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生职业之所以神圣,就是因为他们都是直接面对病人,每一次治病,每一个细节,都将对病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甚至攸关性命。所以人们才管医生叫“白衣天使”。“白衣天使”的美誉因为和千家万户命运相关,所以备受人们关注。这篇文章的主人翁名字叫刘清泉,这个名字对许多病人来说并不陌生。他以精湛医术治愈了许多病人的疾病,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并且创造出许多医学界的奇迹。
刘清泉是北京中医院院长,一位全国知名的中医专家。打开百度和诸多媒体,有关他的介绍,闪光的头衔和骄人的业绩,令人羡慕不已。可是,毕竟那只是文字介绍,我能有幸结识他,纯粹是一段医缘。
去年,一位沈阳血液病人走进了他们的视野。病人是位老教师,前年秋天突然得了皮肤病,诊来断去,几经转院折腾,最终的结果令病人和家属瞠目结舌。初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后又被怀疑成骨髓纤维化,MDS,说来说去就是血液病的一种。病已确诊,各种症状随着诊断的明确急剧变化起来,造血机能出了障碍,严重的贫血最终不得不靠输血维系生命,随之,体重急剧下降,脾大,肚子大到将胃挤压得消化功能都已经不能发挥作用了。省城一家有名的大医院的专家都表示爱莫能助。最终,给了一个希望是,也许通过化疗还能有救。在这种欲哭无泪的情况下,病人和家属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北京找到了名医刘清泉。当把病得奄奄一息的患者抬到医院的时候,那些围拢过来的医生,认真复查以后,神色越来越凝重。初次诊断的那位热情、健谈的老大夫私下很真诚地对患者家属说:“看来,病人确实没有什么太大指望了,听我的,这也是科里大家的意见,院长在国外参加学术讨论,等他回来还得几天,我们的意见,就别等刘院长了,把病人抬回去吧,目前状况病情很不好把握,万一治疗中间有个闪失,同家属不好交待!”这话说得很和蔼,可是在家属听来,简直如五雷轰顶!无奈,家属还是坚持拨通了刘清泉院长的手机,硬着头皮向他陈述了病人情况和几位医生的意见,最后的倾诉简直泣不成声了。自然,家属的倾诉有他的道理,看过病情介绍的院长,当时就力排众议,用异常坚定的口吻跟家属说:“你告诉病人一定要坚持等我回去,让病人放心,我肯定尽自己最大努力抢救她的生命。”
作为身心都要崩溃的病人和家属,听到这话是一种怎样的感动,犹如在风暴中眼前突然挺起了一棵支撑信念的大树,心里顿时像被灿烂的阳光照耀了一样温暖。
刘清泉院长风尘仆仆从国外回来后,没有任何敷衍和客套。一大早来到病房,立刻就查房问诊。要知道他是半夜下的飞机呀。他说,多体谅下病人和家属的心情,什么问题都容易解决。
在病房里,他同每一位病人和家属都亲切地打招呼,让人感到他就是病人的主心骨。自然,病房里待的时间长了,接触的各种病患家属多了,有关清泉院长的故事也就多起来。这位毕业于郑州中医学院的高材生,对于中国中医学的钻研是很令周围的同学和同事钦佩的。他常说,中国的医学博大精深,我们应该谦卑地在这个海洋里跋涉一辈子。
这些年来,许多患者身上的疑难病,能够在他的医治中得到有效治疗,是同他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对病人强烈责任感分不开的。
他勇于实践,勇于担当,敢于碰硬。在给这位教师治病的过程中,令人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对病人认真切脉后,他用坚定的口吻说:“病人有救!之所以有救是因为以往的治疗有效果。”他诚恳地对病人家属说:“这样的病,需要中西医积极配合,谁为主次无所谓,关键是能够对症下药,最终起到调理得当,病情减退的目的。”对于病人越来越大的脾,一般大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症结。刘清泉院长主张切除,他经过认真诊断最终满有把握地说:病人所患的血液病,现在矛盾的集中点是脾。如果脾的肿大收缩了,就能够帮助骨髓生产血液,骨髓的负擔也就减轻了,自然病就会减轻。中药调配得当,就可以解决这个主要的矛盾,不必动手术摘除,这样脾的功能就会得到一定恢复。反过来,造血的功能也就增强了,就能和骨髓的功能相互合作,相得益彰。
道理上好说,如何用药却是个大学问。这里面自然又显现出清泉院长的与众不同。他开出的方子有时令同事咋舌,可见其打破常规用药,包含着多少对中医药性能的了解和把握!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这个胆大,正是建立在对中医学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唯此,才能够在解决和救治疑难病中,展现自己的风格,那种自信和从容,不能不说是名医的风范!
