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孕妇乙肝两对半各项定值与胎传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用时间分辨检测149例乙肝孕妇临产前未次及其所生婴儿(24小时内,肌注乙肝疫苗前)两对半各项定值。结果:149例乙肝产妇所生婴儿有54例HBsAg阳性,胎传率36.24%(54/149)。其中模式1胎传率65.12%;模式2胎传率57.14%;模式3胎传率24.00%;模式4胎传率18.00%。结论 模式1胎传风险最高,模式2次之,模式3第三,模式4最小;当孕妇HBeAg值≥5PEI U/ml时,胎传风险明显增高。
【关键词】乙肝两对半定量;胎传率;胎传风险
【中图分类号】R8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00-01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感染率接近10%。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80万的乙肝患儿出生,这部分患儿有70%发展为慢性乙肝,有25-30%患儿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的同时,给家庭带来不良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胎传是乙肝传播的最主要方式。因此,通过检测孕妇临产前及所生婴儿乙肝两对半各项定值,探讨孕妇乙肝与胎传风险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到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乙肝孕妇149例及其所生婴儿。孕妇年龄20-38岁。同时期选HBsAg阴性的140例产妇及所生婴儿作对照。
1.2 方法 空腹抽取临产孕妇及所生婴儿静脉血3.0mL。分离血清待用。用时间分辨分别检测产妇及所生婴儿(24小时内,肌注乙肝疫苗前)两对半各项定值。仪器是由上海新波生物技術公司生产的EFFICUTA全自动时间分辨仪。试剂盒由上海科华公司提供。质控由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试剂在有效期内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3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149例乙肝孕妇所生婴儿有54例HBsAg>0.5ng/ml(阳性),胎传率36.24%(54/149)。其中HBeAg>0.5PEIU/ml(阳性)产妇60例,所生婴儿HBsAg>0.5ng/ml(阳性)37例,胎传率61.67%(37/60);HBeAg<0.5PEIU/ml(阴性)产妇89例,所生婴儿HBsAg>0.5ng/ml(阳性)17例,胎传率19.10%(17/89)。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在HBeAg≥5PEIU/ml的41例产妇,所生婴儿HBsAg>0.5ng/ml(阳性)32例,胎传率78.05%(32/41);HBeAg<5PEIU/ml的19例产妇,所生婴儿HBsAg阳性5例,胎传率26.32%(5/1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模式1(HBsAg+、HBsAb -、HBeAg+、HbeAb-、HbcAb+)产妇43例,其所生婴儿HBsAg阳性28例,胎传率65.12%(28/43)。
2.3模式2(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产妇14例,其所生婴儿HBsAg阳性8例,胎传率57.14%(8/14)。
2.4 模式3(HBsAg+、HbsAb-、 HBeAg-、 HbeAb-、 HbcAb+)产妇25例,其所生婴儿HBsAg阳性6例,胎传率24.0%(6/25);
2.5 模式4(HBsAg+、 HbsAb-、HBeAg-、 HbeAb+、 HbcAb+)产妇 50例,其所生婴儿HBsAg阳性9例,胎传率18.00%(9/50)。
2.6 模式5(HBsAg+、 HbsAb-、HBeAg+、 HbeAb+、 HbcAb+)产妇 3例,其所生婴儿HBsAg阳性1例,胎传率33.33%(1/3); 模式6(HBsAg+、 HbsAb-、HBeAg-、 HbeAb-、 HbcAb-)产妇9例,其所生婴儿HBsAg阳性1例,胎传率11.11%(1/9);模式7(HBsAg+、 HbsAb-、HBeAg-、 HbeAb+、 HbcAb-)产妇 5例,其所生婴儿HBsAg阳性1例,胎传率20.00%(1/5)。
3 讨论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感染率约10%,有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垂直传播和横向接触性传播等三种方式。其中母婴垂直传播占70%以上[1],母婴传播以胎传为主,包括妊娠中晚期引起的宫内感染和分娩时通过产道或脐带血流传播。目前临床上常用两对半各项指标定值诊断乙肝是否有传染性。本次研究149例乙肝(HBsAg>0.5ng/ml)产妇所生婴儿有54例HBsAg>0.5ng/ml(阳性),胎传率36.24%(54/149),而对照组140例乙肝阴性(HBsAg<0.5ng/ml)孕妇所产的婴儿没有一例乙肝阳性,可见乙肝胎传风险是非常大的。研究发现HBsAg 与HBeAg同时阳性(HBsAg>0.5ng/ml, HBeAg>0.5PEIU/ml)的60例产妇所生婴儿有37例HBsAg阳性,胎传率达61.67%(37/60),而HBeAg阴性(HBeAg<0.5PEIU而/ml)的89例产妇所生婴儿仅17例HBsAg阳性,胎传率为19.10%(17/89)。而且当HBeAg值≥5PEI U/ml时,41例孕妇所生婴儿有32例HBsAg>0.5ng/ml(阳性),胎传率78.05%(32/41);HBeAg值<5PEI U/ml的19例产妇所生婴儿HBsAg>0.5ng/ml(阳性)5例,胎传率26.32%(5/19)。说明 HBeAg阳性者反映HBV的存在和复制活动期,提示有传染性的标志,定值越高传染性越强,孕妇胎传风险越高[2]。模式1和模式2 HBeAg均大于0.5PEIU/ml。前者表急性感染或慢性乙肝,活动期,传染性极强;后者表病毒感染早期,模式1的必然发展阶段,传染性强。两者胎传率都相当高,此时孕妇即使打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胎传效果不明显[3],其中原因可能病毒处于活跃期,免疫球蛋白无法抑制病毒复制,另一方面可能胎儿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无法消灭来自母体的乙肝病毒。
