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者获得正规信贷支持的影响因素与性别差异

来源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yhuan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辽宁省9市、126位农村创业者样本数据为基础,利用二元回归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村创业者正规信贷支持的影响,以及其中存在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农村创业者在获取正规信贷支持方面,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农村男性创业者获得正规信贷支持的发生比是农村女性创业者的1.6倍;社会资本对于创业者获取正规信贷支持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于农村女性创业者的作用大于农村男性创业者;社会资本分量指标中“网络规模”和“网络构建”对农村创业者获取正规信贷支持有正向影响;通过扩大关系网络规模和容量、增强社会参与和组织参与程度,农村创业者能有效提高自身获取正规信贷支持的可能性。
  关键词:社会资本;创业者;创业融资;社会性别
  文章编号:2095-5960(2014)03-0087-07;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国内外就业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都表明,创业是带动就业的最有效形式。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就业压力逐渐增加。农民创业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带动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加快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温锐,2004[1];李岳云、杨宁,2008[2])。然而,农民创业又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创业资金短缺(郑风田、孙瑾,2006[3];韦吉飞等,2008[4])。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关注社会资本理论在解释复杂创业领域的作用。社会资本理论认为,创业者的社会关系网络是获取创业支持和调动创业资源的重要渠道,创业者能够通过个人关系网络,以较低的成本付出,获得创业所需的稀缺资源,比如资金(Birley,2005)[5]、订单(Alder,1998)[6]、人力资源(边燕杰,2006)[7]等。研究发现,在创业初始阶段,个人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创业者获取创业信息和资源(Stevenson等,1998[8];冯运义,2002[9];王栋、陈永广,2010[10]);甚至新创企业的经营绩效和成长规模,在一定程度上都要受创业者个人拥有的关系网络调动能力和异质性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单标安等,2011[11];朱红根、解春艳,2012[12])。马忠国(2009)[13]对创业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丰富的农民工比普通返乡农民工更容易获得创业支持。
  社会资本具有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息冗余,以及增强双方信任等作用。[14]中国农村是一个以血缘、亲缘与地缘为中心的“熟人社会”,社会资本在农民创业融资中的基础性作用应当得到重视。即便是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其活动也是建立在一定社会资本投资与利用基础上,也就是说,正规创业资金的获取离不开个人关系网络与个人信用的建构。[15]
  那么,当前农民创业资金主要来源是什么,社会资本在其创业资金获取方面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本文拟以辽宁省部分农村创业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民社会资本构成与创业信贷活动间关系的考察,分析归纳农民创业融资的特征与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民创业,推动城镇化建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相关文献回顾
  关于创业者获取信贷资金支持的影响因素,除社会资本外,现有研究还涉及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政治地位、创业时间,以及创业行业等因素。
  (一)性别
  有学者研究发现,女性创业者确实遭遇过性别歧视。Coleman(2000)[16]的研究表明,男性创业者的贷款条件要比女性宽松,因为银行往往对女性创业者提出更多的担保和抵押条件。在Carter等人(2000)[17]的研究中也提到,一些女性创业者明确指出,她们在借贷时遭遇过性别歧视。Hisrish和Brush(2004)[18]通过调查发现,50%的被调查女性认为说服银行借钱给自己是很困难的:银行认为女企业家不如男企业家投资谨慎、可靠。而与上述研究结果相反,肖晓华、包凤岚(2011)[19]的研究则认为,农村女性创业贷款容易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批准。
  (二)年龄
