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试点地区积极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调动政府部门、社会力量以及公众的积极性,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五大平台”,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志愿服务,科技志愿服务也迅速发展,在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以来,根据《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各地分两批(第一批50个,第二批450个)启动了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构建了县(市、区)设中心、乡镇(街道)设所、村(社区)设站的三级服务体系,旨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传思想、传道德、传文化、传政策、传科技,推动文明实践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网络。其中,科技志愿服务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第三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上,中国科协发起科技志愿服务行动,并在京成立中国科技志愿者总队,全国学会和各省级科协也逐步建立起各级、各行业的科技志愿服务队伍。2019年8月,中国科协制定《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服务主体、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构建公众参与、双向互动的科技志愿服务新模式。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问卷调查,面向社会公众、各级科协组织、科普志愿服务者发放问卷;同时,还实地调研了北京、吉林、江苏、山东4个省市的8个试点县(市、区),通过点面结合方式,了解科技志愿服务的现状、效果和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科技志愿服务事业提出建议。
一、科技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试点地区积极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组建志愿服务总队,广泛发动志愿者队伍。以县、乡镇、村三级为单元,立足群众需求,逐步建立了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三级组织志愿服务体系(图1),形成了“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全链条贯通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调动政府部门、社会力量以及公众的积极性,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五大平台”,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
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作为文明实践工作着力打造的五大平台之一,由相关科技部门牵头,通过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成立各级各类科技与科普志愿服务队,解决基层公众最为关切的科技科普问题。
问卷调查显示,各试点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五大平台搭建卓有成效,其中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占比最高,为78.24%(图2)。
由此可见,公众对科技与科普的需求最为强烈,科技志愿服务能够牢牢抓住群众的关注点,满足群众的需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公众需求来看,公众最关注的科技与科普话题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卫生健康服务、应急安全技能、实用技术推广,其中卫生健康服务占比最高,为67.82%(图3)。
在对4个省市的8个试点县(市、区)的实地考察中发现,科技志愿服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有以下几方面意义与作用:
第一,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面向基层和群众提供的几类服务中,科技志愿服务更具专业性,能够在科技资源和公众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有助于利用专家资源服务群众,有助于提升文明实践在公众心目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第二,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五大平台中,科技志愿服务是唯一可以直接服务于生产力发展的平台,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使得文明实践的成果直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科技志愿服务有利于动员和利用各试点县(市、区)的驻区资源。尽管新时代文明实踐工作由地方一把手书记挂帅,可直接调动所有的区属资源,但在地方区域内,高校、央属国企、科研机构等都是驻区单位,有些机构的行政级别还高于当地的地方政府。通过组建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可以突破行政藩篱,协调动员和利用区域内所有科技资源,服务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极大提升了地方政府的科技科普资源动员能力。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科技志愿服务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0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科技志愿者和科技志愿服务组织数量逐年快速增长。截至当月,在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实名注册的科技志愿者超过31万人,注册的科技志愿服务组织超过9,000个,在其他平台注册的科技志愿服务工作者超过430万人。科技志愿服务组织通过技术指导、成果对接、线上互动等多种形式,已融入了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调研发现,科技志愿服务队伍的组成规模主要以50人以下的小型服务组织队伍为主(图4)。
科技志愿服务组织整合资源提供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抓手,同时,文明实践活动也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1.促进了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和激励机制建设
