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环境育人。丰富的、支持性的环境不仅在幼儿心中播下美丽的种子,更激发他们对艺术创意活动的兴趣和对美的感受。因此,在艺术创意实践研究中我们从幼儿的立场出发,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进行实践探究,创设富有支持性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自主艺术创意活动。
一、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的艺术创意提供无限空间
(一)创建充满艺术创意气息的园所环境
富有审美情感的一日生活环境,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与艺术的接触。“生活艺术化、艺术存在于生活中”,我们提倡“让艺术教育回归幼儿”,一日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视、听、奏、舞、画、做的教育环境。
1.园内大环境的创设体现层次性和艺术欣赏性
富有童趣的城堡大门、色彩鲜艳、具有童话色彩的墙面、创造气息浓厚的创意坊、材料丰富、富有创意的美术教室、涂鸦墙、创意作品长廊等向孩子们展示了丰富的、不同种类、不同民族的艺术美:剪纸、蜡染、服饰、青花瓷、泥塑、油画、扎染、刮画等营造了充满艺术气息和创造气息的生活空间,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以各自的特色吸引着幼儿的视线,使他们获得了美的感受与体验。
2.班级投放丰富的、富有操作性的物质材料
丰富的、多样性的物质材料是激发幼儿创造的基础,鼓励幼儿收集自己认为美的东西来布置自己的生活环境,石头、贝壳、树枝、扣子、建筑、绘画的图片、优美的音乐、自己创造的艺术作品都用来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一条纱巾、一根木棍、一首乐曲、毛线、果壳、纸盘等随手可得的材料放在孩子们能够看到和容易拿到的地方,让他们在活动中随时使用、尽情创造。
在充满支持性的环境里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创意潜能。因此,班级主题环境、区域环境的创设要求材料丰富、色彩和谐、构图美观,对幼儿起到美的引领作用。教师尽可能多的为幼儿提供展示作品的空间,让每个幼儿的作品都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肯定,激发幼儿的进一步创造。
3.让幼儿的一日生活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使幼儿在音乐美的环境中得到陶冶
我们录制了幼儿一日生活音乐,让幼儿在音乐伴随下愉快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喜欢上音乐,形成了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将艺术与各领域的活动融合,引导幼儿发现科学中有美,语言中有韵味,数字就是音乐符号等。为幼儿提供一个多样式的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使幼儿的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活泼多样。如学习儿歌时,把儿歌配上节奏,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音韵特点,在讲故事时配上节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在科学和美术活动中利用音像结合形式,促进幼儿视听觉的结合,把节奏练习与体育活动中的走、跑、跳结合起来等等。生活是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我们将艺术创意活动与幼儿游戏结合起来。如,小班幼儿在学习歌曲《吹泡泡》时,教师和孩子们在“吹呀吹泡泡……”的歌曲伴随下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开始时孩子们沉浸在吹泡泡的快乐中,渐渐的就有幼儿发现自己吹出一个个、一串串的泡泡有大的,有小的,还有彩色的,有升上天空的、又落在地上的,一会儿就都爆炸不见了,这时有的孩子就喊起来了“我不要我的泡泡跑掉,我要留住那个彩色的大泡泡……”于是,孩子们又在《吹泡泡》歌曲的伴随下画泡泡,在画泡泡时,有的孩子们就边画边随着歌曲哼唱,这时,又有幼儿发现“老师歌里唱的吹泡泡和我们做的游戏一样……”于是老师和孩子就把游戏时的发现编成歌词,随着音乐一起唱起来……就这样歌曲《吹泡泡》在游戏的欢乐和孩子们的发现中唱了出来。就这样,使他们在快乐的心情下,自然的高高兴兴地进行艺术创意活动。
(二)挖掘丰富的艺术创意资源
自然和社会有着无限的教育资源,给了幼儿无限的创意空间。因此,我们深入挖掘室内、室外、自然、社会、周围环境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教育资源。
1.生活中的教育资源
