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摘要】:本项目通过调研浙江省内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教育功能的现状,思考如何通过馆校合作,加强博物馆资源的利用,使博物馆更好地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和中小学生的教学辅助课堂。
【关键词】:历史文化博物馆;教育资源;馆校合作
一、浙江省历史文化类博物馆的分布、数量及其在教育方面的意义
据调查,浙江省内共有430余处博物馆,历史文化类博物馆占90%以上,其中大多数位于宁波市、杭州市、嘉兴市,三市的历史文化博物馆数量占了总量的50%。而绍兴市、衢州市、舟山市相对较少,这与各地的发展以及文化底蕴有所联系。
1.有利于促进学生提升历史文化内涵
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了解比较薄弱,而历史文化类博物馆的正好能够弥补这一弱点。开放的博物馆给予了大学生更多参观的机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历史文化内涵,促进教育的发展。
2.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广泛化
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历史资源是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博物馆的了解 、认知,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博物馆资源,从而让学校能够充分利用博物馆ziy8uan开发相关课程,实现馆校双赢。
3.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
传统教育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对于知识的传播缺乏体验性、直观性、互动性,越来越难于满足当代学生和现代社会的需要。而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正好可以弥补这些缺陷,能为高校教学提供更好的场所和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馆校之间的良性互动,无疑能对学生的专业认知与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浙江省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教育资源的现状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下,单一的博物馆观赏展览功能已经无法满足精神需求日益增长的群众的需求。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逐渐成为现代博物馆的核心功能。不僅如此,就博物馆本身而言,其教育功能也是现代博物馆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这样的新的形式之下,丰富扩大自身的教育功能成为浙江省内博物馆的新要求。在自十二五期间以来,浙江省内博物馆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囊括不同人群,各种形式,线上线下,全方面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浙江省博物馆是浙江省内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大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八家国家级博物馆之一。面对全球化大潮的冲击,博物馆首先要做的是了解自身的价值,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面对不同的形势,积极调整自身的发展模式。而浙江省博物馆在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拓展发挥上也是与时俱进。浙江省博物馆积极开展,以“武林文博讲坛”为主题的讲坛活动,以“流动博物馆”为主题的图片展,以“浙博伴你共成长”等为主题教育项目,以及以“浙博四季课堂”为主题的网上课程。这些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不仅是对于保护中华传统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社区的文化气氛、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也有巨大帮助。
“武林文博讲坛”是浙博为社会公众搭建的公共教育平台。邀请国内外的专家,以展览为依托,不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形成了“中华文明起源”、“吴越春秋”等为主题的系列讲座,培养了一批稳定的观众群体,深入社区的文化活动更是影响了整个社区的文化氛围,对居民的文化素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流动博物馆”的创办秉持着文化流动的概念,为因各种原因无法亲身参与到博物馆活动的人群提供了途径。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形式,利用如今互联网技术,创新了图片展的媒介,实现了互联网下的博物馆。在应对科技的冲突之下,博物馆顺应潮流,更好地实现了博物馆应有的教育功能。
博物馆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天然、直观、生动的教育资源。与传统的教育相比,博物馆自身所带的教育属性更加具有趣味性。“浙博四季课堂”的设立便是浙博整合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尝试建设的系统性主题特色课程。 如“浙博春日课堂”就以传播中华传统礼仪为主。博物馆的教育活动还深入校园,研发出的《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文澜书影——中国古代图书文化》等针对中国中小学教育的课程。
此外,浙江省博物馆还针对人群的不同,不定期的开展“浙博伴你共成长”、“我带爸妈游浙博”、“老有所乐在浙博”等教育项目。满足了不同人群对于博物馆的需求。“浙博伴你共成长”项目已经成为浙江省博物馆的品牌项目。利用博物馆的原有优势,加以整合筛选出适合青少年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深受众多青少年学生的喜爱,也受到了众多家长的支持。
现代化的博物馆都在积极发展自身的教育功能。许多浙江省内的博物馆也相应地推出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活动。良渚博物院,以成为良渚文化和良渚遗址的文物收藏中心、陈列展览中心、学术研究中心、资料信息中心、普及宣传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爱国主义教育中心和优秀的青少年教育活动第二课堂为目标,正积极发展拓宽自身的教育功能。