  创业贷款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创业者的年龄(Hisrish和Brush,2004)[18],如果他(她)的年龄较大,银行不愿意对其提供长期贷款。对于农村女性,银行在评估其客户资质时,会较多地考虑年龄因素,因为银行往往认为她们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大量赢利而返还所有借款。
  (三)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高的创业者(Hisrish和Brush,2004)[18],在信息获取、把握机会、经营管理,以及创新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银行对教育水平高的人信用评级也相对较高。
  (四)政治地位
  创业需要金钱,而掌握一定权力无疑有助于创业。Shane等人(1998)[20]指出:“地方精英不可避免地处于经济上的强势地位,并能推动资源流向他们关心的领域”,并且“地方精英在穷人与外部社会之间充当了过滤网的作用,在面临外部资源与利益流入时尤为如此。”农村女性获得创业贷款的人数比例较低,农村女性政治精英(农村女党员或者在乡、村担任干部的农村女性)获得贷款的比率要高得多(霍红梅、杨阳,2012)[21]。
  (五)创业时间和行业类型
  St-Cyr等人(2002)[22]对女性领导的企业和男性创办的企业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女性领导的企业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如规模、企业寿命、所在行业等)使得其获得贷款比较困难。
  (六)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对于创业资金的获取有着重要影响(Birley,2005[5];黄福广等,2012[23])。谢玉梅(2006)[24]对无锡、扬州等地37家农村小企业的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均存在融资瓶颈,借款渠道的选择与企业主个人背景相关;肖晓华、包凤岚(2011)[19]对湖北省930家农村小微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与银行有一定“关系”的农民更容易获得贷款。童馨乐、杨向阳(2013)[25]的研究认为,社会资本变量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关系、农村信用社关系和亲戚关系显著影响农户借贷资金来源;政治关系和邻里关系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   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资本等因素对创业资金获取的影响方面,研究成果颇丰。然而,现有研究对于社会资本的指标选取多从社会资本的结构要素(关系网络)出发,偏重对于社会资本的规模、密度等变量的考察,忽视了社会资本的内容要素(信任、规范与互惠)。另一方面,男女两性的社会性别特征差异决定了他(她)们在社会资本的构建与利用方面存在一定差别,此类变量必将对当事人的活动产生影响,而现有研究则很少关注社会资本对于农民创业融资影响的性别差异。因此,本文将借鉴已有研究,结合农村创业者特点,构建农村创业者社会资本指标体系,分性别考察社会资本等因素对农民创业融资的影响,并提出提升农民社会资本、提高农民创业资金信贷支持可得性的对策建议。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一)数据来源
  1.样本选择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1年8月至9月,作者对辽宁省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盘锦、丹东、抚顺、朝阳等9个地级市农村创业者的调查,其中农村女性创业者64人,农村男性创业者62人。
  2.样本概况
  调查中发现,农村创业者资金的来源和获取方式主要有以下途径:利用自有资金、申请银行贷款、获得政府贷款(小额信贷),或者进行民间借贷等(见表1)。由表1可见,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的创业资金并非通过正规信贷渠道获得,而正规信贷如银行贷款、政府小额贷款对于创业者尤其是农村女性创业者来说,门槛较高,获批几率较低,仅有不到1/3的人能够在创业中获得正规借贷资金的支持。样本描述性统计见表2。
  1.因变量
  农村创业者能够获得的资金支持,除了亲朋借款、民间借贷外,获得政府贷款和银行贷款的情况,都可以视为是能够获得正规信贷支持,那么在模型中这两种正规信贷的获得情况作为农村创业者的信贷可得性变量,变量的取值有两种情况:获得信贷支持和没有获得信贷支持,前者赋值1,后者赋值0。
  2.自变量
  社会资本为本研究需要考察的自变量(总指数和分量指标)。社会资本变量的测量通过对体现被调查者社会关系网络的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内涵的13个指标的考察来实现(见表3)。
  四、实证分析
  创业者信贷支持变量是以0、1为值的二分类变量,因此,本文将利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本文将社会资本总指数和社会资本分量指标分别引入Binary Logistic模型,以分别考察社会资本整体水平和社会资本各因子对农民创业资金获取的影响。
  (一)社会资本总指数对农民创业正规信贷支持的影响
  为考察社会资本指数对于创业资金支持的影响和性别差异,本研究在通过Binary Logistic模型对样本总体进行分析的同时,分别对农村女性、农村男性样本进行了分析(见表4)。
  2.农村创业者在获取正规信贷支持方面,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农村男性创业者获得信贷支持的发生比是农村女性的1.6倍。
  3.对于农村女性而言,政治地位和创业行业类型都是影响其获得正规信贷支持的因素。其中,政治地位有着正向影响,而创业行业类型的影响却是负相关,因为农村女性创业领域多根植于土地,在种植或养殖业领域创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比较大,银行惜贷;而农村男性创业者这两个指标统计结果则均不显著。
