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凭啥只掉周久耕一项乌纱帽 慕毅飞
南京市江宁区的房管局长周久耕被免了职,虽然他惹事不少,但真正导致他乌纱帽落地的缘由,则是公款购买高档香烟。周久耕虽在寒风中落了马,但他买过的高档香烟,却仍然在寒风中热卖着。因此有人说,周久耕成了“香烟门”的惟一牺牲品。
要是烟草部门愿意,当能提供一个数字:它们销售的高档香烟,有多大的比例是公款买的单,这个数字估计不小,依据如下:一是公款宴请,桌上断然少不了香烟,除了餐间抽的,弄不好每人还要发上一包,这酒店配餐的烟,售价会比市面高出一半,但食客们乐意在酒店消费,不仅因为乐在花公款抽私烟,更因为方便在烟款直接打入餐费,连报销的手续都可免。二是接待客人,上面来了领导,外面来了客人,基层来了下属,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向办公室伸手要烟。招待下属,可以一支一支地递:招待客人,尤其是领导,则须一包一包地发,三是外出考察、联系工作,尤其是有事求人,通常要带香烟,那香烟不仅档次要高,而且是一条一条地送。买烟的钱是公家的,买来的烟却只能裴在出差人的包囊里,最后,多少送给了别人,多少留给了自己,只有天知道。此外呢,更大规模的香烟消费,则是剪彩、竣工、庆典,甚至是开会,都可以在文件袋里塞上一包烟。凡有公家人的地方,可能都有公款买的烟摆着,而且摆的肯定都是当地最好的烟,这几乎成了官场一景。只撸周久耕一项乌纱帽,实在是师出无名,于是,就让人想到了财政制度,像我这样的科级公务员出差,每晚住宿不能超过120元,每天市内交通费不能超过10元,超过了,不给报销,这是有规定的,让我不解的是,购买香烟花掉的钱怎么也能报销?这有制度依据吗?如果有,周久耕就不该免职;如果没有,拿公款买了香烟就该免职,那么,该免职的就不该只有一个周久耕——哪个单位的领导敢说自己沿用公款响买过香烟?如果是因为价位太高,那么,允许的价位定多少?也该有个说法。不然,周久耕会不服,纳税的百姓更会不满。
纳税人给公务员付了不低的薪金,付了更为不低的奖金和福利,还要供他们享受座下的车、筷下的餐、出境的游、海喝的酒,凭什么连抽了有损健康的香烟,也要由纳税人买单?全国一年用于接待和出国考察的公款,据来自央视的说法,已经超过了9000亿元:若将诸项购烟的公款汇总起来,很可能会以千亿计。时下经济吃紧,建国60年的阅兵也要厉行节约,这公款自当不该再用来给公务员买烟抽,吁请财政部门尽快出台严禁公款购买香烟的规定,否则,也该给出一个香烟可以用公款购买的说法。1月9日是中国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日子,一个周久耕走了,无数的天价香烟还在继续卖着,人们不得不问:作为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履行《公约》的表现,总不该体现在公款可以购买香烟上吧?