良渚博物院的社会教育活动主要包括青少年第二课堂以及志愿者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博物馆的资源特色,利用博物馆的藏品,结合学校课程和学生的需求,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娱乐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志愿者活动则面相社會不同人群招募。志愿者的服务工作在于导览资讯、讲解服务、以及对青少年的活动指导。他们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的素养提升。志愿者活动拓宽了博物馆教育活动同时也对全社会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浙江省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台湾故宫博物院和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作比较
1.比较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展览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作为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承担者。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博物馆中的教育资源,博物馆自身也不断转型发展,但还处于初级阶段。以下通过与浙江省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为代表的国内博物馆和台湾故宫博物院以及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的教育资源利用方式的比较,借鉴其优秀部分以改进自身不足。 2.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
杭州正进行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试点工作,要开发更贴合课本教育的博物馆课程。南宋官窑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市工艺美术博物馆均参与其中。各个博物馆开设专题展览或课程,邀请各大学校组织一个班或者一个年级到博物馆学习。
在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当地中小学可以递交游览申请表。待审批通过,博物馆方面会安排相关的游览路线和讲解员。其线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为出发点,挑选他们能够理解的,或是比较感兴趣的文物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博物馆中的文物及其文化背景。除此之外,在博物馆官网上还能下载与博物馆相关的优秀教学课件、文物图片和详细介绍,学生回到课堂后可以回忆和复习有关的内容。博物馆还专门开设了“故宫教育频道”,打开电视便可收看,其视听效果显著。另外,官网上还能看到《故宫文物融入教材建议表》,分为国小和国中两个方面。由此可以说明台湾很注重博物馆和教育本身的联系,让学生加深对博物馆文物的印象。
再看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该馆用于中小学的教育项目近百个,根据学生年级细分为小学24个、初中35个、高中35个。每一个项目之下,会专门写出课程计划,即不同学生应当通过观赏博物馆展览所能达到的不同目标。”有些学校为了使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参观了解不同的文物,他们会设计不同的参观表格供学生们填写,充分利用了博物馆现有的资源。学校的博物馆课程不单如此,学生们需要在博物馆完成各自的调查问卷,回到学校后进行同学之间的交流,最终老师打分评定成绩。
通过以上活动可知,我们的“第二课堂”更加侧重于知识点的延伸,而美国更侧重于学生自身的探索。经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除了都有出借博物馆资源进行日常授课之外,台湾和美国把博物馆的文物变成了一种教具,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给予他们不同的博物馆教学,这种教育是连续性的。反观我们,博物馆的功能更多体现在课堂补充,是出于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教学,还未把博物馆与日常教学完全融合。
3.交互性强的互动式教学
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博物馆参观,南宋官窑博物馆每个月都会开设陶瓷制作课程,寒暑假也会组织相关夏令营和比赛,让更多的人了解陶瓷的制作及其文化。博物馆内也有很多小游戏,比如“模拟陶瓷制作”。浙江博物馆也会定期开设一系列讲座,向大家讲解本馆文物。但这些相对来说都比较枯燥,趣味性不是强。反观国立故宫博物院,针对儿童,他们开辟了儿童参观路线,与此搭配 “故宫寻宝”游戏。通过实时定位,要求他们找到相应的文物。等找到后,软件内会用动画等方式让他们了解这些文物的故事。线上线下交互良好,儿童的参与性更高,互动性更强。此外,该馆还有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儿童成为历史中的一个角色,身临其境,其教学效果显著。
4.海量图书资源的利用
相较于我们将博物馆和图书馆的职能进行区分,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和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将图书馆的职能较好的融入博物馆中。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的官网上有专门的古籍文獻查阅系统。民众只要打开图书文献馆,大量古籍都可借阅查询,承担了图书馆的部分工作。“美国大都会艺术馆中有开放式的诺伦图书馆 ,典藏 8000 余册图书,包含儿童及青少年的书籍 ,并对所有的博物馆参观者开放,这个图书馆为老师、学生提供广泛的研究和学习资源。由此可知,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的书籍更多的面向成年人或者是专业人士,针对青少年的少之又少。而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大量青少年读物,使得学生在撰写研究报告时可以参考该图书馆中的资料。一方面完成了课业,另一方面加深了其对相关文物的印象,激发深入学习的兴趣。
