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的自我伤害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inhe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玲今年17岁,正在上高二。最近大半年,她开始提不起精神,不想上学,即使待在学校里也总是想哭,会因为同学、老师或家长的一两句话就情绪爆发。总觉得自己很笨,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小玲觉得自己不对劲,想让爸妈带自己去看心理科,但爸妈对她的这些表现并不在意,觉得她就是想太多,不想好好学习。
  直到夏天要穿短袖,她母亲才发现她胳膊上有伤痕,这些划痕都是她用美工刀割出来的。每当情绪崩溃的时候,她就想用刀划伤自己。当血流出来的时候她感觉不到疼,反而能带来一丝短暂的内心平静,这样的方法可以让自己舒服一点。每次自伤后都很懊恼,但又无法自拔,情绪越来越难以控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生活没有希望。
  母亲这才带孩子看了精神科医生,被诊断为“抑郁障碍”,医生开了药,并建议要做心理治疗。

动机激发、灌注希望


  我首先表达了对小玲的理解,以及想要帮助她的愿望。通過行为功能分析,我帮助小玲理解自伤行为之所以一直存在,是因为这个行为从短期的角度可以缓解痛苦的情绪,但是从长期的角度,会让自己痛苦加重,情绪愈发难以控制。
  “是的。我也知道这样的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但好像‘上瘾’了一样,如果不让我这么做的话,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真的好痛苦,我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了!”
  面对小玲内心的无奈和矛盾,我给予了充分的共情,同时引导小玲接纳自己目前的状态。之所以出现这些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困扰,也许和她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小玲的爸妈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妈妈还曾经拿着菜刀威胁爸爸。爸爸对小玲很严厉,经常用打骂、威胁的方式对待小玲。妈妈则是很唠叨,什么都想管。小玲从小就很听话,学习成绩好,多才多艺,但在父母眼里,她总是还不够好。她在这个家庭里一直感到很压抑、很痛苦。这些经历都让她逐渐对自己产生“我不够好”“我不可爱”的看法。正是这些想法会经常让她产生抑郁、烦躁的情绪,因为缺乏有效应对情绪的技能,只能无奈地通过伤害自己来得到情绪暂时的缓解。
  “我能感受到你的无奈和无助,虽然你目前还不知道怎样能让自己好起来,但至少你已经明白伤害自己不是最好的选择。那么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有没有更加有效的方式能帮助你应对那些难以忍受的情绪。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过的生活。”
  “我是美术生,想过以后去上有设计类专业的大学,成为一名设计师,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但现在,也许可能很难实现了。”
  “很高兴你有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有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叫辩证行为疗法,它的目标就是帮助我们建立值得过的生活。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提供很多应对痛苦和困扰的技能,尤其对自伤的冲动和情绪的调节非常有效。所以你愿意尝试学习一些技能,来度过目前的困境,最终能帮助你实现自己想做的事和想过的生活吗?”
  “也许可以试试吧。”

正念练习


  小玲说“每当情绪涌上来的时候,根本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各种感受混在一起,不由自主地就会拿起小刀划伤自己。”
  当促发事件出现,想法、情绪、身体感受和行为冲动会以自动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果能在发生问题行为之前慢下来,识别和区分这些部分,那么就有机会使用更加有效的应对方式。
  正念练习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帮助我们关注当下,增加对想法、情绪、身体感受、行为冲动的觉察能力。另外,正念的另一个关键点就是不评判。对促发事件习惯性的负面认知或者说评判,是导致不良情绪和问题行为产生的重要环节。能够放下评判,将想法和事实分离,学会以观察和描述的方式来面对事件和环境,是有效调节情绪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每次治疗的开始,我都会与小玲一起用5~8分钟的时间进行正念的练习,包括觉察呼吸、五感正念觉察、情绪觉察、觉察想法等,并作为家庭作业让小玲每天都进行练习。小玲觉得觉察呼吸的练习最让她有感触。“我的睡眠一直都不太好,脑子里总是胡思乱想。我就尝试了觉察呼吸的练习。当我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时,感觉很放松,脑子里的那些想法也少了,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痛苦耐受


