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早就听说,湛江、防城港、首钢搬迁等大型钢铁投资项目很可能在5月份获批,但笔者始终表示怀疑,不是怀疑这些项目,而是怀疑跑项目和审批项目的人,怀疑他们是否胜任为国家宏观经济大环境把关。
在稳增长、楼市不可能很快复苏的背景下,适度地启动大中型国家级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因为这样有利于消化过剩产能,有利于去库存。但是,如果是继续扩大产能,继续增加库存,就不值得兴奋了。这两天,很多媒体報道了湛江市市长王中丙在国家发改委门前“亲吻”钢铁项目批文的照片,这幅照片“被刊登”,与其说是兴奋,不如说是讽刺。
近期,很多经济学家都反复地强调,我国经济适度减速是经济转型的大好时机;5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笔者看来,如果有创新经济推动,即使发展速度慢一点,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而中国当前的现实却是:经济增速下滑幅度虽然有限,但企业利润、国家税收的下滑速度更快,已经有40%左右的企业亏损。这种局面的出现,显示的不是转型期的“阵痛”,而是“危机”或日硬着陆的前兆。
企业利润、税收下滑速度远超GDP下滑速度,说明经济增长的质量在大幅度下滑,后劲在减弱,也说明经济转型没那么简单;更说明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不是缺乏创新,而是缺乏创新的机制、创新的思维。比如说,一边在强调创新经济,强调经济转型,一方面却在批准传统制造项目上马,让过剩产能更加过剩,实体经济库存增加更快。
如果说,中国经济中长期的发展要靠创新,中短期则急需解决严重的产能过剩和高额库存。中国企业为什么亏损面不断扩大?原因就在产能过剩、库存太大,而这两个大毛病在钢铁行业集中体现了。
1-5月,我国钢铁日产量超过了200万吨,实际产能则超过300万吨,目前在建的产能还有1亿吨(年产能)。客观地说,实际产能与当前实体经济能够消化的产能之间大约有1/3的过剩。
中国之所以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地方主义作怪。比如,我们很多省份在如火如荼兴建汽车制造厂,比如每个省份都想有自己的钢铁厂没有全国一盘棋观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依靠大型制遣业项目拉动经济,要比依靠民营经济、创新经济省事得多。比如,湛江市获批的这个千万吨级的钢铁项目,需要投资700亿元,一下子就占到湛江市2010年GIP的50%,这要比振兴民营经济快很多。难怪湛江市市长激动地“亲吻”批文,因为湛江市的经济增长,可以“吻”出来了。
其实,很多项目,尤其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点”上看似乎是合理的。但是,中国太大了,如果每一个“点”都合理,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从全国看就不合理,因为全社会的利益会最小化,而且必然有极大的浪费。更需要提醒的是,钢铁厂建设是长周期项目,首钢搬迁到曹妃甸用了8年,至今仍然亏损。而未来8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中国的铁矿石进口不断扩大的趋势很可能逆转。笔者预计,未来5-8年,中国的废钢市场(主要由报废的汽车形成)将超过美国,届时,不仅大量废钢将替代铁矿石,而且所有的高炉(炼铁炉)也将被转炉、电炉取代。可以预见,5-8年以后,湛江千万吨钢铁厂可能刚刚形成设计产能,刚投产就“报废”了,那将是个大悲剧。所以,湛江市市长今天“亲吻”钢铁项目批文,暴露出的心态不是无知,而是“无畏”,他以为是抱了一个金饭碗,实际上,那或许是明天的一个大累赘。只是,8年后的湛江市市长是谁,有谁能知道?
