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儿童校外舞蹈教学由于长年受到专业舞蹈教育模式的影响,以追求“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教学方法手段缺少创新、儿童参与程度有限、适用教材缺乏,这样的舞蹈课程很难满足当下儿童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全面发展的需求。面对这样的需求,我们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探索、整理出一套适合6~9岁儿童绘本舞蹈课程。研究、整理这套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儿童学习舞蹈的兴趣和技能,有效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课程理念是充分利用绘本的故事性和情境性,并结合专业的舞蹈基础训练,从而融合舞蹈和文学的基本特点,激发儿童的创造性。绘本舞蹈课程最终将实现儿童舞蹈专业技能的全面提高,初步形成少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
【关键词】绘本舞蹈 领域融合 激发创造
一、问题提出
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审美情趣”“创新”与“合作”是核心素养中两大重要素养。吕艺生教授指出,“素质教育舞蹈强调愉悦性、整合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借助舞蹈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融合非常关键。
(一)6~9岁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特点
6~9岁的儿童,正是处在一个成长的特殊阶段,绘本舞蹈教学的特点恰恰能够符合这阶段的身心需要。不仅能够更好的训练体态气质和身体协调,还能培养儿童的创编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儿童自己的舞蹈风格。
(二)校外少儿舞蹈存在的问题
1.校外舞蹈教材存在随意性
2.校外舞蹈教育缺乏典范性
3.校外舞蹈教育目标单一性
(三)将绘本引入6~9岁儿童舞蹈教学的优势和意义
1.绘本的优势
(1)取之所爱,引之入胜。绘本,是儿童最喜爱的文学作品类型。绘本贴近儿童生理及心理的需求。精美的图畫、动人的文字以及巧妙的情节设计,不仅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更启迪了儿童的思维、滋润着儿童的心灵。
(2)种类多元,内容全面。现在的儿童绘本种类非常多,资源极为丰富,同时绘本丰富了舞蹈教学及创编的题材,为儿童舞蹈教学及创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题材。
2.绘本舞蹈的优势
(1)绘本舞蹈故事性、情境性极强。学习过程中,将具体讨论故事情节和分析人物性格,逐渐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和同理之心。通过合作,锻炼儿童的领导力和合作意识。
(2)绘本舞蹈会使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限激发,迸发出丰富多样的、个性的舞蹈语汇表达。
(3)通过绘本故事中的情境,体会相应的情绪和感受。通过老师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建立了初步的审美能力。继而,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探索一期适合6~9岁儿童的中级绘本舞蹈课程。在绘本舞蹈教学中,不仅使兴趣和技能并轨,更加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二)研究对象
本课程面向舞蹈中级班学员,每班学员20名,均为女生,年龄在6~9岁。
(三)实施过程
课程实施从2019年3月开始,到2019年6月结束,一共17节课。每周一次课,每次课90分钟。
本课程选取绘本《芭蕾小精灵安吉莉娜系列》,共12册。选择这个绘本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1)安吉莉娜这个角色承载着很多小女孩的梦想,故事有着完美的结局。故事的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特点。(2)绘本故事情节与舞蹈元素吻合。这套教材对舞蹈语汇、动作的创编独巨匠心,能提取更多舞蹈元素动作。(3)符合健康人格培养。通过故事,学习到安吉莉娜身上善良的品性、豁达的心胸、坚韧的毅力、生存的能力、思维的方式以及优雅的气质。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者实地的教学实践、观察与记录、考察与分析,开展校外6~9岁儿童绘本舞蹈教材的探索和实践。
