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应该这样医治

来源 :健康忠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盈进有限公司
  癌症患者生存率一直无法提高,是现在的癌症治疗方法造成。现在的方法是使人的能量逐步耗尽。能量耗尽时人的生命也尽头了。
  (一)能量对人的影响
  (1)能量的重要性:能量是人的生命之源。他支撑人的整个生命。人有足够能量才能满足人体活动需要,包括四肢行动,五脏六腑运行,血液的运行。人的能量来源靠肠胃消化食物获得。(2)能量不足引起的后果:能量不足人就会衰老,就会产生疾病。能量不足器官就停止会工作,肠胃无法消化食物,废物就无法排出体外。能量不足会造成血液运行不畅,器官无血液就会衰竭。疾病就会出现,包括癌症。
  (二)癌症治疗期间耗尽能量过程
  (1)人之所以产生癌症,是自身的能量低于正常人。(2)手术中令病人失去很多能量。手术中寒湿的空气进入人体,使人的体温进一步降低。回复到原体温需要很多能量补充。如果不能回复原体温,将会损害身体机能。(3)手术后吃的食物,大多数是流质,很难获得足够能量,加上消化系统在手术中受损,能量取得量少于手术前。而身体本身需要正常能量消耗,所以手术后身体能量是大透支。(4)身体还未完全复元,化疗开始。每次化疗不但损耗病人大量的能量,而且还损坏身体机能、破坏血液系统。我们从患者身体反应就知道它的严重性。恶心、呕吐、不想吃、白血球减少、脱发、生不如死。化疗损耗的能量绝对不少于手术的能量损耗。病人再次透支能量。癌症患者治疗后身体很瘦,这是能量透支的真实反映。(5)经过上述的治疗后,虚弱的身体随时出现其他疾病,我们从能量不足引起的后果得知。当癌症复发时,当需第二次手术时,当再次化疗时,我们可以想象人还有多少能量可以透支呢?总之癌症治疗方法是使患者陷入不断消耗能量,抑制能量来源,大量透支能量恶性循环中。当能量耗尽时,人的生命和治疗同时结束。
  (三)关于化疗方法
  (1)化疗为了杀死癌细胞,没顾及身体状况是否可以接受,没理会是否会破坏身体其他机能。用更多的牺牲换取暂时胜利。他等同为了杀坏人连同好人一起杀。但求目的达到不顾后果。这种做法在社会上是不会认同,法律上是不允许的。(2)癌细胞靠药物是杀不完,只要你具备这个条件和环境。药效过后,它会卷土重来。家里蟑螂就是很好例子。只要你将环境搞好,无条件让蟑螂生存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四)医治成效率
  五年生存率可以说明一切。什么叫五年生存率?这里我引用网络普遍认同的说法。“根据统计,转移和复发大多数发生在根治术后三年之内,约占80%,少部分发生在根治五年之内,约占10%。所以各种肿瘤根治术后五年内不复发,再次复发的机会很少,故常用五年生存率表示各种癌症的疗效。”能在五年内不复发只占10%。复发意味着什么?相信大家很清楚。癌症并不可怕,可怕是治疗的结果。成效率同上述分析是吻合的。
  (五)应该怎样治疗癌症
  (1)在治疗前,需搞清癌症的成因才能找到解决方法。癌症的成因:主要是人产生能量下降,造成血液运行不畅,体温适合癌细胞生长,患癌处长时间炎症未愈引起。例如咽喉癌。我们常常感觉喉咙痛,这是因为人经常呼吸,空气来回在咽喉进出,而空气是带有湿气且温度低于人体温度。从而使血液在咽喉处无法按正常运行。当能量慢慢下降,血液就会停留咽喉处,形成瘀血,肿块,时间一长细菌就会咽喉生长,形成炎症。如果炎症得不到有效治疗,且反复发炎会形成慢性咽炎,加上抽烟、饮酒、饮食不良习惯,癌症就会形成了。(2)癌症治疗方法:知道癌症成因,我们以增加人能量作为治疗目的。增加能量的作用:(A)可逐步提高身体体温。癌细胞之所以能生存是由于体内温度适合它生长,只要将体温提高到正常体温,癌细胞自然消失。健康人有正常体温。健康人不会有癌症。正常体温同时可以抑制癌细胞生长。(B)让血液流动。血液循环才能将癌肿瘤冲刷,不断冲刷肿块才会消失。血液同样可以杀死细菌。(C)当能量主导身体时,就能控制癌细胞生长,消炎药可轻易杀死任何细菌。吃药应该以不损害身体为前提。前面二种是提高身体机能,后一种加快消灭癌细胞。只有三管齐下癌症才能消灭。单靠药物来消灭癌细胞是暂时性,是不可行的。至于手术,中期癌症无需要,晚期无必要,除非危及生命才做手术。手术前应将身体储存多能量。(3)如何做到增加人的能量?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论文“人有了新的能源,可以解决生命所有问题”已详细解答了。该论文刋登在《中国医药实践杂志》2011年8月号总81期,详看论文。原谅这里不再复述。
  (六)一个好的治疗方法,应该以生命法则为依据
  生命法则就是以胃为基础。胃是提供生命能源之地,无胃就无能量,无胃就无生命。食量大小决定人的生命力强弱。胃强人强,胃衰人衰。凡是能对胃有利的都是好方法,反之相反。一个好的治疗方法,既能医病又能医人。它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不会给患者身体带来损害,不会给患者带来死亡的恐惧。只会给患者身体带来逐步康复,带来希望,带来回复健康的喜悦。癌症并不可怕,只要你找到它的弱点。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盆腔炎住院患者共计60例相关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护理后按照文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最后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护理结果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痊愈者20例,显效者9例,失败者1例,对照组痊愈者11例,显效者15例,失败者4例,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介入时机及骨科与康复科合作的有效模式。方法:选取76例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患者。骨科医师与康复科医师、治疗师同时介入,组成协作小组,从患者入院手术方式的选择,康复介入时间,康复治疗阶段划分、各阶段康复计划及目标,到出院的康复标准都共同协商制定临床路径。骨科医生负责手术及术后管理,康复医师负责全程的康复评定、康复计划及治疗方案,康复治疗师按预先制定的临床路径进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与优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为糖尿病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更多的思路。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干预组给予健康宣教和优质护理干预的综合护理模式,常规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餐后2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和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餐后2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和