“生活即教育”,幼儿以自己的生活为主要学习对象,又以自己的生活为主要学习途径。在科学活动“会飞的塑料袋”中,孩子们发现在塑料袋上画画是透明的,两面都能够看见,而且非常的漂亮,他们找来透明的瓶子、透明的杯子、所有透明的东西进行装饰。老师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开展了“生活中的创意”制作活动。一次性盘子、叉子、勺子、报纸、扣子、树枝、甚至扫地用的扫帚都被孩子们运用到创作活动中,极大的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欲望和能力。
五彩的曲别针变成了小朋友,瓶子、碗里装上水,可以敲击出好听的声音,但是一定要把水了量找准了,敲出来的声音才会好听。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还发现石头、擀面棍、搓衣板、水桶、瓶子、锅碗瓢盆等都可以变成好玩的乐器,他们在敲敲打打中创编出了好听的节奏和乐曲。
2.社区中的教育源
我们带孩子走进敬老院,孩子们带上自己喜欢吃的苹果和自己亲手画的画送给爷爷奶奶。他们给爷爷奶奶唱歌、跳舞、讲故事,帮她们捶背,还把她们推到院子里晒太阳。孩子们的亲切可爱,让这些孤寡老人体会到了温暖与关爱,她们留下了幸福的泪水。离开敬老院时,孩子们还和爷爷奶奶一起种下了一粒花籽,一路上孩子们小心的呵护着,把花盆放在班里阳光最充足的地方,每天浇水,因为她们和爷爷奶奶约好,等到明年春天的时候要带着这盆花再去看爷爷奶奶。
3.大自然中的教育资源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它强调幼儿在和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在大自然中,每个孩子都会展示他们本来的天性,我们应该带幼儿多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以童真的眼光去发现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下雪了,孩子们来到户外,感受着晶莹剔透的小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有的转着圈、有的打着滚、有的像小蝴蝶一样飞下来。掉到脸上、手上凉凉的,顷刻之间不见了。跑在后面的小朋友发现前面的脚印各不相同,有的有花纹、有的有图案,激发起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他们用树枝、用小棍、用脚丫在雪地上自由的画着。画够了,堆雪人、打雪仗,老师也变成了孩子,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操场上。堆雪人的歌曲和舞蹈自然而然的学会了。 下雨啦,孩子们小脚踢着小水花,感受雨伞下滴答的旋律,用五彩的画笔把透明的小雨伞装饰的绚丽多彩。涂鸦墙上,孩子们自由的涂涂画画,俨然一个个小画家,创作出了雨中不同的景象。丰收了,孩子们去果园采摘、刨花生、白薯,吃着、看着、抬着收获的果实,体会着丰收的喜悦与幸福,所有的体验与感受通过艺术的形式、艺术的工具和材料重新组合,形成了清新、生动、有趣、充满生命力的舞蹈—喜庆秧歌。
我们带幼儿去采摘。走在田间小路上,孩子们忽然发现脚下有黏黏的感觉。老师和幼儿蹲下来仔细观察,发现这里的土和别的地方有些不一样:颜色有些发红,而且摸上去很粘手。孩子们知道了这就是黄土泥,和我们玩的橡皮泥一样可以用来捏各种各样的东西。于是孩子们找来各种工具:用铁锨、铲子、甚至用手挖回了许多的黄土泥。他们高兴的活泥、摔泥。玩泥活动不需要技能的限制,又没有老师过多的要求,所以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大胆的表现着。小泥人、大蛋糕、脱砖块造长城,自由自在,创造无限,快乐无限。
4.开发利用家长资源
家长是幼儿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支持者,同样是参与者,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教育更多体现了教育内容的包容与综合,在艺术创意活动的形成、实施过程、主题反思小结等环节都争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使教育更加全面和深入。我们还组织开展亲子创意小舞台及其亲子创意艺术节活动,邀请家长参与主题教育,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民乐,学习欣赏二胡表演;带来朝鲜的服饰和食物,和幼儿共同感受不同民族的民族艺术文化;带幼儿来到自己的茶馆,体验中国的茶文化等等。家庭的教育资源在共享中得到开发和整合,家长成为艺术创意教育的活动的得力助手的和共同教育的实施者,促进艺术创意实践活动的无限丰富。
家长不仅引导幼儿参与主题活动,自己也逐渐投入到主题活动中。经常会看到爷爷奶奶小时候的听过和自编的童谣、爸爸喜欢的故事和绘画作品、妈妈跳秧歌的身影以及家长一起筹备“金话筒”故事赛的场景,家长积极的投入为我们的创意研究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5.将教育资源引进园内
