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永庆常说:“要常常警惕自己,稍一松懈就导致衰退,经常要有富不三代的警觉。”“一勤天下无难事”。王永庆的这句话贯穿了他整个奋斗的人生。
2006年,王永庆年满九十岁。这一年,这个意志力惊人的世纪老人,突然决定隐身台后并交棒于下一代。世人警觉到,一个属于经营之神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辉煌朝代在逐渐落下句点。留给世人的是一个庞大的石化王国和一段让人說不完道不尽的富豪传奇。
由于事业上的杰出成就,因此每当人们谈到“王永庆”三个字,脑海中浮现的是企业巨子的传奇形象,联想到的首先是“财富”与“企业经营管理”之间的问题。人们把焦点集中在他的“致富”和“成功之道”上,“王永庆”三个字,似乎除了名词之外,也是形容词,和白手起家、勤奋坚毅、合理化经营管理结下不解之缘。
在企业家的角色上,王永庆无疑散发着钻石的光芒,王永庆三个字是华人世界里永远无法忽略的名字。这耀眼的形象,人们已经太熟悉了,在这光圈之外,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王永庆。
事实上,王永庆和平常人一样,一生中都要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一天都是24小时,在这24小时里,他除了是扮演领导数万名员工的企业经营者,坐镇指挥海内外各庞大的事业机构外,生活的另一面,他也扮演家长、儿子、父亲、丈夫、兄长、祖父、外公的角色。
“我们中国人是比较艰苦出身的,比较有能力,像牛一样,有角啊!”把自己喻为牛的他一向追求“止于至善”,总是要求自己:要做就要做最顶尖的。做领导者,就要做个成功的领导者;做主管,就要做个优秀的主管;做儿子,就要做最孝顺的儿子;做父亲,就要做一个尽职的父亲。
王永庆身上折射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通过勤劳简朴,顽强拼搏而白手起家的一代中国人的杰出代表。
一勤天下无难事
凌晨2点半的台北夜深人静,敦化北路底的台塑大楼十三楼,一盏灯缓缓亮起。一位九十岁的老人,起床办公,他是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52年如一日。
王永庆每天晚上10点睡觉,2点半起床办公,每周工作100多小时,每天宁静的台塑大楼总会传来沉稳而缓慢的脚步声,出现一个颀长的身影,脊背挺直。无数个相似的寂静深夜里,包括全球最大的石化园区云林麦寮六轻、中国最大民营火力电厂华阳电业漳州电厂,宁波大乙烯计划都是由这个房间思索出来。
王永庆常说:“要常常警惕自己,稍一松懈就导致衰退,经常要有富不三代的警觉。”“一勤天下无难事”。王永庆的这句话贯穿了他整个奋斗的人生。
人生信念与习性的养成往往与从小的成长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众所周知,王永庆是一位真正的白手起家者,1917年1月18日他出生在台北县一个俗称“情人谷”的偏僻地方,父母以种茶为生,家境十分困难,每日三餐以番薯充饥。王家虽然穷困,但父亲深感文盲之苦,故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王永庆7岁时,就被父亲送到新店国民小学就读。学校在离家10公里外,王永庆必须一大早起床,到附近的水井提水,把家中的大水缸装满后才步行上学。放学后,还经常要肩扛一袋50斤重的饲料返家养猪。在王永庆9岁那年,父亲病倒在床,一家的生计全靠母亲王詹样种菜、种番薯、养猪来维持。于是,上小学三年级的王永庆开始半工半读,为邻居看牛,每月赚取5毛钱来贴补家用。他上小学用的书包是一条粗布巾做的口袋,穿的衣服是补丁加补丁,整天赤着脚,几乎没有穿过一双鞋。而小学期间,对书本不感兴趣的王永庆,从来没有下过苦功读书,所以成绩总列在班里的最后10名。
常言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年幼的王永庆很理解父母的处境,为了分担家庭生活的压力,15岁的王永庆小学毕业后便无奈辍学。由于在家乡找不到工作,在征得父母同意后,经叔叔王水源的介绍,到嘉义的一家米店当小工。当时,白花花的大米是王永庆梦寐以求之物,为此他格外珍惜这份工作,除认认真真做工外,还细心观察老板经营米店的诀窍,为今后自行创业做准备。
王永庆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我幼时无力进一步学习,长大后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像我这样一个身无专长的人,只有吃苦耐劳才能补其不足。我还常常想,由于生活的煎熬,我才产生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幼年生活的困苦,也许是上帝对我的赐福。”因此,吃苦耐劳是王永庆成功的杀手锏。
