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小学教学中的管理方式和教育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不断提升个人的教学素质,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和教育观念。学生的“静”素养始终表现在潜心静气、静心思考等方面上,使他们获得智慧,提升个人的能力和水平,继而达到“宁静致远”的境界。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教学;“静”素养;途径
引言:
小学教学作为学生的启蒙教育部分,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不但能够丰富同学们的积累,形成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还能够启迪智慧、启发思维、启蒙思想。“静”素养是指让同学们在判断问题时有序思考,并非让他们保持安静,抑制现阶段学生的活泼好动,限制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的“静”素养的阐述
(一)让大脑“空下来”
古人云: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数学是一门耗费学生精力、时间的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学生不仅要有充分的判断力、想象力和思考能力,还需要拥有灵活的思维模式。在“空明的大腦”下,让学生在问题思考时提升专注力,获得敏捷的思维,提升判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同学们获得学习能力,提高数学成绩。同时,学生养成静态的思考方式,“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清晰分析问题的出现和解决的方法,养成优秀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式,使他们获得优秀的心理素质,获得终身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动与静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动”也就没有“静”。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到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更要重视他们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静”素养,不能限制他们的思想发展,抑制他们的想象力。相反,教师要在学生高度的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保护其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因此,教师要布置各种活动内容,选择性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扩展,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愿望进行深层次的知识传递,使其在获得优秀的学习能力的同时,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地理解。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静”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以记忆帮助同学们集中注意力
记忆力是人们的重要大脑活动,在提升同学们的“静”素养的同时,应该重视到他们记忆能力的发挥,以大脑的思维活动的需要为基础,让他们逐渐集中精神,对各种困难问题进行思考,鼓励他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在学生进行深度思维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文化知识需要,让教师的教育活动变得更加容易,提高教学的质量、效率和水平。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方向与位置”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用“电子地图”等软件进行辅助教育,让他们在观看地图的过程中,对“放学的路”进行思考,并在电子地图中找到“家”的位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大量的“方位知识”的需求,继而集中注意力,学习数学知识,有效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逆思维启迪同学们的智慧
逆思维是学生在“静”素养下获得的一种思考模式,需要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对自己的整体文化知识进行把握和理解。同时,学生达到逆思维的状态,也必须进行快速地反映,从而放空自己的大脑,高度集中精神。通过这种题目的布置,在启迪学生智慧的同时,使他们获得“静”素养的思维能力,继而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丰富数学知识的积累。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除法”为例,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乘法口诀”相当熟悉,在对除法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认识到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如:9×9=81,81÷9=9,这种简单的运算的普及让同学们的思维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再让他们进行快速反应,如:72÷9=?在同学们掌握规律以后,布置出答案不唯一的问题,启发他们进行深度思考“36是通过哪两个数字组成而得来的?”,同学们回答:“6×6”,也可以是“4×9”。
(三)在文化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静”素养
动静结合是提升同学们的“静”素养的有效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布置出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集中注意力进行实践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对问题进行思考,并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形成独立的人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是学生积累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的启蒙阶段,为学生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核心素养有着基础作用。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到“动”与“静”之间的转换,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及时进行教学思想、方式和观念的革新。
参考文献:
[1]顾锦娟.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19,37:65-66.
[2]黄燕.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新思考[J].教书育人,2019,10:55.
[3]俞永珍.例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56.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教学;“静”素养;途径
引言:
小学教学作为学生的启蒙教育部分,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不但能够丰富同学们的积累,形成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还能够启迪智慧、启发思维、启蒙思想。“静”素养是指让同学们在判断问题时有序思考,并非让他们保持安静,抑制现阶段学生的活泼好动,限制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的“静”素养的阐述
(一)让大脑“空下来”
古人云: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数学是一门耗费学生精力、时间的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学生不仅要有充分的判断力、想象力和思考能力,还需要拥有灵活的思维模式。在“空明的大腦”下,让学生在问题思考时提升专注力,获得敏捷的思维,提升判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同学们获得学习能力,提高数学成绩。同时,学生养成静态的思考方式,“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清晰分析问题的出现和解决的方法,养成优秀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式,使他们获得优秀的心理素质,获得终身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动与静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动”也就没有“静”。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到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更要重视他们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静”素养,不能限制他们的思想发展,抑制他们的想象力。相反,教师要在学生高度的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保护其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因此,教师要布置各种活动内容,选择性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扩展,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愿望进行深层次的知识传递,使其在获得优秀的学习能力的同时,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地理解。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静”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以记忆帮助同学们集中注意力
记忆力是人们的重要大脑活动,在提升同学们的“静”素养的同时,应该重视到他们记忆能力的发挥,以大脑的思维活动的需要为基础,让他们逐渐集中精神,对各种困难问题进行思考,鼓励他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在学生进行深度思维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文化知识需要,让教师的教育活动变得更加容易,提高教学的质量、效率和水平。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方向与位置”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用“电子地图”等软件进行辅助教育,让他们在观看地图的过程中,对“放学的路”进行思考,并在电子地图中找到“家”的位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大量的“方位知识”的需求,继而集中注意力,学习数学知识,有效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逆思维启迪同学们的智慧
逆思维是学生在“静”素养下获得的一种思考模式,需要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对自己的整体文化知识进行把握和理解。同时,学生达到逆思维的状态,也必须进行快速地反映,从而放空自己的大脑,高度集中精神。通过这种题目的布置,在启迪学生智慧的同时,使他们获得“静”素养的思维能力,继而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丰富数学知识的积累。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除法”为例,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乘法口诀”相当熟悉,在对除法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认识到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如:9×9=81,81÷9=9,这种简单的运算的普及让同学们的思维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再让他们进行快速反应,如:72÷9=?在同学们掌握规律以后,布置出答案不唯一的问题,启发他们进行深度思考“36是通过哪两个数字组成而得来的?”,同学们回答:“6×6”,也可以是“4×9”。
(三)在文化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静”素养
动静结合是提升同学们的“静”素养的有效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布置出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集中注意力进行实践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对问题进行思考,并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形成独立的人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是学生积累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的启蒙阶段,为学生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核心素养有着基础作用。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到“动”与“静”之间的转换,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及时进行教学思想、方式和观念的革新。
参考文献:
[1]顾锦娟.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19,37:65-66.
[2]黄燕.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新思考[J].教书育人,2019,10:55.
[3]俞永珍.例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