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已进入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高职教育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真正被社会广泛认可,成为一种独立的、无法替代的高等教育类型,必须从根本上切实转变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方向,努力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本文就有关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策略研究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和建设,引导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所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在学生学习期间交替安排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工作,对学生进行“知识 能力 素质”培养的一种教育方式。通过参加工作和接触社会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在工学结合实践中,通过与成年人接触,学生能加深对工作岗位的认识,清楚合作的重要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团队意识、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提高自我判断能力。学生变得更加成熟,有助于他们的就业选择。
最后一批升格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急切需要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策略研究。
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利因素
我院的有利因素我院办学历史就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史。早在学院创办初期——1958年的陶都工业大学,当时所设的陶瓷工艺专业、陶瓷装饰专业与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是特色专业,行业主管部门(江苏省轻工业厅)和学校都十分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长期设有附属的校办“日用陶瓷作坊”与“化工陶瓷分厂”,最早实行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当时学生半天学习,半天在车间工作,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校企分离。20世纪90年代至2003年,中专教学规模快速发展,由于校企分离以及陶瓷企业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训变得较为困难。为此,学校重新筹建了专业实训所需的700余平方米陶瓷实训场,实训重心由工厂转移到校内。2004年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后,学院规模再次扩大,学院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依托院内省级特色工艺实训基地,使学生到企业顶岗前能学到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和企业保持着密切联系,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初步具有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经验。2007年,我院还与全国最大的电缆集团——远东电缆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进行“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协议,由远东电缆出资,学校招生、培养,学生毕业后自愿到远东集团就业。
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学院专业开设紧紧依托地方区域经济,具有明显的行业优势。宜兴正努力实施产业集群化、提升特色化战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和形成官林高塍地区的电线电缆产业群,新建的化纤织造产业群,环科园及高塍地区的环保机械产业群,城北大工业区的服装服饰产业群,官林地区的有色金属产业群,周铁地区的机械铸件产业群,以陶瓷耐火材料、精细化工材料、复合材料为特色的非金属材料产业群,张渚地区的水泥及新型建材产业群等“八大优势产业集群”。我院的陶瓷类专业、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环境保护类专业、商贸旅游类专业很好地与地方经济进行了对接,有利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
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对我院新校区投资一个亿进行建设,充分体现了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为学校进一步扩展和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加快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试点推进加强对工学结合工作的领导,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功开展的关键。学院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学结合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工学结合的全面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工学结合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办公室设在相关职能部门,具体开展工学结合方面的工作。各系成立由合作导师、学生代表、企业代表组成的项目管理小组,负责提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可行性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实施细则等),负责相关专业工学结合项目的管理,接受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导。同时,应坚持试点推进、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全面实施的工作思路,将具有良好行业、企业背景,校企合作紧密,实训设施完善,教学改革深入的重点专业确定为工学结合试点专业,探索建立和逐步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积极稳妥地在其他专业推广应用。比如,我院将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眼视光技术专业、服装设计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定为了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岗位;设立合作导师,发挥其在学院与企业,企业与学生联系中的纽带作用校企应通过签订合作培训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我院8个试点专业均是校企合作紧密的专业,每个试点专业至少与3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工学交替工作岗位。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培养协议,规定企业提供的劳动岗位、学生管理办法和工作报酬等。同时,根据合作企业数量设立相应的合作导师,充分发挥其联系企业的纽带作用,建立起政府领导重视,企业领导支持、参与,合作导师联系密切,校企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在合作机制调控约束下,合作导师与企业共同负责对学生的管理与考核。合作导师固定联系一两个实习点儿,指导六名左右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实习质量,而且还有效提高了导师与企业结合的程度,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为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合作导师除了具备一般职业教学能力外,关键要具备较强的学生管理、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能力,同时,专业能力、合作能力、校企间的协调能力都要符合要求。
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模式首先,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满足工学结合的要求。根据合作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在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支持下,分解工作岗位能力与素质要求,调整课程设置,实现工作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与开设课程相对应。为满足工学结合的要求,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时比例应达到1:1,课程安排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习时间,实践课程的操作内容要与企业的生产作业接轨。试点专业根据校企合作与专业自身特点,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 1”人才培养模式、“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等为参考,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推出适合自身发展、工学结合合理、体现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广大教师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整合课程结构体系,探索以课程为核心、以技能为本位的教学模式,要紧跟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积极探索与实施学分制相适应的现代课程模式,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层次化和综合化等课程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努力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要积极开发网络课程与工学结合的课程,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校外开放,满足校外实习(或顶岗工作)学生的网络学习要求。试点专业要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有效满足在工学结合下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再次,要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改变过分看重试卷和分数的传统做法。