三、研究内容
当下,绘本舞蹈应用的研究和探索是面对3~6岁的幼儿。这阶段绘本舞蹈强调给幼儿带来强烈的游戏感、兴趣感。然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一般简单的情景式的舞蹈课程缺乏吸引力,6~9岁的儿童如果还停留在一般的情绪类的舞蹈肢体语言表达上是得不到满足的,他们需要展现更加丰富的情感、情绪和情节,以及艺术性和教育性融合的舞蹈表达。为此,需要设计有强烈故事性,有丰富的情感情绪,有较为明确的情节转化的绘本舞蹈课程。这是我们探索一期6~9岁儿童中级绘本舞蹈课程的初衷。
本课程不仅使兴趣和技能并轨,给儿童学习舞蹈带来强烈的热情,更加重视学生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绘本舞蹈不仅形象生动、内容有趣,更因为有强烈的故事性,使儿童在肢体语言表达中在增强儿童情感的体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感知舞蹈艺术的艺术性,初步建立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经过探索实践,将绘本舞蹈迅速地引入6~9岁儿童舞蹈教学,可以较好地弥补当下儿童舞蹈教学的不足,并能有效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课程理念
1.专业性
绘本舞蹈课程中,舞蹈是基础。我们选择的绘本,能够反映6~9岁中级舞蹈阶段教学大纲的基本舞蹈动作,中级一期阶段专业技能要求有腰部、腿部、肩部、胯部、跳跃、手位、队形等动作训练,以上动作都在绘本舞蹈中有所涉及。
2.情境性
绘本情境能够提供儿童具体的生活场景。由于6~9岁儿童的思维是比较具体的,抽象的舞蹈动作很难理解,而绘本舞蹈则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从图画和文字两个方面来表现情境。首先是绘本的图画,用丰富的画面呈现故事的场景、人物的形象和动作;其次是文字,用文字组成的故事,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具体的情境。一方面,图文结合的情境有助于儿童了解具体的生活,便于他们体会生活和用舞蹈表现生活;另一方面,有助于儿童理解人物的情绪,更容易在舞蹈中表达愉悦、兴奋、失落等情绪。 3.综合性
(1)学科融合。绘本舞蹈巧妙的融合了舞蹈音乐文学美术的学科特点,本身舞蹈训练了儿童形体的基本技能和音乐的感受能力,而绘本舞蹈中美术文学将给儿童带来审美基本认知和文学作品思想内涵的基本了解,巧妙地融合交集过程中提高儿童的综合能力。
(2)全面育人。舞蹈训练提高的是儿童的形体能力,而绘本舞蹈最终达到的是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在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全面过程中,培养儿童健康人格将是我们全面育人的核心目标。
(3)内容综合。我们通过阅读绘本得到对舞蹈作品的了解,通过儿童讨论分享得到创造性的思维形象,通过绘画进行二度创作,最终用绘本舞蹈来展示。
4.创造性
绘本舞蹈的創造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创编,教师通过绘本故事巧妙地加入专业技能知识,创编出组合来教授儿童,让儿童在故事的情境中,完成枯燥疼痛的基本功动作。二是儿童自己的创编,教师会在组合设置中,留出创编的空间,让儿童主动创编动作,发挥儿童的创造力。
(二)课程目标
1.专业技能
以绘本为载体,进行的“人物角色”“人物情感”“动作创编”“队形变化”等为教学成果。也就是绘本故事片段所使用舞句和舞段的8个组合与一个舞蹈,儿童还要敢于用肢体去表达情感、情绪。
2.审美能力
“以美吸引人,以情感染人”是舞蹈审美的前提。儿童观看绘本的画面,本身就是欣赏美的过程;用舞蹈动作表现绘本内容,又是表现美的过程;创编舞蹈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通过“欣赏美—鉴别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帮助儿童形成审美能力。通过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浸透学生的心田,感染儿童的思想、品质、情感,影响和陶冶人们的性格、情操,起到“以舞育人”的作用。
3.健康人格培养
