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代社会充满了矛盾与竞争,教学只有面对这一现实社会,培养出意志顽强、百折不挠的学生,才能让他们在这社会中大展身手,如鱼得水,那么,经受过挫折训练的学生,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挫折,迎来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关键词】 挫折教育 教学 竞争社会 素质教育 适应新时代
一、何谓"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即在教育过程中,人为地实施一些困难与挫折,让受教育者,通过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以培养顽强意志,达到预期目的的教育。
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体验困难挫折,明白挫折并不可怕,体会战胜挫折的喜悦,感受原汁原味的真实人生,锻炼他们顽强不屈的性格,树立对现实生活的满怀信心。
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内容,素质教育要求发展人的综合能力和个性特长,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开发人类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有一个问题是:春风象什么?春风无形,象什么呢?学生们的联想是很生动而有趣的:有人说,春风象一位高明的画家,给大地绘上艳丽的色彩。有人说,春风象一位妩媚的仙女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有人说春风象一个调皮的小孩,搅乱了池水、吵醒了昆虫……他们的丰富想象,比《咏柳》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新奇巧妙处并不逊色。这些学生具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若是能够充分挖掘与发展,以后,前程是相当的喜人的。而这一些,就要求他们要深入生活,要接受生活的挑战,要接受挫折教育。
二、为什么要实施挫折教育
我们教育教学所要培养的孩子,是让他们以后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后,能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所学,造福家庭与社会。
人正是在与自然界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才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暖房里的花不香,温室里培育不出参天大树,养育不了栋梁之材。
看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他在《报任少卿书》中有这样的话:"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是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中,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子膑、吕不韦、韩非等名人之所以能流芳千古,都是受挫折、苦难而发愤有为的。这是我国古代挫折出名的典型范例。
再看现代的中国名人吧,孙中山先生早年立志推翻腐朽的封建帝制,多次领导革命,多次失败,但他并不灰心,终于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写《丑陋的中国人》以警醒国人的李敖先生,在监狱里蹲了十几年的冷板凳。孙中山、李敖等人,也是饱受挫折磨炼出来的意志坚强的现代中国人。
综上所述,古今中外的名人及其成功,无不饱含着辛酸与挫折,可正是这些挫折的辛酸水,浇灌他们长大,促使他们成功。
三.挫折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人生于大自然,活于大自然,以后又要从事改造大自然,脱离大自然的封闭式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不能让家长放心吗。不能经受雨雪冰雹的洗礼啦。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子的这种教育教学方式跟我们现在学校常常组织的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特别的相似。对于整日沉溺于书山题海的中小学生,一听到可以出动活动,都笑逐颜开,争先恐后。春游、秋游、夏令营活动要带行礼,要到野外,会吃些苦头,可学生们都很喜欢,因为在这过程中,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温馨,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体验到真实的人生。
梁启超在《论毅力》中"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迭乘。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人生的历程中,百分六七十都是逆境,是困难挫折。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以文化知识,还要传授给他们面对困难挫折,如何去迎接它、战胜它,才能让受教育者以后步入社会,能克服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勇往直前。故挫折教育应当是当今社会教学的一个核心内容,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和提倡挫折教育。
四、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
其一,思想上的高度重视。挫折教育并不是故意刁难,折磨学生,而是为使学生在这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里,能适应环境,出类拔萃的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在当今社会里,谁能适应社会,战胜困难,谁就能走在前列。百炼成钢,人才是必须经过多重磨炼的。现在,一些跨国公司的老板都懂得这个道理,当他们的子女大学毕业后,并不是给他们安逸享受,而往往是送往企业的最基层磨炼,吃苦,让他们从最基层适应起,步步向前冲,拼出自己的天下。这样,对父子双方都有好处,这教育方式是很可取的。我国现在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心头的骨肉。可是,爱,应懂得怎样去爱他,去让他健康成长,并不是溺爱,舍不得他去吃点苦,让他躲在父母为其建造的温室里。所以我们应从思想上重视适应挫折,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应放开手脚让孩子参与挫折,参与吃苦,别过分溺爱。
其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无端受苦受难,哪个人愿意呢?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如何让学生在挫折教育中体会到战胜困难的喜悦,这是教师应该重视的。教师应在平常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如讲到"乌鸦喝水"的故事时,要求学生替乌鸦多想一些办法并实验给同学看。第二天,就有学生拿来吸管让乌鸦能喝到瓶里的水;有人用线捆块小海绵,拉上来也可以挤出水……。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头脑想,亲手做,乌鸦喝水就不再只是用石子填高水位了,其他方法也可以喝水。这教育,对学生以后进入社会,遇到现实问题时会发散思维很有益处。
第三,家长要真心的配合。父母意见不统一不利于教育孩子,还会让孩子看轻父母;同样,家长与老师教育不统一,也不利于孩子的教育,会让孩子瞧不起家长和老师。"五加二等于零"说的就是五天的学校思想教育,星期六、星期天的家长宠惯或反面教育,其结果是学生一无所得。既然挫折教育对学生的成材有着这么重的作用,作为父母的,就应明白吃点苦头是为了孩子的美好前程,是为了让他以后更少吃苦头。就应主动配合教师的教育,在家里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闲暇时候带他到些地方去体验生活,去吃吃苦头。这样,在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和引导下,孩子的教育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步入人生后,就会取得较辉煌的成就。
