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让学生享受快乐的数学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本文在教学中,着重从营造良好氛围、创设教学情景、把故事带进课堂等方面激发学生乐学数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激发兴趣,享受快乐
新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学生在课改中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享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获得了可持续发展。但是,审视我们的课堂,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数学课,学生感到快乐的寥寥无几,大多数课堂,学生索然无味,甚至有不少学生因为不快乐而游离于课堂学习。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枯燥无味,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不再怕数学,而且觉得学数学也是一种乐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去做的一件事。
1.要不断提升教师各种素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课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乐学数学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信任、互尊、互敬、互助关系,要使学生热爱老师,老师首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他们从内心中感到快乐。学生只有喜欢教师,才会喜欢其所教的科目,才会对你敬佩,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能把对教师的这份情感迁移到他所教的科目上。教师还应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位学生,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中的朋友和同伴,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自信心。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敢想、敢问、敢创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真、爱幻想,他们更多地关注的是“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是把若干新知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以情景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4.把故事带进课堂,使学生快乐学习
教师在教一个新的内容时,教师应该对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和演化,对知识内容的传授形式进行设计和选择,在讲解中注入自己的理解、观点和感受。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的舞台上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让学生自然地接受知识,自然地感受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有时候,在教学中一个简短的故事就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快乐的学习情景中。例如,在教“循环小数时”,教师让学生听一段配乐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学生们听着听着就笑起来了,老师就问:“哪位同学能接着往下讲?”全班学生都争着举手,气氛很活跃,教师就指名让一位学生讲,讲着讲着全班学生都会发现这个故事讲不完,都是重复这几句。教师就顺势引出了“循环小数”。这样学生通过听故事、讲故事,一下子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地感知了“循环小数”的内涵。
5.让学生动起来手,在实践中获得快乐
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生最感兴趣的动是做游戏和动手操作。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让学生通过找规律、猜图形游戏,采用从直观到半抽象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得出“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图形,这个过程训练了学生推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循环小数”的含义,这样的教学能吸引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的学习境地,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让每个学生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然后再摆三角形,让学生在动手中引出剩余,初步建立了余数的慨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使学生面对数学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去探求数学的奥秘。另外还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让学生脑动、口动,学习数学知识总要经历一定的学习过程,这样才会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数学知识的结构网络,平时在教学中,不要教师总是不停地讲,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我认为教师教学就像一个引路者,不要把学生带到目的地,而是把方位教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找到目的地。
6.让学生获得成功,觉得学数学快乐
成功体验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本源性动力,要让学生时时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绩,不断增强信心和发展的动力,“我能行”,当孩子充满信心的面对学习时,快乐学习的精髓也得以确立。所以小学生在校学习获得成功,能激活他们潜在的巨大自信,继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而失败的体验,常常会出现不愉快的心情,并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对学校生活产生畏惧和反感。作为教师,要善于为每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遇,要善于运用“赞扬”的力量,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让他们知道别人能学好数学,我也能学好数学,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强化和巩固,使他们觉得学数学是快乐的,逐渐地喜爱上数学,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氛围中想学、会学、乐学,在轻松愉快中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文海山.《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快乐学习方法》《当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2008.2.
[2] 石峰.《小学数学快乐学习的意义和原则》《中华教育论坛》,2010.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激发兴趣,享受快乐
新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学生在课改中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享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获得了可持续发展。但是,审视我们的课堂,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数学课,学生感到快乐的寥寥无几,大多数课堂,学生索然无味,甚至有不少学生因为不快乐而游离于课堂学习。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枯燥无味,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不再怕数学,而且觉得学数学也是一种乐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去做的一件事。
1.要不断提升教师各种素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课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乐学数学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信任、互尊、互敬、互助关系,要使学生热爱老师,老师首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他们从内心中感到快乐。学生只有喜欢教师,才会喜欢其所教的科目,才会对你敬佩,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能把对教师的这份情感迁移到他所教的科目上。教师还应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位学生,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中的朋友和同伴,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自信心。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敢想、敢问、敢创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真、爱幻想,他们更多地关注的是“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是把若干新知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以情景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4.把故事带进课堂,使学生快乐学习
教师在教一个新的内容时,教师应该对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和演化,对知识内容的传授形式进行设计和选择,在讲解中注入自己的理解、观点和感受。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的舞台上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让学生自然地接受知识,自然地感受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有时候,在教学中一个简短的故事就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快乐的学习情景中。例如,在教“循环小数时”,教师让学生听一段配乐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学生们听着听着就笑起来了,老师就问:“哪位同学能接着往下讲?”全班学生都争着举手,气氛很活跃,教师就指名让一位学生讲,讲着讲着全班学生都会发现这个故事讲不完,都是重复这几句。教师就顺势引出了“循环小数”。这样学生通过听故事、讲故事,一下子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地感知了“循环小数”的内涵。
5.让学生动起来手,在实践中获得快乐
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生最感兴趣的动是做游戏和动手操作。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让学生通过找规律、猜图形游戏,采用从直观到半抽象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得出“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图形,这个过程训练了学生推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循环小数”的含义,这样的教学能吸引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的学习境地,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让每个学生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然后再摆三角形,让学生在动手中引出剩余,初步建立了余数的慨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使学生面对数学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去探求数学的奥秘。另外还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让学生脑动、口动,学习数学知识总要经历一定的学习过程,这样才会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数学知识的结构网络,平时在教学中,不要教师总是不停地讲,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我认为教师教学就像一个引路者,不要把学生带到目的地,而是把方位教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找到目的地。
6.让学生获得成功,觉得学数学快乐
成功体验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本源性动力,要让学生时时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绩,不断增强信心和发展的动力,“我能行”,当孩子充满信心的面对学习时,快乐学习的精髓也得以确立。所以小学生在校学习获得成功,能激活他们潜在的巨大自信,继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而失败的体验,常常会出现不愉快的心情,并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对学校生活产生畏惧和反感。作为教师,要善于为每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遇,要善于运用“赞扬”的力量,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让他们知道别人能学好数学,我也能学好数学,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强化和巩固,使他们觉得学数学是快乐的,逐渐地喜爱上数学,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氛围中想学、会学、乐学,在轻松愉快中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文海山.《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快乐学习方法》《当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2008.2.
[2] 石峰.《小学数学快乐学习的意义和原则》《中华教育论坛》,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