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多元化写作教学方法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曾经的“英语要求+汉语提纲+英语题目”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命题形式被一些研究者诟病为“阴阳脸式”的“伪写作”。自2011年12月份的四、六级考试开始,写作命题形式日益呈现新的趋势。那么高校师生面对这一变化,在日常的教与学中克服以往基于以“翻译促写作”的命题形式而形成的以“应试为目的”的写作学习动机和“套用模板”的写作习惯,让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逐渐过渡到以“阅读为导向,理解为核心,交际为目标”的新模式上来,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初心,是所有大学英语教师共同面临的艰巨责任。
  [关键词] 大学英语;命题形式变化;多元化;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5-0092-02
  一 大学英语写作命题形式的变化与发展
  2011年12月之前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文采用“英语要求+汉语提纲+英语题目”的命题形式,既不能很好地考查出考生综合运用语言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无法检测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还无形中造成了在过去二十多年里的大学英语教师的教与大学生的学都把应试作为最终的目的,教师平时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习重点都放在了语言形式的训练上,大多都是简单的模仿和机械的套用所谓的“万能模板”,而忽视篇章结构知识的传授和语篇意识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因此也形成了不良的写作学习动机和“套用模板”的写作习惯,不能真正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对事物的客观认识,也没有形成真正务实的写作本领,最终导致了学生在就业后的实际工作中“高分低能”的状况层出不穷。
  2011 年 12 月开始,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命题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一题多卷的命题形式,避免单一的命题话题,再到2012年取消了以往的汉语提纲,答题纸上也不再提供英语的作文题目,同时还出现了看图作文等形式,这就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2年至2018年这七年时间里,四、六级作文命题形式有看图式作文、名人名言、各种应用文以及一题多卷等多种命题形式,克服了以往“伪立意、伪文体、伪公平”的“英语要求+汉语提纲+英语题目”的命题形式,避免了“雷同化和模式化”的缺陷,命题形式逐步呈现出了“题目的开放性;文体的囊括性;表现的兼容性;含义的内隐性;现实的观照性;题面的简明性”等新特点,而且在同一年内的两次考试作文的命题形式也具有很明显的“多元化和反押题”的趋势,从而有效地杜绝了学生套用“模板”而写出文不对题的“阴阳脸式”的“伪作文”,开启了以“阅读为导向,理解为核心,交际为目标”的新趋势。这一改变,正是逐渐地让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回归到帮助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素养的初心上来。
  二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这次史无前例的命题变化尝试,必将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其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可是现实中的大学英语写作的实际教学状况却令人担忧。
  第一,学生深受以“翻译促写作”理念的影响,写作依然停留在过去以“应试为目的”的生搬硬套的模仿,习惯性地套用模板,导致“阴阳脸”的“伪写作”现象依然存在。师生在教学中为了一味追求获得高分,以应试为教学目的,在写作教学中长期运用以“翻译促写作”的“提纲式”的陈旧方法进行练习,而忽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第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标准化考试,其写作命题本身具有机械性、可预测性和可模拟性的特点。受利益的驱使,一些社会培训机构会在破解命题形式和主题方面狠下功夫,迎合了学生以“考试为目的”的功利性学习动机,降低了培养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目标在学生当中的影响力。
  第三,大学英语教师相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工作量大,课堂时间有限,往往会顾此失彼。每个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师平均所带的平行班级都是四到五个(班级学生数目三十到六十不等),周平均课时量在12-15学时。大学英语教师工作量大、教材更换频繁,以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基础不同和专业差异等诸多的因素,导致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专门用于写作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繁重的教学工作量也导致教师对开展第二课堂大都有心无力,无法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开展多元化写作教学。
  第四,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和批改作文中,仍然使用陈旧的方法和手段:“模仿”和“面批”。陈旧的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难对每位学生的每个错误进行详细的纠正与讲解,很难做到有针对性地缩小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语言基本功方面存在的差距,庞大的班额也很难真正提高所有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另外,按照教学大纲计划,一个单元布置一次写作任务,整个学期共计写作练习5-6次,练习的频次和批阅反馈的频次都很低,很难在写作方面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帮助。
  第五,学生整体上缺乏题目意识、语篇意识,人文素养基础薄弱。笔者在多次大学英语考试监考过程中发现,自从采用了“多元化和反押题”的命题形式以后,考生有将近一半以上是不写作文题目的,或是写了题目却无法正确表达语法和语义,或是写的题目和文章内容不相一致。这一普遍现象在平时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也很常见,这说明学生在写作中忽略了题目的“内隐性”和现实的“观照性”,阅读理解能力和语篇整体意识普遍很淡薄,真话意识、读者意识、个性意识和文值意识等人文素养基础薄弱。
  三 大学英语写作多元化教学方法
  为了适应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命题形式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大学英语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可以尝试一些多元化的方法。
  第一,大学英语教师在不断更新完善自身多元化写作教学理念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观、积极的学习动机,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首先克服自身在陈旧命题形式影响下业已形成的“为考试而教”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形成的“为考试而学”的不正确写作观。教师有责任与义务向学生阐明作文命题形式的变化是实现由“翻译促写作”到“阅读为导向,理解为核心,交际为目的”的一个质的飞越,而不只是形式上的简单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为了真正能够更好地幫助学生实现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即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大学英语教师应弱化标准化考试的机械性、可预测性和可模拟性,加强平时写作练习的趣味性和人文化,增强学生写作练习的兴趣。作为一个大规模的标准化考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英语写作命题形式难免会有其机械性、可预测性和可模拟性。但是,考试毕竟只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途径而已,而不是唯一途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写作练习中,可以下意识地避免“模板”训练,有意识地加入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更能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话题,增加学生写作练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可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力度和强度。
  第三,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积极克服困难,充分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高效地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和创建多元化的教学写作形式和方法。在标准化考试的总体格局不变,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任务重且用于写作教学的课时量少的情况下,教师只能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充分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和创建更多的写作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大力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室、移动设备和各种适合用于大班授课的具有可行性的新兴APP,例如句酷批改网、新东方批改网和知课批改网等,来辅助多元化的写作教学。
