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
【关键词】 音乐;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大致可归纳为二种现象:其一,从教学内容上主要为单一的教唱歌,及为教唱而进行识谱教学。其二,从教学方法与手段上主要是采用民间艺人师傅式的教授法,学生被动状态,在形式上与其它文化课相类似而缺乏生动活泼艺术课的个性。这样的教学状态大致已维持了大半个世纪之久。虽然近十年来音乐教育改革的呼声很高,但改革的步子不大。在农村学校中单一教歌的状态更为普遍,而城市则以识谱为上占有相当的比例。分析其原因,首先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音乐教学与升学并无直接联系,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在“教师中心论”及文化课“双基”的影响下,出现上述二种现象是必然的。因为与升学无关,无评估的要求与标准,在理论上无美育的支撑,故音乐课等于教歌课是不奇怪的,另外各课都强调“双基”,那么唱歌的“双基”是识谱也是必然的,有的把音盲与不识谱划等号,这是借鉴于不识字是文盲的逻辑。把音乐课变成识谱课,因为要识谱,就讲有关识谱的乐理,让学生背八分音符加八分音符等于四分音符,几乎成了音乐算术课了,枯燥乏味,有的学生虽在教师的教授下音符的时值背得滚瓜烂熟,但一唱谱仍然是无节奏音不准。这样把大量的时间,有限的课时都白白的流失了,根本谈不上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这艺术修养无处寻找,怎能去鉴赏音乐、感受其美?其次是受传统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专业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就是用大量的强化技术训练,并通过淘汰大多数来选择少数音乐人才。上述两个原因其根源还是对音乐教育的目标认识的模糊,把音乐艺术教育降格为音乐技术教育。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的能力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比任何艺术都能更快更直接的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情感,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的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
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完整的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而残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是学生能够主动持久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例如:歌曲《念故乡》表现了一种孤独、悲哀和思念家乡的情绪。在教学中我并不过多的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歌曲,在欣赏中体会和感受歌曲情感和内涵,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作品的处理方法和表现手段。通过这种思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或者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和夸奖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鼓励和欣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我们要抓住每个契机,及时给予表扬。不管唱的标准如何,只要学生大胆参与,老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评价语言要自然、真诚,用我们亲切的评价语言去感染学生,去鼓励学生。
三、积极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的能力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同学们要做到能正确的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首先要了解发声原理。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和口以及鼻腔和头腔的共鸣来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以及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来的结果。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只要是能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就是好方法,切忌乱模仿,压着嗓子唱歌,唱出一身的毛病。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像,引起共鳴来达到目的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像、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我在音乐课上创设舞台,展示自我,在设计“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在教唱《青春舞曲》时,我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跳起了新疆舞。再如,七年级新教材中的《游击队歌》,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用肢体语言把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五、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合唱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适合学生口味,学生倍加喜欢,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并为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更应该有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即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有良好的文化知识;既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方法,又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在感知,想像思维,科学的发声法,情感教育、互动合作以及欣赏这几方面不断的提高并能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不断的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思维、和兴趣,使他们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 音乐;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大致可归纳为二种现象:其一,从教学内容上主要为单一的教唱歌,及为教唱而进行识谱教学。其二,从教学方法与手段上主要是采用民间艺人师傅式的教授法,学生被动状态,在形式上与其它文化课相类似而缺乏生动活泼艺术课的个性。这样的教学状态大致已维持了大半个世纪之久。虽然近十年来音乐教育改革的呼声很高,但改革的步子不大。在农村学校中单一教歌的状态更为普遍,而城市则以识谱为上占有相当的比例。分析其原因,首先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音乐教学与升学并无直接联系,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在“教师中心论”及文化课“双基”的影响下,出现上述二种现象是必然的。因为与升学无关,无评估的要求与标准,在理论上无美育的支撑,故音乐课等于教歌课是不奇怪的,另外各课都强调“双基”,那么唱歌的“双基”是识谱也是必然的,有的把音盲与不识谱划等号,这是借鉴于不识字是文盲的逻辑。把音乐课变成识谱课,因为要识谱,就讲有关识谱的乐理,让学生背八分音符加八分音符等于四分音符,几乎成了音乐算术课了,枯燥乏味,有的学生虽在教师的教授下音符的时值背得滚瓜烂熟,但一唱谱仍然是无节奏音不准。这样把大量的时间,有限的课时都白白的流失了,根本谈不上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这艺术修养无处寻找,怎能去鉴赏音乐、感受其美?其次是受传统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专业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就是用大量的强化技术训练,并通过淘汰大多数来选择少数音乐人才。上述两个原因其根源还是对音乐教育的目标认识的模糊,把音乐艺术教育降格为音乐技术教育。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的能力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比任何艺术都能更快更直接的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情感,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的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
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完整的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而残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是学生能够主动持久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例如:歌曲《念故乡》表现了一种孤独、悲哀和思念家乡的情绪。在教学中我并不过多的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歌曲,在欣赏中体会和感受歌曲情感和内涵,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作品的处理方法和表现手段。通过这种思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或者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和夸奖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鼓励和欣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我们要抓住每个契机,及时给予表扬。不管唱的标准如何,只要学生大胆参与,老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评价语言要自然、真诚,用我们亲切的评价语言去感染学生,去鼓励学生。
三、积极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的能力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同学们要做到能正确的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首先要了解发声原理。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和口以及鼻腔和头腔的共鸣来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以及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来的结果。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只要是能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就是好方法,切忌乱模仿,压着嗓子唱歌,唱出一身的毛病。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像,引起共鳴来达到目的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像、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我在音乐课上创设舞台,展示自我,在设计“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在教唱《青春舞曲》时,我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跳起了新疆舞。再如,七年级新教材中的《游击队歌》,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用肢体语言把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五、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合唱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适合学生口味,学生倍加喜欢,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并为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更应该有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即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有良好的文化知识;既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方法,又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在感知,想像思维,科学的发声法,情感教育、互动合作以及欣赏这几方面不断的提高并能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不断的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思维、和兴趣,使他们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