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了围场县农业用水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了围场节水农业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对策,以确保该县节水农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农业用水 存在问题 发展思路 节水对策
水乃生命之源,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发展农业必须立足于实际。围场县旱灾频繁,发展现代农业,旱是主要矛盾,水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
一、围场县农业水资源现状
围场县地处河北省最北部,是滦河、辽河两大水系的发源地,境内有7条主要河流,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218条,其中滦河水系上游在围场境内有小滦河、吐鲁根河、蚁蚂吐河、伊逊河4条主要河流,流域总面积6415.07平方公里,占潘家口水库上游流域总面积的20%;辽河水系上游在围场境内有阴河、乌拉岱河、舍利嘎河3条主要河流,流域总面积2804.65平方公里。围场的水资源主要是自产水资源,无客水入境,水资源属于大气降水补给型,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177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为5.0729亿立方米,地下水为2.749亿立方米,河流基流量为2.6379亿立方米,按现有人口计算,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004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平的43.6%;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为430.4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2.8%。缺水已成为围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特别是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大农业的发展。目前,围场仍有水土流失面积4216平方公里,其中沙化面积30平方公里,潜在沙化面积60平方公里。围场县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且河流众多,源短流急,目前抗御洪水能力较低,突发性暴雨洪水极易成灾,严重影响着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据有关气象专家预测,今后30年,全球平均温度将升高1 ℃,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 ℃。气温的升高,围场的农业用水矛盾将会更加尖锐。
二、围场农业用水存在的突出问题
有限的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据有关资料,全球陆地平均年降水量为800 毫米,我国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度648毫米,仅为世界平均降水的80%。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 1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2 22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围场相对于全国来说,人均占有量更少了。围场多年平均每年水资源总量12.60亿立方米,全县人均占水量437 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量2220立方米的20%。围场是季风与非季风气候、湿润与干旱、森林生态与草原生态系统、农业与牧业的过渡带。敏感带潜在的生态脆弱性和它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如果没有有效的降水或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可能会转化为生态环境退化、自然条件恶化,形成新的风沙源。而且人们的节水意识不强,没有树立起水是一种商品的意识,没有把水当作一种稀有资源来认识、开发、利用。现有水资源未很好利用。围场县共建钓鱼台、黑山口、老窝铺、杨树沟、二道川、扣花营、台子水7座水库,其中钓鱼台水库为中型水库,其余6座均为小型水库。目前6座小型水库中有4座水库报废或全部丧失水库功能。全县有大小泉眼2 000多眼,大多数出水量小,水量不稳定,利用率低;地下水分布不均,难以集中,利用率低。
三、走围场特色的农业节水之路
研究探索围场节水农业的发展思路,必须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节水农业是干旱少雨地区农业发展的革命性选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朝一夕或三至五年完成,需要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地不懈努力;二是全县人多地少的状况和人口的巨大压力,不能单一的就节水而搞节水,而要与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一并考虑;三是当前农村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围场的节水农业也要引入市场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去发展。因此,在发展思路上,要以发展节水农业为核心,坚持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并举、节灌技术和科学管理并举、供用水工程和调蓄水工程建设并举的原则,大力推广科学实用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形成节水意识,保护好水资源
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农民从思想上认识到全县农业缺水的严峻性,时刻注意节约用水。同时,必须坚持水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即用水户按照规定交纳水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一是养水,要植树造林,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1万立方米的森林,积水量相当于100万立方米的蓄水库。应该加快以植树种草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增加土壤含水量。二是蓄水,主要是蓄地表水和天然水。山上修宽条梯田;山腰打水窖;山下建水库。这样既可以从山顶到山底层层设防拦蓄,又可以调节水源。三是保水,保护好现有水资源,使其不受污染
2.加大开发利用力度
水是大气循环过程中可再生和动态的自然资源。尽管围场水资源比较贫乏,但开发的潜力仍然很大,应该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用多种办法,对水资源进行开发。要尽快改变传统的灌溉方法,大力推广引进滴灌、喷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要运用科技手段,对水进行调节。要引进推广种植抗旱、节水或生育期与雨季相吻合的适生作物,如紫花苜蓿等。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垄沟种植、水平沟种植等旱作技术,加快化学抗旱剂、保水剂,如旱地龙等的推广应用步伐。三是增建蓄水调节工程。有计划地建设一批控制性的蓄水工程。这样有计划地分水、取水,有利于调节过境水的径流分布,增加汛期的防洪蓄水能力和枯水期的供水能力。另一方面,要开辟地下蓄水。在丰水期间,采取人工回灌、人工引渗的方法,增加地下水蓄水量,实现以丰补枯。
3.创新管理体制
一是转变投入方式。要实行“谁建设、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尽快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逐步形成政府引导,集体、企业、个人投入的多元化格局。二是深化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对现有的“五小”水利工程,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等方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三是改革水的管理体制。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革水利企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使之逐年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走以水养水、以水促水的路子;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水资源这一特殊商品尽快走向市场,调动全社会保护和爱惜水资源的积极性;要依法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促使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关键词】农业用水 存在问题 发展思路 节水对策
