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黄颡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日渐增大,因此养殖黄颡鱼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文从亲鱼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鱼苗培育等方面介绍了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
关键词:黄颡鱼;人工繁殖;舒城县
中图分类号 S9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3-04-103-02
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是黄颡鱼规模化养殖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舒城县城北水产良种场自20世纪末开展黄颡鱼人工养殖试验,已摸索出一系列繁殖和饲养成功技术,近几年已达批量生产规模。笔者在该场工作期间,负责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工作,2015年该场对2 960组黄颡鱼分3批次进行了人工催产繁殖,共繁殖黄颡鱼苗450万尾,孵化率达81.6%,现将其人工繁殖技术总结如下。
1 亲鱼培育
1.1 亲鱼来源 2014年从安庆、贵池、舒城县万佛湖等处选购优质黄颡鱼亲本1 000kg,加上原场亲鱼1 000kg,约5 000组。选择颜色纯正、体形优美、体质健壮的个体作为亲本,体重均在300g以上。
1.2 亲鱼培育池 选择面积0.33hm2以上、注排水方便、砂质底的池塘作为亲鱼培育池。放养前干塘,经日光暴晒,注入少量水,用生石灰消毒,再加注新水,水深1m以上,经10~15d毒性消失后,放入亲鱼。
1.3 亲鱼强化培育 亲鱼培育从夏秋季开始,每667m2放养黄颡鱼亲鱼350尾左右,投喂培育的剑水蚤、轮虫、小鱼虾肉糜以及人工饲料,配合施肥培水,保持肥度适中。饲养过程中要不定期进行冲水,高温季节适时开动增氧机。至次年3月份后,将亲鱼捕起,雌雄分池饲养,减少流水刺激,至催产前1个月,将发育成熟的亲鱼捕起放进暂养池,雌雄仍须分开。
2 人工催产
2.1 亲鱼选择 江淮之间黄颡鱼繁殖一般在四大家鱼人工繁殖后期,大约5月中下旬,挑选腹部膨大,仰腹可见明显卵巢轮廓,倒立有卵巢流动现象,生殖孔呈粉红色,手摸感觉鱼腹部柔软且富有弹性的黄颡鱼母本进行药物催产,父本体色较黄,腹部膨大,生殖突长而尖,长度0.5cm以上,生殖突末端呈红色。通常采用人工催产和自然孵化的人繁方式(人工注射催产剂→亲鱼自然产卵→人工孵化)。
2.2 催产时机选择 做好天气预报的收集工作,选择天气晴朗,水温稳定的时间,适时催产,保证催产工作顺利进行。
2.3 催产剂的选择与使用 选择宁波激素厂生产的A型、B型、LRH-A2激素,使用的剂量通常为四大家鱼剂量的2~2.5倍。
2.4 注射方法 注射部位同四大家鱼,多在胸鳍基部或背鳍基部软组织进行,进针不可太深,以免刺伤鱼的心脏,前后2次部位应不同,避免因前次注射留下针眼造成药物流失。注射方法一般采用二次注射方法,第一针注射总药量的1/4,第二针注射总药量3/4。实践证明,采用二次注射方法比采用一次注射方法在催产率、受精率等方面有明显提高(见表1)。注射后雌雄按比例1∶2或1∶3配组放入催产池,并注意调节水流或开动增氧机造成局部微流水。