凡事勤俭 凡事合理化
王永庆个人生活俭朴最为媒体津津乐道的要数他喝咖啡的过程。他曾在接受记者专访前,把奶精倒入咖啡时,还把奶球放在咖啡中涮了三次,确定奶精全部溶入咖啡。等到送客时,还把剩下的咖啡一口喝完。俭朴的个性显露无遗。
台塑集团今年迈入第53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王永庆仍不改他节俭的个性。他认为,凡事讲求“合理化”,东西物尽其用,发挥到极致,就是合理化,事情做到最好,止于至善,也是合理化。王永庆的名片夹是台塑自行研发的“撕不破”珠光纸,接触过王永庆的人都知道,他发名片很有节度,会特别注意一人发一张,绝不浪费,就如他喝咖啡一定涮一涮奶精的勤俭。这数十年的坚持,相对于部分企业的奢华作风,特别发人深思。
王永庆的生活非常俭朴,他对穿着的要求是大方整洁,从不计较衣服的新旧及款式。每回坐飞机一定是经济舱。他生平最喜欢收藏名人字画,然后就是听戏,并常年坚持慢跑锻炼。他在台塑顶楼开辟了一个菜园,母亲去世前,他吃的都是自己种的菜。用的肥皂剩下一小片,还要粘在整块上继续使用;每天做健身毛巾操,一条毛巾用了27年。据说,就连他过去在麦寮用餐时,当问到一颗卤蛋竟卖新台币10元时,他直觉认为卖得太贵了。王永庆企业经营讲求合理化,个人生活细节处处显示他对合理的执著。
女儿王雪红曾向媒体透露,以前他们兄弟姐妹几个在美国生活也不富裕,因为父亲供给学费、生活费都算得很精准,就像管理手下企业般,总是给得“刚刚好”,不让他们有一丝享受奢侈的机会,此外,和儿女联络都是写信,从不打电话,“因为觉得打电话太贵了”。王雪红的母亲廖娇也在一次采访中证实了,儿女还必须回信报告花了哪些钱,连买支牙膏也得写上去!
王永庆同时也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几乎不接受个人专访。在他眼里,一个人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了,不需要把个人的经历告诉大家。在这个纷乱的时代,他坚守着自己的行为方式,坚守着一个传统的产业。他的子女似乎也没有感觉到他们的父亲是个富豪。也因此,王永庆曾被某媒体评为全球十大“最抠门”富豪之首。
2006年,王永庆年满九十岁。这一年,这个意志力惊人的世纪老人,突然决定隐身台后并交棒于下一代。世人警觉到,一个属于经营之神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辉煌朝代在逐渐落下句点。留给世人的是一个庞大的石化王国和一段让人說不完道不尽的富豪传奇。
由于事业上的杰出成就,因此每当人们谈到“王永庆”三个字,脑海中浮现的是企业巨子的传奇形象,联想到的首先是“财富”与“企业经营管理”之间的问题。人们把焦点集中在他的“致富”和“成功之道”上,“王永庆”三个字,似乎除了名词之外,也是形容词,和白手起家、勤奋坚毅、合理化经营管理结下不解之缘。
在企业家的角色上,王永庆无疑散发着钻石的光芒,王永庆三个字是华人世界里永远无法忽略的名字。这耀眼的形象,人们已经太熟悉了,在这光圈之外,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王永庆。
事实上,王永庆和平常人一样,一生中都要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一天都是24小时,在这24小时里,他除了是扮演领导数万名员工的企业经营者,坐镇指挥海内外各庞大的事业机构外,生活的另一面,他也扮演家长、儿子、父亲、丈夫、兄长、祖父、外公的角色。
“我们中国人是比较艰苦出身的,比较有能力,像牛一样,有角啊!”把自己喻为牛的他一向追求“止于至善”,总是要求自己:要做就要做最顶尖的。做领导者,就要做个成功的领导者;做主管,就要做个优秀的主管;做儿子,就要做最孝顺的儿子;做父亲,就要做一个尽职的父亲。
王永庆身上折射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通过勤劳简朴,顽强拼搏而白手起家的一代中国人的杰出代表。
一勤天下无难事
凌晨2点半的台北夜深人静,敦化北路底的台塑大楼十三楼,一盏灯缓缓亮起。一位九十岁的老人,起床办公,他是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52年如一日。
王永庆每天晚上10点睡觉,2点半起床办公,每周工作100多小时,每天宁静的台塑大楼总会传来沉稳而缓慢的脚步声,出现一个颀长的身影,脊背挺直。无数个相似的寂静深夜里,包括全球最大的石化园区云林麦寮六轻、中国最大民营火力电厂华阳电业漳州电厂,宁波大乙烯计划都是由这个房间思索出来。
