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次优员工之道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ige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微博上忧国忧民的帖子少了很多,各种管理类的鸡汤干货反倒充斥起来。其中一条被转了近万次的微博说,一等人是人财,二等人是人才,三等人是人手,四等人是人裁,五等人是人渣。其实,日本也有人财、人材、人才、人在、人裁、人罪、人灾的谐音说法。
  你眼中的花不如牛眼中的草
  不过,这条被称作“用人精髓”的管理经典倒也没什么实际指导意义,你眼里的一束鲜花,在牛的眼里远不如一把青草来得更有滋味,你眼中的垃圾或许就是别人的财宝。
  我曾给国内民营企业做过一些诊断,发现一些企业中关键位置的人并不称职,但恰恰这样的人却能长踞要位。我想其原因无外乎对其领导而言,这些人用起来顺手、舒服,个中缘由,绝非经营的合理性所能讲得清的。


  再例如很多企业喜欢用大企业出来的人,但结果并不都是如意的。有两点非常值得注意,一是因为大企业绝大多数都很规范,这些大企业出来的人,经常无法忍受其他企业的不规范,在其他不规范的企业里,他们也很难做出成绩,无法成为真正的能人;二是大企业专业化程度很高,工作细分化,有具体的流程标准和考核标准,因此这些大企业出来的人多数是某个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其他方面做得很一般,这与其他企业所认可的相对全面的能人也是很有差距的。
  立足于二流人才的现实主义经营
  一流企业招一流人才,一流人才进一流企业,这是普遍规律。一些刚迈入二流门槛的企业常常也会依葫芦画瓢地搞一流人才建设。这多少有点不切实际。尽管经营者都知道一流人才创收能力远高于二三流人才,但工作条件、福利待遇都远低于一流企业的民企,又怎能吸引到公认的一流人才呢?即便请培训大师,开设各类管理甚至励志课程,企图把参差不齐的二三流人才培养一流人才的做法也有点痴人说梦,尽管人才有很大的可塑性,但其挑战性绝不亚于把一群矬子培养成篮球健将。倒不如因材施教,立足并非一流人才的实情,从业务流程上对症下药更来得实际。
  很多一流人才并非完全靠企业培训出来的,其本身的职业素养很高,再加上好的事业平台,哪怕没有什么培训,其优秀的潜质也能让其在业务中脱颖而出,若赶上机会或上峰赏识,再稍经培训抛光,就可以委以重任或荣升一职的。
  这样的一流人才千金难求,二流企业就别痴心妄想了。即便是一流人才暂屈就二流企业,当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时,最先另谋高就的也往往也是这些优秀的人才。而次优人才反倒更会和企业携力共渡难关。至于三流以下人才,其本身就在淘与不淘之间徘徊,难承重任,故不在此次讨论之列。
  臭皮匠的逆袭
  立足于稍嫌局促的人才现实,往往比小脚穿大鞋的超前管理更来得实惠。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即便胸怀万仞大志,也要顾虑步子迈大了是否会扯着筋。其实,完全依靠不那么优秀的人才,倒也能作出超越一流人才的业绩。
  这样的事例日本有很多。优秀人才是有限的,日本各大一流企业对优秀人才的抽取,让很多日本中小企业在人才争夺战中很被动,往往很难找到最好的人才。我当初在北海道招聘到的第一个员工几乎就是一个集奸懒谗滑于一体的奇葩,因为没有日本人愿意到一个中国留学生开设的公司,我也只能招到这种主了。不过,即使这样,他的到来也解放了我很多时间,即使其工作一直都马马虎虎,但这也未妨碍公司的发展。很多拥有世界一流品质和产品的日本中小企业,就是靠当初的次优人才做起来的,即使是日本一流巨企,其基础也是靠优秀的中小企业支撑才成其强大的。
  人才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人力资源利用的设计及和业务流程的拟合。其实中国古代就有田忌赛马的典故,通过资源分配和流程设计,在整体劣势下取得胜券。
  以销售为例,一个项目一般都由一个人担当到底,即使这个人很优秀,也很难保证在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优势,相反,若把各个环节都具优势的人组合到一个销售过程中,其整体成功的把握反倒更大一些。
  二战中,相对于日军航空技师可在全黑环境下更换飞机部件的精英,头戴照明的美军技师简直就是技术屌丝,然而细致的分工可以让士兵稍加培训就能上岗,从而保证美军在后勤保障力量的巨大优势。相反,日军全能的技师在被报销掉后则很难找到新的技师顶替。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美军靠流程和资源的科学配置,压倒了日军依赖个人技术优秀的技师,这绝对是可数为经典的臭皮匠的完美逆袭。
其他文献
2013年对于整个互联网和电视传媒产业来说,“互联网电视”(OTT TV)是个大热词,也是个大炒作的战场,从“硬件比拼”、“价格战”、“内容为王”、“体验和服务”,非常热闹。  在中国大力推进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互联网电视已经不再停留在是不是趋势的问题,而是互联网企业、内容播控牌照方、电信运营商、硬件制造商等各方诸侯从各路包抄客厅的集体行动,到底如何做出有商业价值同时又被广泛的受众接受的互联网电视,