首先是优秀品质的培养。安吉丽娜身上的积极向上、乐观、善良等品质,能够影响孩子。其次是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教学提倡儿童之间相互合作,通过角色分配、分组创编、小组讨论、互相评价等方式来完成,这为儿童提供了合作与沟通的机会。最后是创造能力的培养,创编动作能够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
在一学期的舞蹈教学中,共形成17节课,每节课90分钟。教学内容包括8个绘本舞蹈组合、1个情境舞蹈。在这17次的绘本舞蹈教学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1.结合生活经验,更好地表达情境
如根据绘本安吉丽娜的冰上芭蕾的绘本元素,通过滑冰有趣的体验结合到动作中,除了训练并解决重心移动的能力,在组合中还结合故事情节培养小伙伴之间的互帮互助,携手来完成滑冰场上的优美舞姿。如根据绘本安吉莉娜在游乐场的绘本元素,通过在游乐场做空中飞人。
2.根据情景体验,更好地表现情绪
摩天轮和旋转木马结合的腰部训练中,首先儿童在做腰部动作时不需要老师的要求,儿童的表情是发自内心的开心,犹如身临其境的体验。开心快乐完成枯燥的腰部组合,在最后结束动作,儿童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创编出旋转木马中的动物形态。
3.借助道具,巧妙完成
如根据绘本舞台之星安吉莉娜的绘本元素,通过安吉莉娜踩翻了油漆罐继续舞蹈,到处留下脚印这段情节,训练队形的整齐和变化。在6岁这个阶段注意力不稳定,不善于组织的行动,儿童在训练队形时是非常困难。但通过儿童自己踩出的脚印的线自然解决了这个难题。在组合中我们结合情节,安吉莉娜摔倒后,小伙伴安慰,儿童自编完成此段双人舞片段。
4.扑捉形象,激发表演
通过绘本小老鼠的形象特点以及安吉丽娜的小妹妹,婴儿的睡姿如翻身等神态(笑哭),通过模仿婴儿(爬、翻身等动作),促进儿童舞蹈表演迁移;赋予舞蹈表演幻想性,激活舞蹈表演的创造力,激发了儿童表演的欲望。
(四)教学模式
在每次实施绘本舞蹈课时,形成了“阅读与想象—观察与模仿—创造与表达—展示与互评”的教学模式。以《舞台之星安吉莉娜》为例,四个环节的教学模式。
(五)课程评价
为检验课程实施效果,研究者从兴趣浓度、舞蹈技能、创造表达、情感体验、审美能力五个维度对参与课程的儿童进行调查分析,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评价贯穿始终,通过教师观察、学生自评互评、公开课展示等多种方式来评价。
四、结语
通过对绘本舞蹈的探索,即近两年的不间断探索,反复地梳理和不断地矫正,我们探索出了一期适合6~9岁儿童身心发展健康的绘本舞蹈课程。在公开展示中,儿童对舞蹈课程的兴趣、愉悦度,以及在舞蹈专业学习上的原创性、独创性和审美能力,都有着非常明显的进步和提高。这也说明,绘本舞蹈适合6~9岁儿童,可以持续地探索将绘本舞蹈课程更加丰富化、专业化和系统化。今后,我们将更多地参考和研究国内外关于绘本舞蹈课程的学术理论,并在实践中反复进行校对磨合,使绘本舞蹈课程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关键词】绘本舞蹈 领域融合 激发创造
一、问题提出
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审美情趣”“创新”与“合作”是核心素养中两大重要素养。吕艺生教授指出,“素质教育舞蹈强调愉悦性、整合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借助舞蹈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融合非常关键。
(一)6~9岁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特点
6~9岁的儿童,正是处在一个成长的特殊阶段,绘本舞蹈教学的特点恰恰能够符合这阶段的身心需要。不仅能够更好的训练体态气质和身体协调,还能培养儿童的创编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儿童自己的舞蹈风格。
(二)校外少儿舞蹈存在的问题
1.校外舞蹈教材存在随意性
2.校外舞蹈教育缺乏典范性
3.校外舞蹈教育目标单一性
(三)将绘本引入6~9岁儿童舞蹈教学的优势和意义
1.绘本的优势
(1)取之所爱,引之入胜。绘本,是儿童最喜爱的文学作品类型。绘本贴近儿童生理及心理的需求。精美的图畫、动人的文字以及巧妙的情节设计,不仅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更启迪了儿童的思维、滋润着儿童的心灵。
(2)种类多元,内容全面。现在的儿童绘本种类非常多,资源极为丰富,同时绘本丰富了舞蹈教学及创编的题材,为儿童舞蹈教学及创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题材。
2.绘本舞蹈的优势
