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与胎传风险关系的探讨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f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孕妇乙肝两对半各项定值与胎传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用时间分辨检测149例乙肝孕妇临产前未次及其所生婴儿(24小时内,肌注乙肝疫苗前)两对半各项定值。结果:149例乙肝产妇所生婴儿有54例HBsAg阳性,胎传率36.24%(54/149)。其中模式1胎传率65.12%;模式2胎传率57.14%;模式3胎传率24.00%;模式4胎传率18.00%。结论 模式1胎传风险最高,模式2次之,模式3第三,模式4最小;当孕妇HBeAg值≥5PEI U/ml时,胎传风险明显增高。
  【关键词】乙肝两对半定量;胎传率;胎传风险
  
  【中图分类号】R8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00-01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感染率接近10%。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80万的乙肝患儿出生,这部分患儿有70%发展为慢性乙肝,有25-30%患儿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的同时,给家庭带来不良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胎传是乙肝传播的最主要方式。因此,通过检测孕妇临产前及所生婴儿乙肝两对半各项定值,探讨孕妇乙肝与胎传风险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到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乙肝孕妇149例及其所生婴儿。孕妇年龄20-38岁。同时期选HBsAg阴性的140例产妇及所生婴儿作对照。
  1.2 方法 空腹抽取临产孕妇及所生婴儿静脉血3.0mL。分离血清待用。用时间分辨分别检测产妇及所生婴儿(24小时内,肌注乙肝疫苗前)两对半各项定值。仪器是由上海新波生物技術公司生产的EFFICUTA全自动时间分辨仪。试剂盒由上海科华公司提供。质控由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试剂在有效期内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3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149例乙肝孕妇所生婴儿有54例HBsAg>0.5ng/ml(阳性),胎传率36.24%(54/149)。其中HBeAg>0.5PEIU/ml(阳性)产妇60例,所生婴儿HBsAg>0.5ng/ml(阳性)37例,胎传率61.67%(37/60);HBeAg<0.5PEIU/ml(阴性)产妇89例,所生婴儿HBsAg>0.5ng/ml(阳性)17例,胎传率19.10%(17/89)。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在HBeAg≥5PEIU/ml的41例产妇,所生婴儿HBsAg>0.5ng/ml(阳性)32例,胎传率78.05%(32/41);HBeAg<5PEIU/ml的19例产妇,所生婴儿HBsAg阳性5例,胎传率26.32%(5/1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模式1(HBsAg+、HBsAb -、HBeAg+、HbeAb-、HbcAb+)产妇43例,其所生婴儿HBsAg阳性28例,胎传率65.12%(28/43)。
  2.3模式2(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产妇14例,其所生婴儿HBsAg阳性8例,胎传率57.14%(8/14)。
  2.4 模式3(HBsAg+、HbsAb-、 HBeAg-、 HbeAb-、 HbcAb+)产妇25例,其所生婴儿HBsAg阳性6例,胎传率24.0%(6/25);
  2.5 模式4(HBsAg+、 HbsAb-、HBeAg-、 HbeAb+、 HbcAb+)产妇 50例,其所生婴儿HBsAg阳性9例,胎传率18.00%(9/50)。
  2.6 模式5(HBsAg+、 HbsAb-、HBeAg+、 HbeAb+、 HbcAb+)产妇 3例,其所生婴儿HBsAg阳性1例,胎传率33.33%(1/3); 模式6(HBsAg+、 HbsAb-、HBeAg-、 HbeAb-、 HbcAb-)产妇9例,其所生婴儿HBsAg阳性1例,胎传率11.11%(1/9);模式7(HBsAg+、 HbsAb-、HBeAg-、 HbeAb+、 HbcAb-)产妇 5例,其所生婴儿HBsAg阳性1例,胎传率20.00%(1/5)。
  3 讨论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感染率约10%,有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垂直传播和横向接触性传播等三种方式。其中母婴垂直传播占70%以上[1],母婴传播以胎传为主,包括妊娠中晚期引起的宫内感染和分娩时通过产道或脐带血流传播。目前临床上常用两对半各项指标定值诊断乙肝是否有传染性。本次研究149例乙肝(HBsAg>0.5ng/ml)产妇所生婴儿有54例HBsAg>0.5ng/ml(阳性),胎传率36.24%(54/149),而对照组140例乙肝阴性(HBsAg<0.5ng/ml)孕妇所产的婴儿没有一例乙肝阳性,可见乙肝胎传风险是非常大的。研究发现HBsAg 与HBeAg同时阳性(HBsAg>0.5ng/ml, HBeAg>0.5PEIU/ml)的60例产妇所生婴儿有37例HBsAg阳性,胎传率达61.67%(37/60),而HBeAg阴性(HBeAg<0.5PEIU而/ml)的89例产妇所生婴儿仅17例HBsAg阳性,胎传率为19.10%(17/89)。而且当HBeAg值≥5PEI U/ml时,41例孕妇所生婴儿有32例HBsAg>0.5ng/ml(阳性),胎传率78.05%(32/41);HBeAg值<5PEI U/ml的19例产妇所生婴儿HBsAg>0.5ng/ml(阳性)5例,胎传率26.32%(5/19)。说明 HBeAg阳性者反映HBV的存在和复制活动期,提示有传染性的标志,定值越高传染性越强,孕妇胎传风险越高[2]。模式1和模式2 HBeAg均大于0.5PEIU/ml。前者表急性感染或慢性乙肝,活动期,传染性极强;后者表病毒感染早期,模式1的必然发展阶段,传染性强。两者胎传率都相当高,此时孕妇即使打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胎传效果不明显[3],其中原因可能病毒处于活跃期,免疫球蛋白无法抑制病毒复制,另一方面可能胎儿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无法消灭来自母体的乙肝病毒。
  HbcAb是一项HBV感染的标志,阳性者提示有核心抗原的刺激。模式3(HBsAg及HBcAb阳性)反映HBV急性感染或病毒慢性携带者,均有传染性,胎传率24.00%(6/25);HbeAb是人体感染HBV后继HbcAb产生以后出现的另一抗体,是HBV感染的又一标志物,阳性者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传染性弱或没有传染性,但在模式4(HBsAg、HBeAb及HBcAb均阳性)中,胎传率达18.00%(9/50),可能与病毒前c/c区基因发生变异有关。基因变异影响e抗原的产生与表达[4],导致检查时呈假阴性结果,此时并不反映e抗的减少和消失。至于模式5、模式6和模式7,胎传率亦相当高,只是病例数大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胎传是乙肝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亦是阻断或减少乙肝流行的关健所在。在妊娠期内进行两对半定量测定,监测与评估胎传风险,对于预防与控制乙肝的传播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严红梅.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的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8(2):119
