:即重视评价结果的科学化反馈作用,以使被评价者最大限度的接受;(3)评价方式动态化:即给予多次评价的机会,注意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4)评价内容多元化:即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5)评价模式过程化:即不要只关注评价结果,不要只关心学生作对了多少,要更重视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去了多少时间?是否与他人合作过?是否遇到过较大的困难,最终又是如何解决的?(6)评价施实日常化:即重视评价的实效性。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将评价日常化,通俗化。
在考查、评价的基础上,每学期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3. 重视探究,稳步提高能力
增设课题研究是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落实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多进行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它可以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权。通过观察→发现→惊奇→探索,以逐步提高起探究能力。 另外,经常“提出问题”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公式或一个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提出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新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使好、中、差学生搭配组成探究小组,针对某一问题在小组组长带领下认真设计探究方案,并一起动手实践他们自己设计的方案,做好探究报告,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互相提出意见,发现问题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高考模式的改变,现行的中学物理教学不应单纯立足于物理知识的学习,而要把物理知识与化学、生物、地理乃至历史知识相互穿插,并适当增加这方面综合题的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学科综合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能量转化守恒定律 ”时,可以把化学上的键能、反应热以及生物上的生物能结合起来进行讨论;在讲解“原子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时,可以与化学上的电离及生物上的遗传、变异等相联系;在讲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时,可以与生物上的血液流动方向挂钩;《电磁感应》一章中,在判断飞机在某地方上空飞行时两机翼的电势高低时,可以与地理方面的知识相联系。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收稿日期:201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