(1)绘本舞蹈故事性、情境性极强。学习过程中,将具体讨论故事情节和分析人物性格,逐渐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和同理之心。通过合作,锻炼儿童的领导力和合作意识。
(2)绘本舞蹈会使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限激发,迸发出丰富多样的、个性的舞蹈语汇表达。
(3)通过绘本故事中的情境,体会相应的情绪和感受。通过老师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建立了初步的审美能力。继而,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探索一期适合6~9岁儿童的中级绘本舞蹈课程。在绘本舞蹈教学中,不仅使兴趣和技能并轨,更加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二)研究对象
本课程面向舞蹈中级班学员,每班学员20名,均为女生,年龄在6~9岁。
(三)实施过程
课程实施从2019年3月开始,到2019年6月结束,一共17节课。每周一次课,每次课90分钟。
本课程选取绘本《芭蕾小精灵安吉莉娜系列》,共12册。选择这个绘本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1)安吉莉娜这个角色承载着很多小女孩的梦想,故事有着完美的结局。故事的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特点。(2)绘本故事情节与舞蹈元素吻合。这套教材对舞蹈语汇、动作的创编独巨匠心,能提取更多舞蹈元素动作。(3)符合健康人格培养。通过故事,学习到安吉莉娜身上善良的品性、豁达的心胸、坚韧的毅力、生存的能力、思维的方式以及优雅的气质。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者实地的教学实践、观察与记录、考察与分析,开展校外6~9岁儿童绘本舞蹈教材的探索和实践。
三、研究内容
当下,绘本舞蹈应用的研究和探索是面对3~6岁的幼儿。这阶段绘本舞蹈强调给幼儿带来强烈的游戏感、兴趣感。然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一般简单的情景式的舞蹈课程缺乏吸引力,6~9岁的儿童如果还停留在一般的情绪类的舞蹈肢体语言表达上是得不到满足的,他们需要展现更加丰富的情感、情绪和情节,以及艺术性和教育性融合的舞蹈表达。为此,需要设计有强烈故事性,有丰富的情感情绪,有较为明确的情节转化的绘本舞蹈课程。这是我们探索一期6~9岁儿童中级绘本舞蹈课程的初衷。
本课程不仅使兴趣和技能并轨,给儿童学习舞蹈带来强烈的热情,更加重视学生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绘本舞蹈不仅形象生动、内容有趣,更因为有强烈的故事性,使儿童在肢体语言表达中在增强儿童情感的体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感知舞蹈艺术的艺术性,初步建立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经过探索实践,将绘本舞蹈迅速地引入6~9岁儿童舞蹈教学,可以较好地弥补当下儿童舞蹈教学的不足,并能有效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课程理念
1.专业性
绘本舞蹈课程中,舞蹈是基础。我们选择的绘本,能够反映6~9岁中级舞蹈阶段教学大纲的基本舞蹈动作,中级一期阶段专业技能要求有腰部、腿部、肩部、胯部、跳跃、手位、队形等动作训练,以上动作都在绘本舞蹈中有所涉及。
2.情境性
绘本情境能够提供儿童具体的生活场景。由于6~9岁儿童的思维是比较具体的,抽象的舞蹈动作很难理解,而绘本舞蹈则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从图画和文字两个方面来表现情境。首先是绘本的图画,用丰富的画面呈现故事的场景、人物的形象和动作;其次是文字,用文字组成的故事,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具体的情境。一方面,图文结合的情境有助于儿童了解具体的生活,便于他们体会生活和用舞蹈表现生活;另一方面,有助于儿童理解人物的情绪,更容易在舞蹈中表达愉悦、兴奋、失落等情绪。 3.综合性
(1)学科融合。绘本舞蹈巧妙的融合了舞蹈音乐文学美术的学科特点,本身舞蹈训练了儿童形体的基本技能和音乐的感受能力,而绘本舞蹈中美术文学将给儿童带来审美基本认知和文学作品思想内涵的基本了解,巧妙地融合交集过程中提高儿童的综合能力。