应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其在专业中的作用,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如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专业课程,则要重点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角度、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实践操作技能,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结合“双证书制度”,探索灵活的考核方法,建立工学结合的考核体制。试点专业要积极探索灵活性、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改变“唯卷唯分”的观念,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论文写作与实验实习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法。最后,要推进学分制改革。应积极探索建立学分累积和转换信息系统,建立学分银行。要建立学生职业实践经历的监控系统和考核办法,在出示有效证明或通过测试后,应承认其经历,允许免修相应的课程并折合学分,支持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逐步建立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学校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养学生企业供岗,学生上岗,导师督岗合作企业根据学生年龄、职业特点和岗位技能要求,为试点专业学生提供劳动强度适中的工作岗位。企业选派技术骨干、操作能手负责学生的岗前培训,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顶岗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企业按合同规定承担学生的工资和劳动保险等事项。顶岗实习的学生要服从企业和学校的安排和管理,要有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做好安全工作,自觉遵守企业和学院的规章制度,做到按时作息,诚信为人,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学院声誉的事情。合作导师协助企业指导师傅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和组织管理,定期到企业与企业指导师傅、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实习动态;建立学生顶岗实习档案,记录学生在企业的各方面表现;维护学生在企业的合法权益,关心学生,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安全教育,帮助学生解决顶岗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撰写顶岗实习报告并做好检查、批改、评价工作,做好学生顶岗工作鉴定。
建立健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和运行管理体制,完善各种保障措施各试点专业在推进工学结合时,要根据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及时总结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建立健全教学运行管理。为了防止学生下企业“失控”,必须建立有效的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加强过程控制,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学校还要注意与企业的协调,处理好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矛盾,及时解决问题,并加强对导师与学生考核管理。所以,有必要逐步探索建立以下几项制度:(1)学院合作导师的岗位职责与管理规定;(2)合作企业接受顶岗工作学生的管理规定;(3)工学结合项目学生管理细则及工学结合项目学生安全教育细则。逐步完善二项协议和一项合同:(1)校企合作协议;(2)学生与学校签订的学生工学结合承诺书;(3)学生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
注重工学结合过程的监控与调整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旨在探求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现高职教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工学结合的实施是一个不断探索、总结、调整、提高的过程。合作导师作为校企双方的联系纽带,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紧密联系,是工学结合信息的天然采集者。合作导师每月要向工学结合领导小组,就本月的学生工作生活情况、企业管理情况作一次书面汇报。工学结合领导小组每月坚持召开一次会议,8个试点专业的负责人汇报工学结合的开展情况,针对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难题共同商讨,研究对策,尽快解决,对于一些不成熟、收效不好的方法与措施要及时调整,对于成功的做法要及时总结,大力推广。
总之,在学院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中,应在共同参与、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相对稳定、共守协议五个方面注意处理好与企业的利益分享与合作关系。必须使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参与者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都能从中得到利益,体现“多赢”,这是工学结合模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同时,要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性改革,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俞林,许敏.工学结合中推行导师制 提高高职生就业竞争力[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4).
[2]葛锁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谢建平(1964—),男,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策略研究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和建设,引导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所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在学生学习期间交替安排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工作,对学生进行“知识 能力 素质”培养的一种教育方式。通过参加工作和接触社会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在工学结合实践中,通过与成年人接触,学生能加深对工作岗位的认识,清楚合作的重要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团队意识、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提高自我判断能力。学生变得更加成熟,有助于他们的就业选择。
最后一批升格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急切需要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策略研究。
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利因素
我院的有利因素我院办学历史就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史。早在学院创办初期——1958年的陶都工业大学,当时所设的陶瓷工艺专业、陶瓷装饰专业与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是特色专业,行业主管部门(江苏省轻工业厅)和学校都十分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长期设有附属的校办“日用陶瓷作坊”与“化工陶瓷分厂”,最早实行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当时学生半天学习,半天在车间工作,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校企分离。20世纪90年代至2003年,中专教学规模快速发展,由于校企分离以及陶瓷企业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训变得较为困难。为此,学校重新筹建了专业实训所需的700余平方米陶瓷实训场,实训重心由工厂转移到校内。2004年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后,学院规模再次扩大,学院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依托院内省级特色工艺实训基地,使学生到企业顶岗前能学到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和企业保持着密切联系,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初步具有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经验。2007年,我院还与全国最大的电缆集团——远东电缆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进行“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协议,由远东电缆出资,学校招生、培养,学生毕业后自愿到远东集团就业。
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学院专业开设紧紧依托地方区域经济,具有明显的行业优势。宜兴正努力实施产业集群化、提升特色化战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和形成官林高塍地区的电线电缆产业群,新建的化纤织造产业群,环科园及高塍地区的环保机械产业群,城北大工业区的服装服饰产业群,官林地区的有色金属产业群,周铁地区的机械铸件产业群,以陶瓷耐火材料、精细化工材料、复合材料为特色的非金属材料产业群,张渚地区的水泥及新型建材产业群等“八大优势产业集群”。我院的陶瓷类专业、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环境保护类专业、商贸旅游类专业很好地与地方经济进行了对接,有利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