5.博物馆与大学课程的相互联系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根据本馆藏品收藏状况,由博物馆员工面对大学开课,纽约市的汉特学院、纽约城市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都认可学生在大都会接受课程的学分,其中包括跟随博物馆老师在博物馆工作的实践学分。”这种模式在中国还是比较少见的,我们更多的是去博物馆进行志愿者服务,而非进行系统的课程学习。我国也有一定量的大学博物馆,却只对本校相关专业人士开放,博物馆的作用停留在研究层面而非普通教育的层面。
四、浙江省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
博物馆与学校拥有各自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特点。当今时代包容开放的教育理念和多元丰富的教育策略,增强了博物馆与学校双方的关联性,两者之间愈加紧密的关系促使了馆校合作新形势的产生。博物馆本身具有固定丰富的资源,但其服务理念落后于时代,导致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不能得到认识和发挥;博物馆主动服务意识不足,不能够设计更多体验项目和体验方式满足体验者,学校的教育资源丰富且更具有针对性,教学方式更加多样、主动。所以对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学校充分认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双方教育优势,建立馆校联系。探求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需要将博物馆与传统教育形式——学校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两者的不同与相同,发现博物馆和学校教育方式、特点的差异,进行借鉴补充,找到博物馆和学校教育的共通点,寻找适合的方法,充分对博物馆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浙江省历史文化博物馆开展的教育活动,需要建立评价体系,对参与的高校学生進行评价,检测他们的学习程度,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学生及教师对博物馆活动的评价反馈,检验博物馆资源利用程度,评测教育活动的成果,为开展更好的教育活动出谋划策,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觑。在浙江省历史文化博物馆资源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将博物馆作为校外课程资源的一种,利用博物馆资源来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方式。教师充分了解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与博物馆相关人员建立研究团队,彼此分享与合作,有利于开发博物馆教育资源,设计课程资源。实现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是需要学校和博物馆共同合作,形成一个互助共赢的研究共同体是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一步,一旦两者之间开始了真正的合作,就会生成更多更具体的合作方式和策略。 五、浙江省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于个人,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博物馆资源可以充分发挥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参与博物馆的文化建设以及参观博物馆,都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的历史文化内涵,也能激发个人心中的丰富情感。另一方面,博物馆资源的影响扩大化,能够促进个人对博物馆的认知,从而深化博物馆的作用,加强个人的文化责任感。个人的發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从博物馆为一个着眼点,也能促进个人的优化发展。
于教育,浙江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有效发挥博物馆教育资源的作用。根据高校教育需要,提出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建议,并设计多样化的体验式学习方案。博物馆资源应该以多样化的展示方式迎合高校历史文化类专业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为师生提供知识盛宴。另一方面,实现课程与资源对接。即把学生学习课程内容与博物馆资源进行对接,促使馆校合作,博物馆资源走入高校园区,高校师生主动参观博物馆,从而实现课程设计能够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充分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增加了更多可能性和提供了更多的知识来源。
于博物馆,一方面,根据博物馆资源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对信息进行分层、分类、结构化整理,从而使之较从前更加信息化,加快博物馆的现代换溅射;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信息跟踪发布平台,方便高校师生及时关注博物馆资源的变动更新,从而促进博物馆的优化发展。博物馆作为教育资源的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博物馆的地位和加强博物馆的文化建设。
于社會,促进历史文化和教育的融合,加强两者的合作,共同优化社会发展。在教育中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在博物馆发展中充分发展教育的资源优势,两者优势互补,从而达到资源最优化。通过两者的融合,带动资源的优化和一批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指导老师:李倩)
六、参考文献
[1]朱峤.浅议博物馆作为未成年人较外教育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问题[J].博物馆研究.2014(3):21-27
[2]刘连香.美国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利用[J].东南文化.2014,239(3):1-2
[3]边晓丹,盛洁桦.让孩子走进博物馆上课[N].杭州日报,2014-7-30
[4]袁晓璐,顾恒.浅议中国博物馆的艺术审美及教育意义[J].神州旬刊,2011(11):120-120
[5]陆建松.关于我国博物馆学研究及其学科建设的思考[J].东南文化,2009(6):32-34
[6]陆芳芳.美国博物馆教育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13.
