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珠算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对幼儿具有教育功能和启智功能。把传统珠算引入五大领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以计算方法多样化的思路与数学活动结合进行教学。本实验通过严格控制无关变量进行思维力、注意力、计算能力的测量,来分析传统珠算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使数学教学活动更显特色、更科学化,而且更有效地开发幼儿的智力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数学活动;传统珠算;幼儿智力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5-0017-06
【作者简介】屈育红(1968-),女,河南平顶山人,平顶山平煤幼儿园教师,小教高级。
一、研究的背景
传统珠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儿童具有教育、启智功能,适合4岁~10岁的儿童学习。近30年来,全国各地都有开展传统珠算活动,主要在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2001年开始,我园在数学活动中引入传统珠算教育的实践活动。13年的尝试,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传统珠算的魅力体现在,它的直观形象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但给幼儿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还激发了他们参与数学游戏的兴趣,孩子们快乐地在数学活动中学习珠算的计算方法,通过传统珠算来巩固数学教学内容。
传统珠算的发明和运用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被世人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先生曾誉称算盘是中国最早的计算机[1],2008年、2014年分别被列入中国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学活动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幼儿对于数量的认知离不开对实物的依赖,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形象、具体的实物进行表征[2],在数学活动中融入传统珠算有利于培养幼儿数概念的多元表征能力。
2004年初,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承担了《传统珠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的研究》的项目,得出结论:传统珠算教育能显著地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3]2010年3月,浙江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实验组的课题——《传统珠算对认知功能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结题报告得出结论:传统珠算促进儿童对数字的认知能力、计算能力、数量空间表征及脑结构的发展。[4]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5岁~6岁幼儿数学和传统珠算结合的教学效果进行跟踪调查,重点研究幼儿在思维能力、注意力和计算能力三个方面的变化,检测珠算教育对幼儿智力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1.传统珠算
指利用算盘将数字符号变成珠码符号,并依据计算原理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在于将中国传统的珠码符号拼排与直观形象记忆结合起来,通过拨珠看到运算过程、得出运算结果。
2.数学活动
指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等中,利用实物情景、教具模型、图形、口语、书面符号等为幼儿创设的理解“数”和“形”的教学活动。它的主要方法是:操作法、游戏法、演示讲解法和观察比较法。
3.智力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思维力、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和想象力等。
(二)研究内容
在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中,引入传统珠算的技能知识,对幼儿的智力发展进行分析:1. 传统珠算对幼儿注意力的影响;2. 传统珠算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影响;3. 传统珠算对幼儿计算能力的影响。
(三)研究目标
1. 通过开设实验班,对幼儿进行注意力、思维力、计算力的测量,检测数学活动中引入传统珠算能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2. 促进幼儿快乐健康和谐发展。
(四)研究方法
实物操作法、观察法、比较法、测试法、个案分析法等。
(五)研究对象及取样
随机取我园大班新生120人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2个实验班(大三班、大四班)和2个对照班(大五班、大六班)。每班30人,幼儿平均年龄是5岁2个月(男女对半)。实验开始前对两班所有被测幼儿进行前测。在一学年结束时对两班所有被测幼儿进行重测。
三、研究过程
(一)数学活动和传统珠算结合教育的理论探究