  4.教育程度变量,在总体样本模型中(见表4,模型Ⅰ)对创业者信贷支持获取有着正向影响。但是,分性别考察时,作者发现,农村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对其是否能够获得信贷支持并没有显著影响(见表4,模型Ⅱ);而男性的受教育程度变量对其能否获得信贷支持则有着显著影响(见表4,模型Ⅲ)。这一结果的出现,有可能是样本中农村女性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差别并不大,同时样本容量较小。对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增加样本容量,深入研究。
  (二)社会资本分量指标对农民创业正规信贷支持的影响
  通过Logit回归模型,社会资本分量指标对于创业者正规信贷支持的影响,在总体和分性别样本的模型中,分析结果有所差别(见表5)。
  从模型Ⅰ可知,受教育程度(P<0.001)、政治地位(P<0.001)等创业者的个体特征对创业资金的获取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文献研究一致。社会资本分量指标中,F1(网络规模)、F3(网顶)、F4(网络构建)和F6(信任)等指标通过统计检验,与创业信贷支持的获得正相关。
  在模型Ⅱ中,创业者的年龄、创业行业类型和政治地位等3个变量通过统计检验,分别对创业者获取正规信贷支持有着负向和正向的影响。农村女性在贷款过程中,其偿还能力和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偿还的风险越大,因此越不容易获得贷款。而农村女性的政治地位,则能够为其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信用担保,其借贷的资质随着政治地位上升而有所提升。农村女性创业者的社会资本分量指标中F1(网络规模)、F3(网顶)和F4(网络构建)通过统计检验,对其创业资金获取有着正向影响;这与模型Ⅲ的回归结果有所不同,在该模型中,仅有F1(网络规模)和F4(网络构建)通过统计检验。
  总体来看,创业者个人社会资本指标中的网络规模(F1)、网顶(F3)、网络构建(F4),以及信任(F6)等指标对于正规信贷支持的获得有积极影响。
  因为个人关系网络中,关系成员的数量越多,认识的企业家人数越多,接触的职业数目越多,即“网络规模”越大,那么他(她)利用关系网络调动资源的能力也就越强。
  “网顶”意味着创业者拥有的和能够动员的“弱联系”情况,而与银行或者政府部门取得联系,对于农村创业者而言,多数需要靠“弱联系”而非“强联系”,毕竟,在他们自己的亲戚、朋友中有相关人员的几率是很低的。
  “网络构建”,即个人组织参与情况,也增加了其与银行或者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和谈判能力。
  “信任”变量虽然考察的是创业者个体对于关系网络成员的信任或者对地方政府的信心,但是也可以反映个人的价值观,因为对他人信任度高的人,自己也会是一个比较守信的人,因此获得帮助的可能性也越大,并能提高银行对其信用评价的等级。   而网络密度(F2)没有通过统计检验,且系数为负数(β=-0.149),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即获取信贷支持,需要更多的“弱联系”,而网络密度越高,说明网络中的关系强度越高、“强联系”越多,那么个人获得贷款的可能性也越低。
  从分性别模型来看,网络规模(F1)、网顶(F3)、网络构建(F4)对女性创业者获取信贷资金支持有着积极影响;而农村男性创业者的网络规模(F1)、网络构建(F4)对其信贷支持的获得有着正向影响。社会资本分量指标对于农村创业者信贷支持获取的影响,同样是对农村女性创业者的影响程度要大于男性。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研究利用辽宁省9市、126位农村创业者样本的数据,分析了社会资本对于农村创业者正规信贷支持的影响以及存在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农村创业者在获取正规信贷支持方面,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农村男性创业者获得正规信贷支持的发生比是农村女性创业者的1.6倍;社会资本对于创业者正规信贷支持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社会资本对于农村女性创业者的作用要大于农村男性创业者;社会资本分量指标中“网络规模”和“网络构建”对农民创业资金获取有着正向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农村创业者而言,扩大关系网络规模和容量、增强社会参与和组织参与程度,将能够有效增加其获取创业资金信贷支持的可能性。而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农民的生活相对封闭,社会活动范围小、形式单一,社会资本相对匮乏。因此,首先,可以由政府主导,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扩大农民社会关系网络规模;其次,充分发挥合作组织、妇联组织的作用,增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再次,政府引导农民注重社会资本的积累和培育,建设良好的社会交往文化。政府部门应在各级乡镇、农村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为农民提供与他人沟通、联系的场所,并为农民提供“走出去”的机会,使他(她)们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同时,与不同职业地位的人接触、沟通,逐步扩大社会网络规模,增强“弱联系”,从而提升他(她)们的社会资本存量,提高创业资源尤其是资金的动员能力。
  参考文献:
  [1]温锐.农民增收关键在强化农民自我创业四项功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4 (3):1-7.
