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亚里士多德说过:“美是上帝赐予的礼物。”然而美丽动人而又善良美好的孟喜喜,却被身边冷漠的环境所围逼,最终在一个冰冷的雪夜香消玉殒。美的毁灭,令人扼腕叹息。
【关键词】美;彰显;遗憾;毁灭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美的事物总易于匆匆间消逝,譬如剔透晶莹的朝露,璀璨闪耀的流星或是人们绚烂美好的年华,这些难以抗衡的自然规律,总是让人唏嘘,遗憾不已。《冰雪美人》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孩在最美好的年纪想要尽情绽放却被身边冷漠压抑的环境所围逼,最终在一个雪夜香消玉殒的凄美故事。
莫言笔下的女性大多闪现着强烈的人性光芒,无论是泼辣果敢、热情艳丽的戴凤莲,还是坚韧豁达、刚柔并济的母亲上官鲁氏,或是敢爱敢恨、充满激情的孙眉娘,她们追求自由,忠于内心,在与旧传统的对抗中奋力挣扎。而孟喜喜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对抗中付出了生命,让人叹息。
一、“美”之彰显
(一)美丽的外表
俄国作家梭罗古勃曾经写过一种类型的少女,说是:“还是小孩子,而眼睛却已经长大了。”孟喜喜在某种程度上是个早熟的女孩,浑身洋溢着不可遏止的青春活力。小说中这样写道:“孟喜喜胸脯高耸——而且分明不戴文胸,眼睛水汪汪的,嘴角翘着,脖子修长,精巧的头颅微微后仰着,穿着不能算高跟但也绝对不能算低跟的皮鞋在校园内的大路上、教学楼内的走廊上,目中无人地走来走去……”莫言尤其擅长捕捉一些饱含特征性的细节,来描画他心目中的“美”。她“看起来好像很骄傲,也好像很调皮”的“微微上翘”的嘴角,小说前后提及多达七次,“微笑”亦呈现多达八次。字里行间毫不吝啬溢美之词,使读者也情不自禁对这位“冰雪美人”充满了“美”的认知和怜爱之意。
(二)美好的心灵
貌虽美但如果没有纯洁的灵魂,就好比是晶亮的玻璃眼睛,不辨世事。孟喜喜不但拥有美丽的外貌,心灵亦是纯洁美好。在学校里的“葡萄事件”中,为了“我”免于老师的处罚,她宁可撒谎挨训;在医院时,婶婶恶言相向,叔叔有意拖延,但她的神情却一直是冷静从容的,并无丝毫怨气,她是善良而宽宥的。孟喜喜从未在意过他人的闲言碎语,她奋不顾身地只走自己选择的路,她是自由而反叛的。甚而孟喜喜宁可用自己的生命来坚守她不屈的人格尊严,她是孤傲而倔强的。这样的心灵就如冰雪一样纯净,亦如泉水一样澄澈,我们可以称她为“美”的化身。
二、“美”之遗憾
(一)毅然退学
孟喜喜固然是美的,但正因为她的美丽,或者说由于她总爱大张旗鼓地凸显自己的美丽,释放自己的自由天性,年级主任看不惯她,总是不顾她的感受当众对她诬蔑羞辱。之后更因为“我”的介入致使原本就与学校水火不容的孟喜喜最终提出了退学。她离开学校时异常洒脱,“简直像一个打了胜仗的将军”,但不得不说这正是酿成她悲剧的一个潜在因素。倘若她没有退学,她就不会身穿艳丽的旗袍在母亲的饭馆前招揽生意,引来大众的冷眼而耽搁了看病。
(二)招揽生意
孟喜喜离开学校后帮着母亲开饭馆,生意出奇地好,这也是人们误解孟喜喜的最重要的原因。很快就有人臆想:这对母女必然是出卖了色相,才能让饭馆的生意如此红火。这样的逻辑在我们看来片面又荒诞,但事情发生在“我”的思想保守的家乡,却可以说是十二分的合情又合理。当“我”看到孟喜喜“穿着开叉到了大腿的旗袍,化着浓妆,站在店门前,对客人卖弄风情的样子”,看到“我那些狐朋狗友与孟喜喜动手动脚而孟喜喜并不恼怒时”,“我”可谓心如刀割、黯然销魂,正是“我”眼睁睁看着心目中的女神一步步被世俗轻慢、亵渎,眼睁睁看着“美”一点点被毁灭,但“我”却万般无奈,空余满腔的叹惋、唏嘘。
(三)延误治疗
叔叔的诊所里站着苦苦等待的孟喜喜,疾病缠身,单薄而无助。刻薄的婶婶竟一眼也没有看,就轻声咕哝说八成是“性病”。正颜厉色的叔叔即便嘴上没有说出来,但他却有意怠慢,同样也暴露了其内心肮脏的想法。因此可以说延误看病是孟喜喜的死亡的直接原因。在漫长的等待中,孟喜喜“脸变得像冰一样透明了”,其后“似乎发出了一声悠长的叹息”……在“我”爱莫能助的注视下,孤傲的女神最终瘗玉埋香。