  虽然正念的练习可以让小玲有些受益,但当非常强烈的情绪产生的时候,她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又出现想伤害自己的情况。我向小玲介绍了痛苦耐受的技能。当情绪达到一个高峰,需要有一些方法能让极端的情绪迅速降低,从而避免去做问题行为。比如改变身体的状态。用冷水改变脸的温度,激烈运动,调节呼吸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又或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五感的刺激来抚慰自己。比如看喜欢的图片,听抚慰人心或者令人振奋的音乐,闻喜欢的气味的香皂等。我与小玲一起商讨可以抚慰自己的五感活动并记录下来,让小玲用手机拍照,以便能随时拿出来提醒自己。小玲告诉我,有一天她和妈妈吵架后,情绪非常的崩溃,她回到房间,拿出了那个惯用的美工刀,觉得自己可能再也好不起来了。但当想划下去的那一刻,她觉得不能就这样放弃自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放下了美工刀。她戴上耳机,把音量调到很大,跟着耳机里的音乐大声哼唱。这时候她又想到了好朋友送给自己的一本画册,那是自己最喜欢的画册。她打开画册翻看,想着好朋友曾经给她的安慰。慢慢的情绪开始下降,她觉得很累,但已经不想再去伤害自己。这次的经历给她很大的信心,她没想到真的能有其他的方法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而且这种平静是没有负担的。这是治疗的一个转折点,她看到了自己改变的希望,变得更加积极,也更愿意把学到的技能用到生活中。
  在接下来的治疗中,我还和小玲一起讨论了情绪调节的技能。小玲的自伤行为逐渐减少,情绪趋于稳定。虽然有时还是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但也不会维持很久。她形容这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就好像是在给她安装技能包,面对强烈的情绪,她不再是赤膊上阵。
其他文献
◢ 危机干预与疫情心理热线  危机干预是给处于危机中的个人或家庭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的一种技术,通过调动他们自身的潜能来重新建立和恢复其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危机干预有三个目标:减少急性的、剧烈的心理危机和创伤的风险,稳定和减少危机或创伤情景的直接严重的后果,促进个体从危机和创伤事件中恢复或康复。  疫情心理热线是危机干预的一种方式,它属于心理急救而不是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疫情心理热线主要有三个目标
期刊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或受到死亡威胁,或严重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持续存在或延迟出现的精神障碍。PTSD主要表现为三类症状  重新体验:表现为头脑里不自主地闪现与创伤有关的情境或内容,甚至感觉创伤性事件好像再次发生一样。  回避和麻木:主要表现为长期回避与创伤有关的事件或情境,回避创伤的地点或有关的人或事,有些患者甚至出
期刊
还记得,女儿小时候跟很多小朋友一样,不爱喝水,这个问题当时挺让我头大的。  后来,在陪她玩耍的时候,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试试把喝水这件事和她喜欢的玩偶、卡通人物,或认识的英文单词联系起来呢?于是,我尝试给她喝下去的每一口水,都起一个名字:  小猴子水、苏菲亚公主水、orange 水、通常,只要我起了两个名字,她就会兴致勃勃地接龙联想,跟我分享她想到的每一个新名字。她每说一个名字,我就给她喝一口水。
期刊
心理困扰:孩子为什么要往爸爸那里跑?  人在中年的淑雅女士,人如其名,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是那样贤淑清雅。然而,如此淑雅的女士,竟然如此开始自己的故事:“可气死我了!”  接下来,淑雅幽怨地倾诉自己的困惑:  “我是个单身母亲,儿子已经长大成人。离婚的时候,孩子爸爸为了自己尽快结婚,居然直接提出不要孩子。分手后,他爸爸真的很快再婚了。为了孩子,我一直没有再婚,我们母子相依为命。我为了孩子,
期刊
沒有人可以帮助我  阳光毫无私心地照耀着大地的每个角落,不过,总有某些地方和角落存在阴影。而阿雅就是自称一直被阴影笼罩的人。回想在三个月之前的第一次咨询,依然让人印象深刻。  在一个星期内,阿雅连续和几个公司领导发生了争吵,本想跟未婚夫谈谈心放松一下,结果也变成了争吵。再加上她一直和同事关系紧张,这让阿雅不得不反思,是不是自己有什么问题。  “我觉得自己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只要别人提出
期刊
苯二氮?类,也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安定类药物,常用的有安定(地西泮)、舒乐安定(阿普唑仑)等。时至今日,在焦虑障碍的临床治疗中,尽管已经出现新一代的抗焦虑药、抗抑郁药,但苯二氮?类药物仍以其起效快、相对安全等优势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正因其应用广泛、价格便宜、较易获得,苯二氮?类药物导致的药物依赖成瘾问题逐渐得到广泛关注。这种成瘾可以是躯体依赖,也就是身体的一种适应状态;也可以是精神依赖,表现
期刊
◢ 疫情背景下特有的哀伤反应  哀伤是丧失亲人后的反应过程,在此过程中丧亲者会出现包括情感、认知、行为、生理、人际关系和精神层面的各种反应。  突如其来的严峻疫情下,经历亲友离世的丧亲者可能会经历情绪上的愤怒、震惊、否认、麻木、自责、后悔和内疚、无奈、无力、无助,以及生理上的睡眠失调、食欲不振等强烈的反应。  由于这次疫情的突发性、严重性以及疫情严重地区早期存在的难以确诊和住院等问题,丧亲者的哀伤
期刊
乌鲁木齐一个冬日的早晨,下了19个小时的雪总算是停了。街头巷尾都是清扫雪的忙碌身影,校园里也不例外。在师生一节多课的努力下,校园路面的雪终于被清理干净。※ 都是玩雪惹的“祸”  作为少先大队辅导员,我会在课间巡视室外卫生情况。还没出门,QQ上闪动着高年级辅导员的留言:“早上清理干净的雪被低年级学生玩得到处都是!”  我急忙赶到楼下,只见一排雪做的“长城”,学生一个赶一个地在上面走着;广场上的学生拿
期刊
◢ 正确地认识情绪  负面情绪的破坏性无疑是巨大的,情绪一旦发作起来,就像是洪水猛兽,可以摧毁自己并且波及他人。正是因为意识到负面情绪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人们本能的反应就是把它禁锢起来,让它尽可能远离自己。也就是说,很多人认为只有摆脱负面情绪,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但这样做效果如何呢?  负面情绪是有能量的,隔绝情绪可能带来的极端后果是使人失去活力,最终导致抑郁的发生。所以,虽然负面的情绪会带来一些
期刊
内心的担忧,往往比外在的危险更让人恐惧。你居然不给我讲大道理  坐在我对面的小斌耷拉着脑袋,整个人无精打采地窝在沙发里。17岁的他本该是充满热情和活力的翩翩少年,却因为抑郁症而郁郁寡欢,每天都没什么精力,说话仿佛也能让他耗尽力气。这是我们第一次咨询时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他已经服用抗抑郁药物一段时间,希望通过接受心理咨询的帮助,能够更快地恢复。但是,小斌好像对于心理咨询没有什么兴趣,仅仅是听从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