数学活动和传统珠算结合教学的理论是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为指针,在遵循幼儿园五大领域数学活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汲取中国古代珠算算理创新出来的,它使传统珠算的计算功能在数学活动中发展为启智和教育功能。教学中树立“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理念,以培养幼儿的兴趣、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目标,以幼儿的接受能力为出发点,以追求身心愉快的数学与珠算结合的教育过程为宗旨,以动静交替、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的渐进式操作练习为突破口,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幼儿的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促进其快乐健康成长。
(二)数学活动和传统珠算结合的教育实践
1.制定教育目标
(1)通过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入传统珠算知识,让幼儿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达到开发幼儿智力的作用。(2)幼儿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2.确立教育内容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结合学前教育五大领域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安排幼儿的一日游戏活动。在保证实验班和对照班五大领域教材不变的前提下,制定数学教学内容做到:(1)教学内容不变,教学方法不一样;(2)实验班用两种教学方法。一是实物操作的计算方法,二是传统珠算的计算方法。(3)对照班只用实物操作的计算方法。(如表1)
3.制定测试体系 (1)假设:传统珠算教育能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2)研究工具:彩色瑞文推理测验、数字划消测验(1-4)、算盘、珠码图、计算器、操作材料等。
(3)自变量:传统珠算教育干预。
(4)无关变量的控制:一是两班设置相同的课程、课时、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二是随机分班的实验班幼儿从没学过传统珠算,授课教师不变。
(5)施测:由各实验班测试组长按照课题组的要求负责执行具体的测试工作。每个主测固定负责具体的测试项目,测量过程中对两班被测交叉进行,以最大程度地控制测量误差。对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处理,协调落实各方面工作。A 运用注意力训练数字划消测验(1-4)测试幼儿的注意力;B运用彩色瑞文推理测验软件测试幼儿的思维力;C 运用自制的试题卡片测试幼儿的计算能力(见表2)。
(6)数据整理、统计与分析:每次测量结果由课题组负责人组织全体成员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保存。
(三)数学活动和传统珠算结合教学操作范式的建构
数学活动和传统珠算结合教学的实践中,对5岁~6岁幼儿应突出三种活动形式,即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晨间区角活动和家庭亲子活动。[5]让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学习传统珠算,在游戏中开发脑功能,从而保证他们学习传统珠算的兴趣、质量和效果,促进其健康和谐发展。
1.数学集体教学活动
数学集体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幼儿创设情景教学,通过实物、图画、卡片、歌曲、故事、算盘等引导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帮助他们在游戏中掌握实物操作和传统珠算的技能知识,它要求教师做到:
(1)把传统珠算的知识引入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既学习实物操作的计算方式,又学习传统珠算的计算方式,二者巧妙结合。学习顺序是:实物操作教法在先,传统珠算教法在后。活动中,充分利用实物卡片、算盘等教具,引导幼儿眼口手耳和左右两个半脑同时参与,情景教学中动静交替,孩子们快乐地在游戏中主动学习。
例如:学习6的组成时,创设情景《康康过生日》的游戏。环节设计:
一是让幼儿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如家里来了多少客人,如果来了6个客人,桌子上只有2个茶杯,还需要几个茶杯等。
二是观看情景表演或观察教学挂图。如找出几和几合起来是6等。
三是记录6的组成式。
四是操作实物卡片。如点数6以内的实物,尝试将6块饼干分给两个小朋友有几种分法,同时理解“1和5合起来是6”即1+5=6等。
五是拨珠练习。幼儿用算盘拨珠1+5=6、3+3=6、2+4=6、6-1=5,6-4=2、6-3=3等,再引导用珠码脑图像进行计算。
活动中,幼儿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用“合并或拿走”的方法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的练习。先学习实物操作方法,再学习传统珠算的拨珠方法。二者互相促进,有利于幼儿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掌握。
(2)合理搭配实物操作和传统珠算的学习时间。一般情况下,二者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二比一。跟对照班相比,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让幼儿学习两种计算方法,时间很紧。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游戏活动时一定做到精、熟、准。
例如:学习10-1时,创设情境游戏《小明买雪糕》。环节设计:观看情景图片→引导列式子10-1=?→实物操作或结合生活经验判断得数→算盘上拨出答案“9”(图1,见下页);提问:①小明在干什么?②怎么列式子?③怎样得出答案?(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实物卡片)④怎么拨珠?谁能把拨珠动作用语言表述?幼儿会很自然跟着教师边回答问题边操作练习。
(3)在数学课堂游戏中,新授知识的重点倾向实物操作方法的学习,复习知识的重点倾向传统珠算技能的练习。实物操作的教学方法是学习珠算技能的基础,传统珠算促进数学知识的掌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数译珠的训练——把数字符号变成珠码符号。如:数字“11”数译珠为图2。先让幼儿认识数字,然后进行数译珠的练习。幼儿刚接触传统珠算,数译珠是他们复习活动中重点练习的内容。