客观地说,湛江市市长拿到了批文,并不等于可以开工。必须提醒湛江市市长和那些刚刚拿到产能过剩项目的市长们,未来跑银行的过程可能更辛苦。
稳增长是必须的,但重点应该放在短期能够见效的项目上,尤其是能够消化过剩产能、去库存的建设项目。如果继续走2008年的老路,上一大堆过剩产能项目,增加更多库存,这不是在化解危机,而是在制遣危机。笔者希望,这样的“无畏”最好少一点。毕竟,稳增长不是“吻”增长。
在稳增长、楼市不可能很快复苏的背景下,适度地启动大中型国家级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因为这样有利于消化过剩产能,有利于去库存。但是,如果是继续扩大产能,继续增加库存,就不值得兴奋了。这两天,很多媒体報道了湛江市市长王中丙在国家发改委门前“亲吻”钢铁项目批文的照片,这幅照片“被刊登”,与其说是兴奋,不如说是讽刺。
近期,很多经济学家都反复地强调,我国经济适度减速是经济转型的大好时机;5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笔者看来,如果有创新经济推动,即使发展速度慢一点,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而中国当前的现实却是:经济增速下滑幅度虽然有限,但企业利润、国家税收的下滑速度更快,已经有40%左右的企业亏损。这种局面的出现,显示的不是转型期的“阵痛”,而是“危机”或日硬着陆的前兆。
企业利润、税收下滑速度远超GDP下滑速度,说明经济增长的质量在大幅度下滑,后劲在减弱,也说明经济转型没那么简单;更说明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不是缺乏创新,而是缺乏创新的机制、创新的思维。比如说,一边在强调创新经济,强调经济转型,一方面却在批准传统制造项目上马,让过剩产能更加过剩,实体经济库存增加更快。
如果说,中国经济中长期的发展要靠创新,中短期则急需解决严重的产能过剩和高额库存。中国企业为什么亏损面不断扩大?原因就在产能过剩、库存太大,而这两个大毛病在钢铁行业集中体现了。
1-5月,我国钢铁日产量超过了200万吨,实际产能则超过300万吨,目前在建的产能还有1亿吨(年产能)。客观地说,实际产能与当前实体经济能够消化的产能之间大约有1/3的过剩。
中国之所以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地方主义作怪。比如,我们很多省份在如火如荼兴建汽车制造厂,比如每个省份都想有自己的钢铁厂没有全国一盘棋观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依靠大型制遣业项目拉动经济,要比依靠民营经济、创新经济省事得多。比如,湛江市获批的这个千万吨级的钢铁项目,需要投资700亿元,一下子就占到湛江市2010年GIP的50%,这要比振兴民营经济快很多。难怪湛江市市长激动地“亲吻”批文,因为湛江市的经济增长,可以“吻”出来了。
其实,很多项目,尤其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点”上看似乎是合理的。但是,中国太大了,如果每一个“点”都合理,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从全国看就不合理,因为全社会的利益会最小化,而且必然有极大的浪费。更需要提醒的是,钢铁厂建设是长周期项目,首钢搬迁到曹妃甸用了8年,至今仍然亏损。而未来8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中国的铁矿石进口不断扩大的趋势很可能逆转。笔者预计,未来5-8年,中国的废钢市场(主要由报废的汽车形成)将超过美国,届时,不仅大量废钢将替代铁矿石,而且所有的高炉(炼铁炉)也将被转炉、电炉取代。可以预见,5-8年以后,湛江千万吨钢铁厂可能刚刚形成设计产能,刚投产就“报废”了,那将是个大悲剧。所以,湛江市市长今天“亲吻”钢铁项目批文,暴露出的心态不是无知,而是“无畏”,他以为是抱了一个金饭碗,实际上,那或许是明天的一个大累赘。只是,8年后的湛江市市长是谁,有谁能知道?
客观地说,湛江市市长拿到了批文,并不等于可以开工。必须提醒湛江市市长和那些刚刚拿到产能过剩项目的市长们,未来跑银行的过程可能更辛苦。
稳增长是必须的,但重点应该放在短期能够见效的项目上,尤其是能够消化过剩产能、去库存的建设项目。如果继续走2008年的老路,上一大堆过剩产能项目,增加更多库存,这不是在化解危机,而是在制遣危机。笔者希望,这样的“无畏”最好少一点。毕竟,稳增长不是“吻”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