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娜(译)
摘 要:国家管理危机是国家权力结构和关系体制的职能运行及发展的特殊状态,它的特点是体制内部矛盾的激化,业务的不平衡,表现在对社会经济进程管理影响的效果降低。国家管理体制危机通常是综合性的,其中,表现出政治、组织和技术矛盾,也有经济、心理原因,最具破坏性的是政治和组织危机。国家管理体制的组织危机是其各要素发展水平间矛盾最大化,或者各目标不相符,导致工作质量实质上降低。引发国家管理危机的各种原因中最具实质性的是体制内部原因和主观原因,正是这两个原因为危机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决定了危机发展的时间和克服它的方法。为了监测和调节国家管理体制的发展速度和方向,应合理地附设相应的分支机构,该分支机构同样也对各个进程进行科研和方法指导,随后的研究成果应成为制定国家管理危机阻止机制的依据。
关键词:国家管理体制危机;国家管理体制的组织危机;原因;克服方法
中图分类号:D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08)05-0051-04
像任何其他体制一样,国家管理体制的发展伴随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就是引发危机的原因。提高国家管理体制职能效率直接关系到危机状态的预见和克服危机的管理过程,即关系到不同级别权力机关反危机管理要素的运用。
许多学者,如И•安索夫,О•维汉斯基,Б•卡尔洛夫,Е•科洛特科夫,В•马斯捷波洛克,Н•罗季奥诺娃,E•乌特金等都对如何解决社会经济体制中所出现的危机非常关注,但是绝大多数的研究是面向企业,根据这些研究成果所制定的建议不适用于权力机关。反危机管理主要概念的定义与权力制度的职能条件不完全匹配。鉴于此,本文的目的就是:论证基本的定义并确定国家管理中组织危机的实质性和特殊性。
Е•科洛特科夫认为:“国家管理危机——这是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权力机关发展和职能运行中的特殊剧变状态,它的特点是不稳定,政治制度活动不平衡,经济社会过程可控性差,政治冲突尖锐化,群众批评积极性高涨。”[1](p.79)这一定义反应了这一概念主要的实质特点,但仍需推敲。
大部分专家把社会政治体制看作是政治主体(各阶级、各民族、社会各阶层、各政党、各民众组织、各劳动集体、单个人和整个国家)、政治关系、规范、原则的综合体,政治规范和政治原则规定了所有主体的共同活动,即规定政治程序。因此,“政治体制”这一概念包括社会、国家管理主客体的总和,并且在定义中,提及了“国家”体制的共同危机。但是在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政治体制单个要素中的冲突没有引起整个体制的危机。这涉及民族矛盾、政党和社会组织的瓦解和消失、内阁辞职和议员提前改选,等等。鉴于此,应合理地划分所有政治体制和国家管理体制的危机。国家管理体制是立法、执行、司法三权分立。它们的发展也伴随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是在协同运作的组织间围绕权限、权力和资源的划分等问题产生的。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机构各分支和个别的权力分支间,如执行权力机关间的关系等。这些矛盾可能是国家管理体制出现危机的原因,但是它们不总是引起整个政治体制危机。毫无疑问,这些情况会对其他要素产生消极影响,尽管个别政党或社会组织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为发展和巩固自身地位而获得意外的机会。
政治体制活动的失衡和政治冲突的激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整个体制的危机。例如,在国家管理体制中,不同级别或同一级别的权力机关(例如各州政府,区政府,各部和各国家委员会)的工作存在典型的不一致。毫无疑问,虽然政治冲突影响着权力机关的职能发挥,但是,在体制中也存在着许多能引起该体制危机的内部矛盾。群众批评积极性的增长不一定完全伴随着整个体制的危机,更何况国家管理体制的危机。实践证明,在这样的时期,居民的不满意度在增长,并可能伴随着政治积极性的降低。
综上所述,国家管理危机——是国家权力结构体制和国家权力关系体制职能和发展的特殊状况。它的特点是:体制内部矛盾激化,工作不平衡,该不平衡导致社会经济管理效果和效率降低。当然,可控水平的降低伴随着国家管理危机。但是,这可能不仅带来消极后果,对于某些部门也可能会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在给概念下定义时,要合理地把重点放在最终结果上,放在主体对客体影响的效果上。