2.5 催产池 催产池通常可选择四大家鱼产卵池或有流水的水泥池,池上须搭设遮阳棚,遮阳面积为60%左右。水泥池面积10~30m2,池高1~1.2m左右,水深0.2~0.6m左右。池中设2~3只增氧泵,由于黄颡鱼在自然池塘环境中繁殖有在池底做鱼窝的习性,根据其习性,水泥池底部建成时要留有一定数量的凹型小坑,底窝一般为圆形,表面光滑,直径40~50cm,深20~30cm,底窝设置数量根据催产池面积大小确定,中间间隔距离80~100cm。实践证明,设置底窝可以提高黄颡鱼的催产率(表2)。
2.6 催产过程和受精卵收集 亲鱼注射第一针后,放入水深40cm的产卵池,待第二针注射后,将水深调节到60cm,整个催产过程保持微流水,用棕片或仿生水草做鱼巢,鱼巢下面放一层筛绢,用表面光滑的石块、砖头固定住,计算好效应时间,尽量使黄颡鱼在夜间产卵,若不能夜间产卵,必须做好遮阳措施,确保产卵效果,水温22~28℃时,效应时间大约35h。产卵结束后,取出粘有受精卵的鱼巢,并收集散落在筛绢上的受精卵,同时捕起亲鱼还塘。实践证明,用仿生水草收集受精卵效果较好,收集方便,杂质含量少,受精率高。
3 人工孵化
3.1 孵化设施 孵化设施可采用四大家鱼孵化池或水泥池,水深保持50~60cm,水泥池面积5~10cm2。
3.2 孵化方法 采用微流水孵化或静水充气孵化方式。受精卵经消毒处理后,放入孵化池,注意放置均匀,以免造成压卵现象。每个孵化池中放置3~4个增氧泵,整个孵化过程不间断充气,造成微流水,保证充分溶氧需求,有利于促进孵化。孵化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查看水质水流情况。水温21~28℃时,约经60~75h可孵化出膜。
4 苗种培育
4.1 鱼苗暂养 刚孵化出的黄颡鱼苗身体幼嫩,须在水泥池中暂养14d左右,幼苗出膜时带有卵黄囊,不须投喂,卵黄囊消失后,每天投喂一定数量的鲜活红虫。适时开动增氧机,保证溶氧需求。
4.2 鱼苗下塘 待鱼苗长至2cm左右时,体质健壮,游动灵活,即可下塘饲养。鱼苗塘要做好前期清塘消毒工作,消毒后注入新水,并施以一定数量的有机肥,培肥水质,培养一定数量的红虫等适口饵料。鱼苗下塘前鱼体用2%~3%的食盐水进行消毒,饲养过程中须做好巡塘工作,定期用生石灰全池泼洒,勤观察,勤记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查找原因,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黄颡鱼;人工繁殖;舒城县
中图分类号 S9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3-04-103-02
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是黄颡鱼规模化养殖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舒城县城北水产良种场自20世纪末开展黄颡鱼人工养殖试验,已摸索出一系列繁殖和饲养成功技术,近几年已达批量生产规模。笔者在该场工作期间,负责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工作,2015年该场对2 960组黄颡鱼分3批次进行了人工催产繁殖,共繁殖黄颡鱼苗450万尾,孵化率达81.6%,现将其人工繁殖技术总结如下。
1 亲鱼培育
1.1 亲鱼来源 2014年从安庆、贵池、舒城县万佛湖等处选购优质黄颡鱼亲本1 000kg,加上原场亲鱼1 000kg,约5 000组。选择颜色纯正、体形优美、体质健壮的个体作为亲本,体重均在300g以上。
1.2 亲鱼培育池 选择面积0.33hm2以上、注排水方便、砂质底的池塘作为亲鱼培育池。放养前干塘,经日光暴晒,注入少量水,用生石灰消毒,再加注新水,水深1m以上,经10~15d毒性消失后,放入亲鱼。
1.3 亲鱼强化培育 亲鱼培育从夏秋季开始,每667m2放养黄颡鱼亲鱼350尾左右,投喂培育的剑水蚤、轮虫、小鱼虾肉糜以及人工饲料,配合施肥培水,保持肥度适中。饲养过程中要不定期进行冲水,高温季节适时开动增氧机。至次年3月份后,将亲鱼捕起,雌雄分池饲养,减少流水刺激,至催产前1个月,将发育成熟的亲鱼捕起放进暂养池,雌雄仍须分开。