王永庆常说:“要常常警惕自己,稍一松懈就导致衰退,经常要有富不三代的警觉。”“一勤天下无难事”。王永庆的这句话贯穿了他整个奋斗的人生。
人生信念与习性的养成往往与从小的成长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众所周知,王永庆是一位真正的白手起家者,1917年1月18日他出生在台北县一个俗称“情人谷”的偏僻地方,父母以种茶为生,家境十分困难,每日三餐以番薯充饥。王家虽然穷困,但父亲深感文盲之苦,故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王永庆7岁时,就被父亲送到新店国民小学就读。学校在离家10公里外,王永庆必须一大早起床,到附近的水井提水,把家中的大水缸装满后才步行上学。放学后,还经常要肩扛一袋50斤重的饲料返家养猪。在王永庆9岁那年,父亲病倒在床,一家的生计全靠母亲王詹样种菜、种番薯、养猪来维持。于是,上小学三年级的王永庆开始半工半读,为邻居看牛,每月赚取5毛钱来贴补家用。他上小学用的书包是一条粗布巾做的口袋,穿的衣服是补丁加补丁,整天赤着脚,几乎没有穿过一双鞋。而小学期间,对书本不感兴趣的王永庆,从来没有下过苦功读书,所以成绩总列在班里的最后10名。
常言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年幼的王永庆很理解父母的处境,为了分担家庭生活的压力,15岁的王永庆小学毕业后便无奈辍学。由于在家乡找不到工作,在征得父母同意后,经叔叔王水源的介绍,到嘉义的一家米店当小工。当时,白花花的大米是王永庆梦寐以求之物,为此他格外珍惜这份工作,除认认真真做工外,还细心观察老板经营米店的诀窍,为今后自行创业做准备。
王永庆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我幼时无力进一步学习,长大后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像我这样一个身无专长的人,只有吃苦耐劳才能补其不足。我还常常想,由于生活的煎熬,我才产生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幼年生活的困苦,也许是上帝对我的赐福。”因此,吃苦耐劳是王永庆成功的杀手锏。
凡事勤俭 凡事合理化
王永庆个人生活俭朴最为媒体津津乐道的要数他喝咖啡的过程。他曾在接受记者专访前,把奶精倒入咖啡时,还把奶球放在咖啡中涮了三次,确定奶精全部溶入咖啡。等到送客时,还把剩下的咖啡一口喝完。俭朴的个性显露无遗。
台塑集团今年迈入第53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王永庆仍不改他节俭的个性。他认为,凡事讲求“合理化”,东西物尽其用,发挥到极致,就是合理化,事情做到最好,止于至善,也是合理化。王永庆的名片夹是台塑自行研发的“撕不破”珠光纸,接触过王永庆的人都知道,他发名片很有节度,会特别注意一人发一张,绝不浪费,就如他喝咖啡一定涮一涮奶精的勤俭。这数十年的坚持,相对于部分企业的奢华作风,特别发人深思。
王永庆的生活非常俭朴,他对穿着的要求是大方整洁,从不计较衣服的新旧及款式。每回坐飞机一定是经济舱。他生平最喜欢收藏名人字画,然后就是听戏,并常年坚持慢跑锻炼。他在台塑顶楼开辟了一个菜园,母亲去世前,他吃的都是自己种的菜。用的肥皂剩下一小片,还要粘在整块上继续使用;每天做健身毛巾操,一条毛巾用了27年。据说,就连他过去在麦寮用餐时,当问到一颗卤蛋竟卖新台币10元时,他直觉认为卖得太贵了。王永庆企业经营讲求合理化,个人生活细节处处显示他对合理的执著。
女儿王雪红曾向媒体透露,以前他们兄弟姐妹几个在美国生活也不富裕,因为父亲供给学费、生活费都算得很精准,就像管理手下企业般,总是给得“刚刚好”,不让他们有一丝享受奢侈的机会,此外,和儿女联络都是写信,从不打电话,“因为觉得打电话太贵了”。王雪红的母亲廖娇也在一次采访中证实了,儿女还必须回信报告花了哪些钱,连买支牙膏也得写上去!
王永庆同时也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几乎不接受个人专访。在他眼里,一个人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了,不需要把个人的经历告诉大家。在这个纷乱的时代,他坚守着自己的行为方式,坚守着一个传统的产业。他的子女似乎也没有感觉到他们的父亲是个富豪。也因此,王永庆曾被某媒体评为全球十大“最抠门”富豪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