关系结构方面的社会经济体制危机可分为经济的、社会的(其中包括政治的)、组织的、心理的和技术的[1](p.20)。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以及在资金流动中的矛盾能引发整个社会经济体制职能的发挥出现重大问题。在人类历史上,各阶级、各民族、政治力量的拥护者、各宗教之间的矛盾激化,曾不止一次地引发战争和革命。心理危机和技术危机没有对社会造成如此大规模的威胁,但也对文明发展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特别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超新技术的出现。
国家管理体制规模变小,国家管理体制的这些变动可以看作是整个危机的组成部分。研究表明,政治或者组织分量是权力体系中产生危机的首要原因。各权力分支间权限划分的矛盾不断尖锐化将导致经济、组织和社会关系恶化,破坏了既定的管理程序和业务流程,造成工作人员精神紧张。组织分量发挥着很大作用:战略和目标的不确定性,不合理地构建体制业务的功能结构基础,劳动分工和合作不明确,这些都是引起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心理方面诸多冲突的原因。相反,良好的组织体制能成功地控制政治冲突,对技术革新迅速作出反应,确保完整性和适应性。在国家管理体制中经济分量没有独立性,它取决于国家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体制中经济活动没有实现),但是它对技术和信息保障水平,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化以及他们的心理状态有实质性的影响。拨款不足限制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妨碍了吸引能干的专家到国家公职工作,并使劳动条件恶化,结果降低了体制整体形象。心理矛盾可能是重大冲突的原因,但未必是重大危机的原因。然而心理矛盾这个分量伴随着所有危机。管理技术不能满足现代需求,不符合管理客体发展水平,也可能是引发危机的原因。克服危机取决于体制组织的质量。
在大部分学术文献中,对国家管理体制危机还做了其他分类:轻度的和重度的、局部的和整体的、隐性的和显性的。
专家把社会经济体制危机产生的原因分为客观的和主观的、外部的和内部的、偶然的和必然的、人为的和自然的,等等。客观原因与不取决于人而又作用于体制的力量相关。例如,全球自然大剧变,以及存在于社会中的社会进程(大部分居民对现存物质状态不满意,这表现在群众闹事),也必然会导致管理体制产生一定的变动。后者即存在于社会中的社会进程相对来说可以归于客观原因,因为不同水平权力机关应对管理客体状况进行监测,在适当组织的前提下,进行监测能提前预测到形势激化。虽然主观因素影响力甚至在认清矛盾本质的情况下,也不是总能做出相应的决定、采取必要的行动。前苏联改革之初,一些事件的发展就是例证。管理者固有的过度集权的行政管理风格、心理和技能决定了其不能制定并采取有效措施平稳地向市场经济转变。一般来说,主观因素在管理体制中的作用很大:具体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人的职业水平、管理技巧、个性特点决定了机构的建设、功能的分配、对下属客体的影响、方法的使用、管理决策的准备和实施等。因此,在进行反危机监测时,要对这一点予以重视。
在国家管理体制外在和内在因素中,后者更为重要。良好的组织体制会迅速而恰当地对所有外在骚动做出反应,而且,会创造条件把威胁变为机会。正是内部矛盾的积累才常常导致整体统一的瓦解。
国家管理体制要按照一定的法律、规律和原则发展变化[2](pp.2,111,112,114-118),忽视这些基本的法律、规律和原则就会为出现危机创造条件。某些异乎寻常的事件和某些特殊情况的巧合常常是引发偶然危机的前提条件。前者(即忽视这些基本的法律、规律和原则)是与主观因素的作用相关,即对法律和规则的需求一无所知、不理解或忽视。后者(即某些异乎寻常的事件和某些特殊情况的巧合)的影响力取决于管理体制的组织水平,取决于管理体制迅速而适当地进行必要改变以消灭消极状况产生影响力。引发危机的自然原因在本质上与必然的、人为原因相近——与主观原因相近。
分析所有的原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内部和主观原因对国家管理体制构成最大威胁。其他原因也会引起一定的矛盾,但通常不会导致危机的出现。
劳动分工和合作的矛盾首先是组织危机所固有的,是引发国家管理危机的内部因素[1](p.22)。在各要素发展水平不一致的情况下,从危机出现的可能性来看,进一步仔细地研究它们的本质和特点有助于研究管理体制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管理体制要素包括:管理结构、职能、信息、人才、技术设备、技术和方法[2](p.79)。借助于下表中的矩阵图,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完成管理程序和业务时,如果职能、人才或技术发展水平与所有其他要素水平不相符,则会出现最具威胁性的情况。结构和职能一致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职能,亚职能或者工作应该按结构划分,即确定归一定的机关、分支部门、职务来承担。