我们幼儿园处在郊区,带幼儿去美术馆、博物馆的机会很少,我们就把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带到幼儿园供孩子们欣赏。杨柳青的年画、泥人张的彩塑、皮影、剪纸、风筝等各种富有情感色彩的艺术作品都成为了孩子们欣赏、感受的对象。请来北京木偶剧院为孩子们表演,带孩子们到剧院看儿童剧、皮影戏、筛选优秀的儿童动画片,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欣赏的基础上大胆的表达和创造。肯定幼儿的各种行为和表现。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重新定位我们与幼儿的关系:是充分的信任—你们能行,还是将信将疑——你们到底行不行?或者是不信任——你们不行。
二、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成为艺术创意活动的主人
宽松的心理环境是幼儿创造活动的关键,要为幼儿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就要求教师要重新定位与幼儿的关系。
课题研究中,教师们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不是要创造幼儿,而是要在幼儿自身的基础上,运用环境及外界的影响,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所以教师首先要把自己的角色转变为幼儿,用幼儿的视角去观察、去发现,才能做到理解、
(一)重新审视教师的角色定位,相信尊重幼儿
幼儿能够自己做的,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去做。每个幼儿都有巨大的创造潜能,艺术创意活动中只要幼儿通过丰富的欣赏、感知、体验、积累了一定的表象经验和审美经验,老师不教,幼儿的创意表现也会水到渠成。
那么,幼儿的自主创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到底是什么呢?在逐步深入的研究中,教师们认识到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是控制者、主持人还是点播者、支持者、引导者?
幼儿的学习不是在成人主宰的课堂里进行的,而是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开展的。幼儿是用感官和双手来探索世界的,通过颜色、声音和形状来认识事物并激发情感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天性,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受,丰富他们的经验,激发他们的情感,进而提高他们对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点播者、支持者、引领者,而不是控制者。
大班幼儿开展了亲子登长城的活动,孩子们在长城上奔跑、做武术操、写生、拍照,他们欢快的情绪吸引了外国朋友,也加入了她们的行列。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站在雄伟的长城上,向他们讲述长城的故事,孩子们知道了长城代表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的结晶,代表着中华民族。老师把自己对长城、对祖国的热爱和敬仰之情传递给了孩子们。回到幼儿园后孩子们唱长城、画长城、建长城。在用黄土泥搭建长城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幼儿登长城的照片、录像唤起幼儿的经验和情感,他们摔泥、脱坯、玩的不亦乐乎。在老师的点播下,城墙上的射箭孔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用手把泥捅了一个洞当成射箭的孔;每块砖之间留一段距离,看上去就是一个孔;还有的幼儿找来两面通透的玩具材料,如卫生纸桶芯、胶条卷、玩具等,看上去更加形象。一旦教师转变了角色,成为幼儿活动的点播者、支持者、引导者,幼儿在积累了丰富的表象经验后,自主的表现就变成了自发表达与创造。
欣赏《野蜂飞舞》的音乐后,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像是在刮旋风、我觉得是龙卷风、好像是在打仗,好人在追坏人、我听着像一群蚊子,嗡嗡嗡的在叫。因为相信、尊重幼儿,所以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相信尊重幼儿,教师就不会在幼儿绘画时去帮助那些自己认为画面不理想的幼儿完成作品,已求得画面的完整和美观。相信尊重幼儿,才能够为每个幼儿提供表达和创造的机会。
同时要减少教师的束缚和规定,教师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让孩子们用同一种材料做同一中事情,每个幼儿的做法、要求都是一样的,他们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没有自己的想法,更谈不上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在艺术创意活动实践研究中,我们努力做到解放幼儿的头脑,减少教师的束缚和规定,允许、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根据自己的经验、想法去想象、去创造。 故事表演活动中,教师们不再要求每个幼儿用同样的语言、动作来表现同一个故事,而是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改编故事,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的表演。“牙细菌找朋友”的故事中,孩子们不再只是局限于一个角色,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出了牙细菌宝宝、牙细菌王子、牙细菌公主、凶狠的牙细菌、哈哈大笑的牙细菌、海盗牙细菌、牙细菌奶奶等十余种角色,每个人的动作、表情、语言都是不一样的,使表演活动更加丰富有趣。