期刊
【中图分类号】 R77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390-01  正常的双眼单视是人类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功能,近年来,交通事故外伤等造成的眼眶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严重损害患者的双眼单视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及时治疗非常关键,通常从骨折的发生机制分析,可包括直接性和间接性骨折,后者多为爆裂性眶骨骨折,是指外力间接造成眶壁薄弱处骨折,伴眶
期刊
【摘 要】 目的:运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3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81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运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先用CT定位,再用脑室穿刺针穿刺血肿地方,运用带三通装置的脑室外引流管引流。结果:本组存活79例,能完成生活自理的50例(61.7%);意识和偏瘫症状较之手术前有好转的21例(25.9%);8例(9.9%) 无明显好转;死亡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总结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针灸科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配合刮痧治疗来观察与分析治疗后病理变化。结果:我科治疗的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配合刮痧治疗面瘫优于一种针刺单一的治疗方法。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针刺与刮痧一起治疗效果会更明显。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针刺 刮痧 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简称DCO技术,在骨科的严重多发伤救治过程中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更加贴近外伤患者在其病理方面的特点,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可以对患者进行及早的具有针对性的控制处理,以及后期进行一体化治疗,保障了严重多发伤治疗的较高存活率。本文结合2003年至今采用DCO技术进行救治的30例严重多发伤骨伤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着重探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救治时的应用,探寻其适应性、可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口腔医学的正畸治疗对病人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以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在本院接受正畸手术的病人46例为研究组,记录病人治疗前与治疗后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对照组为同期畸形程度相似的病人40人,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菌斑指数等无明显差别,但两组病人的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有差异(P <0.05)。结论:正畸治疗对病人牙周的健康程度并没有影响,但会导致牙周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当下帕金森病患抑郁与认知功能的现状。方法:挑选200例帕金森病患分为观察组,以及200例健康人员进行对照组分析,同时使用汉密尔顿抑郁测评表和蒙特利尔认知测评表来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抑郁和认知功能的测评比较。结果:观察组的200名帕金森患者比对照组的抑郁评分更高,而认知功能呢评分则低于对照组。结论:抑郁情绪是帕金森患者非常容易产生的负面情况,同时其认知功能较差,应该给与强有力的心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60例健康体检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患病后24h以内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4分)。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分析所涉及到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时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