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环境的多元发展给初中德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结合“互联网+”的大环境,初中德育工作需要及时转变指导理念和工作模式,进一步深入德育工作开展需求,给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本文立足“互联网+”时代背景,分析初中德育实践工作开展的具体方法,希望本文观点可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德育;实践工作
引言
“互联网+教育”形势下,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与教育发展之间构建了密切关系,结合互联网带来的全新教育发展契机,我们尝试以互联网思维展开教育教学活动。德育工作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开展德育工作旨在渗透思想道德意识培养和行为规范等目标,但是在具体的德育工作指导中,我们还是要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活动方案。
1.及时更新德育观念
德育理念指导工作策略应用,在互联网 +”环境下,中学德育工作者也需要树立全新的德育工作指导理念,立足互联网思维制定系统的德育工作方法体系。首先,德育课程开放性。传统的初中德育工作以封、堵、压为主,忽视了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这违背了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观念,新环境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在德育课堂上以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为主导,立足网络资源获取高质量的多元化德育信息,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培养目标。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学校需要强力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严把学生教育的政治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学生德育工作上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做好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加大学生对国史、党史、时代局势的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点、时政情况。学校要以“三个主义、七个观念、一个信仰、一个理想”教育为引导,让正统思想观念、信仰、理想真正成为学生的思想引领,培育新时代学生的精神风貌,丰富新时代学生精神内涵[1]。
2.强化监督引导
基于“互联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可以更好的调整网络时代社会环境现网络环境对学生思想造成的影响。德育工作应当逐步的转化监督重点,找出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重视采用因地制宜的思想教育方式。着力发挥移动互联网的载体作用。只有积极引导中学生正确的认识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价值,发挥移动互联网对学生思想发展的价值,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把握话语权。首先,中学教师应当基于互联网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明确各种社会现象对中学生思想变化造成的影响。其次,注重形成良好的信息收集机制,能够运用大数据的方式掌握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根据主题节假日、学生期末、假期、升学、入校的关键期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指导活动[2]。第三,还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思想诉求,着力尊重学生的思想主体地位,切实优化思想教育工作方式,达到提高思想教育有效性,全面促进学生思想成长发展的目标。
3.优化师生关系
“互联网+”环境下,师生沟通渠道更为多元,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沟通,密切思想交流,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便利。首先,给学生提供可供自主表达的互联网交际平台,教师借助网络渠道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同时给学生提供开放性的自我表达环境。其次,教师还要摆脱传统的教学定位束缚,注重优化师生关系,进一步尊重学生的思想需要,强调在互动平等的关系下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移动互联网具有即时聊天的特征,应当通过互联网平台优化思想教育的群组关系,积极在互联网软件的辅助下建立教师、学生、家长相互沟通的桥梁。只有优化教师与学生沟通机制,突破传统格局的限制,才能抓住学生的需要,不断提高思想教育的稳定性,更好的借助丰富的媒体信息影响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消除因为沟通渠道的问题影响思想教育水平。
4.德育情境深化体验
德育情境旨在立足学生经验开展德育实践工作。比如在法制教育中,初中生法制意识淡薄,而法律认识有限是青少年犯罪的直接根源。初中生个性鲜明,容易冲动,自我约束与管控的能力比较差,在这个时期,更要加强他们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认识,让他们知法、懂法,既懂得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公的社会待遇勇敢地说不,又能知法懂法,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3]。在初中德育教学中,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学生法制意识是势在必行的。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了“互联网 +”背景下的便利资源,借助网络平台,大量搜集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央视的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经济与法、安全与法、社会与法频道等,通过这些传递正能量的法制节目或频道,创设教学情境,打造在线说法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观看、体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参与到法制教育的活动中,成为传递法律知识的排头兵[4]。在开展“法在身边”的主题教育活动时,笔者就创设了“在线说法”的教学情境,利用“班班通”设备,将“今日说法”搬到了课堂上,播放学生熟悉的开场音乐,由班长——主持人进行开场,以小品形式,将案例搬上课堂(放学后,2名学生被社会小青年围堵,索要钱财)。通过情境创生的方式,以访谈节目形式,请学生现身说法,说一说小品中有哪些违法行为,青少年又该如何安全地、科学地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
互联网给现代教育发展提供了全新助力,但是针对学校德育工作来说,互联网带来的多元信息给学生的思想造成冲击,因此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既要发挥互联网优势,同时也要关注新的德育工作挑战。目前阶段的初中德育工作中互联网的优势得到了部分体现,但是整体德育工作质量还不到位,需要我们进一步优化工作策略。本文尝试分析“互联网+”时代环境影响下的初中德育工作开展路径,希望上述内容有实践工作方法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明超,张拓涵.校长管理教学六招[J].教书育人,2019,32(05):1140-1142,1148-1149.
[2]孫玉丽,王岐山.校长如何以美的方式管理学校[J].江苏教育,2019,3(10):164-166,170-174.
[3]邱宗江.中学校长应在学校管理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J].亚太教育,2019,32(01):118-120,125-126.