三、美之毁灭
(一)环境的围逼
从一开始她就同身边的环境格格不入,不仅仅是那美丽妖娆的外表,更因为她清丽孤傲而又倔强的个性所体现出的新时代气息让身边的大多数人感到“实在太过分了”。小说中作者有意构造了一个传统文化难以撼动的偏僻小镇作为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因而合情合理地传达出了传统力量的恐怖。而作为传统思想的卫道士代表即孟喜喜的叔叔和年级主任,尽管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也正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恩泽并向往现代生活,但他们墨守成规,内心深处对许多现代文明带来的不文明的社会现象不是持以拯救的态度,而是视如敝屣、嗤之以鼻,甚至加之仇视、抵触的态度。不知是否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年级主任和叔叔这两个人物形象,他们所代表的职业,一个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却间接地成了杀人的刽子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深刻的悲哀。
(二)个人的反抗
斯玛特说:“悲剧全在于对灾难的反抗,陷入命运罗网的悲剧人物的奋力挣扎,拼命想冲破越来越紧的罗网的包围而逃奔。即使他的努力不能成功,但心中却总有一种反抗。”突然想到了同样清丽孤傲的林妹妹,她一生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却也一直在艰难地奋力反抗旧的礼教传统。喜喜和黛玉的可贵之处在于生活在咄咄逼人的时代环境中能够坚持自我,宛如白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或许正如林妹妹一般,孟喜喜至少也实践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誓言,但美的遗憾,总是让人心痛,只能叹息“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三)难以挣脱的社会
不可否认这些敢于反抗的真性情女子令人钦佩,但就孟喜喜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坚持反抗并非是最好的选择。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社会是一个整体,人在社会中是无法独立存在的。孟喜喜可以无视周围人的嫉妒与蔑视,可以在退学后和母亲把饭店经营得轰轰烈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自在地按自己的理想生活。但她不曾想到会遇上疾病这样一种自己无法解决的麻烦,为此她慌张地向她曾不屑一顾的社会求助。或许她会想到自己难免遭受冷漠与白眼,但却绝不会料到打击会如此之大。为此她宁愿忍痛等待,也不肯开口向医生说一句求助的话。她可以做自己心灵的勇者,却难以化解外在的麻烦。因此孟喜喜的悲剧还在于她在反抗的道路上过分地割裂了自己同社会的联系,过分地看轻了社会。
莫言用十分饱满的情感雕琢了这个渴求自在生命的“冰雪美人”,又用忧伤无奈的眼神亲见“冰雪美人”于酷日的炙烤下一点点融化,直至消失殆尽。“美”的毁灭,总令人叹息,这声轻轻的叹息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种铭刻心骨的感伤,也让我们在这样的感情沉浮中更加理性地思考酿成悲剧的原因。
参考文献
[1]莫言.冰雪美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2]于德信.不同时代的相同悲剧——鲁迅《孔乙己》与莫言《冰雪美人》之比较[J].作家杂志,2009(6).
[3]张秀琴.冷漠,虐杀了冰雪美人——《冰雪美人》赏析[J].名作欣赏,2004(1).