就这样,经二十几天精心的护理和治疗,奇迹出现了!一位血液病专家再一次看到病人,两眼一亮说,奇迹这不出现了吗!病人的脾已经缩回很多了!而此时,病人和家属个个眼含热泪,这是一个生命得到解救的声音啊!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说,还有什么能重于这样的诊断啊!
认识了这位院长,似乎头脑里有了一个神医的概念。其实,在周围人的眼里,这位医生只是在一种不经意的治疗中才得以展现。这种展现,随着时间推移,有关他的事迹也越发多起来。
一位从承德来的老乡,敲开他办公室门的时候,恨不得马上给他跪下,话没说完,就已泣不成声了。清泉院长一边安慰这位老乡,一边静听老乡倾诉。原来她的爱人得了不治之症,省城医院已经诊断不能医治了。无奈,她硬着头皮慕名找到了刘清泉院长。面对这位陌生的病人家属,刘清泉一边安慰她,一边倒了一杯水诚恳地对她说:“你先不要慌。既然您来了,就要放下心来。我们会尽自己责任的。”果然,这位得了重症的病人,在刘清泉的亲自主治和精心治疗下,终于健康出院了。
像这样的事例太多了。在刘清泉身上数不胜数。有人曾私下里询问和采访过同他共事的一些大夫和医护人员,为什么清泉院长能把中医的医疗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几位老医护人员总结说,接触院长时间长了,就觉得院长有两个很显著的特点:一个是他刻苦钻研中医学,善于博采众家之长,而且没有门户之见,给病人治疗的过程中,善于将中西医结合起来看;再一点是胆大心细,敢下猛药。过去讲治国有一条就是:治乱世,必施重典。借用到医术上那就是:治重病必下猛药。
但对不同病人猛药下到什么程度,这里有个度,高明的医生,能够把握好这个度,这就是智慧,就是一位医生对医学精湛的把握程度!难怪刘清泉这些年来,一边实践着给病人治病,一边不断钻研中医学。在这广阔的天地里,在这博大的中国中医海洋中,他以自己的刻苦博学,驰骋于这片领域。多少中医学的疑难问题,在他那里得到了解决。正是他的医术精湛,理论功底深厚,才获得了国家和人民给予他的许多荣誉,成为享受国家津贴和具有突出贡献的著名中医专家。
一名大夫,尤其是一名著名专家,对每一个病人都能够全身心倾注力量,一丝不苟地负起责任,尽心尽力地无私奉献,唯有这样,才会有从死亡线上挽救病人的奇迹出现!
刘清泉是北京中医院院长,一位全国知名的中医专家。打开百度和诸多媒体,有关他的介绍,闪光的头衔和骄人的业绩,令人羡慕不已。可是,毕竟那只是文字介绍,我能有幸结识他,纯粹是一段医缘。
去年,一位沈阳血液病人走进了他们的视野。病人是位老教师,前年秋天突然得了皮肤病,诊来断去,几经转院折腾,最终的结果令病人和家属瞠目结舌。初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后又被怀疑成骨髓纤维化,MDS,说来说去就是血液病的一种。病已确诊,各种症状随着诊断的明确急剧变化起来,造血机能出了障碍,严重的贫血最终不得不靠输血维系生命,随之,体重急剧下降,脾大,肚子大到将胃挤压得消化功能都已经不能发挥作用了。省城一家有名的大医院的专家都表示爱莫能助。最终,给了一个希望是,也许通过化疗还能有救。在这种欲哭无泪的情况下,病人和家属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北京找到了名医刘清泉。当把病得奄奄一息的患者抬到医院的时候,那些围拢过来的医生,认真复查以后,神色越来越凝重。初次诊断的那位热情、健谈的老大夫私下很真诚地对患者家属说:“看来,病人确实没有什么太大指望了,听我的,这也是科里大家的意见,院长在国外参加学术讨论,等他回来还得几天,我们的意见,就别等刘院长了,把病人抬回去吧,目前状况病情很不好把握,万一治疗中间有个闪失,同家属不好交待!”这话说得很和蔼,可是在家属听来,简直如五雷轰顶!无奈,家属还是坚持拨通了刘清泉院长的手机,硬着头皮向他陈述了病人情况和几位医生的意见,最后的倾诉简直泣不成声了。自然,家属的倾诉有他的道理,看过病情介绍的院长,当时就力排众议,用异常坚定的口吻跟家属说:“你告诉病人一定要坚持等我回去,让病人放心,我肯定尽自己最大努力抢救她的生命。”
作为身心都要崩溃的病人和家属,听到这话是一种怎样的感动,犹如在风暴中眼前突然挺起了一棵支撑信念的大树,心里顿时像被灿烂的阳光照耀了一样温暖。
刘清泉院长风尘仆仆从国外回来后,没有任何敷衍和客套。一大早来到病房,立刻就查房问诊。要知道他是半夜下的飞机呀。他说,多体谅下病人和家属的心情,什么问题都容易解决。
