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胸骨后甲状腺肿;颈路;手术治疗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3-0295-02
中图分类号:R 653文献标识码:A
胸骨后甲状腺肿又称胸内甲状腺肿、纵隔甲状腺肿,指肿大的甲状腺部分或全部位于胸廓入口以下,多位于前纵隔,以右侧多见,为临床少见病例,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我院自1998-2006年共收治此类病人12例,均沿颈路手术切除,结合文献资料,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病人中男3例,女9例;平均年龄52岁。有咳嗽、胸闷7例,有吞咽梗阻感2例,无症状者3例;病程2个月至4年。采用沿颈部入路手术,在颈丛麻和(或)全麻下一次手术完成,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并发声音嘶哑1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8例为单纯性甲状腺瘤,3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为甲状腺囊肿。
2.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颈丛麻和(或)全麻后,肩部垫枕约高20度,使颈部过伸利于显露术野,取胸骨切迹上方约1-2 cm处领式切口,一般横断双侧颈前肌群以足够显露腺体,游离甲状腺上极及外侧,先处理甲状腺上血管,后处理中静脉,注意避免损伤双侧甲状旁腺,达到完全游离颈部腺体,接着于靠近胸骨处无血管区之腺体上“8”缝扎以作牵拉,在直视下紧贴胸骨后腺体固有包膜表面边分离粘连、边结扎止血,直至将整个胸骨后甲状腺肿移至颈部。由于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血管的位置关系,术中处理下血管时尽可能于直视下进行,尤其有粘连时更应注意,避免对其造成损伤。1例术后出现声嘶情况就是因粘连严重,失去正常解剖位置而造成的。若术中因颈部肿块较大,影响手术操作,可将其大部分切除,保留与胸内相连部分,便于分离胸内部分肿块直至完全切除。术中牵拉线可依需要多次缝扎,直达完全切除胸内肿块为好。手术过程一般按照由浅至深、由上而下、由外至内,操作应轻柔,遵循解剖位置,不可盲目进行,对于血管的处理尽可能切断后结扎,若有出血情况先压迫止血,尽可能找到出血点,避免盲目钳夹,以免损伤其他或造成更大出血。术中切除范围视病变情况而定,胸骨后病变肯定完全切除,颈部保留腺体以足够维持正常甲状腺功能为好。
3.术后处理 患者术后一般取低于30度半卧位,常规床边备气管切开包,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切口敷料及引流情况,合理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应用止血药物,针对甲状腺功能作相应处理,并注意是否存在旁腺受损而出现的低钙情况。
结果
12例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没有出现伤口渗血、血肿压迫、呼吸困难、低钙性抽搐,甚至呕吐、腹泻、高热、烦躁不安和谵妄等严重情况。1例术后出现声嘶情况经结合理疗,于6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本组病人均顺利切口拆线出院,没有切口感染情况。住院期间有1例复查甲状腺功能有甲低表现,予补充服用甲状腺素,术后随访并定期复查颈部B超,未发现新的占位病变,纵隔也无异常情况。
讨论
胸骨后甲状腺肿系少见病,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0.2%-3.0%。本病的诊断重要是区分病变是来自甲状腺还是原发于纵隔病变,国外曾报道胸骨后甲状腺肿当肿瘤的体积50%在胸骨入口以下时被诊断出,由于胸骨后解剖结构的特点,右侧的胸骨后甲状腺肿瘤要比左侧多且位置相对要低。以往对于本病的诊断依靠X线和同位素扫描检查,对于肿瘤性质及周围关系难以作清楚判断。目前CT和MRI不仅可以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且能对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尤其是血管情况作出客观判定,故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诊断病变来源及其性质难度不大。
本病一经确诊必须手术治疗,目前多采用沿颈部入路手术,该手术较传统的劈开胸骨或进胸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护理相对简单以及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负担、甚至有一定美容观等优点。文献报道几乎所有的胸骨后甲状腺肿都可以经颈路切口手术切除,无需劈开胸骨或开胸,我们的经验也有同感。由于胸骨上口解剖位置关系复杂,手术过程易造成损伤,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完成手术,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前诊断要明确,特别要注意胸骨后肿物与周围组织结构尤其是血管的关系,以利于术中操作。应常规颈部X线检查以了解气管受压情况。同时要了解甲状腺功能情况,必要时作相应处理。术前应用碘剂能使肿块相对缩小、变硬,利于术中操作及减少出血。②
麻醉的选择应针对病人一般情况、肿块大小、气管受压或软化情况,考虑选择应用气管内插管麻醉与否;只有在肿块较小,一般为一侧性、病人能耐受手术时才选用颈丛麻醉进行手术。③手术切口宜用低位领式切口,要横断一侧或双侧颈前肌群,先游离颈部腺体,再处理胸骨后腺肿,操作尽可能贴近腺体于真假包膜之间进行,处理血管都要结扎,若有出血先行压迫,不要盲目钳夹,以免造成更大的出血或神经损伤。处理最下极血管应动作轻柔,防止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对于气管软化者应悬吊处理,术后应用硅胶管低负压引流。④术后要预防气道梗阻及呼吸道感染,病人一般取低于30度半卧位,应用有效抗生素及祛痰处理,注意颈部引流情况,一般术后48-72小时拔除引流管。有的患者术后要应用甲状腺素控制其功能,并注意是否存在低钙等其他情况。
