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理大数据及其提供的社会感知手段为信息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范式,在“人—地”关系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价值.地理空间智能(GeoAI)作为地理空间科学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交叉研究方向,有力提升了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球科学过程的动态感知、智能推理和知识发现的能力.该文系统综述了社会感知与地理空间智能研究的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时代社会感知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机 构】
: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 长沙410083;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北京 100871;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 长沙410083;北京大学地球与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大数据及其提供的社会感知手段为信息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范式,在“人—地”关系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价值.地理空间智能(GeoAI)作为地理空间科学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交叉研究方向,有力提升了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球科学过程的动态感知、智能推理和知识发现的能力.该文系统综述了社会感知与地理空间智能研究的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时代社会感知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The Yangtze River Watershed in China is a climate change hotspot featuring strong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hence,it poses a certain threat to social development.Iden-tif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d regions vulnerable to climate change is signi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YRD)is a region in China with a serious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Exploring the spatiotemporal effect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ir pollution in the region is highly important for formulati
城市空间具有市场、规划双向驱动的特点,但中国学界对两者空间影响尺度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以1980-2010年浙江10个城市的城乡过渡带为案例,以其兼有市场、规划驱动的院落组级、街坊级、小区级、居住区级约60 m至约800 m的空间尺度为研究对象,利用5年期数据对这一微中观空间进行了广义空间多重分形分析.整体分析显示,规律化、趋势化和无序化土地斑块演变组分的耦合,在城乡过渡带形成了 3个基本尺度区间:市场驱动为主的院落组级空间,规划驱动为主的居住区级空间,两者过渡的街坊级、小区级空间.空间拓展的主导性分析
社会升级是指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并保障和改善其作为社会参与者的基本权利的过程,是近年来国际经济地理研究出现的一个新兴方向.针对国内地理学聚焦于经济升级、缺乏关注社会升级的研究现状,构建了测度社会升级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和数量模型揭示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升级的时空格局、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①1996-2017年中国社会升级指数从0.358增长至0.445;②东部地区是社会升级的主要区域,其中又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城市群为核心升级区;③社会升级在全国整体和地区尺度的
大型活动是城市更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城市形象和城市经济具有极大的提升和促进作用.以2018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案例,从居民感知的视角分析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过程中居民的社会交换关系,构建“对政府的信任”“未来结果考虑”“积极影响感知”“消极影响感知”“生活质量”和“支持态度”6个变量的关系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模型构建的合理性,验证了上海居民对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影响的感知及支持态度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生活质量在居民感知与支持态度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①对政府的信任与
城市群是具有网络关系与层级性的区域空间,一直是中国推进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主体单元.本文综合考虑城市群的网络与层级性特征,运用城市流刻画城际网络交互作用,采用分层广义线性模型(HGLM)揭示城市群分层驱动机制.同时,选取长江中游城市群开展实证研究,通过与元胞自动机(CA)耦合,构建HGLM-CA模型模拟城市群空间扩展.将模拟结果与Logistic-CA模型、BBO-CA模型进行比对,据此评析HGLM-CA模型的优劣与改进方向.实证结果表明:城市群空间扩展是多层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流不仅会推动城市
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实证分析了 2002-2016年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2002-2016年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由2002年的0.58上升至2016年的0.80;②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心整体呈“西南-东北-西北”的变化格局,移动距离和速度逐渐缩小.标准差椭圆主要位于中国中东部地区,转角呈“缩小-增大-再缩小”的趋势,由偏东北-偏西南方向
就近城镇化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破除异地城镇化模式弊端、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通过构建就近城镇化率、贡献力和贡献势指标,从本省、本县和本镇3个城镇化尺度,系统分析2000-2015年中国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空间分异特征,并深入剖析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①2000-2015年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人口总数从1.96亿增加到3.47亿,就近城镇化率从28.16%上升到46.89%.②从贡献力看,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主要来源是本镇户籍人口,但本镇贡献力呈下降趋势,本县贡献力波动上升,本省贡献力变化不大.
随着空间探测技术发展和数据获取手段进步,多源时空数据成为数字化、智慧化新型城镇建设的基础.针对城镇化所需的矢量、栅格、点云、传感器等多源时空数据存在格式、尺度、时相、精度、数学模型、空间基准、现势性等不协调统一的问题,本文以Java体系结构为基础,利用Spring Boot作为整体框架设计研发了一套城镇多源时空数据规范化处理系统,包含矢量信息、遥感影像、三维点云数据、传感器类数据处理,可将多种时空数据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冗余或互补信息整合,形成城镇全域一致的、规范的时空数据成果.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提高了
县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平台和关键地域单元,揭示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完善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00-2017年中国县域碳排放数据,分析了县域人均碳排放的总体变化、区域差异、时空格局及集聚特征,并在STIRPAT模型和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假说下,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解释社会经济发展对县域人均碳排放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①中国县域人均碳排放呈现先急后缓的增长趋势.人均碳排放水平差异加大,且呈上升趋势,西部地区县域人均碳排放差距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