  [2]李岳云,杨宁.农民创业与乡村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08(4):46-48.
  [3]郑风田,孙瑾.从生存到发展——论我国失地农民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J].经济学家,2006(1):54-61.
  [4]韦吉飞,王建华,李录堂.农民创业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研究,2008(5):16-22.
  [5] Birley,S.J.,Moss,C.& Saunders,P..Do Women Entrepreneurs Require Different Training? [J].American Joural of Small Business, 2005 (1): 27-35.
  [6] Alder H. Inpursuit of Evidence: Sampling Procedures for Locating New Businesses[J].Journal of Vusiness Venturing, 1998(6):367-386.
  [7]边燕杰.网络脱生:创业过程的社会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6(6):74-87.
  [8]Stevenson, Howard H., Jarillo, J. Carlos..A Paradigm of 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J].Management Journal , 1998 (11):143-205.
  [9]冯运义.高科技创业成功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2:56-70.
  [10]王栋,陈永广.企业家社会资本对创业企业成功的影响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0,28(2): 25-31.
  [11]单标安,蔡莉,王倩.基于扎根理论的创业网络研究多视角分析与整合框架构建[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1 (2):1-7.
  [12]朱红根,解春艳.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12 (4):44-45.
  [13]马忠国.社会流动视角下农民工返乡创业路经研究[J].特区经济,2009(12):183-184.
  [14]杨文.社会资本能够降低中国农村家庭脆弱性吗[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2):86-92.
  [15]刘林.社会资本概念追溯[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3(4):22-38.
  [16] Coleman. J.S.. Access to Capital and Terms of Credit: A Comparison of Men and Women:Owned Small Business[C].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00 (3):37-52.
  [17] Carter,S.Improving the numbers and performance of women owned Businesses ,Some implications for training and advisory services[M].Education & Training. 2000 (5):326-333.
  [18] Hisrich, R.D. and C. Brush. ..Women entrepreneurs: Implications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al characteristics[C]. Proceedings Babson Research Conference, 2004:255-270.
  [19]肖晓华,包凤岚.农民创业的信贷约束——基于湖北省930家农村微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1(2):102-109.
  [20] Shane S.,Kolvereid, L. and Westhead, P.”An Exploratory Examination of the Reasons Leading to New Firm Formation across Courntry and Gender[J].Journal of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998(6):431.
  [21]霍红梅,杨阳.农村女性政治精英的生存现状研究——以辽宁省调查数据为例[J].科学.经济.社会,2012(1):74-78.
  [22] St-Cyr,L.,Audet J.,Carrier, C. & Legare ,M..Entrepreneurial Feminine manufacture:Charateristic Access a financing [C].Proceedings of the congress international frame phone PME,October-HEC-Montreal, 2002:245..
  [23]黄福广,李广,孙树智.创业者社会资本与新企业融资工具选择[J].当代财经,2012(3):114-119.
  [24]谢玉梅.农村小企业融资实证分析——以江苏为例[J].财经论丛,2006(6):54-58.