作者简介:陈媛媛,女,1992年生,江苏宿迁人,教育硕士,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
【关键词】美;彰显;遗憾;毁灭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美的事物总易于匆匆间消逝,譬如剔透晶莹的朝露,璀璨闪耀的流星或是人们绚烂美好的年华,这些难以抗衡的自然规律,总是让人唏嘘,遗憾不已。《冰雪美人》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孩在最美好的年纪想要尽情绽放却被身边冷漠压抑的环境所围逼,最终在一个雪夜香消玉殒的凄美故事。
莫言笔下的女性大多闪现着强烈的人性光芒,无论是泼辣果敢、热情艳丽的戴凤莲,还是坚韧豁达、刚柔并济的母亲上官鲁氏,或是敢爱敢恨、充满激情的孙眉娘,她们追求自由,忠于内心,在与旧传统的对抗中奋力挣扎。而孟喜喜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对抗中付出了生命,让人叹息。
一、“美”之彰显
(一)美丽的外表
俄国作家梭罗古勃曾经写过一种类型的少女,说是:“还是小孩子,而眼睛却已经长大了。”孟喜喜在某种程度上是个早熟的女孩,浑身洋溢着不可遏止的青春活力。小说中这样写道:“孟喜喜胸脯高耸——而且分明不戴文胸,眼睛水汪汪的,嘴角翘着,脖子修长,精巧的头颅微微后仰着,穿着不能算高跟但也绝对不能算低跟的皮鞋在校园内的大路上、教学楼内的走廊上,目中无人地走来走去……”莫言尤其擅长捕捉一些饱含特征性的细节,来描画他心目中的“美”。她“看起来好像很骄傲,也好像很调皮”的“微微上翘”的嘴角,小说前后提及多达七次,“微笑”亦呈现多达八次。字里行间毫不吝啬溢美之词,使读者也情不自禁对这位“冰雪美人”充满了“美”的认知和怜爱之意。
(二)美好的心灵
貌虽美但如果没有纯洁的灵魂,就好比是晶亮的玻璃眼睛,不辨世事。孟喜喜不但拥有美丽的外貌,心灵亦是纯洁美好。在学校里的“葡萄事件”中,为了“我”免于老师的处罚,她宁可撒谎挨训;在医院时,婶婶恶言相向,叔叔有意拖延,但她的神情却一直是冷静从容的,并无丝毫怨气,她是善良而宽宥的。孟喜喜从未在意过他人的闲言碎语,她奋不顾身地只走自己选择的路,她是自由而反叛的。甚而孟喜喜宁可用自己的生命来坚守她不屈的人格尊严,她是孤傲而倔强的。这样的心灵就如冰雪一样纯净,亦如泉水一样澄澈,我们可以称她为“美”的化身。
二、“美”之遗憾
(一)毅然退学
孟喜喜固然是美的,但正因为她的美丽,或者说由于她总爱大张旗鼓地凸显自己的美丽,释放自己的自由天性,年级主任看不惯她,总是不顾她的感受当众对她诬蔑羞辱。之后更因为“我”的介入致使原本就与学校水火不容的孟喜喜最终提出了退学。她离开学校时异常洒脱,“简直像一个打了胜仗的将军”,但不得不说这正是酿成她悲剧的一个潜在因素。倘若她没有退学,她就不会身穿艳丽的旗袍在母亲的饭馆前招揽生意,引来大众的冷眼而耽搁了看病。
(二)招揽生意
孟喜喜离开学校后帮着母亲开饭馆,生意出奇地好,这也是人们误解孟喜喜的最重要的原因。很快就有人臆想:这对母女必然是出卖了色相,才能让饭馆的生意如此红火。这样的逻辑在我们看来片面又荒诞,但事情发生在“我”的思想保守的家乡,却可以说是十二分的合情又合理。当“我”看到孟喜喜“穿着开叉到了大腿的旗袍,化着浓妆,站在店门前,对客人卖弄风情的样子”,看到“我那些狐朋狗友与孟喜喜动手动脚而孟喜喜并不恼怒时”,“我”可谓心如刀割、黯然销魂,正是“我”眼睁睁看着心目中的女神一步步被世俗轻慢、亵渎,眼睁睁看着“美”一点点被毁灭,但“我”却万般无奈,空余满腔的叹惋、唏嘘。
(三)延误治疗
叔叔的诊所里站着苦苦等待的孟喜喜,疾病缠身,单薄而无助。刻薄的婶婶竟一眼也没有看,就轻声咕哝说八成是“性病”。正颜厉色的叔叔即便嘴上没有说出来,但他却有意怠慢,同样也暴露了其内心肮脏的想法。因此可以说延误看病是孟喜喜的死亡的直接原因。在漫长的等待中,孟喜喜“脸变得像冰一样透明了”,其后“似乎发出了一声悠长的叹息”……在“我”爱莫能助的注视下,孤傲的女神最终瘗玉埋香。
三、美之毁灭
(一)环境的围逼
