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说明了“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性,然后重点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路径,以提升高校学生管理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学生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校园互联网应用日益成熟,学生管理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管理方式得到创新,管理质量得到提升,管理所产生的价值日益扩大,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知识,掌握理论和技术,成长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
1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高校学生管理方式的优化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量大,数据更新快,需要在“互联网+”框架下,利用网络高效、准确、更新迅速的优势,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上半年学生返校就读率低,学生管理工作落实难,学生动向掌握不准确,难以达到管理的目标。此时,利用互联网的广域性特征,相隔千里的学生也能受到学校的管理,方便了辅导员管理,也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引导、观念引导和理论学习。因此,线上班会、线上开课,线上签到、线上回答等使得学校停学不停课得到有效保證。在互联网框架下,各种新型的校园学生管理方式呈现多元化,如校园管理类型的APP,在线授课类型的钉钉、自媒体类型的抖音以及移动沟通型的微信等已经成为高校在线管理学生的新载体。
1.2 有助于高校学生管理效率的提升
传统的学生管理数据丢失、损毁时有发生。大众化教育实施后,学生管理工作量激增,传统的管理方式效率低、质量低、效果低。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管理走向信息化,全方位化和多角度化,思想渗透无形化、观念引导潜在化、价值塑造系统化,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管理。而且,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管理、教学、实践的资源更丰富、学习更便捷、案例更广泛、信息接收更及时,从而使学生管理工作效率迅速提高,学生的思想、行为、观念等的动态都能及时被辅导员掌握,从而给出相应的引导措施,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成长。
1.3 有助于加深高校师生之间的沟通
“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辅导员和教师可以通过线上APP这种新型的沟通、授课形式,与学生在线进行互动,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就可以与学生沟通,极大地方便了师生,使师生沟通跨越陌生鸿沟,直接进行内心交流,实现面对面无法完成的深层次互动。而且,利用广大学生所喜爱的线上交流方式,更容易接近师生距离,使互动效果更好。因此,利用互联网进行学生管理,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疑问和不解,使辅导员成为近距离的良师益友。
2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路径
2.1 重视互联网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机遇
新的管理方式的落实与实施,需要在思想意识上进行责任夯实,才能更好地获得管理效果。特别是互联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容易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和危害。这就需要在网络时代管理学生时更加注重育人责任,从学生健康出发,做好教书育人的引路人。高职学生信息化管理中,要将责任摆在第一位,将育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严把作风关。全体教职工,要起到向上传达学生疑虑,向下传达学校管理文件,使学生在线上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力量,并树立责任心和紧迫感,对沉迷网络的学生及时进行思想干预和行为干预。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智能移动设备几乎是人手一部,沉迷网络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使学生的价值观、学习主动性及身心健康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广大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变化,做好引导工作和沟通交流,利用信息化、互联网开展多样丰富的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观念纠正。而且主题班会、案例上传、视频图片等能够直观地对学生进行网络危害性教育,从而使学生认清网络特征,激发学生主动防御性,正确使用网络工具,为自己的成长和将来就业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2.2 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信息化建设力度
“互联网+”框架下,学生管理更要与时俱进,教师要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软件进行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因此,教师队伍信息化培训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积极了解学习现代化教师手段,在掌握基本信息化软件操作的前提下,主动向专业化软件应用迈进,增强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归类、信息挖掘的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寻找信息化路径。其次,学校要提供专业培训机会,定期对管理工作教师进行网络化、信息化、安全化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将信息化能力纳入教师考评内容,完善奖惩机制,鼓励教师提升自身能力。再次,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吸纳社会优秀互联网人才,快速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水平。最后,加强高校横向交流,使管理教师在专业能力上得到提升,在信息化应用能力上得到拓展,数据整合能力和挖掘利用能力得到夯实,从而实现有针对性地管理与教育,解决学生关心问题,实施精准引导、精准教育。