二是单手拨珠的训练——指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的拨珠练习。幼儿单手拨珠的训练,需要在反复的练习中慢慢提升手指的灵活度。
三是双手拨珠的训练——指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的分工、合作的拨珠练习。双手拨珠是传统珠算教学中的难点。它既要幼儿明白算理、掌握指法,又要求动作规范、准确、迅速、力度适中,这需要幼儿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双手拨珠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手,也提高了触觉、视觉、听觉的灵敏度,从而加强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感性,幼儿智力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四是计算速度的训练——是在复习巩固练习阶段进行的活动,它遵循从易到难、从慢到快递进式的原则。如:一位数的加减题训练,从“一位两笔→ 一位三笔→ 一位五笔”来练习。在训练中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学习特点来变换题型和速度,还要设计竞赛游戏、闯关游戏等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2.晨间区角活动
在数学集体活动之后,结合教学内容为幼儿创设的自由活动、主动发展的空间。它要求教师准备丰富的珠算操作材料(见图3,图4,图5),让幼儿在晨间区角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爱好,选择内容、材料和伙伴,通过游戏、自由交往和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获得集体教学之外的经验,巩固集体教学内容。
3.家庭亲子活动
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堂数学集体游戏内容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家庭生活中创造性地和幼儿一起做数学计算游戏。它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我们要求家长做到以下三方面:
一是给孩子一个鼓励的声音,及时表扬他们在计算中的点滴进步。
二是给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充满爱的环境。如整洁、安静的房间。
三是创造性地和幼儿一起做数学计算游戏,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例如:《超市购物》。如家长带幼儿去商场购买水果,买5个苹果,又买4个梨,问幼儿: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又如,妈妈有10元钱,买蔬菜花去3元,还剩多少元钱?用珠算的方法怎样计算幼儿会很乐意表现自己,家长一定及时表扬和肯定他们。
四、测试内容与方法
(一)幼儿注意力的测试
运用数字划消测验(1-4)测试幼儿的注意力:对反映幼儿注意力的数字划消1、数字划消2、数字划消3、数字划消4四项指标进行测量。
1. 数字划消测验是训练注意力的传统测验,由阿拉伯数字0-9无规律排列组成4个分测验,每个测验460个字符(用时5分钟),4个测验连续进行。常模计算公式E=100×A/T,其中E =注意能力指数(正常指数=18.7);A =划消精确度,A=(C-W)/(C+O):C=划消符号总数,W=错划个数,O=漏划的个数;T = 5分钟。[6]每人发一份测试卷测试。
2.内容包括:
(1)第一页划去“3”字,测试幼儿注意力的指向性和集中度。
(2)第二页划去“3”前面的一个数字,测试幼儿注意力的转移性。
(3)第三页划去“3”前一位的数字“7”字,测试幼儿注意力的选择性。
(4)第四页划去“3”和“7”中间的数字,测试幼儿注意力的广度。
(二)幼儿思维能力的测试
运用彩色瑞文推理软件测量幼儿的思维能力。
1. 彩色瑞文推理软件是由英国心理学家C.Raven于1938年设计的一种非文字智力测验,1989年由李丹等人修订了彩色型版本,用来测试5岁~11岁儿童的思维能力发展。测试时,每人发一份瑞文推理测试答题卷36题(30分钟时间到即收卷子)。
2. 内容包括:ABC三式36张图,每式12张图(三式共36题),测试时间共30分钟。计算公式=(答对题数÷36)×100%。如果答对32题~35题(平滑百分等级95%)属于高水平智力;答对28题~30题(平滑百分等级90%)属于智力水平良好;答对23题~25题以下(平滑百分等级75%)属于中等智力。[7]
(三)幼儿计算能力的测试
通过试题测试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的计算能力(速度、准确率)。要求测试时,每人发一份卷子,规定时间一到即收卷子,全部作对100分。平均分数计算公式=总得分÷总测试人数。
1. 前测:5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题25道(10分钟)。
2. 后测: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题50道(10分钟)。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测试结果(表3):
通过这些数字不难发现,前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的注意力、思维力、计算力都偏低且区别不大。原因是:5岁左右的幼儿刚升入大班,对数字的认知和书写、图形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差一些,幼儿握笔连线等的动作慢一些。因此,在规定时间里漏划、错划等错误判断多一些,各项能力都偏低。
(二)实验后测试结果(表4):
