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历史性命题,民办高校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需要紧密结合民办高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中不断取得新成效。
[关键词]民办高校 党的建设 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079-02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这一命题的提出,体现出党对我国的国情与党情和所处的世情变化的深刻认识;这一命题的提出,反映出党对巩固执政地位的清醒认识,体现了我党坚持长期执政的深刻自觉。民办高校党的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正确认识到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特点和把握住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规律,基于民办高校改革发展的实际,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在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指导下,在科学制度保障下,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积极创新与实践性,从七个层面可以体现出来:
一、第一层面——国家法律法规层面上的有效适应
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种法律规章对民办高校的责任和使命有了越来越明确的规定,这是民办高校党的建设不断走向科学化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民办高校虽然在办学主体、管理体制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但从根本上讲,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变,民办高等教育的性质也依然不变,依然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依然是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原则下开展工作。民办高校管理者都能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动适应党和政府的要求,强化党建工作,确保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据统计,多数的民办高校在建立本校的基层党组织时,都能够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健全本校的党委主要职能部门。截止到2012年,据统计我国民办高校共有699所,学生党支部6430个,教职工党支部超过了5000个,学生党员和专任教师党员超过了40万人;校级党委500多个,院(系)党委和院(系)党总支,已经超过2000个。全国上下基本上达到了民办高校党组织全覆盖,不断加快了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的步伐,为提高民办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第二层面——党建工作理念层面上的大胆创新
党建工作突出了理念创新。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要求,建立在上级对民办高校党的工作的根本任务定位基础上,实现理念上的创新,充分结合民办高校改革发展实际,推进党建工作的目标定位、职责定位、组织定位和工作定位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推进党建工作的理念创新,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精神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发挥民办高校党组织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的必然选择,是进一步增强民办高校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方式,是提高民办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保证。
民办高校在领导体制上,是有别于国办的高校的,不仅如此,在高校的产权性质上也与其他学校有较大的不同。在高校的管理方式上,由于民办学校的性质也存在特殊性,各民办高校管理者都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机械照搬公办高校党建工作模式不行、完全套用公办高校党建工作经验也不行,应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民办高校的特殊性给党建工作所带来的特点的基础上,突出一种新的工作观点,即“有为才有位”的理念;在认识上从“误区”到“正位”;在思想行为上实现“归位、到位”。因此,民办高校应围绕中心抓党建,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用改革创新精神来推进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依靠“服务”来凝聚群众;以改革发展稳定为背景,转化党建优势为科学发展优势,要实现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三、第三层面——领导体制层面上的创新
民办高校只有创新领导体制,才能保证党建工作实现创新,解决好党政工作协调统一的问题,适应新时期民办高校办学实际,推动民办高校科学发展和党建工作有效运行的机制。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于2006年12月22日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民办高校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民办高校要加快领导班子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2]的推进,不仅成为创新领导体制,构建党政工作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的一个最重要标志,而且保证了党组织与决策机构的关系、党组织与行政管理机构的关系得到有效的处理,逐步形成一个“董事长、校长和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相互配合、制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党建工作与教学中心工作统筹发展”的格局,促进决策、执行和监督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机制的形成,保证民办高校和谐、快速、健康发展。
四、第四层面——社会认同层面上的有效打造
民办高校的发展壮大,加强内涵建设是关键,为社会培养合格实用型所需专门人才,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同度,增强民办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各民办高校管理者为了提高社会的认同度和社会人才市场竞争力,清醒地认识到强化党建工作对确保校园稳定、促进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性,依托民办高校的特殊性,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实现党建的创新,强化党的思想与工作体系建设、组织和制度建设,在实践中,摸索出符合民办高校的科学的创新型工作机制,拉动民办高校的科学发展,提高人才质量与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同度,提升民办高校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五、第五层面——地位和作用提升层面上的有效探索与实践