2.3 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机制
互联网框架下,教师要能够将信息数据的潜在价值开发出来,帮助教学管理调整措施和方案。因此,网络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完善,提高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效果。首先,创建新型学生管理体系,依靠网络打造全新的学生管理模式。综合运用QQ、微信、微博、贴吧等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通过校园官网、微信公众号、各类视频软件与视频网站等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其次,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要精细化,并时刻保持最新状态,分工明确,数据安全,能够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从而调整管理机制,形成互联网驱动的完善的顶层管理制度。最后,制度中明确责任和义务,规范工作流程,强化责任落实,鼓励网络管理的创新和应用。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实现学生管理的客观、公正,并能够突显个性化和定制化。 2.4 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家校协同培养机制
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管理阵地只有形成家校连防模式,才能彻底构建安全、绿色、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首先,利用网络平台向学生及家长发布连防措施,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的防范能力和辨别能力,文明成长;其次,利用会议、面谈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掌握学生心理动向和思想意识动态,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思想积极向上;最后,加大排查力度,家校联合对学生行为、网络轨迹等进行追踪,确保学生远离非法网络活动,确保学生安全成长。高校要与家长紧密联系,电话、微信、微博、电子信箱等线下线上同时应用,确保学生在家安心学习,在校健康成长,正确利用网络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文明视野。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家校深度合作,确保学生安全上网,逐渐形成自我约束能力,能够对网上有害信息进行抵制和屏蔽,从而营造健康、绿色、向上的网络环境,保证学生心理、身体均健康成长。
2.5 依托互联网技术保障高校师生的信息安全
新时代,网络应用在高校已全面展开,在学生管理中要特别注重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当前,广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娱乐等均离不开网络,而且网络分享已经成为一种另类的生活见证,再加上学校为方便管理,也会主动建立群来沟通。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管理更要注重安全性。首先,培养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辨别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挖掘海量信息中的有用价值,实现取其精华。其次,为避免信息丢失,高校要将内外网分离,并做好防火墙、杀毒软件、安全登录以及权限设置等方面的工作,保证网络安全。最后,建立网络监控系统,能够将有害信息过滤并屏蔽掉,使校园内外网数据交换时,信息可靠、安全。同时将不良网站隔离,保证学生网络纯净、安全,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
2.6 多元化活动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首先,安全、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需要从日常管理中抓起。学生在校时间长,日常管理尤为重要,管理者要本着育人理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管理,才能发挥育人引导的真正作用。特别是最近几年,立德育人逐渐战胜利益捆绑,重新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核心理念,给学生管理工作的落实起了个好头,树立了好榜样。学校在日常管理中,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校园宣传栏进行网络安全宣传,在食堂进行网络防范宣传,在宿舍进行安全上网宣传,辅导员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掌握学生动向,发挥育人功能,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其次,辅导员、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通力合作,形成立德育人统一战线,经常性地开展网络安全主题的班会,引导学生积极防范网络诈骗等网络非法行为。同时,学生之间加强帮扶与监督,对沉迷网络的学生进行劝阻,将他们拉进阳光生活。此外,学生还要加强网络病毒的防范意识,安全规范使用U盘、移动硬盘等外接设备。高校要强化学生管理的作用,在网络应用上引导学生“细”外着眼,“小”处发力,形成安全健康的学习习惯和上网习惯。最后,与学生构建情感教育模式,将管理与厚爱融合为一体,形成感性育人、理性引导的新方法,关注学生的个性与成长环境,深入内心进行教、育、学,培养学生自觉性。
3 结语
互联网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应用有助于优化学生管理方式,提升学生管理效率,加深高校师生之间的沟通,高校领导和一线队伍都应当重视互联网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机遇,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信息化建设力度,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创新家校协同培养机制、保障高校师生的信息安全,同時还应当开展多元化活动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波,马燕.“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路径探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3):5963.
[2]陈辉.大数据处理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6):6366.