[7]邢成朋.论博物馆在国民教育建设中的作用[D].郑州:郑州大学,2014
[8]刘丽.城市居民参观博物馆行为决策的路径分析[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8
[9]姜莉君.当代中西博物馆的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0
【摘要】:本项目通过调研浙江省内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教育功能的现状,思考如何通过馆校合作,加强博物馆资源的利用,使博物馆更好地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和中小学生的教学辅助课堂。
【关键词】:历史文化博物馆;教育资源;馆校合作
一、浙江省历史文化类博物馆的分布、数量及其在教育方面的意义
据调查,浙江省内共有430余处博物馆,历史文化类博物馆占90%以上,其中大多数位于宁波市、杭州市、嘉兴市,三市的历史文化博物馆数量占了总量的50%。而绍兴市、衢州市、舟山市相对较少,这与各地的发展以及文化底蕴有所联系。
1.有利于促进学生提升历史文化内涵
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了解比较薄弱,而历史文化类博物馆的正好能够弥补这一弱点。开放的博物馆给予了大学生更多参观的机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历史文化内涵,促进教育的发展。
2.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广泛化
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历史资源是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博物馆的了解 、认知,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博物馆资源,从而让学校能够充分利用博物馆ziy8uan开发相关课程,实现馆校双赢。
3.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
传统教育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对于知识的传播缺乏体验性、直观性、互动性,越来越难于满足当代学生和现代社会的需要。而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正好可以弥补这些缺陷,能为高校教学提供更好的场所和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馆校之间的良性互动,无疑能对学生的专业认知与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浙江省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教育资源的现状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下,单一的博物馆观赏展览功能已经无法满足精神需求日益增长的群众的需求。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逐渐成为现代博物馆的核心功能。不僅如此,就博物馆本身而言,其教育功能也是现代博物馆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这样的新的形式之下,丰富扩大自身的教育功能成为浙江省内博物馆的新要求。在自十二五期间以来,浙江省内博物馆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囊括不同人群,各种形式,线上线下,全方面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浙江省博物馆是浙江省内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大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八家国家级博物馆之一。面对全球化大潮的冲击,博物馆首先要做的是了解自身的价值,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面对不同的形势,积极调整自身的发展模式。而浙江省博物馆在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拓展发挥上也是与时俱进。浙江省博物馆积极开展,以“武林文博讲坛”为主题的讲坛活动,以“流动博物馆”为主题的图片展,以“浙博伴你共成长”等为主题教育项目,以及以“浙博四季课堂”为主题的网上课程。这些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不仅是对于保护中华传统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社区的文化气氛、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也有巨大帮助。
“武林文博讲坛”是浙博为社会公众搭建的公共教育平台。邀请国内外的专家,以展览为依托,不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形成了“中华文明起源”、“吴越春秋”等为主题的系列讲座,培养了一批稳定的观众群体,深入社区的文化活动更是影响了整个社区的文化氛围,对居民的文化素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流动博物馆”的创办秉持着文化流动的概念,为因各种原因无法亲身参与到博物馆活动的人群提供了途径。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形式,利用如今互联网技术,创新了图片展的媒介,实现了互联网下的博物馆。在应对科技的冲突之下,博物馆顺应潮流,更好地实现了博物馆应有的教育功能。
博物馆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天然、直观、生动的教育资源。与传统的教育相比,博物馆自身所带的教育属性更加具有趣味性。“浙博四季课堂”的设立便是浙博整合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尝试建设的系统性主题特色课程。 如“浙博春日课堂”就以传播中华传统礼仪为主。博物馆的教育活动还深入校园,研发出的《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文澜书影——中国古代图书文化》等针对中国中小学教育的课程。
此外,浙江省博物馆还针对人群的不同,不定期的开展“浙博伴你共成长”、“我带爸妈游浙博”、“老有所乐在浙博”等教育项目。满足了不同人群对于博物馆的需求。“浙博伴你共成长”项目已经成为浙江省博物馆的品牌项目。利用博物馆的原有优势,加以整合筛选出适合青少年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深受众多青少年学生的喜爱,也受到了众多家长的支持。
现代化的博物馆都在积极发展自身的教育功能。许多浙江省内的博物馆也相应地推出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活动。良渚博物院,以成为良渚文化和良渚遗址的文物收藏中心、陈列展览中心、学术研究中心、资料信息中心、普及宣传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爱国主义教育中心和优秀的青少年教育活动第二课堂为目标,正积极发展拓宽自身的教育功能。