(二)重新审视对幼儿的定位,让幼儿成为自己的主人
幼儿不是一张白纸,不是我们教什么才有什么?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和将会发生的问题,建立正确的“幼儿为本”思想,信任前置,遵循陈鹤琴“凡是幼儿能做的,让他自己去做”的教育思想,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体验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建构新知,成为自己的小主人。
1.让幼儿的艺术体验和创意探究植根于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前提条件,我们不仅要在活动中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索兴趣,更要通过艺术创意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形的脸创意绘画活动中,通过眉毛、眼睛、鼻子、嘴、头发的变化,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创意出一张张变形的脸,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性。他们随意的变化着脸上的任何部位,感受着变化和创造的乐趣。
2.让幼儿的艺术体验和创意探究应有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
艺术创意活动中要探索什么?什么是值得幼儿探索的?探索的问题对幼儿有哪些价值?弹簧小人的创作活动中:用什么材料来做弹簧?怎样才能让它更有弹性?用什么来做小人的头和胳膊等。孩子们找来各种材料进行尝试,组后发现稍软一些的电线做弹簧最好,而且弹簧的弯的大小和弹性有很大的关系。在成人眼里很简单的材料使用和搭配问题,孩子们却需要亲身的体验和探究,才能找到最佳的方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探索的精神与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与自信都获得了发展。
3.幼儿的艺术体验和创意探究应有教师适时的引领提升
新年马上就要到了,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制定新年的计划、找来全国各地庆新年的视频,了解不同地方、不同民族庆祝新年的不同方法。激发起了孩子们对新年欢快、热烈的氛围的感知。他们自己剪窗花、贴对联、做拉花,布置教室。老师还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煮饺子,感受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场面。孩子们把自己的感受体验都编到了庆新年的舞蹈中,但是孩子们还不太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老师通过问题的方式进行引领和提升:怎样才能让我们看出来你是在包饺子呢,动作可以再大方一些吗?煮饺子的时候饺子在锅里来回翻滚,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示?放鞭炮的时候,你心理害怕吗,那应该怎样表现出来呢?
教师的引领提升,帮助幼儿梳理了经验,丰富了动作,让幼儿感受到了艺术是高于生活的一种美的表现。
幼儿自主艺术创意需要环境的支撑,在研究中,不断实践和丰富着教育,让幼儿在支持性的教育环境中,快乐的创造和发展。
一、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的艺术创意提供无限空间
(一)创建充满艺术创意气息的园所环境
富有审美情感的一日生活环境,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与艺术的接触。“生活艺术化、艺术存在于生活中”,我们提倡“让艺术教育回归幼儿”,一日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视、听、奏、舞、画、做的教育环境。
1.园内大环境的创设体现层次性和艺术欣赏性
富有童趣的城堡大门、色彩鲜艳、具有童话色彩的墙面、创造气息浓厚的创意坊、材料丰富、富有创意的美术教室、涂鸦墙、创意作品长廊等向孩子们展示了丰富的、不同种类、不同民族的艺术美:剪纸、蜡染、服饰、青花瓷、泥塑、油画、扎染、刮画等营造了充满艺术气息和创造气息的生活空间,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以各自的特色吸引着幼儿的视线,使他们获得了美的感受与体验。
2.班级投放丰富的、富有操作性的物质材料