我们认为,只要术前诊断明确,围手术期准备充分,术中操作合理到位,极大多数的胸骨后甲状腺肿是可以沿颈路手术治疗的。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3-0295-02
中图分类号:R 653文献标识码:A
胸骨后甲状腺肿又称胸内甲状腺肿、纵隔甲状腺肿,指肿大的甲状腺部分或全部位于胸廓入口以下,多位于前纵隔,以右侧多见,为临床少见病例,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我院自1998-2006年共收治此类病人12例,均沿颈路手术切除,结合文献资料,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病人中男3例,女9例;平均年龄52岁。有咳嗽、胸闷7例,有吞咽梗阻感2例,无症状者3例;病程2个月至4年。采用沿颈部入路手术,在颈丛麻和(或)全麻下一次手术完成,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并发声音嘶哑1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8例为单纯性甲状腺瘤,3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为甲状腺囊肿。
2.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颈丛麻和(或)全麻后,肩部垫枕约高20度,使颈部过伸利于显露术野,取胸骨切迹上方约1-2 cm处领式切口,一般横断双侧颈前肌群以足够显露腺体,游离甲状腺上极及外侧,先处理甲状腺上血管,后处理中静脉,注意避免损伤双侧甲状旁腺,达到完全游离颈部腺体,接着于靠近胸骨处无血管区之腺体上“8”缝扎以作牵拉,在直视下紧贴胸骨后腺体固有包膜表面边分离粘连、边结扎止血,直至将整个胸骨后甲状腺肿移至颈部。由于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血管的位置关系,术中处理下血管时尽可能于直视下进行,尤其有粘连时更应注意,避免对其造成损伤。1例术后出现声嘶情况就是因粘连严重,失去正常解剖位置而造成的。若术中因颈部肿块较大,影响手术操作,可将其大部分切除,保留与胸内相连部分,便于分离胸内部分肿块直至完全切除。术中牵拉线可依需要多次缝扎,直达完全切除胸内肿块为好。手术过程一般按照由浅至深、由上而下、由外至内,操作应轻柔,遵循解剖位置,不可盲目进行,对于血管的处理尽可能切断后结扎,若有出血情况先压迫止血,尽可能找到出血点,避免盲目钳夹,以免损伤其他或造成更大出血。术中切除范围视病变情况而定,胸骨后病变肯定完全切除,颈部保留腺体以足够维持正常甲状腺功能为好。
3.术后处理 患者术后一般取低于30度半卧位,常规床边备气管切开包,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切口敷料及引流情况,合理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应用止血药物,针对甲状腺功能作相应处理,并注意是否存在旁腺受损而出现的低钙情况。
结果
12例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没有出现伤口渗血、血肿压迫、呼吸困难、低钙性抽搐,甚至呕吐、腹泻、高热、烦躁不安和谵妄等严重情况。1例术后出现声嘶情况经结合理疗,于6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本组病人均顺利切口拆线出院,没有切口感染情况。住院期间有1例复查甲状腺功能有甲低表现,予补充服用甲状腺素,术后随访并定期复查颈部B超,未发现新的占位病变,纵隔也无异常情况。
讨论
胸骨后甲状腺肿系少见病,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0.2%-3.0%。本病的诊断重要是区分病变是来自甲状腺还是原发于纵隔病变,国外曾报道胸骨后甲状腺肿当肿瘤的体积50%在胸骨入口以下时被诊断出,由于胸骨后解剖结构的特点,右侧的胸骨后甲状腺肿瘤要比左侧多且位置相对要低。以往对于本病的诊断依靠X线和同位素扫描检查,对于肿瘤性质及周围关系难以作清楚判断。目前CT和MRI不仅可以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且能对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尤其是血管情况作出客观判定,故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诊断病变来源及其性质难度不大。
本病一经确诊必须手术治疗,目前多采用沿颈部入路手术,该手术较传统的劈开胸骨或进胸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护理相对简单以及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负担、甚至有一定美容观等优点。文献报道几乎所有的胸骨后甲状腺肿都可以经颈路切口手术切除,无需劈开胸骨或开胸,我们的经验也有同感。由于胸骨上口解剖位置关系复杂,手术过程易造成损伤,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完成手术,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前诊断要明确,特别要注意胸骨后肿物与周围组织结构尤其是血管的关系,以利于术中操作。应常规颈部X线检查以了解气管受压情况。同时要了解甲状腺功能情况,必要时作相应处理。术前应用碘剂能使肿块相对缩小、变硬,利于术中操作及减少出血。②
麻醉的选择应针对病人一般情况、肿块大小、气管受压或软化情况,考虑选择应用气管内插管麻醉与否;只有在肿块较小,一般为一侧性、病人能耐受手术时才选用颈丛麻醉进行手术。③手术切口宜用低位领式切口,要横断一侧或双侧颈前肌群,先游离颈部腺体,再处理胸骨后腺肿,操作尽可能贴近腺体于真假包膜之间进行,处理血管都要结扎,若有出血先行压迫,不要盲目钳夹,以免造成更大的出血或神经损伤。处理最下极血管应动作轻柔,防止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对于气管软化者应悬吊处理,术后应用硅胶管低负压引流。④术后要预防气道梗阻及呼吸道感染,病人一般取低于30度半卧位,应用有效抗生素及祛痰处理,注意颈部引流情况,一般术后48-72小时拔除引流管。有的患者术后要应用甲状腺素控制其功能,并注意是否存在低钙等其他情况。
我们认为,只要术前诊断明确,围手术期准备充分,术中操作合理到位,极大多数的胸骨后甲状腺肿是可以沿颈路手术治疗的。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