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前即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推进两岸协商过程中,就一个中国原则问题达成重要共识,即两岸“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所谓的“九二共识”。这一重要共识的达成,排除了两会接触和协商以来所遇到的重要障碍,为签署相关协议创造了政治条件,也揭开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九二共识”值得珍惜
“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追求国家统一。上世纪90年代初,两岸关系进入良性发展时期,为适应迅速发展的两岸关系形势,台湾与大陆先后成立了旨在负责与推动两岸协商的专门机构“海基会”(1990年11月,台湾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与“海协会”(1991年12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交流协会成立)。在两会交往初期,即面临确认与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的重大政治问题,两会在多次接触与协商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一时难以就一个中国原则问题的表述与立场达成一个可供双方共同接受的共识,也无法签署一个基本的政治框架协议。在此背景下,两岸中国人发挥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双方在讨论这一重大政治问题时,通过函件的相互往来、相互沟通与相互妥协,并创造性地达成两岸以口头方式各自说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的共识。两岸两会在非常时期达成的这一协商成果或协商共识,由于是在1992年年内实现的,因此后来被称为“九二共识”。这一共识的达成与确认是非常特殊的,没有书面协议,没有签字,只有两岸两会往来的函件为证。
正是这一共识的达成,揭开了两会商谈的历史进程,签署了相关协议,特别是为历史性的“汪辜会谈”的举行创造了政治条件,否则就不会有改变两岸关系历史发展的“汪辜会谈”,更为日后两岸关系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可以说,“九二共识”是两岸两会多次协商、艰苦努力达成的重要成果,来之不易,值得珍惜与维护。
“九二共识”是两会协商的政治基础
在两岸政治关系没有妥善解决之前,两会即海协会与海基会肩负着处理两岸事务性商谈的重要功能。这也是“九二共识”的重要定位。“九二共识”是两会协商、商谈与互动的重要政治基础,否认“九二共识”,就会导致两会协商中断,就会影响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
李登辉执政后期,逐渐抛弃对一个中国与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主张,“台独”分裂思想开始萌芽,并于1999年一手策划了“特殊两国论”,严重破坏了海基会与海协会对话、协商的政治基础,不仅导致汪道涵会长访台计划流产,两会协商中断,两岸关系发展受到重大冲击。
民进党上台执政后不久,出任“陆委会”主委的蔡英文阻挠陈水扁试图承认“九二共识”的努力。随后,陈水扁在“台独”道路上越走越远,开始公开否认“九二共识”,甚至攻击“九二共识”是“卖台”,在执政中后期更是大搞“去中国化”、“入联公投”等“台独”活动,不仅两会协商机制无法运行,两岸关系也陷入新的对抗与危机之中,并前后延续8年之久,也导致台湾出现“失落的八年”。
国民党失去政权后,权力结构进行了大改组,李登辉被赶出国民党,连战成为国民党新的领导人。连战出任党主席后,对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主张进行了新的调整,逐渐扬弃了李登辉的“台独”分裂路线,重新回到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承认“九二共识”。2005年春,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开启了大陆“和平之旅”。胡锦涛总书记与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了重要会谈,并发布了“新闻公报”,共同提出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提出“促进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速恢复平等协商,就双方关心和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推进两岸关系良性健康发展”。国共“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发表,重新确立了“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为国民党的重新执政创造了政治条件。
在2008年初举行的台湾大选中,代表国民党参选的马英九获胜,台湾岛内政治格局再次发生重大变化。两岸有了“九二共识”这样的政治基础,中断10余年的两会协商机制得以迅速恢复,并在短短4年多时间内,两岸举行了一系列事务性、经济性会谈,尤其是两会负责人先后举行了8次重要会谈,签署了10多项经济、卫生、核安、海关等协议,取得了重大成果与成就。实践证明,“九二共识”成为两会是否能够协商、谈判与签署协议的重要政治基础。否认“九二共识”,两岸没了基本的政治基础,两会协商就无法进行,就会中断;承认“九二共识”,两会就有了重要政治基础,两岸就能够开展协商与会谈,就可签署协议,就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反“台独”是“九二共识”的重要任务
坚持“九二共识”的另一核心价值是反对“台独”,维持“两岸同属一中”的政治框架。