实验后测试结果和实验前的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的注意力、思维力、计算力都呈上升趋势,但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1)实验班幼儿的注意能力指数高出正常指数18.7很多,而对照班是高出18.7一点儿;(2)实验班幼儿的思维活跃,他们对图形的组合、比较、推理能力提升很多。大多数孩子30 分钟内做对的题数高于34题,平均平滑百分等级超过91%。对照班只有少数孩子做对的题数超过34题,平均平滑百分等级89%;(3)实验班幼儿的计算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班。他们的平均分数是99.9分;而对照班幼儿的平均分数是96.7分。总之,传统珠算教育显著地提高了实验班幼儿的注意力、思维力和计算能力。
(三)分析
课题组一年的研究证明,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引入传统珠算促进幼儿智力发展主要表现在:能大幅度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显著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传统珠算训练正好是通过双手协调拨珠来进行的。这种双手拨珠的操作活动,起到手脑并用的效果,促进了幼儿左右脑的平衡发展。幼儿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既学习了实物操作的计算方法,又学习了传统珠算的计算方法。不仅养成了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的良好学习习惯,而且还提高了孩子们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他们乐意把算盘当学具拨一拨、算一算、想一想。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传统珠算能显著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的分析
幼儿的思维发展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导形式的,传统珠算培养幼儿高度的算珠表象和算珠表象操作能力,这会极大地促进幼儿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在传统珠算练习过程中,手脑眼耳等全面配合刺激了脑神经的发展,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思维力等,从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2.传统珠算能显著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的分析 将传统珠算设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以计算方式多样化的思路与数学结合进行教学的。教学中既有传统教法,又有珠算的教法,情景教学中动静交替,孩子们在游戏中主动学习。每节数学活动中至少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传统珠算知识技能的练习,另外,晨间区角活动中幼儿也有时间操作学具,他们脑中形成了清晰的算珠脑像,用珠码计算数字的速度快且准确率高,10以内的加减法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没有接受传统珠算训练的幼儿只能伸手指头来计算答案,速度慢且易出错。
五、结论与建议
(一)由于该实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了一年的时间,而且是建立在对数学活动教育理念深刻领会的基础上实施的,同时得到了专家、领导和课题组成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整个实验过程比较科学合理、真实有效。
(二)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的120 名幼儿,在对实验目的无意识的状态下积极参与,无任何压力与约束,身心发展未受任何限制,特别是前测与后测都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的,测量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珠算教育融入幼儿数学课堂活动是以计算能力多样化思路与数学结合进行教学的,活跃了幼儿的思维,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游戏的兴趣,同时开发了幼儿的智力。
(四)建议:
1. 家园合作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离开幼儿园上小学以后还有机会继续学习。
2. 社会机构和幼儿园应该经常合作,举办幼儿传统珠算的表演赛和研究交流等,共同促进传统珠算对幼儿的智力开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迟海滨.全国珠心算教练师职业资格培训指导教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05).
[2] 茅懋,袁放.在集体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数概念的多元素表征能力——以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猜一猜”为例[J].幼儿教育(教师版),2013,(01).
[3]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的研究[J].珠算与珠心算,2009,(01).
[4] 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实验组.“珠心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项目报告综述一[J].珠算与珠心算,2011,(03).
[5] 屈育红. 浅议幼儿初级班珠算教学中的三种形式[J].珠算与珠心算,2010,(05).
[6] 浙江学能教育.划消数字实验常模[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5c115dee19e8b8f67c1cb998. html.2012-04-04.
[7] TAKETASHINGEN.瑞文推理测验[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ef10976748017c1c708a14570. html.2010-12-03.