教育部于2007年2月3日,颁布《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首次规定了“建立对民办高校的督导制度”,并规定了“督导专员必须行使的五项职权(即监督学校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情况;监督、引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行为和办学质量;参加学校发展规划、人事安排、财产财务管理、基本建设、招生、收退费等重大事项的研究讨论;向委派机构报告学校办学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党政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3]湖南、云南、辽宁、广东等省向民办高校派驻党委书记,党委书记同时兼任政府派驻学校的督导专员。党的负责人和政府督导员由上级党组织向民办高校选派以来,加强了党对民办高校的领导,促进了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强化了民办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效保证了党建工作目标的实现,使民办高校能以一种特殊身份与公办高校平等交流,极大地提升了民办高校的地位,以特色品牌效应赢得自身作用的提升。 六、第六层面——工作机制的有效完善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制度创新是首当其冲的。实践中,不少公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做得很出色,他们的党建经验是值得各民办高校学习和借鉴的。各民办高校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形成“分管书记负责抓,组织部门重点抓,总支书记牵头抓,支部书记直接抓”的工作分工,建立“学校党委——院(系)党委——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机制,在学校党建工作方面,不断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党建的工作流程。
七、第七层面——党建工作体系层面上的规范化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体系需要规范化。首先,入党启蒙教育体系建设需要加强。多数的民办高校对新生的入党启蒙教育较为重视,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工作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较为规范而系统了。其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体系的规范化程度得到了提升,注重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培训组织。再次,对发展对象的集中培训体系也逐步建成。在集中培训的时间、内容、管理与考核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复次,各民办高校基于“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开始注重发展党员工作体系建设。最后,注重党员教育管理与作用的发挥建设。各民办高校注重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和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中,发挥党员的骨干作用;在特殊和关键时期里,发挥党员的“领头羊”作用;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体现在解决民办高校实际问题与促进学校改革与长远发展上;发挥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指导作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和谐、快速和健康发展。
[ 注 释 ]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2012.
[2]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6.
[3] 教育部.民办高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Z].2007.
[ 参 考 文 献 ]
[1] 顾明远,石中英主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陈秀敏,杨鹏瑜.广东省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消费导刊,2009(24).
[3] 章清,宋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历史回顾与创新发展[D].杭州:浙江树人大学,2013.
[4] 宋斌.简论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之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
[责任编辑:覃侣冰]
[关键词]民办高校 党的建设 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079-02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这一命题的提出,体现出党对我国的国情与党情和所处的世情变化的深刻认识;这一命题的提出,反映出党对巩固执政地位的清醒认识,体现了我党坚持长期执政的深刻自觉。民办高校党的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正确认识到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特点和把握住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规律,基于民办高校改革发展的实际,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在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指导下,在科学制度保障下,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积极创新与实践性,从七个层面可以体现出来:
一、第一层面——国家法律法规层面上的有效适应
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种法律规章对民办高校的责任和使命有了越来越明确的规定,这是民办高校党的建设不断走向科学化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民办高校虽然在办学主体、管理体制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但从根本上讲,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变,民办高等教育的性质也依然不变,依然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依然是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原则下开展工作。民办高校管理者都能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动适应党和政府的要求,强化党建工作,确保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据统计,多数的民办高校在建立本校的基层党组织时,都能够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健全本校的党委主要职能部门。截止到2012年,据统计我国民办高校共有699所,学生党支部6430个,教职工党支部超过了5000个,学生党员和专任教师党员超过了40万人;校级党委500多个,院(系)党委和院(系)党总支,已经超过2000个。全国上下基本上达到了民办高校党组织全覆盖,不断加快了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的步伐,为提高民办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第二层面——党建工作理念层面上的大胆创新
党建工作突出了理念创新。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要求,建立在上级对民办高校党的工作的根本任务定位基础上,实现理念上的创新,充分结合民办高校改革发展实际,推进党建工作的目标定位、职责定位、组织定位和工作定位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推进党建工作的理念创新,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精神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发挥民办高校党组织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的必然选择,是进一步增强民办高校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方式,是提高民办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保证。