良渚博物院的社会教育活动主要包括青少年第二课堂以及志愿者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博物馆的资源特色,利用博物馆的藏品,结合学校课程和学生的需求,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娱乐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志愿者活动则面相社會不同人群招募。志愿者的服务工作在于导览资讯、讲解服务、以及对青少年的活动指导。他们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的素养提升。志愿者活动拓宽了博物馆教育活动同时也对全社会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浙江省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台湾故宫博物院和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作比较
1.比较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展览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作为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承担者。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博物馆中的教育资源,博物馆自身也不断转型发展,但还处于初级阶段。以下通过与浙江省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为代表的国内博物馆和台湾故宫博物院以及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的教育资源利用方式的比较,借鉴其优秀部分以改进自身不足。 2.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
杭州正进行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试点工作,要开发更贴合课本教育的博物馆课程。南宋官窑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市工艺美术博物馆均参与其中。各个博物馆开设专题展览或课程,邀请各大学校组织一个班或者一个年级到博物馆学习。
在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当地中小学可以递交游览申请表。待审批通过,博物馆方面会安排相关的游览路线和讲解员。其线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为出发点,挑选他们能够理解的,或是比较感兴趣的文物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博物馆中的文物及其文化背景。除此之外,在博物馆官网上还能下载与博物馆相关的优秀教学课件、文物图片和详细介绍,学生回到课堂后可以回忆和复习有关的内容。博物馆还专门开设了“故宫教育频道”,打开电视便可收看,其视听效果显著。另外,官网上还能看到《故宫文物融入教材建议表》,分为国小和国中两个方面。由此可以说明台湾很注重博物馆和教育本身的联系,让学生加深对博物馆文物的印象。
再看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该馆用于中小学的教育项目近百个,根据学生年级细分为小学24个、初中35个、高中35个。每一个项目之下,会专门写出课程计划,即不同学生应当通过观赏博物馆展览所能达到的不同目标。”有些学校为了使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参观了解不同的文物,他们会设计不同的参观表格供学生们填写,充分利用了博物馆现有的资源。学校的博物馆课程不单如此,学生们需要在博物馆完成各自的调查问卷,回到学校后进行同学之间的交流,最终老师打分评定成绩。
通过以上活动可知,我们的“第二课堂”更加侧重于知识点的延伸,而美国更侧重于学生自身的探索。经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除了都有出借博物馆资源进行日常授课之外,台湾和美国把博物馆的文物变成了一种教具,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给予他们不同的博物馆教学,这种教育是连续性的。反观我们,博物馆的功能更多体现在课堂补充,是出于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教学,还未把博物馆与日常教学完全融合。
3.交互性强的互动式教学
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博物馆参观,南宋官窑博物馆每个月都会开设陶瓷制作课程,寒暑假也会组织相关夏令营和比赛,让更多的人了解陶瓷的制作及其文化。博物馆内也有很多小游戏,比如“模拟陶瓷制作”。浙江博物馆也会定期开设一系列讲座,向大家讲解本馆文物。但这些相对来说都比较枯燥,趣味性不是强。反观国立故宫博物院,针对儿童,他们开辟了儿童参观路线,与此搭配 “故宫寻宝”游戏。通过实时定位,要求他们找到相应的文物。等找到后,软件内会用动画等方式让他们了解这些文物的故事。线上线下交互良好,儿童的参与性更高,互动性更强。此外,该馆还有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儿童成为历史中的一个角色,身临其境,其教学效果显著。
4.海量图书资源的利用
相较于我们将博物馆和图书馆的职能进行区分,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和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将图书馆的职能较好的融入博物馆中。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的官网上有专门的古籍文獻查阅系统。民众只要打开图书文献馆,大量古籍都可借阅查询,承担了图书馆的部分工作。“美国大都会艺术馆中有开放式的诺伦图书馆 ,典藏 8000 余册图书,包含儿童及青少年的书籍 ,并对所有的博物馆参观者开放,这个图书馆为老师、学生提供广泛的研究和学习资源。由此可知,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的书籍更多的面向成年人或者是专业人士,针对青少年的少之又少。而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大量青少年读物,使得学生在撰写研究报告时可以参考该图书馆中的资料。一方面完成了课业,另一方面加深了其对相关文物的印象,激发深入学习的兴趣。
5.博物馆与大学课程的相互联系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根据本馆藏品收藏状况,由博物馆员工面对大学开课,纽约市的汉特学院、纽约城市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都认可学生在大都会接受课程的学分,其中包括跟随博物馆老师在博物馆工作的实践学分。”这种模式在中国还是比较少见的,我们更多的是去博物馆进行志愿者服务,而非进行系统的课程学习。我国也有一定量的大学博物馆,却只对本校相关专业人士开放,博物馆的作用停留在研究层面而非普通教育的层面。