“九二共识”作为两会商谈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逐渐得到海峡两岸社会各界以及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识与认同。然而,台湾岛内的民进党、台联党等“台独”分裂势力则依然否定“九二共识”,攻击“九二共识”,并先后提出“九六共识”(吕秀莲)、“零五共识”(谢长廷)、“台湾共识”(蔡英文与苏贞昌)等种种共识,均旨在否定或取代“九二共识”。其实,这些主张只是民进党内部政治人物的个人政治主张,没有经过党内讨论与协商,也未获得泛蓝阵营的认同,更没有与大陆协商,不可能成为“两岸共识”。“九二共识”就是海峡两岸两会经过努力协商达成的一种共识,才成为“两岸共识”,实践证明“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
民进党等绿营势力之所以不断提出种种其他诸多共识,核心是要否定“九二共识”,否定一个中国原则,顽固坚持两岸“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因此,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海峡两岸需要不断坚持与巩固“九二共识”,坚决反对与抵制否认“九二共识”的言行,坚决反对种种“台独”分裂主张,同一切损害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台独”分裂言行进行坚决斗争。
“九二共识”是对国家统一的政治主张
多年来,两岸在论述“九二共识”时,却仅仅强调一个中国原则,而忽视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论述,这是一种严重失误与偏差,亟待改变,需要强化“九二共识”对谋求国家统一主张的思想与内涵。
两岸两会在达成“九二共识”的过程中,台湾海基会在1992年10月30日所提的口头表述方案为:“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中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大陆海协会在同年11月16日回复海基会的口头表述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同年11月3日,台湾海基会发布的新闻稿也明确写道,“惟海协会在本次香港商谈中,对一个中国原则一再坚持要有所表述,本会经征得主管机关同意,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达,可以接受。至于口头声明的具体内容,我方将根据‘国家统一纲领’及国家统一委员会本年八月一日对于一个中国涵义所作决议,加以表达”。这是“九二共识”的重要历史文献。可见,“九二共识”,不只是简单地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而是明确了两岸的共同目标是“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然而,多年来,两岸只是简单地强调抽象的讲“九二共识”,强调“九二共识”对一个中国原则的确认与坚持,尤其是台湾当局更片面强调“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扩大差异,却严重忽视“九二共识”对追求国家统一的论述。可见,“九二共识”的重要历史价值与政治价值是包括了维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追求国家和平统一与反对“台独”等三位一体的重要思想内容。因此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海峡两岸在强调“九二共识”的同时,需要更多的强调两岸共同追求国家和平统一这一重要内容与主张,让和平统一成为两岸更为重要的政治共识。
“九二共识”值得珍惜
“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追求国家统一。上世纪90年代初,两岸关系进入良性发展时期,为适应迅速发展的两岸关系形势,台湾与大陆先后成立了旨在负责与推动两岸协商的专门机构“海基会”(1990年11月,台湾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与“海协会”(1991年12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交流协会成立)。在两会交往初期,即面临确认与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的重大政治问题,两会在多次接触与协商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一时难以就一个中国原则问题的表述与立场达成一个可供双方共同接受的共识,也无法签署一个基本的政治框架协议。在此背景下,两岸中国人发挥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双方在讨论这一重大政治问题时,通过函件的相互往来、相互沟通与相互妥协,并创造性地达成两岸以口头方式各自说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的共识。两岸两会在非常时期达成的这一协商成果或协商共识,由于是在1992年年内实现的,因此后来被称为“九二共识”。这一共识的达成与确认是非常特殊的,没有书面协议,没有签字,只有两岸两会往来的函件为证。
正是这一共识的达成,揭开了两会商谈的历史进程,签署了相关协议,特别是为历史性的“汪辜会谈”的举行创造了政治条件,否则就不会有改变两岸关系历史发展的“汪辜会谈”,更为日后两岸关系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可以说,“九二共识”是两岸两会多次协商、艰苦努力达成的重要成果,来之不易,值得珍惜与维护。
“九二共识”是两会协商的政治基础
在两岸政治关系没有妥善解决之前,两会即海协会与海基会肩负着处理两岸事务性商谈的重要功能。这也是“九二共识”的重要定位。“九二共识”是两会协商、商谈与互动的重要政治基础,否认“九二共识”,就会导致两会协商中断,就会影响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
李登辉执政后期,逐渐抛弃对一个中国与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主张,“台独”分裂思想开始萌芽,并于1999年一手策划了“特殊两国论”,严重破坏了海基会与海协会对话、协商的政治基础,不仅导致汪道涵会长访台计划流产,两会协商中断,两岸关系发展受到重大冲击。
民进党上台执政后不久,出任“陆委会”主委的蔡英文阻挠陈水扁试图承认“九二共识”的努力。随后,陈水扁在“台独”道路上越走越远,开始公开否认“九二共识”,甚至攻击“九二共识”是“卖台”,在执政中后期更是大搞“去中国化”、“入联公投”等“台独”活动,不仅两会协商机制无法运行,两岸关系也陷入新的对抗与危机之中,并前后延续8年之久,也导致台湾出现“失落的八年”。