水乃生命之源,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发展农业必须立足于实际。围场县旱灾频繁,发展现代农业,旱是主要矛盾,水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
一、围场县农业水资源现状
围场县地处河北省最北部,是滦河、辽河两大水系的发源地,境内有7条主要河流,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218条,其中滦河水系上游在围场境内有小滦河、吐鲁根河、蚁蚂吐河、伊逊河4条主要河流,流域总面积6415.07平方公里,占潘家口水库上游流域总面积的20%;辽河水系上游在围场境内有阴河、乌拉岱河、舍利嘎河3条主要河流,流域总面积2804.65平方公里。围场的水资源主要是自产水资源,无客水入境,水资源属于大气降水补给型,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177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为5.0729亿立方米,地下水为2.749亿立方米,河流基流量为2.6379亿立方米,按现有人口计算,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004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平的43.6%;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为430.4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2.8%。缺水已成为围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特别是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大农业的发展。目前,围场仍有水土流失面积4216平方公里,其中沙化面积30平方公里,潜在沙化面积60平方公里。围场县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且河流众多,源短流急,目前抗御洪水能力较低,突发性暴雨洪水极易成灾,严重影响着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据有关气象专家预测,今后30年,全球平均温度将升高1 ℃,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 ℃。气温的升高,围场的农业用水矛盾将会更加尖锐。
二、围场农业用水存在的突出问题
有限的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据有关资料,全球陆地平均年降水量为800 毫米,我国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度648毫米,仅为世界平均降水的80%。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 1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2 22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围场相对于全国来说,人均占有量更少了。围场多年平均每年水资源总量12.60亿立方米,全县人均占水量437 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量2220立方米的20%。围场是季风与非季风气候、湿润与干旱、森林生态与草原生态系统、农业与牧业的过渡带。敏感带潜在的生态脆弱性和它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如果没有有效的降水或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可能会转化为生态环境退化、自然条件恶化,形成新的风沙源。而且人们的节水意识不强,没有树立起水是一种商品的意识,没有把水当作一种稀有资源来认识、开发、利用。现有水资源未很好利用。围场县共建钓鱼台、黑山口、老窝铺、杨树沟、二道川、扣花营、台子水7座水库,其中钓鱼台水库为中型水库,其余6座均为小型水库。目前6座小型水库中有4座水库报废或全部丧失水库功能。全县有大小泉眼2 000多眼,大多数出水量小,水量不稳定,利用率低;地下水分布不均,难以集中,利用率低。
三、走围场特色的农业节水之路
研究探索围场节水农业的发展思路,必须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节水农业是干旱少雨地区农业发展的革命性选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朝一夕或三至五年完成,需要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地不懈努力;二是全县人多地少的状况和人口的巨大压力,不能单一的就节水而搞节水,而要与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一并考虑;三是当前农村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围场的节水农业也要引入市场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去发展。因此,在发展思路上,要以发展节水农业为核心,坚持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并举、节灌技术和科学管理并举、供用水工程和调蓄水工程建设并举的原则,大力推广科学实用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形成节水意识,保护好水资源
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农民从思想上认识到全县农业缺水的严峻性,时刻注意节约用水。同时,必须坚持水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即用水户按照规定交纳水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一是养水,要植树造林,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1万立方米的森林,积水量相当于100万立方米的蓄水库。应该加快以植树种草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增加土壤含水量。二是蓄水,主要是蓄地表水和天然水。山上修宽条梯田;山腰打水窖;山下建水库。这样既可以从山顶到山底层层设防拦蓄,又可以调节水源。三是保水,保护好现有水资源,使其不受污染
2.加大开发利用力度
水是大气循环过程中可再生和动态的自然资源。尽管围场水资源比较贫乏,但开发的潜力仍然很大,应该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用多种办法,对水资源进行开发。要尽快改变传统的灌溉方法,大力推广引进滴灌、喷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要运用科技手段,对水进行调节。要引进推广种植抗旱、节水或生育期与雨季相吻合的适生作物,如紫花苜蓿等。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垄沟种植、水平沟种植等旱作技术,加快化学抗旱剂、保水剂,如旱地龙等的推广应用步伐。三是增建蓄水调节工程。有计划地建设一批控制性的蓄水工程。这样有计划地分水、取水,有利于调节过境水的径流分布,增加汛期的防洪蓄水能力和枯水期的供水能力。另一方面,要开辟地下蓄水。在丰水期间,采取人工回灌、人工引渗的方法,增加地下水蓄水量,实现以丰补枯。
3.创新管理体制
一是转变投入方式。要实行“谁建设、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尽快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逐步形成政府引导,集体、企业、个人投入的多元化格局。二是深化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对现有的“五小”水利工程,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等方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三是改革水的管理体制。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革水利企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使之逐年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走以水养水、以水促水的路子;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水资源这一特殊商品尽快走向市场,调动全社会保护和爱惜水资源的积极性;要依法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促使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步入法制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