[3]刘建杰.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9):155158.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学生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校园互联网应用日益成熟,学生管理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管理方式得到创新,管理质量得到提升,管理所产生的价值日益扩大,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知识,掌握理论和技术,成长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
1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高校学生管理方式的优化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量大,数据更新快,需要在“互联网+”框架下,利用网络高效、准确、更新迅速的优势,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上半年学生返校就读率低,学生管理工作落实难,学生动向掌握不准确,难以达到管理的目标。此时,利用互联网的广域性特征,相隔千里的学生也能受到学校的管理,方便了辅导员管理,也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引导、观念引导和理论学习。因此,线上班会、线上开课,线上签到、线上回答等使得学校停学不停课得到有效保證。在互联网框架下,各种新型的校园学生管理方式呈现多元化,如校园管理类型的APP,在线授课类型的钉钉、自媒体类型的抖音以及移动沟通型的微信等已经成为高校在线管理学生的新载体。
1.2 有助于高校学生管理效率的提升
传统的学生管理数据丢失、损毁时有发生。大众化教育实施后,学生管理工作量激增,传统的管理方式效率低、质量低、效果低。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管理走向信息化,全方位化和多角度化,思想渗透无形化、观念引导潜在化、价值塑造系统化,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管理。而且,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管理、教学、实践的资源更丰富、学习更便捷、案例更广泛、信息接收更及时,从而使学生管理工作效率迅速提高,学生的思想、行为、观念等的动态都能及时被辅导员掌握,从而给出相应的引导措施,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成长。
1.3 有助于加深高校师生之间的沟通
“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辅导员和教师可以通过线上APP这种新型的沟通、授课形式,与学生在线进行互动,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就可以与学生沟通,极大地方便了师生,使师生沟通跨越陌生鸿沟,直接进行内心交流,实现面对面无法完成的深层次互动。而且,利用广大学生所喜爱的线上交流方式,更容易接近师生距离,使互动效果更好。因此,利用互联网进行学生管理,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疑问和不解,使辅导员成为近距离的良师益友。
2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路径
2.1 重视互联网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机遇
新的管理方式的落实与实施,需要在思想意识上进行责任夯实,才能更好地获得管理效果。特别是互联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容易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和危害。这就需要在网络时代管理学生时更加注重育人责任,从学生健康出发,做好教书育人的引路人。高职学生信息化管理中,要将责任摆在第一位,将育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严把作风关。全体教职工,要起到向上传达学生疑虑,向下传达学校管理文件,使学生在线上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力量,并树立责任心和紧迫感,对沉迷网络的学生及时进行思想干预和行为干预。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智能移动设备几乎是人手一部,沉迷网络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使学生的价值观、学习主动性及身心健康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广大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变化,做好引导工作和沟通交流,利用信息化、互联网开展多样丰富的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观念纠正。而且主题班会、案例上传、视频图片等能够直观地对学生进行网络危害性教育,从而使学生认清网络特征,激发学生主动防御性,正确使用网络工具,为自己的成长和将来就业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2.2 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信息化建设力度
“互联网+”框架下,学生管理更要与时俱进,教师要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软件进行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因此,教师队伍信息化培训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积极了解学习现代化教师手段,在掌握基本信息化软件操作的前提下,主动向专业化软件应用迈进,增强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归类、信息挖掘的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寻找信息化路径。其次,学校要提供专业培训机会,定期对管理工作教师进行网络化、信息化、安全化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将信息化能力纳入教师考评内容,完善奖惩机制,鼓励教师提升自身能力。再次,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吸纳社会优秀互联网人才,快速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水平。最后,加强高校横向交流,使管理教师在专业能力上得到提升,在信息化应用能力上得到拓展,数据整合能力和挖掘利用能力得到夯实,从而实现有针对性地管理与教育,解决学生关心问题,实施精准引导、精准教育。
2.3 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机制