如果这点没做到,职能就不能完成。多年来一直尝试着对乌克兰各地区进行战略管理,但却没有建立相应权力机关的分支机构,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增加或者减少职能,需要伴有类似的结构变化。当加大的工作量超过结构负荷能力时,工作不能被全部完成,或者劳动质量大大降低,结果,体制没有完成所交给的任务,危机出现了。
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个人素质不符合具体的工种和一定职能的要求,将导致组织和系统“瘫痪”,使任务无法完成。没有综合利用管理方法、信息质量差同样也对完成职能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很可能不会引发危机。
所有其他要素和技术匹配是很重要的。结构应符合实现管理过程的程序,因此需要组织工作协同,为了完成一定的业务时不对其他业务造成障碍,应保证依次地和并行地办理各种业务。(清单列出基本的、重要的和辅助的职能)每项职能都应有技术保障,对完成职能的技术说明要经常地分析和完善。同样这也涉及人才、技术设备和信息。从另一方面,这三个要素的发展水平也应符合技术水平,否则同样可能出现危机。
研究管理机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可以得出管理专家特别是领导者,其角色特别重要的结论。因为要合理地组织所有的关系,就必须好好理解每个要素的意义、相互依赖的程度,以及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在前表中,相同要素在横行和竖行交汇处所标出来的符号并不代表相互关系的特征。国家管理体制非常庞大和复杂,所以要合理地研究不同级别权力分支机构和机关的一致条件,这就涉及了职能、方法、技术设备和技术。它们发展水平的不相符,也可能是引发危机的原因。
每一个体制都有发展目标。为此,必须由受过培训的人才利用相应的工作方法、手段和信息,通过履行一定的职能来保证发展目标的实现。在相反情况下就不能实现目标或者这个过程被长期拖延。在独联体国家中,指导发展市场关系就是一个例子:当高要求、新目标摆在专家面前时,拥有指挥管理权的专家却使用老方法、落后的技术。
国家管理危机所有分量都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通常一起出现。研究结果表明,在体制中政治或者组织关系尖锐化将导致普遍危机。在考虑到相应分量的重要性时,应合理地研究国家管理体制个别的政治和组织危机。
综上所述,国家管理体制中的组织危机就是各要素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最大化或者各要素目标不相符的最大化导致出现工作质量下降。
这些不符和矛盾经常出现,在体制中有各种规模和蔓延态势,如果能被及时地觉察、限制、研究并采取综合措施,那么危机就不会出现。对这些问题缺少关注,对要素发展水平缺乏分析,这就为激化形势、降低权力体制工作能力创造了条件。如今,乌克兰执行权力体制中,区一级出现了类似的状况。频繁更换工作人员致使执行程序和完成业务的技术发展速度慢;在不改变(或者说不扩大)职能和工作量的情况下,由于工作人员人数经常减少,就会使结构和职能不匹配;领导层的行政指挥方法具有实质性的优势;技术保证薄弱,等等。所有这些表明致使国家执行权力体制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的危机情况形成了。
国家管理体制的规模性及其高效运行和发展的组织任务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在内阁一级建立分支机构,该分支机构的工作目的应是完善体制构建和工作,其任务是对各要素、各环节、各分支系统的状况进行长期监督,形成建议,制定方法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体制的工作效率并阻止了组织危机的出现。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国家管理危机,是国家权力结构和关系体制的职能运行及发展的特殊状态,它的特点是体制内部矛盾的激化,业务的不平衡,表现在对社会经济进程管理影响的效果降低。
2.国家管理体制危机,通常是综合性的,其中,表现出政治、组织和技术矛盾,也有经济、心理原因。最具破坏性的是政治和组织危机。
3.国家管理体制的组织危机,是其各要素发展水平间矛盾的最大化,或者各目标不相符,导致工作质量实质上降低。
4.引发国家管理危机的各种原因中最具实质性的是体制内部原因和主观原因,正是这两个原因为危机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决定了危机发展的时间和克服它的方法。
5.为了监测和调节国家管理体制的发展速度和方向,应在乌克兰内阁合理地附设相应的分支机构,该分支机构同样也对各个进程进行科研和方法指导。随后的研究成果应成为制定国家管理危机阻止机制的依据。
参考文献:
[1]Е•科洛特科夫.反危机管理:学生[M].莫斯科:ИНФРА-М,2001.
[2]Г•玛斯达沃依,O•阿莫索夫.国家管理和经营:带图表和示意图的教学参考书[M].乌克兰哈尔科夫,2002.