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对我院新校区投资一个亿进行建设,充分体现了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为学校进一步扩展和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加快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试点推进加强对工学结合工作的领导,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功开展的关键。学院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学结合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工学结合的全面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工学结合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办公室设在相关职能部门,具体开展工学结合方面的工作。各系成立由合作导师、学生代表、企业代表组成的项目管理小组,负责提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可行性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实施细则等),负责相关专业工学结合项目的管理,接受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导。同时,应坚持试点推进、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全面实施的工作思路,将具有良好行业、企业背景,校企合作紧密,实训设施完善,教学改革深入的重点专业确定为工学结合试点专业,探索建立和逐步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积极稳妥地在其他专业推广应用。比如,我院将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眼视光技术专业、服装设计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定为了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岗位;设立合作导师,发挥其在学院与企业,企业与学生联系中的纽带作用校企应通过签订合作培训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我院8个试点专业均是校企合作紧密的专业,每个试点专业至少与3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工学交替工作岗位。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培养协议,规定企业提供的劳动岗位、学生管理办法和工作报酬等。同时,根据合作企业数量设立相应的合作导师,充分发挥其联系企业的纽带作用,建立起政府领导重视,企业领导支持、参与,合作导师联系密切,校企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在合作机制调控约束下,合作导师与企业共同负责对学生的管理与考核。合作导师固定联系一两个实习点儿,指导六名左右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实习质量,而且还有效提高了导师与企业结合的程度,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为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合作导师除了具备一般职业教学能力外,关键要具备较强的学生管理、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能力,同时,专业能力、合作能力、校企间的协调能力都要符合要求。
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模式首先,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满足工学结合的要求。根据合作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在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支持下,分解工作岗位能力与素质要求,调整课程设置,实现工作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与开设课程相对应。为满足工学结合的要求,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时比例应达到1:1,课程安排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习时间,实践课程的操作内容要与企业的生产作业接轨。试点专业根据校企合作与专业自身特点,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 1”人才培养模式、“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等为参考,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推出适合自身发展、工学结合合理、体现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广大教师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整合课程结构体系,探索以课程为核心、以技能为本位的教学模式,要紧跟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积极探索与实施学分制相适应的现代课程模式,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层次化和综合化等课程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努力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要积极开发网络课程与工学结合的课程,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校外开放,满足校外实习(或顶岗工作)学生的网络学习要求。试点专业要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有效满足在工学结合下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再次,要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改变过分看重试卷和分数的传统做法。应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其在专业中的作用,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如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专业课程,则要重点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角度、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实践操作技能,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结合“双证书制度”,探索灵活的考核方法,建立工学结合的考核体制。试点专业要积极探索灵活性、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改变“唯卷唯分”的观念,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论文写作与实验实习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法。最后,要推进学分制改革。应积极探索建立学分累积和转换信息系统,建立学分银行。要建立学生职业实践经历的监控系统和考核办法,在出示有效证明或通过测试后,应承认其经历,允许免修相应的课程并折合学分,支持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逐步建立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学校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养学生企业供岗,学生上岗,导师督岗合作企业根据学生年龄、职业特点和岗位技能要求,为试点专业学生提供劳动强度适中的工作岗位。企业选派技术骨干、操作能手负责学生的岗前培训,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顶岗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企业按合同规定承担学生的工资和劳动保险等事项。顶岗实习的学生要服从企业和学校的安排和管理,要有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做好安全工作,自觉遵守企业和学院的规章制度,做到按时作息,诚信为人,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学院声誉的事情。合作导师协助企业指导师傅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和组织管理,定期到企业与企业指导师傅、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实习动态;建立学生顶岗实习档案,记录学生在企业的各方面表现;维护学生在企业的合法权益,关心学生,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安全教育,帮助学生解决顶岗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撰写顶岗实习报告并做好检查、批改、评价工作,做好学生顶岗工作鉴定。
建立健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和运行管理体制,完善各种保障措施各试点专业在推进工学结合时,要根据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及时总结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建立健全教学运行管理。为了防止学生下企业“失控”,必须建立有效的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加强过程控制,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学校还要注意与企业的协调,处理好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矛盾,及时解决问题,并加强对导师与学生考核管理。所以,有必要逐步探索建立以下几项制度:(1)学院合作导师的岗位职责与管理规定;(2)合作企业接受顶岗工作学生的管理规定;(3)工学结合项目学生管理细则及工学结合项目学生安全教育细则。逐步完善二项协议和一项合同:(1)校企合作协议;(2)学生与学校签订的学生工学结合承诺书;(3)学生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
注重工学结合过程的监控与调整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旨在探求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现高职教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工学结合的实施是一个不断探索、总结、调整、提高的过程。合作导师作为校企双方的联系纽带,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紧密联系,是工学结合信息的天然采集者。合作导师每月要向工学结合领导小组,就本月的学生工作生活情况、企业管理情况作一次书面汇报。工学结合领导小组每月坚持召开一次会议,8个试点专业的负责人汇报工学结合的开展情况,针对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难题共同商讨,研究对策,尽快解决,对于一些不成熟、收效不好的方法与措施要及时调整,对于成功的做法要及时总结,大力推广。
总之,在学院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中,应在共同参与、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相对稳定、共守协议五个方面注意处理好与企业的利益分享与合作关系。必须使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参与者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都能从中得到利益,体现“多赢”,这是工学结合模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同时,要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性改革,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俞林,许敏.工学结合中推行导师制 提高高职生就业竞争力[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4).
[2]葛锁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谢建平(1964—),男,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