HbcAb是一项HBV感染的标志,阳性者提示有核心抗原的刺激。模式3(HBsAg及HBcAb阳性)反映HBV急性感染或病毒慢性携带者,均有传染性,胎传率24.00%(6/25);HbeAb是人体感染HBV后继HbcAb产生以后出现的另一抗体,是HBV感染的又一标志物,阳性者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传染性弱或没有传染性,但在模式4(HBsAg、HBeAb及HBcAb均阳性)中,胎传率达18.00%(9/50),可能与病毒前c/c区基因发生变异有关。基因变异影响e抗原的产生与表达[4],导致检查时呈假阴性结果,此时并不反映e抗的减少和消失。至于模式5、模式6和模式7,胎传率亦相当高,只是病例数大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胎传是乙肝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亦是阻断或减少乙肝流行的关健所在。在妊娠期内进行两对半定量测定,监测与评估胎传风险,对于预防与控制乙肝的传播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严红梅.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的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8(2):119
[2] 任群慧,陈宏平.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机制及阻断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2008,19(1):56,58
[3] 杨越波,李小毛,邹玲,等.新生儿联合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12(2):52-23
[4] 王建设,朱启铬,等.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6):308-310
作者单位:535000 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1
535000 广西钦州市中心血站2
535000 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3
【关键词】乙肝两对半定量;胎传率;胎传风险
【中图分类号】R8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00-01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感染率接近10%。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80万的乙肝患儿出生,这部分患儿有70%发展为慢性乙肝,有25-30%患儿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的同时,给家庭带来不良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胎传是乙肝传播的最主要方式。因此,通过检测孕妇临产前及所生婴儿乙肝两对半各项定值,探讨孕妇乙肝与胎传风险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到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乙肝孕妇149例及其所生婴儿。孕妇年龄20-38岁。同时期选HBsAg阴性的140例产妇及所生婴儿作对照。
1.2 方法 空腹抽取临产孕妇及所生婴儿静脉血3.0mL。分离血清待用。用时间分辨分别检测产妇及所生婴儿(24小时内,肌注乙肝疫苗前)两对半各项定值。仪器是由上海新波生物技術公司生产的EFFICUTA全自动时间分辨仪。试剂盒由上海科华公司提供。质控由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试剂在有效期内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3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149例乙肝孕妇所生婴儿有54例HBsAg>0.5ng/ml(阳性),胎传率36.24%(54/149)。其中HBeAg>0.5PEIU/ml(阳性)产妇60例,所生婴儿HBsAg>0.5ng/ml(阳性)37例,胎传率61.67%(37/60);HBeAg<0.5PEIU/ml(阴性)产妇89例,所生婴儿HBsAg>0.5ng/ml(阳性)17例,胎传率19.10%(17/89)。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在HBeAg≥5PEIU/ml的41例产妇,所生婴儿HBsAg>0.5ng/ml(阳性)32例,胎传率78.05%(32/41);HBeAg<5PEIU/ml的19例产妇,所生婴儿HBsAg阳性5例,胎传率26.32%(5/1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模式1(HBsAg+、HBsAb -、HBeAg+、HbeAb-、HbcAb+)产妇43例,其所生婴儿HBsAg阳性28例,胎传率65.12%(28/43)。