丰富的、多样性的物质材料是激发幼儿创造的基础,鼓励幼儿收集自己认为美的东西来布置自己的生活环境,石头、贝壳、树枝、扣子、建筑、绘画的图片、优美的音乐、自己创造的艺术作品都用来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一条纱巾、一根木棍、一首乐曲、毛线、果壳、纸盘等随手可得的材料放在孩子们能够看到和容易拿到的地方,让他们在活动中随时使用、尽情创造。
在充满支持性的环境里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创意潜能。因此,班级主题环境、区域环境的创设要求材料丰富、色彩和谐、构图美观,对幼儿起到美的引领作用。教师尽可能多的为幼儿提供展示作品的空间,让每个幼儿的作品都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肯定,激发幼儿的进一步创造。
3.让幼儿的一日生活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使幼儿在音乐美的环境中得到陶冶
我们录制了幼儿一日生活音乐,让幼儿在音乐伴随下愉快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喜欢上音乐,形成了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将艺术与各领域的活动融合,引导幼儿发现科学中有美,语言中有韵味,数字就是音乐符号等。为幼儿提供一个多样式的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使幼儿的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活泼多样。如学习儿歌时,把儿歌配上节奏,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音韵特点,在讲故事时配上节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在科学和美术活动中利用音像结合形式,促进幼儿视听觉的结合,把节奏练习与体育活动中的走、跑、跳结合起来等等。生活是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我们将艺术创意活动与幼儿游戏结合起来。如,小班幼儿在学习歌曲《吹泡泡》时,教师和孩子们在“吹呀吹泡泡……”的歌曲伴随下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开始时孩子们沉浸在吹泡泡的快乐中,渐渐的就有幼儿发现自己吹出一个个、一串串的泡泡有大的,有小的,还有彩色的,有升上天空的、又落在地上的,一会儿就都爆炸不见了,这时有的孩子就喊起来了“我不要我的泡泡跑掉,我要留住那个彩色的大泡泡……”于是,孩子们又在《吹泡泡》歌曲的伴随下画泡泡,在画泡泡时,有的孩子们就边画边随着歌曲哼唱,这时,又有幼儿发现“老师歌里唱的吹泡泡和我们做的游戏一样……”于是老师和孩子就把游戏时的发现编成歌词,随着音乐一起唱起来……就这样歌曲《吹泡泡》在游戏的欢乐和孩子们的发现中唱了出来。就这样,使他们在快乐的心情下,自然的高高兴兴地进行艺术创意活动。
(二)挖掘丰富的艺术创意资源
自然和社会有着无限的教育资源,给了幼儿无限的创意空间。因此,我们深入挖掘室内、室外、自然、社会、周围环境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教育资源。
1.生活中的教育资源
“生活即教育”,幼儿以自己的生活为主要学习对象,又以自己的生活为主要学习途径。在科学活动“会飞的塑料袋”中,孩子们发现在塑料袋上画画是透明的,两面都能够看见,而且非常的漂亮,他们找来透明的瓶子、透明的杯子、所有透明的东西进行装饰。老师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开展了“生活中的创意”制作活动。一次性盘子、叉子、勺子、报纸、扣子、树枝、甚至扫地用的扫帚都被孩子们运用到创作活动中,极大的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欲望和能力。
五彩的曲别针变成了小朋友,瓶子、碗里装上水,可以敲击出好听的声音,但是一定要把水了量找准了,敲出来的声音才会好听。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还发现石头、擀面棍、搓衣板、水桶、瓶子、锅碗瓢盆等都可以变成好玩的乐器,他们在敲敲打打中创编出了好听的节奏和乐曲。
2.社区中的教育源
我们带孩子走进敬老院,孩子们带上自己喜欢吃的苹果和自己亲手画的画送给爷爷奶奶。他们给爷爷奶奶唱歌、跳舞、讲故事,帮她们捶背,还把她们推到院子里晒太阳。孩子们的亲切可爱,让这些孤寡老人体会到了温暖与关爱,她们留下了幸福的泪水。离开敬老院时,孩子们还和爷爷奶奶一起种下了一粒花籽,一路上孩子们小心的呵护着,把花盆放在班里阳光最充足的地方,每天浇水,因为她们和爷爷奶奶约好,等到明年春天的时候要带着这盆花再去看爷爷奶奶。