四、浙江省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
博物馆与学校拥有各自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特点。当今时代包容开放的教育理念和多元丰富的教育策略,增强了博物馆与学校双方的关联性,两者之间愈加紧密的关系促使了馆校合作新形势的产生。博物馆本身具有固定丰富的资源,但其服务理念落后于时代,导致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不能得到认识和发挥;博物馆主动服务意识不足,不能够设计更多体验项目和体验方式满足体验者,学校的教育资源丰富且更具有针对性,教学方式更加多样、主动。所以对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学校充分认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双方教育优势,建立馆校联系。探求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需要将博物馆与传统教育形式——学校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两者的不同与相同,发现博物馆和学校教育方式、特点的差异,进行借鉴补充,找到博物馆和学校教育的共通点,寻找适合的方法,充分对博物馆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浙江省历史文化博物馆开展的教育活动,需要建立评价体系,对参与的高校学生進行评价,检测他们的学习程度,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学生及教师对博物馆活动的评价反馈,检验博物馆资源利用程度,评测教育活动的成果,为开展更好的教育活动出谋划策,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觑。在浙江省历史文化博物馆资源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将博物馆作为校外课程资源的一种,利用博物馆资源来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方式。教师充分了解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与博物馆相关人员建立研究团队,彼此分享与合作,有利于开发博物馆教育资源,设计课程资源。实现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是需要学校和博物馆共同合作,形成一个互助共赢的研究共同体是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一步,一旦两者之间开始了真正的合作,就会生成更多更具体的合作方式和策略。 五、浙江省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于个人,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博物馆资源可以充分发挥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参与博物馆的文化建设以及参观博物馆,都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的历史文化内涵,也能激发个人心中的丰富情感。另一方面,博物馆资源的影响扩大化,能够促进个人对博物馆的认知,从而深化博物馆的作用,加强个人的文化责任感。个人的發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从博物馆为一个着眼点,也能促进个人的优化发展。
于教育,浙江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有效发挥博物馆教育资源的作用。根据高校教育需要,提出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建议,并设计多样化的体验式学习方案。博物馆资源应该以多样化的展示方式迎合高校历史文化类专业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为师生提供知识盛宴。另一方面,实现课程与资源对接。即把学生学习课程内容与博物馆资源进行对接,促使馆校合作,博物馆资源走入高校园区,高校师生主动参观博物馆,从而实现课程设计能够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充分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增加了更多可能性和提供了更多的知识来源。
于博物馆,一方面,根据博物馆资源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对信息进行分层、分类、结构化整理,从而使之较从前更加信息化,加快博物馆的现代换溅射;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信息跟踪发布平台,方便高校师生及时关注博物馆资源的变动更新,从而促进博物馆的优化发展。博物馆作为教育资源的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博物馆的地位和加强博物馆的文化建设。
于社會,促进历史文化和教育的融合,加强两者的合作,共同优化社会发展。在教育中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在博物馆发展中充分发展教育的资源优势,两者优势互补,从而达到资源最优化。通过两者的融合,带动资源的优化和一批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指导老师:李倩)
六、参考文献
[1]朱峤.浅议博物馆作为未成年人较外教育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问题[J].博物馆研究.2014(3):21-27
[2]刘连香.美国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利用[J].东南文化.2014,239(3):1-2
[3]边晓丹,盛洁桦.让孩子走进博物馆上课[N].杭州日报,2014-7-30
[4]袁晓璐,顾恒.浅议中国博物馆的艺术审美及教育意义[J].神州旬刊,2011(11):120-120
[5]陆建松.关于我国博物馆学研究及其学科建设的思考[J].东南文化,2009(6):32-34
[6]陆芳芳.美国博物馆教育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13.
[7]邢成朋.论博物馆在国民教育建设中的作用[D].郑州:郑州大学,2014
[8]刘丽.城市居民参观博物馆行为决策的路径分析[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8
[9]姜莉君.当代中西博物馆的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