2.3模式2(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产妇14例,其所生婴儿HBsAg阳性8例,胎传率57.14%(8/14)。
2.4 模式3(HBsAg+、HbsAb-、 HBeAg-、 HbeAb-、 HbcAb+)产妇25例,其所生婴儿HBsAg阳性6例,胎传率24.0%(6/25);
2.5 模式4(HBsAg+、 HbsAb-、HBeAg-、 HbeAb+、 HbcAb+)产妇 50例,其所生婴儿HBsAg阳性9例,胎传率18.00%(9/50)。
2.6 模式5(HBsAg+、 HbsAb-、HBeAg+、 HbeAb+、 HbcAb+)产妇 3例,其所生婴儿HBsAg阳性1例,胎传率33.33%(1/3); 模式6(HBsAg+、 HbsAb-、HBeAg-、 HbeAb-、 HbcAb-)产妇9例,其所生婴儿HBsAg阳性1例,胎传率11.11%(1/9);模式7(HBsAg+、 HbsAb-、HBeAg-、 HbeAb+、 HbcAb-)产妇 5例,其所生婴儿HBsAg阳性1例,胎传率20.00%(1/5)。
3 讨论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感染率约10%,有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垂直传播和横向接触性传播等三种方式。其中母婴垂直传播占70%以上[1],母婴传播以胎传为主,包括妊娠中晚期引起的宫内感染和分娩时通过产道或脐带血流传播。目前临床上常用两对半各项指标定值诊断乙肝是否有传染性。本次研究149例乙肝(HBsAg>0.5ng/ml)产妇所生婴儿有54例HBsAg>0.5ng/ml(阳性),胎传率36.24%(54/149),而对照组140例乙肝阴性(HBsAg<0.5ng/ml)孕妇所产的婴儿没有一例乙肝阳性,可见乙肝胎传风险是非常大的。研究发现HBsAg 与HBeAg同时阳性(HBsAg>0.5ng/ml, HBeAg>0.5PEIU/ml)的60例产妇所生婴儿有37例HBsAg阳性,胎传率达61.67%(37/60),而HBeAg阴性(HBeAg<0.5PEIU而/ml)的89例产妇所生婴儿仅17例HBsAg阳性,胎传率为19.10%(17/89)。而且当HBeAg值≥5PEI U/ml时,41例孕妇所生婴儿有32例HBsAg>0.5ng/ml(阳性),胎传率78.05%(32/41);HBeAg值<5PEI U/ml的19例产妇所生婴儿HBsAg>0.5ng/ml(阳性)5例,胎传率26.32%(5/19)。说明 HBeAg阳性者反映HBV的存在和复制活动期,提示有传染性的标志,定值越高传染性越强,孕妇胎传风险越高[2]。模式1和模式2 HBeAg均大于0.5PEIU/ml。前者表急性感染或慢性乙肝,活动期,传染性极强;后者表病毒感染早期,模式1的必然发展阶段,传染性强。两者胎传率都相当高,此时孕妇即使打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胎传效果不明显[3],其中原因可能病毒处于活跃期,免疫球蛋白无法抑制病毒复制,另一方面可能胎儿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无法消灭来自母体的乙肝病毒。
HbcAb是一项HBV感染的标志,阳性者提示有核心抗原的刺激。模式3(HBsAg及HBcAb阳性)反映HBV急性感染或病毒慢性携带者,均有传染性,胎传率24.00%(6/25);HbeAb是人体感染HBV后继HbcAb产生以后出现的另一抗体,是HBV感染的又一标志物,阳性者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传染性弱或没有传染性,但在模式4(HBsAg、HBeAb及HBcAb均阳性)中,胎传率达18.00%(9/50),可能与病毒前c/c区基因发生变异有关。基因变异影响e抗原的产生与表达[4],导致检查时呈假阴性结果,此时并不反映e抗的减少和消失。至于模式5、模式6和模式7,胎传率亦相当高,只是病例数大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胎传是乙肝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亦是阻断或减少乙肝流行的关健所在。在妊娠期内进行两对半定量测定,监测与评估胎传风险,对于预防与控制乙肝的传播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严红梅.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的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8(2):119
[2] 任群慧,陈宏平.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机制及阻断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2008,19(1):56,58
[3] 杨越波,李小毛,邹玲,等.新生儿联合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12(2):52-23
[4] 王建设,朱启铬,等.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6):308-310
作者单位:535000 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1
535000 广西钦州市中心血站2
535000 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