本文系河南省平顶山市2013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学活动中引入传统珠算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研究”(编号A12045)最终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张付庆)
【关键词】数学活动;传统珠算;幼儿智力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5-0017-06
【作者简介】屈育红(1968-),女,河南平顶山人,平顶山平煤幼儿园教师,小教高级。
一、研究的背景
传统珠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儿童具有教育、启智功能,适合4岁~10岁的儿童学习。近30年来,全国各地都有开展传统珠算活动,主要在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2001年开始,我园在数学活动中引入传统珠算教育的实践活动。13年的尝试,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传统珠算的魅力体现在,它的直观形象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但给幼儿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还激发了他们参与数学游戏的兴趣,孩子们快乐地在数学活动中学习珠算的计算方法,通过传统珠算来巩固数学教学内容。
传统珠算的发明和运用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被世人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先生曾誉称算盘是中国最早的计算机[1],2008年、2014年分别被列入中国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学活动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幼儿对于数量的认知离不开对实物的依赖,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形象、具体的实物进行表征[2],在数学活动中融入传统珠算有利于培养幼儿数概念的多元表征能力。
2004年初,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承担了《传统珠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的研究》的项目,得出结论:传统珠算教育能显著地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3]2010年3月,浙江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实验组的课题——《传统珠算对认知功能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结题报告得出结论:传统珠算促进儿童对数字的认知能力、计算能力、数量空间表征及脑结构的发展。[4]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5岁~6岁幼儿数学和传统珠算结合的教学效果进行跟踪调查,重点研究幼儿在思维能力、注意力和计算能力三个方面的变化,检测珠算教育对幼儿智力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1.传统珠算
指利用算盘将数字符号变成珠码符号,并依据计算原理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在于将中国传统的珠码符号拼排与直观形象记忆结合起来,通过拨珠看到运算过程、得出运算结果。
2.数学活动
指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等中,利用实物情景、教具模型、图形、口语、书面符号等为幼儿创设的理解“数”和“形”的教学活动。它的主要方法是:操作法、游戏法、演示讲解法和观察比较法。
3.智力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思维力、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和想象力等。
(二)研究内容
在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中,引入传统珠算的技能知识,对幼儿的智力发展进行分析:1. 传统珠算对幼儿注意力的影响;2. 传统珠算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影响;3. 传统珠算对幼儿计算能力的影响。
(三)研究目标
1. 通过开设实验班,对幼儿进行注意力、思维力、计算力的测量,检测数学活动中引入传统珠算能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2. 促进幼儿快乐健康和谐发展。
(四)研究方法
实物操作法、观察法、比较法、测试法、个案分析法等。
(五)研究对象及取样
随机取我园大班新生120人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2个实验班(大三班、大四班)和2个对照班(大五班、大六班)。每班30人,幼儿平均年龄是5岁2个月(男女对半)。实验开始前对两班所有被测幼儿进行前测。在一学年结束时对两班所有被测幼儿进行重测。
三、研究过程
(一)数学活动和传统珠算结合教育的理论探究
数学活动和传统珠算结合教学的理论是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为指针,在遵循幼儿园五大领域数学活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汲取中国古代珠算算理创新出来的,它使传统珠算的计算功能在数学活动中发展为启智和教育功能。教学中树立“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理念,以培养幼儿的兴趣、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目标,以幼儿的接受能力为出发点,以追求身心愉快的数学与珠算结合的教育过程为宗旨,以动静交替、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的渐进式操作练习为突破口,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幼儿的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促进其快乐健康成长。