国民党失去政权后,权力结构进行了大改组,李登辉被赶出国民党,连战成为国民党新的领导人。连战出任党主席后,对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主张进行了新的调整,逐渐扬弃了李登辉的“台独”分裂路线,重新回到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承认“九二共识”。2005年春,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开启了大陆“和平之旅”。胡锦涛总书记与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了重要会谈,并发布了“新闻公报”,共同提出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提出“促进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速恢复平等协商,就双方关心和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推进两岸关系良性健康发展”。国共“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发表,重新确立了“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为国民党的重新执政创造了政治条件。
在2008年初举行的台湾大选中,代表国民党参选的马英九获胜,台湾岛内政治格局再次发生重大变化。两岸有了“九二共识”这样的政治基础,中断10余年的两会协商机制得以迅速恢复,并在短短4年多时间内,两岸举行了一系列事务性、经济性会谈,尤其是两会负责人先后举行了8次重要会谈,签署了10多项经济、卫生、核安、海关等协议,取得了重大成果与成就。实践证明,“九二共识”成为两会是否能够协商、谈判与签署协议的重要政治基础。否认“九二共识”,两岸没了基本的政治基础,两会协商就无法进行,就会中断;承认“九二共识”,两会就有了重要政治基础,两岸就能够开展协商与会谈,就可签署协议,就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反“台独”是“九二共识”的重要任务
坚持“九二共识”的另一核心价值是反对“台独”,维持“两岸同属一中”的政治框架。
“九二共识”作为两会商谈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逐渐得到海峡两岸社会各界以及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识与认同。然而,台湾岛内的民进党、台联党等“台独”分裂势力则依然否定“九二共识”,攻击“九二共识”,并先后提出“九六共识”(吕秀莲)、“零五共识”(谢长廷)、“台湾共识”(蔡英文与苏贞昌)等种种共识,均旨在否定或取代“九二共识”。其实,这些主张只是民进党内部政治人物的个人政治主张,没有经过党内讨论与协商,也未获得泛蓝阵营的认同,更没有与大陆协商,不可能成为“两岸共识”。“九二共识”就是海峡两岸两会经过努力协商达成的一种共识,才成为“两岸共识”,实践证明“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
民进党等绿营势力之所以不断提出种种其他诸多共识,核心是要否定“九二共识”,否定一个中国原则,顽固坚持两岸“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因此,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海峡两岸需要不断坚持与巩固“九二共识”,坚决反对与抵制否认“九二共识”的言行,坚决反对种种“台独”分裂主张,同一切损害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台独”分裂言行进行坚决斗争。
“九二共识”是对国家统一的政治主张
多年来,两岸在论述“九二共识”时,却仅仅强调一个中国原则,而忽视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论述,这是一种严重失误与偏差,亟待改变,需要强化“九二共识”对谋求国家统一主张的思想与内涵。
两岸两会在达成“九二共识”的过程中,台湾海基会在1992年10月30日所提的口头表述方案为:“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中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大陆海协会在同年11月16日回复海基会的口头表述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同年11月3日,台湾海基会发布的新闻稿也明确写道,“惟海协会在本次香港商谈中,对一个中国原则一再坚持要有所表述,本会经征得主管机关同意,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达,可以接受。至于口头声明的具体内容,我方将根据‘国家统一纲领’及国家统一委员会本年八月一日对于一个中国涵义所作决议,加以表达”。这是“九二共识”的重要历史文献。可见,“九二共识”,不只是简单地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而是明确了两岸的共同目标是“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然而,多年来,两岸只是简单地强调抽象的讲“九二共识”,强调“九二共识”对一个中国原则的确认与坚持,尤其是台湾当局更片面强调“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扩大差异,却严重忽视“九二共识”对追求国家统一的论述。可见,“九二共识”的重要历史价值与政治价值是包括了维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追求国家和平统一与反对“台独”等三位一体的重要思想内容。因此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海峡两岸在强调“九二共识”的同时,需要更多的强调两岸共同追求国家和平统一这一重要内容与主张,让和平统一成为两岸更为重要的政治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