[责任编辑:段志超]
摘 要:国家管理危机是国家权力结构和关系体制的职能运行及发展的特殊状态,它的特点是体制内部矛盾的激化,业务的不平衡,表现在对社会经济进程管理影响的效果降低。国家管理体制危机通常是综合性的,其中,表现出政治、组织和技术矛盾,也有经济、心理原因,最具破坏性的是政治和组织危机。国家管理体制的组织危机是其各要素发展水平间矛盾最大化,或者各目标不相符,导致工作质量实质上降低。引发国家管理危机的各种原因中最具实质性的是体制内部原因和主观原因,正是这两个原因为危机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决定了危机发展的时间和克服它的方法。为了监测和调节国家管理体制的发展速度和方向,应合理地附设相应的分支机构,该分支机构同样也对各个进程进行科研和方法指导,随后的研究成果应成为制定国家管理危机阻止机制的依据。
关键词:国家管理体制危机;国家管理体制的组织危机;原因;克服方法
中图分类号:D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08)05-0051-04
像任何其他体制一样,国家管理体制的发展伴随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就是引发危机的原因。提高国家管理体制职能效率直接关系到危机状态的预见和克服危机的管理过程,即关系到不同级别权力机关反危机管理要素的运用。
许多学者,如И•安索夫,О•维汉斯基,Б•卡尔洛夫,Е•科洛特科夫,В•马斯捷波洛克,Н•罗季奥诺娃,E•乌特金等都对如何解决社会经济体制中所出现的危机非常关注,但是绝大多数的研究是面向企业,根据这些研究成果所制定的建议不适用于权力机关。反危机管理主要概念的定义与权力制度的职能条件不完全匹配。鉴于此,本文的目的就是:论证基本的定义并确定国家管理中组织危机的实质性和特殊性。
Е•科洛特科夫认为:“国家管理危机——这是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权力机关发展和职能运行中的特殊剧变状态,它的特点是不稳定,政治制度活动不平衡,经济社会过程可控性差,政治冲突尖锐化,群众批评积极性高涨。”[1](p.79)这一定义反应了这一概念主要的实质特点,但仍需推敲。
大部分专家把社会政治体制看作是政治主体(各阶级、各民族、社会各阶层、各政党、各民众组织、各劳动集体、单个人和整个国家)、政治关系、规范、原则的综合体,政治规范和政治原则规定了所有主体的共同活动,即规定政治程序。因此,“政治体制”这一概念包括社会、国家管理主客体的总和,并且在定义中,提及了“国家”体制的共同危机。但是在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政治体制单个要素中的冲突没有引起整个体制的危机。这涉及民族矛盾、政党和社会组织的瓦解和消失、内阁辞职和议员提前改选,等等。鉴于此,应合理地划分所有政治体制和国家管理体制的危机。国家管理体制是立法、执行、司法三权分立。它们的发展也伴随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是在协同运作的组织间围绕权限、权力和资源的划分等问题产生的。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机构各分支和个别的权力分支间,如执行权力机关间的关系等。这些矛盾可能是国家管理体制出现危机的原因,但是它们不总是引起整个政治体制危机。毫无疑问,这些情况会对其他要素产生消极影响,尽管个别政党或社会组织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为发展和巩固自身地位而获得意外的机会。
政治体制活动的失衡和政治冲突的激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整个体制的危机。例如,在国家管理体制中,不同级别或同一级别的权力机关(例如各州政府,区政府,各部和各国家委员会)的工作存在典型的不一致。毫无疑问,虽然政治冲突影响着权力机关的职能发挥,但是,在体制中也存在着许多能引起该体制危机的内部矛盾。群众批评积极性的增长不一定完全伴随着整个体制的危机,更何况国家管理体制的危机。实践证明,在这样的时期,居民的不满意度在增长,并可能伴随着政治积极性的降低。
综上所述,国家管理危机——是国家权力结构体制和国家权力关系体制职能和发展的特殊状况。它的特点是:体制内部矛盾激化,工作不平衡,该不平衡导致社会经济管理效果和效率降低。当然,可控水平的降低伴随着国家管理危机。但是,这可能不仅带来消极后果,对于某些部门也可能会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在给概念下定义时,要合理地把重点放在最终结果上,放在主体对客体影响的效果上。
关系结构方面的社会经济体制危机可分为经济的、社会的(其中包括政治的)、组织的、心理的和技术的[1](p.20)。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以及在资金流动中的矛盾能引发整个社会经济体制职能的发挥出现重大问题。在人类历史上,各阶级、各民族、政治力量的拥护者、各宗教之间的矛盾激化,曾不止一次地引发战争和革命。心理危机和技术危机没有对社会造成如此大规模的威胁,但也对文明发展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特别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超新技术的出现。