(原载红网)
“官场回扣清单”肯定是“周老虎” 乔志峰
晒清单,尤其是晒官场清单,似乎成了近来网络上的“最流行”。继某些地方公款旅游的清单被公之于众之后,又有一张疑似“官场回扣清单”惊现网络。近日,有网民扫描上传了一张未说明出处的表格,上面记录了2007年某月江西赣州一副科级干部的采购回扣清单,清单显示,这名副科级干部通过采购烟酒一个月就捞了3万多元回扣,至于采购高档烟酒的用处,爆料人还专门提示:“这个开发区有豪华食堂用于接待,每年酒、水、烟、饮料费130多万。”这张所谓的清单“来历不明”,没有指出具体的人名,也没提供确凿的证据,网民对回扣清单将信将疑。这张“官场回扣清单”看起来触目惊心,但缺乏相关的证据。从常理推断,我认为不可能是真的,应该又是一个忽悠人的“周老虎”,理由如下:一、干部是公仆,怎么可能如此肆无忌惮地挥霍“主人”的血汗呢?假如清单是真的,那就不仅表明某些干部贪婪无耻到了极点,还暴露出某些政府部门穷奢极欲到了极点。这怎么可能呢?如果说这样的现象发生在封建社会或者金钱至上的外国,我还有点相信;如果说这样明目张胆的丑陋发生在21世纪的中国,简直是最恶毒的诬蔑,打死我我都不敢相信哪。其二、真清单不可能这么容易就曝光。啥叫“潜规则”?就是约定俗成、心照不宣,做这种事情的人,绝不可能把清单拿出来晒,试问曝光人,你怎么可能拿到这么“绝密”的东西呢?不要告诉我你是拣的,这理由也太没有创意啦。自从某些地方公款旅游清单因丢失被意外曝光后,给很多公家人敲响了警钟,他们肯定比以前小心多了,再也不会犯同样的低级错误啦。其三,如果清单是真的,问题如此严重,纪检部门为何没有查处呢?在我国,想腐败可没有那么容易啊,我们有完善的法律和廉洁制度,有精明强干的纪检工作者,“手莫仲,伸手必被抓”,怎么会允许这种极端的丑陋存在呢?其四,如果清单是真的,一些网站干嘛要删帖呢?记者发现,一些论坛中关于“采购门”的帖子已被删除。要是清单为真,又没啥见不得人的,不可能删帖嘛。只有虚假的帖子,为了避免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误导不明真相的群众,才有删除的必要嘛,删帖就表明理直气壮,就证明帖子是造谣生事嘛,综上所述,“官场回扣清单”是“周老虎”的结论昭然若揭。在这里,我想正告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你就别折腾了,你的作为不得人心,早晚会被广大人民唾弃!同时,我还想含泪劝告那些对清单将信将疑的网友:缺什么也别缺常识,信什么也别信谣言。不明真相的亏我们吃得还少吗?可千万不要再犯糊浍啦!
(原载红网)
贪官的心理疾患为何都走金钱路线 宋桂芳
这应该算2009年第一个“重大发明”:重庆政协委员称心理疾病成贪官重要诱因。之所以说是“发明”,因为这个结论如果用“发现”显然配不上其震撼力,1月7日《重庆晨报》消息说:重庆市政协委员吴任军向大会提吏了一份题为《关于加强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在建设“健康重庆”的同时,高度关注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他认为,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是影响政府行政效能和导致公务员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学没学过《心理学》的大致都知道一个道理:心理异常难免会导致行为异常。从这个角度说,贪官里难免有心理不太健康的,但是,这个概率是否到了“重要诱因”,恐怕还很难讲。吴委员是这样分析的:“最近,我看了7名厅官的犯罪原因分析,其中心理疾病就是一个重要诱因。唐丈峰一手遮天,独断专横,这是一种狭隘人格;粱晓琦,第一次受贿只有50元钱,也许第一次50元钱并没有被发现,也无足轻重,但是这种侥幸的心理就渐渐铸成了巨贪;巫山晏大彬,他的爱好就是一个人关在家里享受那种‘数钱数得手抽筋’的快感,以满足一种占有欲。”