3.大自然中的教育资源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它强调幼儿在和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在大自然中,每个孩子都会展示他们本来的天性,我们应该带幼儿多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以童真的眼光去发现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下雪了,孩子们来到户外,感受着晶莹剔透的小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有的转着圈、有的打着滚、有的像小蝴蝶一样飞下来。掉到脸上、手上凉凉的,顷刻之间不见了。跑在后面的小朋友发现前面的脚印各不相同,有的有花纹、有的有图案,激发起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他们用树枝、用小棍、用脚丫在雪地上自由的画着。画够了,堆雪人、打雪仗,老师也变成了孩子,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操场上。堆雪人的歌曲和舞蹈自然而然的学会了。 下雨啦,孩子们小脚踢着小水花,感受雨伞下滴答的旋律,用五彩的画笔把透明的小雨伞装饰的绚丽多彩。涂鸦墙上,孩子们自由的涂涂画画,俨然一个个小画家,创作出了雨中不同的景象。丰收了,孩子们去果园采摘、刨花生、白薯,吃着、看着、抬着收获的果实,体会着丰收的喜悦与幸福,所有的体验与感受通过艺术的形式、艺术的工具和材料重新组合,形成了清新、生动、有趣、充满生命力的舞蹈—喜庆秧歌。
我们带幼儿去采摘。走在田间小路上,孩子们忽然发现脚下有黏黏的感觉。老师和幼儿蹲下来仔细观察,发现这里的土和别的地方有些不一样:颜色有些发红,而且摸上去很粘手。孩子们知道了这就是黄土泥,和我们玩的橡皮泥一样可以用来捏各种各样的东西。于是孩子们找来各种工具:用铁锨、铲子、甚至用手挖回了许多的黄土泥。他们高兴的活泥、摔泥。玩泥活动不需要技能的限制,又没有老师过多的要求,所以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大胆的表现着。小泥人、大蛋糕、脱砖块造长城,自由自在,创造无限,快乐无限。
4.开发利用家长资源
家长是幼儿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支持者,同样是参与者,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教育更多体现了教育内容的包容与综合,在艺术创意活动的形成、实施过程、主题反思小结等环节都争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使教育更加全面和深入。我们还组织开展亲子创意小舞台及其亲子创意艺术节活动,邀请家长参与主题教育,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民乐,学习欣赏二胡表演;带来朝鲜的服饰和食物,和幼儿共同感受不同民族的民族艺术文化;带幼儿来到自己的茶馆,体验中国的茶文化等等。家庭的教育资源在共享中得到开发和整合,家长成为艺术创意教育的活动的得力助手的和共同教育的实施者,促进艺术创意实践活动的无限丰富。
家长不仅引导幼儿参与主题活动,自己也逐渐投入到主题活动中。经常会看到爷爷奶奶小时候的听过和自编的童谣、爸爸喜欢的故事和绘画作品、妈妈跳秧歌的身影以及家长一起筹备“金话筒”故事赛的场景,家长积极的投入为我们的创意研究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5.将教育资源引进园内
我们幼儿园处在郊区,带幼儿去美术馆、博物馆的机会很少,我们就把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带到幼儿园供孩子们欣赏。杨柳青的年画、泥人张的彩塑、皮影、剪纸、风筝等各种富有情感色彩的艺术作品都成为了孩子们欣赏、感受的对象。请来北京木偶剧院为孩子们表演,带孩子们到剧院看儿童剧、皮影戏、筛选优秀的儿童动画片,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欣赏的基础上大胆的表达和创造。肯定幼儿的各种行为和表现。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重新定位我们与幼儿的关系:是充分的信任—你们能行,还是将信将疑——你们到底行不行?或者是不信任——你们不行。
二、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成为艺术创意活动的主人
宽松的心理环境是幼儿创造活动的关键,要为幼儿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就要求教师要重新定位与幼儿的关系。
课题研究中,教师们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不是要创造幼儿,而是要在幼儿自身的基础上,运用环境及外界的影响,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所以教师首先要把自己的角色转变为幼儿,用幼儿的视角去观察、去发现,才能做到理解、
(一)重新审视教师的角色定位,相信尊重幼儿
幼儿能够自己做的,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去做。每个幼儿都有巨大的创造潜能,艺术创意活动中只要幼儿通过丰富的欣赏、感知、体验、积累了一定的表象经验和审美经验,老师不教,幼儿的创意表现也会水到渠成。
那么,幼儿的自主创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到底是什么呢?在逐步深入的研究中,教师们认识到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是控制者、主持人还是点播者、支持者、引导者?