在病房里,他同每一位病人和家属都亲切地打招呼,让人感到他就是病人的主心骨。自然,病房里待的时间长了,接触的各种病患家属多了,有关清泉院长的故事也就多起来。这位毕业于郑州中医学院的高材生,对于中国中医学的钻研是很令周围的同学和同事钦佩的。他常说,中国的医学博大精深,我们应该谦卑地在这个海洋里跋涉一辈子。
这些年来,许多患者身上的疑难病,能够在他的医治中得到有效治疗,是同他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对病人强烈责任感分不开的。
他勇于实践,勇于担当,敢于碰硬。在给这位教师治病的过程中,令人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对病人认真切脉后,他用坚定的口吻说:“病人有救!之所以有救是因为以往的治疗有效果。”他诚恳地对病人家属说:“这样的病,需要中西医积极配合,谁为主次无所谓,关键是能够对症下药,最终起到调理得当,病情减退的目的。”对于病人越来越大的脾,一般大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症结。刘清泉院长主张切除,他经过认真诊断最终满有把握地说:病人所患的血液病,现在矛盾的集中点是脾。如果脾的肿大收缩了,就能够帮助骨髓生产血液,骨髓的负擔也就减轻了,自然病就会减轻。中药调配得当,就可以解决这个主要的矛盾,不必动手术摘除,这样脾的功能就会得到一定恢复。反过来,造血的功能也就增强了,就能和骨髓的功能相互合作,相得益彰。
道理上好说,如何用药却是个大学问。这里面自然又显现出清泉院长的与众不同。他开出的方子有时令同事咋舌,可见其打破常规用药,包含着多少对中医药性能的了解和把握!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这个胆大,正是建立在对中医学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唯此,才能够在解决和救治疑难病中,展现自己的风格,那种自信和从容,不能不说是名医的风范!
就这样,经二十几天精心的护理和治疗,奇迹出现了!一位血液病专家再一次看到病人,两眼一亮说,奇迹这不出现了吗!病人的脾已经缩回很多了!而此时,病人和家属个个眼含热泪,这是一个生命得到解救的声音啊!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说,还有什么能重于这样的诊断啊!
认识了这位院长,似乎头脑里有了一个神医的概念。其实,在周围人的眼里,这位医生只是在一种不经意的治疗中才得以展现。这种展现,随着时间推移,有关他的事迹也越发多起来。
一位从承德来的老乡,敲开他办公室门的时候,恨不得马上给他跪下,话没说完,就已泣不成声了。清泉院长一边安慰这位老乡,一边静听老乡倾诉。原来她的爱人得了不治之症,省城医院已经诊断不能医治了。无奈,她硬着头皮慕名找到了刘清泉院长。面对这位陌生的病人家属,刘清泉一边安慰她,一边倒了一杯水诚恳地对她说:“你先不要慌。既然您来了,就要放下心来。我们会尽自己责任的。”果然,这位得了重症的病人,在刘清泉的亲自主治和精心治疗下,终于健康出院了。
像这样的事例太多了。在刘清泉身上数不胜数。有人曾私下里询问和采访过同他共事的一些大夫和医护人员,为什么清泉院长能把中医的医疗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几位老医护人员总结说,接触院长时间长了,就觉得院长有两个很显著的特点:一个是他刻苦钻研中医学,善于博采众家之长,而且没有门户之见,给病人治疗的过程中,善于将中西医结合起来看;再一点是胆大心细,敢下猛药。过去讲治国有一条就是:治乱世,必施重典。借用到医术上那就是:治重病必下猛药。
但对不同病人猛药下到什么程度,这里有个度,高明的医生,能够把握好这个度,这就是智慧,就是一位医生对医学精湛的把握程度!难怪刘清泉这些年来,一边实践着给病人治病,一边不断钻研中医学。在这广阔的天地里,在这博大的中国中医海洋中,他以自己的刻苦博学,驰骋于这片领域。多少中医学的疑难问题,在他那里得到了解决。正是他的医术精湛,理论功底深厚,才获得了国家和人民给予他的许多荣誉,成为享受国家津贴和具有突出贡献的著名中医专家。
一名大夫,尤其是一名著名专家,对每一个病人都能够全身心倾注力量,一丝不苟地负起责任,尽心尽力地无私奉献,唯有这样,才会有从死亡线上挽救病人的奇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