民办高校在领导体制上,是有别于国办的高校的,不仅如此,在高校的产权性质上也与其他学校有较大的不同。在高校的管理方式上,由于民办学校的性质也存在特殊性,各民办高校管理者都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机械照搬公办高校党建工作模式不行、完全套用公办高校党建工作经验也不行,应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民办高校的特殊性给党建工作所带来的特点的基础上,突出一种新的工作观点,即“有为才有位”的理念;在认识上从“误区”到“正位”;在思想行为上实现“归位、到位”。因此,民办高校应围绕中心抓党建,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用改革创新精神来推进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依靠“服务”来凝聚群众;以改革发展稳定为背景,转化党建优势为科学发展优势,要实现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三、第三层面——领导体制层面上的创新
民办高校只有创新领导体制,才能保证党建工作实现创新,解决好党政工作协调统一的问题,适应新时期民办高校办学实际,推动民办高校科学发展和党建工作有效运行的机制。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于2006年12月22日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民办高校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民办高校要加快领导班子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2]的推进,不仅成为创新领导体制,构建党政工作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的一个最重要标志,而且保证了党组织与决策机构的关系、党组织与行政管理机构的关系得到有效的处理,逐步形成一个“董事长、校长和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相互配合、制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党建工作与教学中心工作统筹发展”的格局,促进决策、执行和监督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机制的形成,保证民办高校和谐、快速、健康发展。
四、第四层面——社会认同层面上的有效打造
民办高校的发展壮大,加强内涵建设是关键,为社会培养合格实用型所需专门人才,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同度,增强民办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各民办高校管理者为了提高社会的认同度和社会人才市场竞争力,清醒地认识到强化党建工作对确保校园稳定、促进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性,依托民办高校的特殊性,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实现党建的创新,强化党的思想与工作体系建设、组织和制度建设,在实践中,摸索出符合民办高校的科学的创新型工作机制,拉动民办高校的科学发展,提高人才质量与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同度,提升民办高校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五、第五层面——地位和作用提升层面上的有效探索与实践
教育部于2007年2月3日,颁布《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首次规定了“建立对民办高校的督导制度”,并规定了“督导专员必须行使的五项职权(即监督学校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情况;监督、引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行为和办学质量;参加学校发展规划、人事安排、财产财务管理、基本建设、招生、收退费等重大事项的研究讨论;向委派机构报告学校办学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党政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3]湖南、云南、辽宁、广东等省向民办高校派驻党委书记,党委书记同时兼任政府派驻学校的督导专员。党的负责人和政府督导员由上级党组织向民办高校选派以来,加强了党对民办高校的领导,促进了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强化了民办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效保证了党建工作目标的实现,使民办高校能以一种特殊身份与公办高校平等交流,极大地提升了民办高校的地位,以特色品牌效应赢得自身作用的提升。 六、第六层面——工作机制的有效完善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制度创新是首当其冲的。实践中,不少公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做得很出色,他们的党建经验是值得各民办高校学习和借鉴的。各民办高校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形成“分管书记负责抓,组织部门重点抓,总支书记牵头抓,支部书记直接抓”的工作分工,建立“学校党委——院(系)党委——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机制,在学校党建工作方面,不断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党建的工作流程。
七、第七层面——党建工作体系层面上的规范化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体系需要规范化。首先,入党启蒙教育体系建设需要加强。多数的民办高校对新生的入党启蒙教育较为重视,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工作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较为规范而系统了。其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体系的规范化程度得到了提升,注重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培训组织。再次,对发展对象的集中培训体系也逐步建成。在集中培训的时间、内容、管理与考核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复次,各民办高校基于“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开始注重发展党员工作体系建设。最后,注重党员教育管理与作用的发挥建设。各民办高校注重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和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中,发挥党员的骨干作用;在特殊和关键时期里,发挥党员的“领头羊”作用;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体现在解决民办高校实际问题与促进学校改革与长远发展上;发挥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指导作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和谐、快速和健康发展。
[ 注 释 ]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2012.
[2]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6.
[3] 教育部.民办高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Z].2007.
[ 参 考 文 献 ]
[1] 顾明远,石中英主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陈秀敏,杨鹏瑜.广东省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消费导刊,2009(24).
[3] 章清,宋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历史回顾与创新发展[D].杭州:浙江树人大学,2013.
[4] 宋斌.简论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之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
[责任编辑:覃侣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