2 人工催产
2.1 亲鱼选择 江淮之间黄颡鱼繁殖一般在四大家鱼人工繁殖后期,大约5月中下旬,挑选腹部膨大,仰腹可见明显卵巢轮廓,倒立有卵巢流动现象,生殖孔呈粉红色,手摸感觉鱼腹部柔软且富有弹性的黄颡鱼母本进行药物催产,父本体色较黄,腹部膨大,生殖突长而尖,长度0.5cm以上,生殖突末端呈红色。通常采用人工催产和自然孵化的人繁方式(人工注射催产剂→亲鱼自然产卵→人工孵化)。
2.2 催产时机选择 做好天气预报的收集工作,选择天气晴朗,水温稳定的时间,适时催产,保证催产工作顺利进行。
2.3 催产剂的选择与使用 选择宁波激素厂生产的A型、B型、LRH-A2激素,使用的剂量通常为四大家鱼剂量的2~2.5倍。
2.4 注射方法 注射部位同四大家鱼,多在胸鳍基部或背鳍基部软组织进行,进针不可太深,以免刺伤鱼的心脏,前后2次部位应不同,避免因前次注射留下针眼造成药物流失。注射方法一般采用二次注射方法,第一针注射总药量的1/4,第二针注射总药量3/4。实践证明,采用二次注射方法比采用一次注射方法在催产率、受精率等方面有明显提高(见表1)。注射后雌雄按比例1∶2或1∶3配组放入催产池,并注意调节水流或开动增氧机造成局部微流水。
2.5 催产池 催产池通常可选择四大家鱼产卵池或有流水的水泥池,池上须搭设遮阳棚,遮阳面积为60%左右。水泥池面积10~30m2,池高1~1.2m左右,水深0.2~0.6m左右。池中设2~3只增氧泵,由于黄颡鱼在自然池塘环境中繁殖有在池底做鱼窝的习性,根据其习性,水泥池底部建成时要留有一定数量的凹型小坑,底窝一般为圆形,表面光滑,直径40~50cm,深20~30cm,底窝设置数量根据催产池面积大小确定,中间间隔距离80~100cm。实践证明,设置底窝可以提高黄颡鱼的催产率(表2)。
2.6 催产过程和受精卵收集 亲鱼注射第一针后,放入水深40cm的产卵池,待第二针注射后,将水深调节到60cm,整个催产过程保持微流水,用棕片或仿生水草做鱼巢,鱼巢下面放一层筛绢,用表面光滑的石块、砖头固定住,计算好效应时间,尽量使黄颡鱼在夜间产卵,若不能夜间产卵,必须做好遮阳措施,确保产卵效果,水温22~28℃时,效应时间大约35h。产卵结束后,取出粘有受精卵的鱼巢,并收集散落在筛绢上的受精卵,同时捕起亲鱼还塘。实践证明,用仿生水草收集受精卵效果较好,收集方便,杂质含量少,受精率高。
3 人工孵化
3.1 孵化设施 孵化设施可采用四大家鱼孵化池或水泥池,水深保持50~60cm,水泥池面积5~10cm2。
3.2 孵化方法 采用微流水孵化或静水充气孵化方式。受精卵经消毒处理后,放入孵化池,注意放置均匀,以免造成压卵现象。每个孵化池中放置3~4个增氧泵,整个孵化过程不间断充气,造成微流水,保证充分溶氧需求,有利于促进孵化。孵化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查看水质水流情况。水温21~28℃时,约经60~75h可孵化出膜。
4 苗种培育
4.1 鱼苗暂养 刚孵化出的黄颡鱼苗身体幼嫩,须在水泥池中暂养14d左右,幼苗出膜时带有卵黄囊,不须投喂,卵黄囊消失后,每天投喂一定数量的鲜活红虫。适时开动增氧机,保证溶氧需求。
4.2 鱼苗下塘 待鱼苗长至2cm左右时,体质健壮,游动灵活,即可下塘饲养。鱼苗塘要做好前期清塘消毒工作,消毒后注入新水,并施以一定数量的有机肥,培肥水质,培养一定数量的红虫等适口饵料。鱼苗下塘前鱼体用2%~3%的食盐水进行消毒,饲养过程中须做好巡塘工作,定期用生石灰全池泼洒,勤观察,勤记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查找原因,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