对4个省市的8个试点县(市、区)的实地调研表明,各试点县(市、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都因地制宜建立了志愿服务的组织体系。主要包括三个类别:一是以行政层级为载体的志愿服务机构,构建“实践中心(县、市、区)—实践所(乡镇、街道)—实践站(村、社区)”三级组织架构,通过整合各类活动与服务阵地,按照实践中心部署有效运行志愿服务。二是以职能部门为载体的志愿服务体系,建立“一个中心 N个平台”的服务模式,以总中心为指导,下设N个子平台,包括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科技部门等协同合作,由各部门整合协调社会资源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三是以社会组织和能人巧手为载体的开放性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如以各类社会组织、非遗传承人、技能型人才为骨干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全方位地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志愿服务,科技志愿服务也迅速发展,在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以来,根据《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各地分两批(第一批50个,第二批450个)启动了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构建了县(市、区)设中心、乡镇(街道)设所、村(社区)设站的三级服务体系,旨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传思想、传道德、传文化、传政策、传科技,推动文明实践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网络。其中,科技志愿服务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第三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上,中国科协发起科技志愿服务行动,并在京成立中国科技志愿者总队,全国学会和各省级科协也逐步建立起各级、各行业的科技志愿服务队伍。2019年8月,中国科协制定《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服务主体、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构建公众参与、双向互动的科技志愿服务新模式。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问卷调查,面向社会公众、各级科协组织、科普志愿服务者发放问卷;同时,还实地调研了北京、吉林、江苏、山东4个省市的8个试点县(市、区),通过点面结合方式,了解科技志愿服务的现状、效果和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科技志愿服务事业提出建议。
一、科技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试点地区积极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组建志愿服务总队,广泛发动志愿者队伍。以县、乡镇、村三级为单元,立足群众需求,逐步建立了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三级组织志愿服务体系(图1),形成了“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全链条贯通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调动政府部门、社会力量以及公众的积极性,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五大平台”,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
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作为文明实践工作着力打造的五大平台之一,由相关科技部门牵头,通过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成立各级各类科技与科普志愿服务队,解决基层公众最为关切的科技科普问题。
问卷调查显示,各试点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五大平台搭建卓有成效,其中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占比最高,为78.24%(图2)。
由此可见,公众对科技与科普的需求最为强烈,科技志愿服务能够牢牢抓住群众的关注点,满足群众的需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公众需求来看,公众最关注的科技与科普话题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卫生健康服务、应急安全技能、实用技术推广,其中卫生健康服务占比最高,为67.82%(图3)。
在对4个省市的8个试点县(市、区)的实地考察中发现,科技志愿服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有以下几方面意义与作用:
第一,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面向基层和群众提供的几类服务中,科技志愿服务更具专业性,能够在科技资源和公众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有助于利用专家资源服务群众,有助于提升文明实践在公众心目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第二,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五大平台中,科技志愿服务是唯一可以直接服务于生产力发展的平台,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使得文明实践的成果直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科技志愿服务有利于动员和利用各试点县(市、区)的驻区资源。尽管新时代文明实踐工作由地方一把手书记挂帅,可直接调动所有的区属资源,但在地方区域内,高校、央属国企、科研机构等都是驻区单位,有些机构的行政级别还高于当地的地方政府。通过组建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可以突破行政藩篱,协调动员和利用区域内所有科技资源,服务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极大提升了地方政府的科技科普资源动员能力。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科技志愿服务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0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科技志愿者和科技志愿服务组织数量逐年快速增长。截至当月,在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实名注册的科技志愿者超过31万人,注册的科技志愿服务组织超过9,000个,在其他平台注册的科技志愿服务工作者超过430万人。科技志愿服务组织通过技术指导、成果对接、线上互动等多种形式,已融入了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调研发现,科技志愿服务队伍的组成规模主要以50人以下的小型服务组织队伍为主(图4)。
科技志愿服务组织整合资源提供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抓手,同时,文明实践活动也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1.促进了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和激励机制建设
对4个省市的8个试点县(市、区)的实地调研表明,各试点县(市、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都因地制宜建立了志愿服务的组织体系。主要包括三个类别:一是以行政层级为载体的志愿服务机构,构建“实践中心(县、市、区)—实践所(乡镇、街道)—实践站(村、社区)”三级组织架构,通过整合各类活动与服务阵地,按照实践中心部署有效运行志愿服务。二是以职能部门为载体的志愿服务体系,建立“一个中心 N个平台”的服务模式,以总中心为指导,下设N个子平台,包括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科技部门等协同合作,由各部门整合协调社会资源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三是以社会组织和能人巧手为载体的开放性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如以各类社会组织、非遗传承人、技能型人才为骨干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全方位地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