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肝硬化并发性溃疡作为肝硬化疾病多见而普遍的并发症状,却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溃疡种类。既不具有常规的消化性溃疡的大众特点症状,又无法准确得出发病原因和机理,目前判断该疾病可能与肠胃激素水平的改变、肝功能下降、肠胃表皮黏膜淤血等因素有关 [1]。因此本文为具体研究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对其有更深的了解和切入认识,针对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表现、发生机制、治疗方法等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6月~2014年3月从我院收集肝硬化并发消化胜溃疡患者61例,其中30例男性,31例女性。年齡25-71岁,平均年龄为(46.1±5.4)岁。依据其症状表现及各项指标检查最终诊断为肝硬化。其中长期嗜酒造成肝硬化有24例,占39.3%;肝炎后肝硬化有8例,占13%;胆汁性肝硬化10例,占16.3%;循环障碍性肝硬化9例,占14.8% ;营养不良胜肝硬化有6例,占9.8%;其他种类肝硬化有4例,占6.5%.
以上61例肝硬化患者患消化性溃疡类刑分别为:胃溃疡22例,占36% ;十二指肠溃疡28例,占45.9%;胃及十二指肠复合溃疡11例,占18%。胃镜下观察,溃疡面积0.2cm×0.3cm-1.9cm×2.6cm。溃疡表面黏附着自苔或脏污,大多数患者存在着不同严重程度的肠胃黏膜病理改变。
并且根据广谱调查:该疾病在1,2月的发生率为19.4%,9 ,10月份的发生率为22.6%,6、7月份的发生率为 21.7%,其他月份为20.9%,对比无明显差异。
1.2临床症状
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有饱腹感或腹胀,腹上部隐隐作痛或骤然减退,且呈不规则期限的疼痛感。此症状与慢性肝炎的消化道部分临床表现相似,并发溃疡后,各症状都相应发展较严重化[2]。
小部分患者会出现口返食气、胃部反酸的临床表现。此外,部分患者伴随着排便黑色(3例)、吐血(5例)甚至急性大量出血(2例),连续排便带血(3例)等。
1.3相关监测
除进行胃镜检查外,还应用尿素酶的定性试验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显示阳性患者有24例,占总数的39.3%。其中球部溃疡患者阳性的有8例,占33.3%;胃部溃疡患者显阳性的有10例,占41.7%;复合溃疡患者显阳性的有6例,占25%。
1.4治疗方法
针对以上61例患者,给予呋喃硝胺0.16g, 2次/d,胃溃宁0.26g,4次/d;或者只给予奥美拉唑20mg, 1次/d。24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给予三种药物治疗:(1)呋喃硝胺0.16g,2次/d。(2)奥美拉唑20mg, 1次/d,甲硝哒唑0.4g, 3次/d,羟氨苄青霉素500mg, 2次/d。(3)奥美拉唑20mg,1次/d,甲硝哒唑0.4g, 3次/d,羟氨苄青霉素500mg, 3次/d。给予药物7~10d。同时采取各项治疗肝硬化的方法,全面实施。
1.5评价指标
根据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及各种类型溃疡的治疗率 (如并发十二指肠溃疡、并发胃溃疡、并发胃及十二指肠复合溃疡)为评价指标。
1.6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以上61例肝硬化并发性溃疡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如腹胀,腹上部隐隐作痛且呈不规则期限的疼痛感,口返食气等均有明显好转。并发胃溃疡22例,治疗完全成功为6例,治疗率为27.3%。并发十二指肠溃疡28例,治疗完全成功为8例,治疗率为28.5%。并发胃及十二指肠复合溃疡11例,治疗完全成功为2例,治疗率为18.2%。该结果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3、讨论
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由于主观表现与肝硬化患者胃部不适症状相似,导致肝硬化症状表现会影响甚至忽略消化性溃疡的并发情况,且有时主治医师在病症诊断上对模糊症状难免有所忽视,导致该疾病难以诊断。
据相关报道,甲氰咪胍对于消化性溃疡有良好疗效,结合普萘洛尔疗效更显著。另外报道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会随着静脉曲张的严重化及肝能力受损严重化而增加发生率。当门脉高压是肠胃的血液流速会变慢,气体以及物质运输时间加长。代谢的气体和物质会一定程度的累积因为不能良好的排除体外,从而阻碍了正常机体代谢活动,粘膜损伤变质形成溃疡。此外,肝硬化患者胃肠产生的有毒物质无法通过肝清理,粘膜及血管通透性增加。肝硬化患者胃肠产生的胃液分泌素等物质也无法通过肝消灭活性,残留刺激持续分泌胃液造成溃疡的发生。
该类型的溃疡大多表现为出血,且出血方式主要为吐血,这种方式出血量多,极其容易和静脉曲张出血的症状相互弄错混杂。由此得出,主治医师应当注意肝硬化患者吐血和胃底部因静脉曲张而出血两者的对比特点,减少误诊。应推广在症状适当的情况下及早进行胃镜检查,对出血病理机制做出准确观测和判断,以便及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对症治疗方法。
应用尿素酶的定性试验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通过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相比普通的消化性溃疡的阳性率要略低。不过是否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与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的结合相关程度低于普通性,尚待科学研究确切证实。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一旦发现确诊,应立即积极实施内科疗法,使门脉压降低,提高肝功能。
总之,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作为一种合并类的疾病,其发病特点、病理原因、发病机理等各个因素都与一般消化性溃疡存在着区别,且病情发生原因不甚了解,需要进行综合全程诊治,此为对该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晓宇. 胃肠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研究进展[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2(05)
[2]潘卫东,许瑞云,刘 波,陈幼明,姚春斓,刘 勇.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 2002(05)
肝硬化并发性溃疡作为肝硬化疾病多见而普遍的并发症状,却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溃疡种类。既不具有常规的消化性溃疡的大众特点症状,又无法准确得出发病原因和机理,目前判断该疾病可能与肠胃激素水平的改变、肝功能下降、肠胃表皮黏膜淤血等因素有关 [1]。因此本文为具体研究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对其有更深的了解和切入认识,针对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表现、发生机制、治疗方法等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6月~2014年3月从我院收集肝硬化并发消化胜溃疡患者61例,其中30例男性,31例女性。年齡25-71岁,平均年龄为(46.1±5.4)岁。依据其症状表现及各项指标检查最终诊断为肝硬化。其中长期嗜酒造成肝硬化有24例,占39.3%;肝炎后肝硬化有8例,占13%;胆汁性肝硬化10例,占16.3%;循环障碍性肝硬化9例,占14.8% ;营养不良胜肝硬化有6例,占9.8%;其他种类肝硬化有4例,占6.5%.