  [25]童馨乐,杨向阳.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资金来源影响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4):75-81.
  [26]王宏.社会资本的测量.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责任编辑:吴锦丹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工序分工的视角,利用SFA方法,采用三要素超对数函数,将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通过研究其影响因素发现参与工序分工有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且与技术密集水平共同影响技术进步率;市场竞争有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研发投入对技术进步率的提高起到更为明显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的启示。  关键词:工序分工;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随机前沿方法;垂直专业化 
期刊
基于CGSS2008数据,将自评健康转化为基数性质的健康不良指数,进而应用Wagstaff等发展起来的集中指数和不平等分解方法,区分城乡考察中国居民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和农村均存在显著的偏富人的健康不平等。收入对健康不平等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贡献率在城乡分别为60%和37%。对城镇健康不平等产生正向贡献的其他主要因素还包括就业状况、年龄和教育等。对农村而言,则主
期刊
摘要:运用马尔科夫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研究中国近30年期间能源消费与金融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相比于传统的线性关系前提下的研究,此方法可以观测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即能源消费与金融发展的相互关系会随着区制的不同而不同。研究表明,能源消费在区制2和区制3都显著影响金融发展,而金融发展只在区制3会显著影响能源消费。同时在非线性框架下,能源消费与金融发展不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期刊
摘要:在考虑环境污染的条件下,基于DEA模型对2005-2011年中国省际工业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转移、技术水平对区域工业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效率的差异是造成综合工业能源效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地区工业能源效率存在趋同;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著;除东部地区以外,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能源效率呈
期刊
摘要:基于1996年12月至2013年7月间的日度时间数据,并加入异常值对方差的结构突变检测影响,运用修正的ICSS算法探究中国股市波动的结构突变性。实证表明,异常值的产生往往与一些政策事件相关,这印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政策市”特点;剔除异常值的影响后,沪深股市收益的波动分别出现了5次结构突变,波动存在轻微的伪持续性现象,突变的时点也与一些重大经济事件相对应,这反映出中国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及政策效
期刊
摘要:  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结论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协调发展并不必然存在此起彼消的冲突。在贸易自由度较小时,区域一体化只提高效率,并不影响公平;当贸易自由度达到某一水平后,区域一体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扩大了区域间的福利差异;当贸易自由度达到某一临界值后,区域一体化在不断提高效率的同时,缩小着区域间福利差异;当实现完全贸易自由化时,区域福利差异将完全消
期刊
摘要: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分析范式,对中国15家商业银行2007-201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市场力量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市场份额提升对银行绩效的改善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而效率则对银行绩效无显著的影响。市场力量假说和效率结果假说都不适用于中国银行业。但是对15家银行进行分组分析时,发现8家股份值商业银行的绩效受到市场集中度和市场份额显著的积极影响
期刊
摘要:首先以A股上市公司2005—2012年各季度业绩预告消息属性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坏消息业绩预告存在集中公告现象。然后分行业选取样本,运用威布尔比例风险模型从归因理论视角对集中公告现象作出解释。研究结果发现:管理层披露坏消息业绩预告的时机选择受之前同行业发布坏消息业绩预告的公司数量影响,即近期同行业公司发布坏消息业绩预告数量越多,管理层越会迅速做出发布坏信息业绩预告的决策,从而形成坏消息业绩预告
期刊
摘 要:中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是劳动保护制度环境的发展,对员工参与公司利益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以2004—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员工参与企业利益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员工参与企业利益分配具有积极作用;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它对非国有上市公司员工参与企业利益分配的影响更大。该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提升了企业利益
期刊
摘要:   目前计算变量相关系数的方法需要设定滚动窗口,导致不能测算时点相关度,进而引发实证分析存在自相关、自由度减少等内在不足。在重新测度中美两国时点经济协动度基础上,利用SVAR模型分析1978—2011年中美双边贸易和两国经济协动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从相互影响来看,二者存在相互明显的短期正向冲击,长期内冲击作用较弱;从影响程度来看,二者主要受自身水平影响的短期强正向冲击。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