(二)数学活动和传统珠算结合的教育实践
1.制定教育目标
(1)通过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入传统珠算知识,让幼儿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达到开发幼儿智力的作用。(2)幼儿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2.确立教育内容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结合学前教育五大领域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安排幼儿的一日游戏活动。在保证实验班和对照班五大领域教材不变的前提下,制定数学教学内容做到:(1)教学内容不变,教学方法不一样;(2)实验班用两种教学方法。一是实物操作的计算方法,二是传统珠算的计算方法。(3)对照班只用实物操作的计算方法。(如表1)
3.制定测试体系 (1)假设:传统珠算教育能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2)研究工具:彩色瑞文推理测验、数字划消测验(1-4)、算盘、珠码图、计算器、操作材料等。
(3)自变量:传统珠算教育干预。
(4)无关变量的控制:一是两班设置相同的课程、课时、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二是随机分班的实验班幼儿从没学过传统珠算,授课教师不变。
(5)施测:由各实验班测试组长按照课题组的要求负责执行具体的测试工作。每个主测固定负责具体的测试项目,测量过程中对两班被测交叉进行,以最大程度地控制测量误差。对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处理,协调落实各方面工作。A 运用注意力训练数字划消测验(1-4)测试幼儿的注意力;B运用彩色瑞文推理测验软件测试幼儿的思维力;C 运用自制的试题卡片测试幼儿的计算能力(见表2)。
(6)数据整理、统计与分析:每次测量结果由课题组负责人组织全体成员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保存。
(三)数学活动和传统珠算结合教学操作范式的建构
数学活动和传统珠算结合教学的实践中,对5岁~6岁幼儿应突出三种活动形式,即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晨间区角活动和家庭亲子活动。[5]让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学习传统珠算,在游戏中开发脑功能,从而保证他们学习传统珠算的兴趣、质量和效果,促进其健康和谐发展。
1.数学集体教学活动
数学集体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幼儿创设情景教学,通过实物、图画、卡片、歌曲、故事、算盘等引导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帮助他们在游戏中掌握实物操作和传统珠算的技能知识,它要求教师做到:
(1)把传统珠算的知识引入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既学习实物操作的计算方式,又学习传统珠算的计算方式,二者巧妙结合。学习顺序是:实物操作教法在先,传统珠算教法在后。活动中,充分利用实物卡片、算盘等教具,引导幼儿眼口手耳和左右两个半脑同时参与,情景教学中动静交替,孩子们快乐地在游戏中主动学习。
例如:学习6的组成时,创设情景《康康过生日》的游戏。环节设计:
一是让幼儿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如家里来了多少客人,如果来了6个客人,桌子上只有2个茶杯,还需要几个茶杯等。
二是观看情景表演或观察教学挂图。如找出几和几合起来是6等。
三是记录6的组成式。
四是操作实物卡片。如点数6以内的实物,尝试将6块饼干分给两个小朋友有几种分法,同时理解“1和5合起来是6”即1+5=6等。
五是拨珠练习。幼儿用算盘拨珠1+5=6、3+3=6、2+4=6、6-1=5,6-4=2、6-3=3等,再引导用珠码脑图像进行计算。
活动中,幼儿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用“合并或拿走”的方法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的练习。先学习实物操作方法,再学习传统珠算的拨珠方法。二者互相促进,有利于幼儿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掌握。
(2)合理搭配实物操作和传统珠算的学习时间。一般情况下,二者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二比一。跟对照班相比,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让幼儿学习两种计算方法,时间很紧。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游戏活动时一定做到精、熟、准。
例如:学习10-1时,创设情境游戏《小明买雪糕》。环节设计:观看情景图片→引导列式子10-1=?→实物操作或结合生活经验判断得数→算盘上拨出答案“9”(图1,见下页);提问:①小明在干什么?②怎么列式子?③怎样得出答案?(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实物卡片)④怎么拨珠?谁能把拨珠动作用语言表述?幼儿会很自然跟着教师边回答问题边操作练习。
(3)在数学课堂游戏中,新授知识的重点倾向实物操作方法的学习,复习知识的重点倾向传统珠算技能的练习。实物操作的教学方法是学习珠算技能的基础,传统珠算促进数学知识的掌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数译珠的训练——把数字符号变成珠码符号。如:数字“11”数译珠为图2。先让幼儿认识数字,然后进行数译珠的练习。幼儿刚接触传统珠算,数译珠是他们复习活动中重点练习的内容。
二是单手拨珠的训练——指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的拨珠练习。幼儿单手拨珠的训练,需要在反复的练习中慢慢提升手指的灵活度。