互联网框架下,教师要能够将信息数据的潜在价值开发出来,帮助教学管理调整措施和方案。因此,网络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完善,提高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效果。首先,创建新型学生管理体系,依靠网络打造全新的学生管理模式。综合运用QQ、微信、微博、贴吧等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通过校园官网、微信公众号、各类视频软件与视频网站等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其次,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要精细化,并时刻保持最新状态,分工明确,数据安全,能够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从而调整管理机制,形成互联网驱动的完善的顶层管理制度。最后,制度中明确责任和义务,规范工作流程,强化责任落实,鼓励网络管理的创新和应用。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实现学生管理的客观、公正,并能够突显个性化和定制化。 2.4 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家校协同培养机制
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管理阵地只有形成家校连防模式,才能彻底构建安全、绿色、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首先,利用网络平台向学生及家长发布连防措施,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的防范能力和辨别能力,文明成长;其次,利用会议、面谈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掌握学生心理动向和思想意识动态,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思想积极向上;最后,加大排查力度,家校联合对学生行为、网络轨迹等进行追踪,确保学生远离非法网络活动,确保学生安全成长。高校要与家长紧密联系,电话、微信、微博、电子信箱等线下线上同时应用,确保学生在家安心学习,在校健康成长,正确利用网络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文明视野。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家校深度合作,确保学生安全上网,逐渐形成自我约束能力,能够对网上有害信息进行抵制和屏蔽,从而营造健康、绿色、向上的网络环境,保证学生心理、身体均健康成长。
2.5 依托互联网技术保障高校师生的信息安全
新时代,网络应用在高校已全面展开,在学生管理中要特别注重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当前,广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娱乐等均离不开网络,而且网络分享已经成为一种另类的生活见证,再加上学校为方便管理,也会主动建立群来沟通。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管理更要注重安全性。首先,培养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辨别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挖掘海量信息中的有用价值,实现取其精华。其次,为避免信息丢失,高校要将内外网分离,并做好防火墙、杀毒软件、安全登录以及权限设置等方面的工作,保证网络安全。最后,建立网络监控系统,能够将有害信息过滤并屏蔽掉,使校园内外网数据交换时,信息可靠、安全。同时将不良网站隔离,保证学生网络纯净、安全,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
2.6 多元化活动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首先,安全、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需要从日常管理中抓起。学生在校时间长,日常管理尤为重要,管理者要本着育人理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管理,才能发挥育人引导的真正作用。特别是最近几年,立德育人逐渐战胜利益捆绑,重新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核心理念,给学生管理工作的落实起了个好头,树立了好榜样。学校在日常管理中,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校园宣传栏进行网络安全宣传,在食堂进行网络防范宣传,在宿舍进行安全上网宣传,辅导员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掌握学生动向,发挥育人功能,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其次,辅导员、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通力合作,形成立德育人统一战线,经常性地开展网络安全主题的班会,引导学生积极防范网络诈骗等网络非法行为。同时,学生之间加强帮扶与监督,对沉迷网络的学生进行劝阻,将他们拉进阳光生活。此外,学生还要加强网络病毒的防范意识,安全规范使用U盘、移动硬盘等外接设备。高校要强化学生管理的作用,在网络应用上引导学生“细”外着眼,“小”处发力,形成安全健康的学习习惯和上网习惯。最后,与学生构建情感教育模式,将管理与厚爱融合为一体,形成感性育人、理性引导的新方法,关注学生的个性与成长环境,深入内心进行教、育、学,培养学生自觉性。
3 结语
互联网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应用有助于优化学生管理方式,提升学生管理效率,加深高校师生之间的沟通,高校领导和一线队伍都应当重视互联网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机遇,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信息化建设力度,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创新家校协同培养机制、保障高校师生的信息安全,同時还应当开展多元化活动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波,马燕.“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路径探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3):5963.
[2]陈辉.大数据处理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6):6366.
[3]刘建杰.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9):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