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物理实验创新教育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t19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众多的物理概念、规律正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再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那么,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呢?
  一、物理实验创新的准备
  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对怎样进行观察缺少经验,观察时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演示实验,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演示实验中,教师对所做实验的每一步都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2、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物理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验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实验时要有意识的安排学生去观察,如水的沸腾实验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也可以把某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让学生先实验观察、探索加速度和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后启发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使学生创新能力在探索观察实验中得到进一步培养。
  3、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创新动机。组织学生参观、做课外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先查资料后自制小杆秤、万花筒、潜望镜等。还比如学习照相机前,就布置学生写小论文《照相机》使学生主动的去观察了解照相机的相关物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演讲,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达到培养、激发创新潜能和创新思维的目的。
  二、物理实验创新的基本环节
  物理实验创新的基本环节为:研——讨——结。这种模式强调“研”与“结”,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具体操作研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的分析处理、讨论、探讨,最后总结出研究的结论。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预示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再进行实验观察;或者,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观察实验现象。在这里,激发思维冲突使学生产生质疑最为重要。
  例如,给导体带电,静电平衡的时候,电荷分布在哪里呢?问题一经提出,实验的目的也就很清楚了,如果再与学生共同讨论演示方案,观察和思考的主动权就交给了学生。这种模式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实际动手能力。我不仅开足大纲中要求的所有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我们还增加了部分演示实验;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随堂的学生实验;将个别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例如在讲“电荷库仑定律”一节时,我们用很细的铜丝制成小肥皂泡,用来演示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同时也能观察到静电力与电荷间距离的大小有一定关系,并且设计成学生随堂实验,这堂课学生气氛空前活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稳恒电流”一章,课本的例题和习题由学生自己先理论计算后进行“实验模拟”这种探讨教学增强了物理课的特色,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三、物理实验创新对学生的要求
  1、理解物理实验及其创新意义。对于彩虹,学生认为只有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通过这段教学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知道什么是实验。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可以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大师所做的物理实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以期达到激发学生渴望实验的目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实验是否需进一步改进,改变一些器材能否做其它的实验,在变中创新,进一步发散学生思维来加深学生对实验内涵的领悟。
  2、扎实的实验基本功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贯穿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创造实验机会让学生多参与。课堂上,在教师演示实验中也最大限度让学生多动手。如声的产生中的音叉实验、摩擦起电实验等就请学生做;将其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如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等;做好教材中的小实验;让学生参与准备和整理实验器材,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实验器材的机会,以便了解器材的性能、用途。处理好实验性的习题,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做,通过观察、分析从中得出结论。
  教师也可以大胆地让学生去创新,用身边的坛坛罐罐等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体去做实验。例如学习力的相互作用这部分内容时,就让学生通过拍桌子感到手疼来体会。如用铅笔、小刀和图钉等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实验、失重试验,用汽水瓶、茶杯做大气压实验,用小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
  总之,这样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也充分利用资源开发出能充分说明问题的新实验器材。有利于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创新视野。
其他文献
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可以这样说,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  从事初中教学工作的我,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期刊
一、背景介绍  《新目标英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要求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交谈,互相讨论,非常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认真设计教案。下面以Unit 6 Section A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第二课(P33)为例,来具体说说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是如何组织学生互动的。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在实践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表明,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这种手段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
期刊
内容摘要:对比手法作为文学作品的常用表现手法,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其作用:使作品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鲜明,思想感情更深刻,能收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对比手法 艺术 作用    对比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普遍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对比手法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则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见到。从古到今、从中到外的文学作品,运用对比手法后,其作品主题更加突出,其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其思想情感更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人工系统,是涉及课程要求,教学内容,学生发展现状与发展目标,教师个人在知识背景、技术背景、资源占有、性格特点、教学风格、教学特长、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学校装备现状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在这个复杂的微观教学系统中,最优化的着眼点不是系统部分的功能,而是系统的整体功能,部分优化与否要服从并保证整体最优。系统各个部分的目标在整个目标体系中的地位和关系要保持一种合
期刊
有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可以使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教学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科学地处理好作业布置与批改,充分发挥其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生物作业现状分析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在作业布置这一环节还存在很多弊端:有的作业布置过于简单和重复,
期刊
语言是表达和交流的工具,英语新课标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交际和表达能力.因此,让学生打好语音基础,培养良好的听力,用英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便是英语教师教学的重点。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一、跟读,即跟录音机读  第一遍小声读,第二遍大声读,同时注意句子的重音、停顿和语调,接着让学生合上课本再跟着读,使学生有效地、快速地捕捉和发出正确的语言信息,让他们在
期刊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形式,是研究者根据已知事实材料和科学知识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科学探究能力的水平,因此,探索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猜什么  探究教学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于学生不可
期刊
词汇是语言教学的基础,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离开了词汇,语言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没有足够的词汇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就无法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著名语言学家里弗(River)更是这样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由此可见,要学好一门外语,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学习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新课程改革中设置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改革,改变长期以来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深化课堂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