三是双手拨珠的训练——指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的分工、合作的拨珠练习。双手拨珠是传统珠算教学中的难点。它既要幼儿明白算理、掌握指法,又要求动作规范、准确、迅速、力度适中,这需要幼儿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双手拨珠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手,也提高了触觉、视觉、听觉的灵敏度,从而加强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感性,幼儿智力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四是计算速度的训练——是在复习巩固练习阶段进行的活动,它遵循从易到难、从慢到快递进式的原则。如:一位数的加减题训练,从“一位两笔→ 一位三笔→ 一位五笔”来练习。在训练中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学习特点来变换题型和速度,还要设计竞赛游戏、闯关游戏等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2.晨间区角活动
在数学集体活动之后,结合教学内容为幼儿创设的自由活动、主动发展的空间。它要求教师准备丰富的珠算操作材料(见图3,图4,图5),让幼儿在晨间区角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爱好,选择内容、材料和伙伴,通过游戏、自由交往和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获得集体教学之外的经验,巩固集体教学内容。
3.家庭亲子活动
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堂数学集体游戏内容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家庭生活中创造性地和幼儿一起做数学计算游戏。它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我们要求家长做到以下三方面:
一是给孩子一个鼓励的声音,及时表扬他们在计算中的点滴进步。
二是给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充满爱的环境。如整洁、安静的房间。
三是创造性地和幼儿一起做数学计算游戏,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例如:《超市购物》。如家长带幼儿去商场购买水果,买5个苹果,又买4个梨,问幼儿: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又如,妈妈有10元钱,买蔬菜花去3元,还剩多少元钱?用珠算的方法怎样计算幼儿会很乐意表现自己,家长一定及时表扬和肯定他们。
四、测试内容与方法
(一)幼儿注意力的测试
运用数字划消测验(1-4)测试幼儿的注意力:对反映幼儿注意力的数字划消1、数字划消2、数字划消3、数字划消4四项指标进行测量。
1. 数字划消测验是训练注意力的传统测验,由阿拉伯数字0-9无规律排列组成4个分测验,每个测验460个字符(用时5分钟),4个测验连续进行。常模计算公式E=100×A/T,其中E =注意能力指数(正常指数=18.7);A =划消精确度,A=(C-W)/(C+O):C=划消符号总数,W=错划个数,O=漏划的个数;T = 5分钟。[6]每人发一份测试卷测试。
2.内容包括:
(1)第一页划去“3”字,测试幼儿注意力的指向性和集中度。
(2)第二页划去“3”前面的一个数字,测试幼儿注意力的转移性。
(3)第三页划去“3”前一位的数字“7”字,测试幼儿注意力的选择性。
(4)第四页划去“3”和“7”中间的数字,测试幼儿注意力的广度。
(二)幼儿思维能力的测试
运用彩色瑞文推理软件测量幼儿的思维能力。
1. 彩色瑞文推理软件是由英国心理学家C.Raven于1938年设计的一种非文字智力测验,1989年由李丹等人修订了彩色型版本,用来测试5岁~11岁儿童的思维能力发展。测试时,每人发一份瑞文推理测试答题卷36题(30分钟时间到即收卷子)。
2. 内容包括:ABC三式36张图,每式12张图(三式共36题),测试时间共30分钟。计算公式=(答对题数÷36)×100%。如果答对32题~35题(平滑百分等级95%)属于高水平智力;答对28题~30题(平滑百分等级90%)属于智力水平良好;答对23题~25题以下(平滑百分等级75%)属于中等智力。[7]
(三)幼儿计算能力的测试
通过试题测试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的计算能力(速度、准确率)。要求测试时,每人发一份卷子,规定时间一到即收卷子,全部作对100分。平均分数计算公式=总得分÷总测试人数。
1. 前测:5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题25道(10分钟)。
2. 后测: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题50道(10分钟)。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测试结果(表3):
通过这些数字不难发现,前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的注意力、思维力、计算力都偏低且区别不大。原因是:5岁左右的幼儿刚升入大班,对数字的认知和书写、图形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差一些,幼儿握笔连线等的动作慢一些。因此,在规定时间里漏划、错划等错误判断多一些,各项能力都偏低。
(二)实验后测试结果(表4):
实验后测试结果和实验前的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的注意力、思维力、计算力都呈上升趋势,但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1)实验班幼儿的注意能力指数高出正常指数18.7很多,而对照班是高出18.7一点儿;(2)实验班幼儿的思维活跃,他们对图形的组合、比较、推理能力提升很多。大多数孩子30 分钟内做对的题数高于34题,平均平滑百分等级超过91%。对照班只有少数孩子做对的题数超过34题,平均平滑百分等级89%;(3)实验班幼儿的计算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班。他们的平均分数是99.9分;而对照班幼儿的平均分数是96.7分。总之,传统珠算教育显著地提高了实验班幼儿的注意力、思维力和计算能力。