以上61例肝硬化患者患消化性溃疡类刑分别为:胃溃疡22例,占36% ;十二指肠溃疡28例,占45.9%;胃及十二指肠复合溃疡11例,占18%。胃镜下观察,溃疡面积0.2cm×0.3cm-1.9cm×2.6cm。溃疡表面黏附着自苔或脏污,大多数患者存在着不同严重程度的肠胃黏膜病理改变。
并且根据广谱调查:该疾病在1,2月的发生率为19.4%,9 ,10月份的发生率为22.6%,6、7月份的发生率为 21.7%,其他月份为20.9%,对比无明显差异。
1.2临床症状
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有饱腹感或腹胀,腹上部隐隐作痛或骤然减退,且呈不规则期限的疼痛感。此症状与慢性肝炎的消化道部分临床表现相似,并发溃疡后,各症状都相应发展较严重化[2]。
小部分患者会出现口返食气、胃部反酸的临床表现。此外,部分患者伴随着排便黑色(3例)、吐血(5例)甚至急性大量出血(2例),连续排便带血(3例)等。
1.3相关监测
除进行胃镜检查外,还应用尿素酶的定性试验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显示阳性患者有24例,占总数的39.3%。其中球部溃疡患者阳性的有8例,占33.3%;胃部溃疡患者显阳性的有10例,占41.7%;复合溃疡患者显阳性的有6例,占25%。
1.4治疗方法
针对以上61例患者,给予呋喃硝胺0.16g, 2次/d,胃溃宁0.26g,4次/d;或者只给予奥美拉唑20mg, 1次/d。24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给予三种药物治疗:(1)呋喃硝胺0.16g,2次/d。(2)奥美拉唑20mg, 1次/d,甲硝哒唑0.4g, 3次/d,羟氨苄青霉素500mg, 2次/d。(3)奥美拉唑20mg,1次/d,甲硝哒唑0.4g, 3次/d,羟氨苄青霉素500mg, 3次/d。给予药物7~10d。同时采取各项治疗肝硬化的方法,全面实施。
1.5评价指标
根据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及各种类型溃疡的治疗率 (如并发十二指肠溃疡、并发胃溃疡、并发胃及十二指肠复合溃疡)为评价指标。
1.6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以上61例肝硬化并发性溃疡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如腹胀,腹上部隐隐作痛且呈不规则期限的疼痛感,口返食气等均有明显好转。并发胃溃疡22例,治疗完全成功为6例,治疗率为27.3%。并发十二指肠溃疡28例,治疗完全成功为8例,治疗率为28.5%。并发胃及十二指肠复合溃疡11例,治疗完全成功为2例,治疗率为18.2%。该结果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3、讨论
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由于主观表现与肝硬化患者胃部不适症状相似,导致肝硬化症状表现会影响甚至忽略消化性溃疡的并发情况,且有时主治医师在病症诊断上对模糊症状难免有所忽视,导致该疾病难以诊断。
据相关报道,甲氰咪胍对于消化性溃疡有良好疗效,结合普萘洛尔疗效更显著。另外报道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会随着静脉曲张的严重化及肝能力受损严重化而增加发生率。当门脉高压是肠胃的血液流速会变慢,气体以及物质运输时间加长。代谢的气体和物质会一定程度的累积因为不能良好的排除体外,从而阻碍了正常机体代谢活动,粘膜损伤变质形成溃疡。此外,肝硬化患者胃肠产生的有毒物质无法通过肝清理,粘膜及血管通透性增加。肝硬化患者胃肠产生的胃液分泌素等物质也无法通过肝消灭活性,残留刺激持续分泌胃液造成溃疡的发生。
该类型的溃疡大多表现为出血,且出血方式主要为吐血,这种方式出血量多,极其容易和静脉曲张出血的症状相互弄错混杂。由此得出,主治医师应当注意肝硬化患者吐血和胃底部因静脉曲张而出血两者的对比特点,减少误诊。应推广在症状适当的情况下及早进行胃镜检查,对出血病理机制做出准确观测和判断,以便及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对症治疗方法。
应用尿素酶的定性试验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通过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相比普通的消化性溃疡的阳性率要略低。不过是否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与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的结合相关程度低于普通性,尚待科学研究确切证实。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一旦发现确诊,应立即积极实施内科疗法,使门脉压降低,提高肝功能。
总之,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作为一种合并类的疾病,其发病特点、病理原因、发病机理等各个因素都与一般消化性溃疡存在着区别,且病情发生原因不甚了解,需要进行综合全程诊治,此为对该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晓宇. 胃肠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研究进展[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2(05)
[2]潘卫东,许瑞云,刘 波,陈幼明,姚春斓,刘 勇.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 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