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诱导泥鳅雌核发育及人工转性的研究

来源 :水生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z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是市场上畅销的特种水产品之一.但泥鳅生活周期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群体生长.
其他文献
采用12个微卫星标记,对中国3个大麻哈鱼洄游群体(乌苏里江、黑龙江和绥芬河)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计算出各个种群的基因杂合度、遗传多样性和各个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结果
常规电镜观察显示螅状独缩虫口部单毛基索(HK)、第一(P1)和第二咽膜(P2)旁各有一片微纤维结构.经一步抽提后,这些微纤维结构仍存在.三步抽提显示它们是由直径12nm左右的类中
以鱼腥藻为材料 ,研究了外源Ca2 +对模拟微重力环境中微藻细胞膜透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提高培养基中的Ca2 +浓度可减轻由模拟微重力造成的膜透性增大 ,有助于稳定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同时 ,外源Ca2 +降低了藻细胞光系统Ⅱ (PSⅡ )的光化学效率 (以荧光参数Fv/Fm表示 )下降的幅度 ,表明外源Ca2 +对模拟微重力环境下鱼腥藻细胞光合作用的损伤 ,有良好的防护效应。
差分演化算法已经被成功地用于解决单目标和多目标优化问题,然而它的搜索能力受限于所使用的变异模式和控制参数。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变异模式——K阶差分,并引人参数自适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