[4]周小芬.个性化的中学校长管理工作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21(23):1189-1190,1192-1193.
关键词:“互联网+”;德育;实践工作
引言
“互联网+教育”形势下,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与教育发展之间构建了密切关系,结合互联网带来的全新教育发展契机,我们尝试以互联网思维展开教育教学活动。德育工作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开展德育工作旨在渗透思想道德意识培养和行为规范等目标,但是在具体的德育工作指导中,我们还是要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活动方案。
1.及时更新德育观念
德育理念指导工作策略应用,在互联网 +”环境下,中学德育工作者也需要树立全新的德育工作指导理念,立足互联网思维制定系统的德育工作方法体系。首先,德育课程开放性。传统的初中德育工作以封、堵、压为主,忽视了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这违背了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观念,新环境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在德育课堂上以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为主导,立足网络资源获取高质量的多元化德育信息,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培养目标。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学校需要强力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严把学生教育的政治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学生德育工作上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做好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加大学生对国史、党史、时代局势的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点、时政情况。学校要以“三个主义、七个观念、一个信仰、一个理想”教育为引导,让正统思想观念、信仰、理想真正成为学生的思想引领,培育新时代学生的精神风貌,丰富新时代学生精神内涵[1]。
2.强化监督引导
基于“互联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可以更好的调整网络时代社会环境现网络环境对学生思想造成的影响。德育工作应当逐步的转化监督重点,找出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重视采用因地制宜的思想教育方式。着力发挥移动互联网的载体作用。只有积极引导中学生正确的认识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价值,发挥移动互联网对学生思想发展的价值,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把握话语权。首先,中学教师应当基于互联网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明确各种社会现象对中学生思想变化造成的影响。其次,注重形成良好的信息收集机制,能够运用大数据的方式掌握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根据主题节假日、学生期末、假期、升学、入校的关键期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指导活动[2]。第三,还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思想诉求,着力尊重学生的思想主体地位,切实优化思想教育工作方式,达到提高思想教育有效性,全面促进学生思想成长发展的目标。
3.优化师生关系
“互联网+”环境下,师生沟通渠道更为多元,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沟通,密切思想交流,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便利。首先,给学生提供可供自主表达的互联网交际平台,教师借助网络渠道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同时给学生提供开放性的自我表达环境。其次,教师还要摆脱传统的教学定位束缚,注重优化师生关系,进一步尊重学生的思想需要,强调在互动平等的关系下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移动互联网具有即时聊天的特征,应当通过互联网平台优化思想教育的群组关系,积极在互联网软件的辅助下建立教师、学生、家长相互沟通的桥梁。只有优化教师与学生沟通机制,突破传统格局的限制,才能抓住学生的需要,不断提高思想教育的稳定性,更好的借助丰富的媒体信息影响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消除因为沟通渠道的问题影响思想教育水平。
4.德育情境深化体验
德育情境旨在立足学生经验开展德育实践工作。比如在法制教育中,初中生法制意识淡薄,而法律认识有限是青少年犯罪的直接根源。初中生个性鲜明,容易冲动,自我约束与管控的能力比较差,在这个时期,更要加强他们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认识,让他们知法、懂法,既懂得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公的社会待遇勇敢地说不,又能知法懂法,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3]。在初中德育教学中,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学生法制意识是势在必行的。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了“互联网 +”背景下的便利资源,借助网络平台,大量搜集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央视的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经济与法、安全与法、社会与法频道等,通过这些传递正能量的法制节目或频道,创设教学情境,打造在线说法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观看、体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参与到法制教育的活动中,成为传递法律知识的排头兵[4]。在开展“法在身边”的主题教育活动时,笔者就创设了“在线说法”的教学情境,利用“班班通”设备,将“今日说法”搬到了课堂上,播放学生熟悉的开场音乐,由班长——主持人进行开场,以小品形式,将案例搬上课堂(放学后,2名学生被社会小青年围堵,索要钱财)。通过情境创生的方式,以访谈节目形式,请学生现身说法,说一说小品中有哪些违法行为,青少年又该如何安全地、科学地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
互联网给现代教育发展提供了全新助力,但是针对学校德育工作来说,互联网带来的多元信息给学生的思想造成冲击,因此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既要发挥互联网优势,同时也要关注新的德育工作挑战。目前阶段的初中德育工作中互联网的优势得到了部分体现,但是整体德育工作质量还不到位,需要我们进一步优化工作策略。本文尝试分析“互联网+”时代环境影响下的初中德育工作开展路径,希望上述内容有实践工作方法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明超,张拓涵.校长管理教学六招[J].教书育人,2019,32(05):1140-1142,1148-1149.
[2]孫玉丽,王岐山.校长如何以美的方式管理学校[J].江苏教育,2019,3(10):164-166,170-174.
[3]邱宗江.中学校长应在学校管理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J].亚太教育,2019,32(01):118-120,125-126.
[4]周小芬.个性化的中学校长管理工作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21(23):1189-1190,1192-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