  [2] 任群慧,陈宏平.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机制及阻断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2008,19(1):56,58
  [3] 杨越波,李小毛,邹玲,等.新生儿联合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12(2):52-23
  [4] 王建设,朱启铬,等.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6):308-310
  作者单位:535000 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1
  535000 广西钦州市中心血站2
  535000 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3
其他文献
【关键词】乳腺癌;化生性癌;骨肉瘤    【中图分类号】R8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18-01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44岁。因右乳癌根治术后.25月,左肺转移性骨肉瘤切除术后20日于我院就诊。患者25月前因右乳肿块于2009年4月3日在我院行右乳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肿块大小约3.0 cm×2.5 cm×1.3cm,乳腺上皮/间叶混合性化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诊治的57例CV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感染因素及理化环境因素是CVA最重要的两个发病因素, 本组患者经给予抗感染、抗过敏及应用支气管解痉剂、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周后症状完全缓解42例(73.7%),治疗2周后咳嗽明显减少13例(22.8%),所有病例均在3周后症状逐渐消失。全
期刊
【摘要】目的 对采用磷酸肌酸钠对患有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为今后临床对該类患者进行更加有效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和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这四年时间,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确诊患者病例112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56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他汀类药物和利尿剂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患者基础上采用静脉注射磷酸肌酸钠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50例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表现。 方法选择宁夏海原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0例经临床相关检查证实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25例;年龄25岁~58岁。所有患者均经DR拍摄颅骨、肋骨、脊柱、骨盆、四肢骨X线片。 结果50例患者主要X线表现为穿凿样溶骨性破坏、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累及椎体,可见压缩骨折。部分患者长管状骨可见少量骨膜反应性新骨增生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本市已婚育龄妇女性生活情况,便于进行生育和避孕节育指导。方法:调查的目标群体为2004年1月1日零时常驻户口在日照市东港区并在户口所在地居住的22-44周岁的已婚育龄妇女,对其配偶与性生活有关的情况进行了问卷式调查。结果:在调查的13514名已婚育龄妇女中,有13317人回答了这个问题,占98.54%,18岁以下发生第一次性生活的有186人,占1.4%,已婚育龄妇女在调查时点前一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17-01  患者男性,71岁,2006-2008年因“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在当地某医院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视力恢复满意,右眼0.8,左眼0.6。半年后左眼视力逐渐下降,该医院眼科检查未发现异常,予激素眼水点眼,扩血管药物、维生素B类药物口服未缓解,检查发现人工晶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22-01  患者,女45岁,因眩晕、恶心、呕吐8小时入院。患者入院8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视物旋转、恶心及呕吐,呕吐物为胃内食物,有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无头痛及肢体活动不灵,无意识障碍及抽搐,无二便失禁。既往健康,无高血压病史。查体:P 80次/分 Bp 138/80mmHg 神志清晰,右侧眼裂变小,右侧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22-02  我院自1998年6月以来,采用“沈大牌”膀胱碎石镜直视下钳夹碎石治疗膀胱结石7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本组8例膀胱结石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7~78岁,以排尿困难及排尿刺激症状为主,间有尿痛或血尿。其中3例因良性前列腺增生所致。神经性膀胱2例,外伤后
期刊
【关键词】毒品;急性中毒;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R6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24-01  近年来,吸食毒品的人群数量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一些新型毒品,由此导致的毒品急性中毒的病例也越来越多。我科从2008年~2010年2年间院前急救的急性毒品中毒患者7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性67例,女性11例,以男性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队伍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为护理科研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以清华同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数据库为依据,运用文献计量法对某院2000-2009年在国内医学期刊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护理论文数量呈波浪型波动,非护理杂志占的数量较多,论文数与人数有关,论文研究方向比较局限。结论: 护理人员的科研实力尚不足,当务之急是加强科研人员梯队建设和重点科研骨干的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