国家管理体制规模变小,国家管理体制的这些变动可以看作是整个危机的组成部分。研究表明,政治或者组织分量是权力体系中产生危机的首要原因。各权力分支间权限划分的矛盾不断尖锐化将导致经济、组织和社会关系恶化,破坏了既定的管理程序和业务流程,造成工作人员精神紧张。组织分量发挥着很大作用:战略和目标的不确定性,不合理地构建体制业务的功能结构基础,劳动分工和合作不明确,这些都是引起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心理方面诸多冲突的原因。相反,良好的组织体制能成功地控制政治冲突,对技术革新迅速作出反应,确保完整性和适应性。在国家管理体制中经济分量没有独立性,它取决于国家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体制中经济活动没有实现),但是它对技术和信息保障水平,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化以及他们的心理状态有实质性的影响。拨款不足限制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妨碍了吸引能干的专家到国家公职工作,并使劳动条件恶化,结果降低了体制整体形象。心理矛盾可能是重大冲突的原因,但未必是重大危机的原因。然而心理矛盾这个分量伴随着所有危机。管理技术不能满足现代需求,不符合管理客体发展水平,也可能是引发危机的原因。克服危机取决于体制组织的质量。
在大部分学术文献中,对国家管理体制危机还做了其他分类:轻度的和重度的、局部的和整体的、隐性的和显性的。
专家把社会经济体制危机产生的原因分为客观的和主观的、外部的和内部的、偶然的和必然的、人为的和自然的,等等。客观原因与不取决于人而又作用于体制的力量相关。例如,全球自然大剧变,以及存在于社会中的社会进程(大部分居民对现存物质状态不满意,这表现在群众闹事),也必然会导致管理体制产生一定的变动。后者即存在于社会中的社会进程相对来说可以归于客观原因,因为不同水平权力机关应对管理客体状况进行监测,在适当组织的前提下,进行监测能提前预测到形势激化。虽然主观因素影响力甚至在认清矛盾本质的情况下,也不是总能做出相应的决定、采取必要的行动。前苏联改革之初,一些事件的发展就是例证。管理者固有的过度集权的行政管理风格、心理和技能决定了其不能制定并采取有效措施平稳地向市场经济转变。一般来说,主观因素在管理体制中的作用很大:具体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人的职业水平、管理技巧、个性特点决定了机构的建设、功能的分配、对下属客体的影响、方法的使用、管理决策的准备和实施等。因此,在进行反危机监测时,要对这一点予以重视。
在国家管理体制外在和内在因素中,后者更为重要。良好的组织体制会迅速而恰当地对所有外在骚动做出反应,而且,会创造条件把威胁变为机会。正是内部矛盾的积累才常常导致整体统一的瓦解。
国家管理体制要按照一定的法律、规律和原则发展变化[2](pp.2,111,112,114-118),忽视这些基本的法律、规律和原则就会为出现危机创造条件。某些异乎寻常的事件和某些特殊情况的巧合常常是引发偶然危机的前提条件。前者(即忽视这些基本的法律、规律和原则)是与主观因素的作用相关,即对法律和规则的需求一无所知、不理解或忽视。后者(即某些异乎寻常的事件和某些特殊情况的巧合)的影响力取决于管理体制的组织水平,取决于管理体制迅速而适当地进行必要改变以消灭消极状况产生影响力。引发危机的自然原因在本质上与必然的、人为原因相近——与主观原因相近。
分析所有的原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内部和主观原因对国家管理体制构成最大威胁。其他原因也会引起一定的矛盾,但通常不会导致危机的出现。
劳动分工和合作的矛盾首先是组织危机所固有的,是引发国家管理危机的内部因素[1](p.22)。在各要素发展水平不一致的情况下,从危机出现的可能性来看,进一步仔细地研究它们的本质和特点有助于研究管理体制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管理体制要素包括:管理结构、职能、信息、人才、技术设备、技术和方法[2](p.79)。借助于下表中的矩阵图,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完成管理程序和业务时,如果职能、人才或技术发展水平与所有其他要素水平不相符,则会出现最具威胁性的情况。结构和职能一致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职能,亚职能或者工作应该按结构划分,即确定归一定的机关、分支部门、职务来承担。