期刊
每次踏上深圳的土地,我的记忆阀门就像被突然打开,当年“南漂”时那些痛并快乐着的日子历历在目,好像从来不曾远离。我是在1992年乘着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东风来到深圳的。那些年,这块神奇的热土好像能给所有天南地北,漂流至此的人注入兴奋剂,一切梦想皆有可能!至今,我仍然认为深圳是我的精神保姆,培育了我“不走寻常路”的死磕做派。  “临走前想去哪儿转转?”我的同学大刘一边开车,一边转头问道。大刘当年和我一道
期刊
通常一家新店开张都会举行开业促销活动,告诉顾客“我在这里”,让顾客尽快光顾。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家比萨店却反其道而行之。这家名叫“Pizza”的店在开张当天宣布:从开业之日起的14日内,每天会选出一位幸运顾客,并赠送其免费比萨一个。活动看起来简单明了,而事实上想要成为幸运顾客并不容易,因为这家店没有公开地址。  那么顾客如何找到这家店呢?店家提示:用你找寻其他商店一样的方式来找到它。找到之后,餐馆会
期刊
2013年9月11日苹果公司发布会当天,超过300名用户在TaskRabbit上发布任务,雇人在苹果店外替自己排队购买新款iPhone手机。  TaskRabbit是什么?它的网站上仅用三句话概括自己的业务:将家务琐事和技术活外包;帮助邻里的时候赚点外快;为公司找到长期或短期项目的员工——此项服务于2013年2月刚刚启动。  2008年2月的一个晚上,美国波士顿的莉亚·布斯克 (Leah Busq
期刊
最新盖洛普(Gallup)调查显示,全球仅有13%的员工会在工作中积极投入,也就是说,他们是全身心致力于工作中,可能做出巨大的贡献。人们很容易对这样的统计数据置之不理,说员工就是不想工作。但作为雇主,自然不能就这么轻易放弃。招聘的方式,为团队选择不同人才的途径,以及留住人才的策略等,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1、启动营销引擎,吸引优秀人才。成长型公司不应该只关注吸引客户,还要尽量引起理想的、目标员工
期刊
似乎从来都只有人研究老板,很少有人研究员工。但联想起最近几年来爆发的民工荒、富士康连番跳楼事件、年初的跳槽潮和身边的老板们总在感叹一将难求,或许,员工的心理底线并不是那么不值一提。  眼下,办公室的主角们,已经变成了80后、90后,他们更向往自由和快乐,当然也希望获得认可,希望尽展才华,希望风头一时无两。但工作却不再是生活的全部,甚至也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他们不会轻易为五斗米折腰,不会逆来顺受,委曲
期刊
无论欧美还是中国,女性在职业上的起步都较晚。近一个世纪以来,女性逐渐步入职场,在企业管理及经济发展中扮演起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要求女性进入董事会,发挥自身优势来帮助企业发展。但女性从职场前线到步入董事会的过程非常缓慢和曲折。到底是企业不情,还是女性不愿?  董事会的女性“可见度”低  根据企业妇女领袖国际(Corporate Women Directors International-CW
期刊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互联网圈创业要考虑的三个问题是“生,死,腾讯”。然而,从2012年开始,巨头们愿意以收购或入股创业公司的方式来介入新业务领域,这对创业者是个利好,因为大部分创业公司注定是无法独立上市,被巨头收购也是一种不错的退出方式。不过,从结局来看,傍上了巨头的创业公司成少败多,各种原因值得寻味。  盘点BAT收购成败  百度:核心仍是线上产品  百度在投资、并购方面的开端非常不错,2004年
期刊
来自印度公司的设计和技术,智慧戒指(Smarty Ring)是一款非常精致的可穿戴设备,大小和普通戒指没有区别。内置所谓的柔性电池,容量只有22mAh,但是据说支撑24小时的使用是没有问题的,并且可以无线充电,科技感十足。  戒指的外圈则是显示屏和触控按钮,通过它们,以及内置的蓝牙技术,这款智慧戒指可以实现相当彪悍的功能:(1)提醒功能,戒指上会同步手机端的推送,包括短信、语音来电和社交网络的信息
期刊
稻盛和夫白手起家,先后创建了两家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令人惊叹。其“敬天爱人”经营哲学更是深刻影响了日本几代创业家和企业家,促使相当一批企业家从对资本和科学管理的迷信中挣脱出来,重新审视“人”的作用、需要和价值。  《领导者的资质》这本书阐述了转型时期的企业领导者应具备的资质和人格,以及如何行使管理和领导职责。稻盛和夫在书中多次提到领导者需要具备使命感。使命感不是连倡导者自己都不信的口号,而是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