【关键词】 挫折教育 教学 竞争社会 素质教育 适应新时代
一、何谓"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即在教育过程中,人为地实施一些困难与挫折,让受教育者,通过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以培养顽强意志,达到预期目的的教育。
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体验困难挫折,明白挫折并不可怕,体会战胜挫折的喜悦,感受原汁原味的真实人生,锻炼他们顽强不屈的性格,树立对现实生活的满怀信心。
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内容,素质教育要求发展人的综合能力和个性特长,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开发人类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有一个问题是:春风象什么?春风无形,象什么呢?学生们的联想是很生动而有趣的:有人说,春风象一位高明的画家,给大地绘上艳丽的色彩。有人说,春风象一位妩媚的仙女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有人说春风象一个调皮的小孩,搅乱了池水、吵醒了昆虫……他们的丰富想象,比《咏柳》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新奇巧妙处并不逊色。这些学生具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若是能够充分挖掘与发展,以后,前程是相当的喜人的。而这一些,就要求他们要深入生活,要接受生活的挑战,要接受挫折教育。
二、为什么要实施挫折教育
我们教育教学所要培养的孩子,是让他们以后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后,能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所学,造福家庭与社会。
人正是在与自然界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才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暖房里的花不香,温室里培育不出参天大树,养育不了栋梁之材。
看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他在《报任少卿书》中有这样的话:"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是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中,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子膑、吕不韦、韩非等名人之所以能流芳千古,都是受挫折、苦难而发愤有为的。这是我国古代挫折出名的典型范例。
再看现代的中国名人吧,孙中山先生早年立志推翻腐朽的封建帝制,多次领导革命,多次失败,但他并不灰心,终于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写《丑陋的中国人》以警醒国人的李敖先生,在监狱里蹲了十几年的冷板凳。孙中山、李敖等人,也是饱受挫折磨炼出来的意志坚强的现代中国人。
综上所述,古今中外的名人及其成功,无不饱含着辛酸与挫折,可正是这些挫折的辛酸水,浇灌他们长大,促使他们成功。
三.挫折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人生于大自然,活于大自然,以后又要从事改造大自然,脱离大自然的封闭式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不能让家长放心吗。不能经受雨雪冰雹的洗礼啦。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子的这种教育教学方式跟我们现在学校常常组织的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特别的相似。对于整日沉溺于书山题海的中小学生,一听到可以出动活动,都笑逐颜开,争先恐后。春游、秋游、夏令营活动要带行礼,要到野外,会吃些苦头,可学生们都很喜欢,因为在这过程中,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温馨,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体验到真实的人生。
梁启超在《论毅力》中"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迭乘。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人生的历程中,百分六七十都是逆境,是困难挫折。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以文化知识,还要传授给他们面对困难挫折,如何去迎接它、战胜它,才能让受教育者以后步入社会,能克服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勇往直前。故挫折教育应当是当今社会教学的一个核心内容,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和提倡挫折教育。
四、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
其一,思想上的高度重视。挫折教育并不是故意刁难,折磨学生,而是为使学生在这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里,能适应环境,出类拔萃的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在当今社会里,谁能适应社会,战胜困难,谁就能走在前列。百炼成钢,人才是必须经过多重磨炼的。现在,一些跨国公司的老板都懂得这个道理,当他们的子女大学毕业后,并不是给他们安逸享受,而往往是送往企业的最基层磨炼,吃苦,让他们从最基层适应起,步步向前冲,拼出自己的天下。这样,对父子双方都有好处,这教育方式是很可取的。我国现在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心头的骨肉。可是,爱,应懂得怎样去爱他,去让他健康成长,并不是溺爱,舍不得他去吃点苦,让他躲在父母为其建造的温室里。所以我们应从思想上重视适应挫折,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应放开手脚让孩子参与挫折,参与吃苦,别过分溺爱。
其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无端受苦受难,哪个人愿意呢?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如何让学生在挫折教育中体会到战胜困难的喜悦,这是教师应该重视的。教师应在平常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如讲到"乌鸦喝水"的故事时,要求学生替乌鸦多想一些办法并实验给同学看。第二天,就有学生拿来吸管让乌鸦能喝到瓶里的水;有人用线捆块小海绵,拉上来也可以挤出水……。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头脑想,亲手做,乌鸦喝水就不再只是用石子填高水位了,其他方法也可以喝水。这教育,对学生以后进入社会,遇到现实问题时会发散思维很有益处。
第三,家长要真心的配合。父母意见不统一不利于教育孩子,还会让孩子看轻父母;同样,家长与老师教育不统一,也不利于孩子的教育,会让孩子瞧不起家长和老师。"五加二等于零"说的就是五天的学校思想教育,星期六、星期天的家长宠惯或反面教育,其结果是学生一无所得。既然挫折教育对学生的成材有着这么重的作用,作为父母的,就应明白吃点苦头是为了孩子的美好前程,是为了让他以后更少吃苦头。就应主动配合教师的教育,在家里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闲暇时候带他到些地方去体验生活,去吃吃苦头。这样,在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和引导下,孩子的教育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步入人生后,就会取得较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