如果这点没做到,职能就不能完成。多年来一直尝试着对乌克兰各地区进行战略管理,但却没有建立相应权力机关的分支机构,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增加或者减少职能,需要伴有类似的结构变化。当加大的工作量超过结构负荷能力时,工作不能被全部完成,或者劳动质量大大降低,结果,体制没有完成所交给的任务,危机出现了。
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个人素质不符合具体的工种和一定职能的要求,将导致组织和系统“瘫痪”,使任务无法完成。没有综合利用管理方法、信息质量差同样也对完成职能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很可能不会引发危机。
所有其他要素和技术匹配是很重要的。结构应符合实现管理过程的程序,因此需要组织工作协同,为了完成一定的业务时不对其他业务造成障碍,应保证依次地和并行地办理各种业务。(清单列出基本的、重要的和辅助的职能)每项职能都应有技术保障,对完成职能的技术说明要经常地分析和完善。同样这也涉及人才、技术设备和信息。从另一方面,这三个要素的发展水平也应符合技术水平,否则同样可能出现危机。
研究管理机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可以得出管理专家特别是领导者,其角色特别重要的结论。因为要合理地组织所有的关系,就必须好好理解每个要素的意义、相互依赖的程度,以及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在前表中,相同要素在横行和竖行交汇处所标出来的符号并不代表相互关系的特征。国家管理体制非常庞大和复杂,所以要合理地研究不同级别权力分支机构和机关的一致条件,这就涉及了职能、方法、技术设备和技术。它们发展水平的不相符,也可能是引发危机的原因。
每一个体制都有发展目标。为此,必须由受过培训的人才利用相应的工作方法、手段和信息,通过履行一定的职能来保证发展目标的实现。在相反情况下就不能实现目标或者这个过程被长期拖延。在独联体国家中,指导发展市场关系就是一个例子:当高要求、新目标摆在专家面前时,拥有指挥管理权的专家却使用老方法、落后的技术。
国家管理危机所有分量都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通常一起出现。研究结果表明,在体制中政治或者组织关系尖锐化将导致普遍危机。在考虑到相应分量的重要性时,应合理地研究国家管理体制个别的政治和组织危机。
综上所述,国家管理体制中的组织危机就是各要素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最大化或者各要素目标不相符的最大化导致出现工作质量下降。
这些不符和矛盾经常出现,在体制中有各种规模和蔓延态势,如果能被及时地觉察、限制、研究并采取综合措施,那么危机就不会出现。对这些问题缺少关注,对要素发展水平缺乏分析,这就为激化形势、降低权力体制工作能力创造了条件。如今,乌克兰执行权力体制中,区一级出现了类似的状况。频繁更换工作人员致使执行程序和完成业务的技术发展速度慢;在不改变(或者说不扩大)职能和工作量的情况下,由于工作人员人数经常减少,就会使结构和职能不匹配;领导层的行政指挥方法具有实质性的优势;技术保证薄弱,等等。所有这些表明致使国家执行权力体制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的危机情况形成了。
国家管理体制的规模性及其高效运行和发展的组织任务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在内阁一级建立分支机构,该分支机构的工作目的应是完善体制构建和工作,其任务是对各要素、各环节、各分支系统的状况进行长期监督,形成建议,制定方法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体制的工作效率并阻止了组织危机的出现。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国家管理危机,是国家权力结构和关系体制的职能运行及发展的特殊状态,它的特点是体制内部矛盾的激化,业务的不平衡,表现在对社会经济进程管理影响的效果降低。
2.国家管理体制危机,通常是综合性的,其中,表现出政治、组织和技术矛盾,也有经济、心理原因。最具破坏性的是政治和组织危机。
3.国家管理体制的组织危机,是其各要素发展水平间矛盾的最大化,或者各目标不相符,导致工作质量实质上降低。
4.引发国家管理危机的各种原因中最具实质性的是体制内部原因和主观原因,正是这两个原因为危机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决定了危机发展的时间和克服它的方法。
5.为了监测和调节国家管理体制的发展速度和方向,应在乌克兰内阁合理地附设相应的分支机构,该分支机构同样也对各个进程进行科研和方法指导。随后的研究成果应成为制定国家管理危机阻止机制的依据。
参考文献:
[1]Е•科洛特科夫.反危机管理:学生[M].莫斯科:ИНФРА-М,2001.
[2]Г•玛斯达沃依,O•阿莫索夫.国家管理和经营:带图表和示意图的教学参考书[M].乌克兰哈尔科夫,2002.
[责任编辑:段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