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蚌埠市社区居民的骨密度现状,并分析膳食模式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市6个社区的860名45岁以上的中老年居民进行调查,检测人群的超声骨密度值,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膳食模式,通过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膳食模式组间的骨SOS修正均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的膳食影响因素。结果 (1)860名居民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21.6%,骨SOS均值为(1502.68±27.03)m/s。不同性别、年龄、体重、BMI、腰臀比、绝经年龄和体力活动水平人群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因子分析得到了4种膳食模式,主食蔬菜型模式、动物型模式、水果零食型模式和含钙食物型模式。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中,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绝经、体力活动和体质指数后,显示"动物型"膳食模式和"含钙食物型"膳食模式对骨质疏松症起保护作用,OR值分别为0.942(0.454~1.451),0.612(0.362~0.947),均P<0.05。结论膳食模式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应注意全面而合理的膳食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