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于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手术病理检查,将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式之间对比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式之间对比的诊断符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种检查方式之间对比的分级检查符合率不存在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分级诊断价值较高,能为分期手术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及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子宫内膜癌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6-0229-02
子宫内膜癌主要是指发生在子宫内膜上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多发于绝经后女性及围绝经期女性群体,属于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对于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血、疼痛、阴道排液、腹部包块、侧下肢水肿、贫血、消瘦、发热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为了分析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我院针对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了相应的手术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3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集中分布在35至76岁之间,均值为(56.39±5.47)岁,其中绝经妇女20例,围绝经期妇女14例,3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存在程度不一的阴道流血、排液、腹部包块及疼痛等症状。3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手术检查前均接受过其他辅助检查,且均符合2009年FIGO分期标准,将3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
1.2方法为3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手术病理检查,将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方式:术前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具体方式、过程及目的等,说明术中病理检查的局限性,在获取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实施全麻下的手术,标本应采集患者病变较为严重的区域,将标本的尺寸控制在1.5·1.5·0.3cm左右,选择2块或以上的标本,将其放置在零下20-零下25摄氏度的冷冻环境中冷冻处理10分钟,取出后进行厚度5-8um的切片处理,将其浸泡在4¥的甲醛中半分钟取出,放置在载玻片上进行染色处理,利用显微镜对细胞的分级、组织学类型及基层浸润情况进行观察,由2名或以上临床经验丰富的病理医生共同分析样本检测结果,在检测半小时内完成诊断意见。手术完成后所有患者手术中切除的肿瘤组织均应以局部切除的方式开展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切取标本后利用4%的甲醛进行固定处理,按照规范严格处理组织,进行浸蜡及包埋的处理后切片,将厚度控制在5-7um范围内,脱蜡完成后实施HE染色处理,染色处理完成后通过显微镜进行检查。
1.3疗效判定将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式之间对比的诊断结果。肿瘤分级标准:采用IFGO制定的分级标准,G3级一存在50%以上的非鳞状或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G2级一存在5%-50%范围内的非鳞状或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G1级一存在5%以内的非鳞状或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的子宫内膜癌为34例(100.00%),经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4例(70.59%),两组相比:x2值=11.72,P值=0.00;但两种检查方式之间对比的肿瘤分级诊断符合率不存在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所示: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现阶段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家庭幸福,现阶段临床中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一般实施放化疗及手术切除治疗,能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在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治疗前应有效诊断子宫内膜癌,結合患者实际睛况及肿瘤分级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在疾病早期对患者确定患者的分期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及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减少复发现象的出现。现阶段临床中诊断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方式为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相对于肿瘤标志物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分段诊刮等具有一定的诊断优势,能够明确肿瘤的类型及分级情况,确定手术治疗的方案,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的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后的诊断符合率与术后切片检查结果的诊断符合率存在显著差异,但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后肿瘤分级诊断的符合了与术后切片检查结果不存在差异,说明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能明确肿瘤分级及类型,在肿瘤分化差、浸润程度深的患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于子宫内膜癌肿瘤分级检查的诊断价值较高,为患者实施分期手术治疗提供针对性参考及依据。
[关键词]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子宫内膜癌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6-0229-02
子宫内膜癌主要是指发生在子宫内膜上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多发于绝经后女性及围绝经期女性群体,属于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对于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血、疼痛、阴道排液、腹部包块、侧下肢水肿、贫血、消瘦、发热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为了分析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我院针对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了相应的手术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3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集中分布在35至76岁之间,均值为(56.39±5.47)岁,其中绝经妇女20例,围绝经期妇女14例,3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存在程度不一的阴道流血、排液、腹部包块及疼痛等症状。3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手术检查前均接受过其他辅助检查,且均符合2009年FIGO分期标准,将3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
1.2方法为3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手术病理检查,将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方式:术前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具体方式、过程及目的等,说明术中病理检查的局限性,在获取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实施全麻下的手术,标本应采集患者病变较为严重的区域,将标本的尺寸控制在1.5·1.5·0.3cm左右,选择2块或以上的标本,将其放置在零下20-零下25摄氏度的冷冻环境中冷冻处理10分钟,取出后进行厚度5-8um的切片处理,将其浸泡在4¥的甲醛中半分钟取出,放置在载玻片上进行染色处理,利用显微镜对细胞的分级、组织学类型及基层浸润情况进行观察,由2名或以上临床经验丰富的病理医生共同分析样本检测结果,在检测半小时内完成诊断意见。手术完成后所有患者手术中切除的肿瘤组织均应以局部切除的方式开展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切取标本后利用4%的甲醛进行固定处理,按照规范严格处理组织,进行浸蜡及包埋的处理后切片,将厚度控制在5-7um范围内,脱蜡完成后实施HE染色处理,染色处理完成后通过显微镜进行检查。
1.3疗效判定将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式之间对比的诊断结果。肿瘤分级标准:采用IFGO制定的分级标准,G3级一存在50%以上的非鳞状或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G2级一存在5%-50%范围内的非鳞状或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G1级一存在5%以内的非鳞状或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的子宫内膜癌为34例(100.00%),经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4例(70.59%),两组相比:x2值=11.72,P值=0.00;但两种检查方式之间对比的肿瘤分级诊断符合率不存在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所示: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现阶段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家庭幸福,现阶段临床中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一般实施放化疗及手术切除治疗,能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在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治疗前应有效诊断子宫内膜癌,結合患者实际睛况及肿瘤分级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在疾病早期对患者确定患者的分期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及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减少复发现象的出现。现阶段临床中诊断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方式为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相对于肿瘤标志物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分段诊刮等具有一定的诊断优势,能够明确肿瘤的类型及分级情况,确定手术治疗的方案,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的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后的诊断符合率与术后切片检查结果的诊断符合率存在显著差异,但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后肿瘤分级诊断的符合了与术后切片检查结果不存在差异,说明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能明确肿瘤分级及类型,在肿瘤分化差、浸润程度深的患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于子宫内膜癌肿瘤分级检查的诊断价值较高,为患者实施分期手术治疗提供针对性参考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