从一开始她就同身边的环境格格不入,不仅仅是那美丽妖娆的外表,更因为她清丽孤傲而又倔强的个性所体现出的新时代气息让身边的大多数人感到“实在太过分了”。小说中作者有意构造了一个传统文化难以撼动的偏僻小镇作为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因而合情合理地传达出了传统力量的恐怖。而作为传统思想的卫道士代表即孟喜喜的叔叔和年级主任,尽管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也正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恩泽并向往现代生活,但他们墨守成规,内心深处对许多现代文明带来的不文明的社会现象不是持以拯救的态度,而是视如敝屣、嗤之以鼻,甚至加之仇视、抵触的态度。不知是否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年级主任和叔叔这两个人物形象,他们所代表的职业,一个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却间接地成了杀人的刽子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深刻的悲哀。
(二)个人的反抗
斯玛特说:“悲剧全在于对灾难的反抗,陷入命运罗网的悲剧人物的奋力挣扎,拼命想冲破越来越紧的罗网的包围而逃奔。即使他的努力不能成功,但心中却总有一种反抗。”突然想到了同样清丽孤傲的林妹妹,她一生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却也一直在艰难地奋力反抗旧的礼教传统。喜喜和黛玉的可贵之处在于生活在咄咄逼人的时代环境中能够坚持自我,宛如白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或许正如林妹妹一般,孟喜喜至少也实践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誓言,但美的遗憾,总是让人心痛,只能叹息“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三)难以挣脱的社会
不可否认这些敢于反抗的真性情女子令人钦佩,但就孟喜喜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坚持反抗并非是最好的选择。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社会是一个整体,人在社会中是无法独立存在的。孟喜喜可以无视周围人的嫉妒与蔑视,可以在退学后和母亲把饭店经营得轰轰烈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自在地按自己的理想生活。但她不曾想到会遇上疾病这样一种自己无法解决的麻烦,为此她慌张地向她曾不屑一顾的社会求助。或许她会想到自己难免遭受冷漠与白眼,但却绝不会料到打击会如此之大。为此她宁愿忍痛等待,也不肯开口向医生说一句求助的话。她可以做自己心灵的勇者,却难以化解外在的麻烦。因此孟喜喜的悲剧还在于她在反抗的道路上过分地割裂了自己同社会的联系,过分地看轻了社会。
莫言用十分饱满的情感雕琢了这个渴求自在生命的“冰雪美人”,又用忧伤无奈的眼神亲见“冰雪美人”于酷日的炙烤下一点点融化,直至消失殆尽。“美”的毁灭,总令人叹息,这声轻轻的叹息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种铭刻心骨的感伤,也让我们在这样的感情沉浮中更加理性地思考酿成悲剧的原因。
参考文献
[1]莫言.冰雪美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2]于德信.不同时代的相同悲剧——鲁迅《孔乙己》与莫言《冰雪美人》之比较[J].作家杂志,2009(6).
[3]张秀琴.冷漠,虐杀了冰雪美人——《冰雪美人》赏析[J].名作欣赏,2004(1).
作者简介:陈媛媛,女,1992年生,江苏宿迁人,教育硕士,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