  第四,大学英语教师需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开展多元化的批阅方式。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的辅助,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课内课外和线上线下(online-fuse-offline)写作教学和批阅模式,加强课外和线上写作教学指导实践与批阅反馈,增加学生写作批改的途径和方式以及评判标准,可以是课间面批、课后通过微信或者QQ在线批阅、同学之间在线互批和平行班级对调互批、不同专业学生互传批阅等多种方式,增加写作和批阅的频次来弥补传统课堂时间有限的缺陷与不足。
  第五,大学英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英文写作的实用性需要,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了给学生日后走入社会对实用性写作的工作需求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不断地开拓学生的写作视野,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和整体意识,灵活地启发学生形成题目意识,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求活意识和务本意识、经常鼓励学生养成真话意识和读者意识,有意识地反复强化学生的动力意识、个性意识和文值意识,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写作教学的视野逐渐跨越课本,跳出标准化考试命题形式的窠臼和热门话题预测的桎梏等,着眼于学生自身的专业差异、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等,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不限制题材和体裁的写作材料和思路,给学生更多的职前职业发展写作训练。
  总之,师生通过采用多元化写作方法的教学训练,使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更为个性化、人性化、专业化、人文化,逐步实现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检验方式,以真正提高学生综合使用语言的能力和有效交际能力为最终目的,为学生进入社会就业、创业,满足工作中实用性写作需求而打好应有的英语写作基础。
  参考文献:
  [1]管建刚.作文革命——十大“作文意识”谈[J].人民教育,2008(07).
  [2]李玉君.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题型的负面回波效应——一位作文阅卷员的反思[J]. 大学英语,2012(3).
  [3]潘新和. “偽写作”命题观之弊害—由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说开去[J].语文学习,2012(09).
  [4]王潇涵,石雷鹏.四级写作真题解析[J].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15(11).
  [5]张凤麟.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如何谋篇布局[J]. 海外英语,2018(04).
  [6]王红.建构主义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08).
  [7]余洁惠.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2) .
  (责任编辑:王义祥)
其他文献
[摘 要] 面对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为重要特征的新经济,为满足长三角区域经济“新常态”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本文以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提出了以“面向工程、强化实践、突出创新”为主线的人才培养途径。通过重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开展产教融合、以项目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以及多层次实践创新综合平台训练,学生在工程应用、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实施,给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带来了更加严酷的挑战。纵观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整体水平,学科成绩起点低、相关学习条件差等不利因素影响着英语学习,加上英语本身在我国使用范围不广,增加了学习难度,就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重点偏差问题。   [关键词] 新英语课程标准;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目的:为明确高校心理普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大学生心理普查工作的开展提出一些可鉴的建议。方法:使用自编调查表通过走访及电话访谈对太原市27所高校的学生处或心理辅导中心进行了调查。结果:27所高校在心理普查时间、量表使用情况、主试者资格、测试及录入形式、测试完成后结果的处理与反馈中存在较多不同之处。结论:高校均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开展了心理普查,但在测试过程及结果反馈中存在诸多不同点。  
期刊
[摘 要] 非通用语公共课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普洱学院转型发展、建设国门大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专业学生获得非通用语应用能力考试报考资格的重要保障。本文分别从体系构建意义、构建思路、构建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探索,以期逐步扩大非通用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受众面,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 边疆高校;非通用语;公共课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接受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落脚点,而接受度是这一问题的核心。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度不甚理想,本文立足于教学理念的转变,探究如何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从“灌输方式”向“接受方式”、从“知识性教育”向“信仰性教育”的理念转变,以此构建“意义型”“开放式”“信仰型”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关键词] 教育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大学校园危机事件备受社会关注。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理牵动舆论风向,为高校带来较大的正面或负面影响。辅导员作为校园危机事件预防管理的一线人员,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牢牢把控各个风险点。而墨菲定律为大学生危机事件预警机制的建立带来了理论依据和启示,有助于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提升认识,加强危机事件预防和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 墨菲定律;高校校园安全;预警机制;
期刊
[摘 要] 科技英语因其专业性过强导致学生课堂参与效果欠佳,本文通过两轮行动研究,组织学生小组主题汇报,以期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研究结果表明:小组主题汇报在增加学生课外投入时间、降低学生焦虑感以及提升小组成员英语学习成就感方面效果明显。   [关键词] 小组主题汇报;专门用途英语;学生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
期刊
[摘 要] 微课程中的“微”既指教学时长短又指教学内容少。一方面,教学时长短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少对教师做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最重要的一类定理——中心极限定理为例,阐述微课程教学设计的特点及其应用实践。贴近生活的案例设计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化教学使抽象的定理更具象化地呈现。微课程教学实践体现了三个特点:合理的教学结构设置、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加
期刊
[摘 要] 教育模式的转换、新时代学生成长的特点、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家校合作在大学时代依然非常重要。书院制模式下家校合作的优势在于有更良好的基础、更便利的条件、更丰富的内容。以南京审计大学沁园书院为例分析,书院制模式下家校合作可以采取多种发展途径:家庭走进书院,书院走进家庭,开展周末家长会,加强网络化沟通。书院制模式下开展家校合作新探索应着力于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着力于学生成长成才,坚持学生
期刊
[摘 要]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和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五大重点任务之一,不仅是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从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要求出发,以学院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实践探索为例,指出了创新人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