(三)分析
课题组一年的研究证明,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引入传统珠算促进幼儿智力发展主要表现在:能大幅度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显著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传统珠算训练正好是通过双手协调拨珠来进行的。这种双手拨珠的操作活动,起到手脑并用的效果,促进了幼儿左右脑的平衡发展。幼儿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既学习了实物操作的计算方法,又学习了传统珠算的计算方法。不仅养成了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的良好学习习惯,而且还提高了孩子们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他们乐意把算盘当学具拨一拨、算一算、想一想。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传统珠算能显著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的分析
幼儿的思维发展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导形式的,传统珠算培养幼儿高度的算珠表象和算珠表象操作能力,这会极大地促进幼儿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在传统珠算练习过程中,手脑眼耳等全面配合刺激了脑神经的发展,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思维力等,从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2.传统珠算能显著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的分析 将传统珠算设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以计算方式多样化的思路与数学结合进行教学的。教学中既有传统教法,又有珠算的教法,情景教学中动静交替,孩子们在游戏中主动学习。每节数学活动中至少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传统珠算知识技能的练习,另外,晨间区角活动中幼儿也有时间操作学具,他们脑中形成了清晰的算珠脑像,用珠码计算数字的速度快且准确率高,10以内的加减法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没有接受传统珠算训练的幼儿只能伸手指头来计算答案,速度慢且易出错。
五、结论与建议
(一)由于该实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了一年的时间,而且是建立在对数学活动教育理念深刻领会的基础上实施的,同时得到了专家、领导和课题组成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整个实验过程比较科学合理、真实有效。
(二)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的120 名幼儿,在对实验目的无意识的状态下积极参与,无任何压力与约束,身心发展未受任何限制,特别是前测与后测都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的,测量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珠算教育融入幼儿数学课堂活动是以计算能力多样化思路与数学结合进行教学的,活跃了幼儿的思维,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游戏的兴趣,同时开发了幼儿的智力。
(四)建议:
1. 家园合作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离开幼儿园上小学以后还有机会继续学习。
2. 社会机构和幼儿园应该经常合作,举办幼儿传统珠算的表演赛和研究交流等,共同促进传统珠算对幼儿的智力开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迟海滨.全国珠心算教练师职业资格培训指导教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05).
[2] 茅懋,袁放.在集体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数概念的多元素表征能力——以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猜一猜”为例[J].幼儿教育(教师版),2013,(01).
[3]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的研究[J].珠算与珠心算,2009,(01).
[4] 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实验组.“珠心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项目报告综述一[J].珠算与珠心算,2011,(03).
[5] 屈育红. 浅议幼儿初级班珠算教学中的三种形式[J].珠算与珠心算,2010,(05).
[6] 浙江学能教育.划消数字实验常模[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5c115dee19e8b8f67c1cb998. html.2012-04-04.
[7] TAKETASHINGEN.瑞文推理测验[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ef10976748017c1c708a14570. html.2010-12-03.
本文系河南省平顶山市2013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学活动中引入传统珠算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研究”(编号A12045)最终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张付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