幼儿的学习不是在成人主宰的课堂里进行的,而是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开展的。幼儿是用感官和双手来探索世界的,通过颜色、声音和形状来认识事物并激发情感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天性,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受,丰富他们的经验,激发他们的情感,进而提高他们对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点播者、支持者、引领者,而不是控制者。
大班幼儿开展了亲子登长城的活动,孩子们在长城上奔跑、做武术操、写生、拍照,他们欢快的情绪吸引了外国朋友,也加入了她们的行列。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站在雄伟的长城上,向他们讲述长城的故事,孩子们知道了长城代表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的结晶,代表着中华民族。老师把自己对长城、对祖国的热爱和敬仰之情传递给了孩子们。回到幼儿园后孩子们唱长城、画长城、建长城。在用黄土泥搭建长城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幼儿登长城的照片、录像唤起幼儿的经验和情感,他们摔泥、脱坯、玩的不亦乐乎。在老师的点播下,城墙上的射箭孔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用手把泥捅了一个洞当成射箭的孔;每块砖之间留一段距离,看上去就是一个孔;还有的幼儿找来两面通透的玩具材料,如卫生纸桶芯、胶条卷、玩具等,看上去更加形象。一旦教师转变了角色,成为幼儿活动的点播者、支持者、引导者,幼儿在积累了丰富的表象经验后,自主的表现就变成了自发表达与创造。
欣赏《野蜂飞舞》的音乐后,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像是在刮旋风、我觉得是龙卷风、好像是在打仗,好人在追坏人、我听着像一群蚊子,嗡嗡嗡的在叫。因为相信、尊重幼儿,所以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相信尊重幼儿,教师就不会在幼儿绘画时去帮助那些自己认为画面不理想的幼儿完成作品,已求得画面的完整和美观。相信尊重幼儿,才能够为每个幼儿提供表达和创造的机会。
同时要减少教师的束缚和规定,教师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让孩子们用同一种材料做同一中事情,每个幼儿的做法、要求都是一样的,他们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没有自己的想法,更谈不上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在艺术创意活动实践研究中,我们努力做到解放幼儿的头脑,减少教师的束缚和规定,允许、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根据自己的经验、想法去想象、去创造。 故事表演活动中,教师们不再要求每个幼儿用同样的语言、动作来表现同一个故事,而是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改编故事,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的表演。“牙细菌找朋友”的故事中,孩子们不再只是局限于一个角色,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出了牙细菌宝宝、牙细菌王子、牙细菌公主、凶狠的牙细菌、哈哈大笑的牙细菌、海盗牙细菌、牙细菌奶奶等十余种角色,每个人的动作、表情、语言都是不一样的,使表演活动更加丰富有趣。
(二)重新审视对幼儿的定位,让幼儿成为自己的主人
幼儿不是一张白纸,不是我们教什么才有什么?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和将会发生的问题,建立正确的“幼儿为本”思想,信任前置,遵循陈鹤琴“凡是幼儿能做的,让他自己去做”的教育思想,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体验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建构新知,成为自己的小主人。
1.让幼儿的艺术体验和创意探究植根于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前提条件,我们不仅要在活动中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索兴趣,更要通过艺术创意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形的脸创意绘画活动中,通过眉毛、眼睛、鼻子、嘴、头发的变化,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创意出一张张变形的脸,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性。他们随意的变化着脸上的任何部位,感受着变化和创造的乐趣。
2.让幼儿的艺术体验和创意探究应有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
艺术创意活动中要探索什么?什么是值得幼儿探索的?探索的问题对幼儿有哪些价值?弹簧小人的创作活动中:用什么材料来做弹簧?怎样才能让它更有弹性?用什么来做小人的头和胳膊等。孩子们找来各种材料进行尝试,组后发现稍软一些的电线做弹簧最好,而且弹簧的弯的大小和弹性有很大的关系。在成人眼里很简单的材料使用和搭配问题,孩子们却需要亲身的体验和探究,才能找到最佳的方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探索的精神与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与自信都获得了发展。
3.幼儿的艺术体验和创意探究应有教师适时的引领提升
新年马上就要到了,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制定新年的计划、找来全国各地庆新年的视频,了解不同地方、不同民族庆祝新年的不同方法。激发起了孩子们对新年欢快、热烈的氛围的感知。他们自己剪窗花、贴对联、做拉花,布置教室。老师还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煮饺子,感受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场面。孩子们把自己的感受体验都编到了庆新年的舞蹈中,但是孩子们还不太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老师通过问题的方式进行引领和提升:怎样才能让我们看出来你是在包饺子呢,动作可以再大方一些吗?煮饺子的时候饺子在锅里来回翻滚,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示?放鞭炮的时候,你心理害怕吗,那应该怎样表现出来呢?
教师的引领提升,帮助幼儿梳理了经验,丰富了动作,让幼儿感受到了艺术是高于生活的一种美的表现。
幼儿自主艺术创意需要环境的支撑,在研究中,不断实践和丰富着教育,让幼儿在支持性的教育环境中,快乐的创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