(2)全面育人。舞蹈训练提高的是儿童的形体能力,而绘本舞蹈最终达到的是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在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全面过程中,培养儿童健康人格将是我们全面育人的核心目标。
(3)内容综合。我们通过阅读绘本得到对舞蹈作品的了解,通过儿童讨论分享得到创造性的思维形象,通过绘画进行二度创作,最终用绘本舞蹈来展示。
4.创造性
绘本舞蹈的創造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创编,教师通过绘本故事巧妙地加入专业技能知识,创编出组合来教授儿童,让儿童在故事的情境中,完成枯燥疼痛的基本功动作。二是儿童自己的创编,教师会在组合设置中,留出创编的空间,让儿童主动创编动作,发挥儿童的创造力。
(二)课程目标
1.专业技能
以绘本为载体,进行的“人物角色”“人物情感”“动作创编”“队形变化”等为教学成果。也就是绘本故事片段所使用舞句和舞段的8个组合与一个舞蹈,儿童还要敢于用肢体去表达情感、情绪。
2.审美能力
“以美吸引人,以情感染人”是舞蹈审美的前提。儿童观看绘本的画面,本身就是欣赏美的过程;用舞蹈动作表现绘本内容,又是表现美的过程;创编舞蹈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通过“欣赏美—鉴别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帮助儿童形成审美能力。通过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浸透学生的心田,感染儿童的思想、品质、情感,影响和陶冶人们的性格、情操,起到“以舞育人”的作用。
3.健康人格培养
首先是优秀品质的培养。安吉丽娜身上的积极向上、乐观、善良等品质,能够影响孩子。其次是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教学提倡儿童之间相互合作,通过角色分配、分组创编、小组讨论、互相评价等方式来完成,这为儿童提供了合作与沟通的机会。最后是创造能力的培养,创编动作能够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
在一学期的舞蹈教学中,共形成17节课,每节课90分钟。教学内容包括8个绘本舞蹈组合、1个情境舞蹈。在这17次的绘本舞蹈教学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1.结合生活经验,更好地表达情境
如根据绘本安吉丽娜的冰上芭蕾的绘本元素,通过滑冰有趣的体验结合到动作中,除了训练并解决重心移动的能力,在组合中还结合故事情节培养小伙伴之间的互帮互助,携手来完成滑冰场上的优美舞姿。如根据绘本安吉莉娜在游乐场的绘本元素,通过在游乐场做空中飞人。
2.根据情景体验,更好地表现情绪
摩天轮和旋转木马结合的腰部训练中,首先儿童在做腰部动作时不需要老师的要求,儿童的表情是发自内心的开心,犹如身临其境的体验。开心快乐完成枯燥的腰部组合,在最后结束动作,儿童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创编出旋转木马中的动物形态。
3.借助道具,巧妙完成
如根据绘本舞台之星安吉莉娜的绘本元素,通过安吉莉娜踩翻了油漆罐继续舞蹈,到处留下脚印这段情节,训练队形的整齐和变化。在6岁这个阶段注意力不稳定,不善于组织的行动,儿童在训练队形时是非常困难。但通过儿童自己踩出的脚印的线自然解决了这个难题。在组合中我们结合情节,安吉莉娜摔倒后,小伙伴安慰,儿童自编完成此段双人舞片段。
4.扑捉形象,激发表演
通过绘本小老鼠的形象特点以及安吉丽娜的小妹妹,婴儿的睡姿如翻身等神态(笑哭),通过模仿婴儿(爬、翻身等动作),促进儿童舞蹈表演迁移;赋予舞蹈表演幻想性,激活舞蹈表演的创造力,激发了儿童表演的欲望。
(四)教学模式
在每次实施绘本舞蹈课时,形成了“阅读与想象—观察与模仿—创造与表达—展示与互评”的教学模式。以《舞台之星安吉莉娜》为例,四个环节的教学模式。
(五)课程评价
为检验课程实施效果,研究者从兴趣浓度、舞蹈技能、创造表达、情感体验、审美能力五个维度对参与课程的儿童进行调查分析,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评价贯穿始终,通过教师观察、学生自评互评、公开课展示等多种方式来评价。
四、结语
通过对绘本舞蹈的探索,即近两年的不间断探索,反复地梳理和不断地矫正,我们探索出了一期适合6~9岁儿童身心发展健康的绘本舞蹈课程。在公开展示中,儿童对舞蹈课程的兴趣、愉悦度,以及在舞蹈专业学习上的原创性、独创性和审美能力,都有着非常明显的进步和提高。这也说明,绘本舞蹈适合6~9岁儿童,可以持续地探索将绘本舞蹈课程更加丰富化、专业化和系统化。今后,我们将更多地参考和研究国内外关于绘本舞蹈课程的学术理论,并在实践中反复进行校对磨合,使绘本舞蹈课程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