所谓“独断专横”,在出事前一般称之为“有魄力、决策果断”,不仅不是疾病,还是有能力的体现:而如果“侥幸心理”也算一种心理疾患的话,估计这世界没有人是健康的了——买彩票的,横穿马路的,考试作弊的,舞台上假唱的,作假帐的……随便一划拄都是或曾抱有、正在抱有侥幸心理的人;至于“数钱数得手抽筋”的快感,我把它看做一种追求,而不能算定疾病,如果可能,我宁愿一家人都能有实现这一“疾患”的机会。最令人疑惑的是,心理疾患很多种,譬如神经错乱等等,怎么贪官都不约而同地、清醒聪明地最后“病在钱上”了呢?又是这个“人格”,又是那个“心理”,貌似公务员都很脆弱,免疫力很低。就在去年底,有调查发现:公务员位居“中国十大最辛苦行业”之首,做公务员不但生理上操劳,更面临严峻的心理压力。这个结论和吴委员的“发明”可谓一脉相承,看来,公务员真不是好差事,劳累不说,心理还容易生病,但是,公务员下岗的几率和风雨飘摇中的农民工失业几率,显然不在一个层次上,怎么就混到排行榜首位上去了?而至于吴委员的“发明”,洋洋洒洒,我想请教的是:这些所谓的“心理疾病”怎么都“因钱而生”?市场经济,早过了“金钱原罪”的年代,贪官的“金钱型心理疾病”,无非是把不住关的人性之贪罢了。其实,这些问题研究到最后、恐怕不外乎一个结论:赶快加大投入,缓释压力、治病救人,怎么救治?既然压力大,就要减压,譬如一个人玩网游玩到手抽筋,就得两人小组合作;既然心理容易因钱而病,不妨再提提“高薪养廉”,又廉洁叉救人,理由够强大了。公务员的生存状态当然值得关注,但万事得有个度,不能因派发VIP待遇而搞出些歪理邪说挑战公众的基础逻辑。换个角度看,所谓“贪官多有心理疾患”的提案,也不是没有价值,起码告诉我们,贪官容易因钱而病,怎么治?很简单,想方设法让其远离不当得益,制度筑起铜墙铁壁,如此一来,官也贪不了,财政也不会多花冤枉钱,还有益于公务员心理健康,一举多得,何乐不为呢。
(原载红网)
南京市江宁区的房管局长周久耕被免了职,虽然他惹事不少,但真正导致他乌纱帽落地的缘由,则是公款购买高档香烟。周久耕虽在寒风中落了马,但他买过的高档香烟,却仍然在寒风中热卖着。因此有人说,周久耕成了“香烟门”的惟一牺牲品。
要是烟草部门愿意,当能提供一个数字:它们销售的高档香烟,有多大的比例是公款买的单,这个数字估计不小,依据如下:一是公款宴请,桌上断然少不了香烟,除了餐间抽的,弄不好每人还要发上一包,这酒店配餐的烟,售价会比市面高出一半,但食客们乐意在酒店消费,不仅因为乐在花公款抽私烟,更因为方便在烟款直接打入餐费,连报销的手续都可免。二是接待客人,上面来了领导,外面来了客人,基层来了下属,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向办公室伸手要烟。招待下属,可以一支一支地递:招待客人,尤其是领导,则须一包一包地发,三是外出考察、联系工作,尤其是有事求人,通常要带香烟,那香烟不仅档次要高,而且是一条一条地送。买烟的钱是公家的,买来的烟却只能裴在出差人的包囊里,最后,多少送给了别人,多少留给了自己,只有天知道。此外呢,更大规模的香烟消费,则是剪彩、竣工、庆典,甚至是开会,都可以在文件袋里塞上一包烟。凡有公家人的地方,可能都有公款买的烟摆着,而且摆的肯定都是当地最好的烟,这几乎成了官场一景。只撸周久耕一项乌纱帽,实在是师出无名,于是,就让人想到了财政制度,像我这样的科级公务员出差,每晚住宿不能超过120元,每天市内交通费不能超过10元,超过了,不给报销,这是有规定的,让我不解的是,购买香烟花掉的钱怎么也能报销?这有制度依据吗?如果有,周久耕就不该免职;如果没有,拿公款买了香烟就该免职,那么,该免职的就不该只有一个周久耕——哪个单位的领导敢说自己沿用公款响买过香烟?如果是因为价位太高,那么,允许的价位定多少?也该有个说法。不然,周久耕会不服,纳税的百姓更会不满。
纳税人给公务员付了不低的薪金,付了更为不低的奖金和福利,还要供他们享受座下的车、筷下的餐、出境的游、海喝的酒,凭什么连抽了有损健康的香烟,也要由纳税人买单?全国一年用于接待和出国考察的公款,据来自央视的说法,已经超过了9000亿元:若将诸项购烟的公款汇总起来,很可能会以千亿计。时下经济吃紧,建国60年的阅兵也要厉行节约,这公款自当不该再用来给公务员买烟抽,吁请财政部门尽快出台严禁公款购买香烟的规定,否则,也该给出一个香烟可以用公款购买的说法。1月9日是中国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日子,一个周久耕走了,无数的天价香烟还在继续卖着,人们不得不问:作为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履行《公约》的表现,总不该体现在公款可以购买香烟上吧?
(原载红网)
“官场回扣清单”肯定是“周老虎” 乔志峰
晒清单,尤其是晒官场清单,似乎成了近来网络上的“最流行”。继某些地方公款旅游的清单被公之于众之后,又有一张疑似“官场回扣清单”惊现网络。近日,有网民扫描上传了一张未说明出处的表格,上面记录了2007年某月江西赣州一副科级干部的采购回扣清单,清单显示,这名副科级干部通过采购烟酒一个月就捞了3万多元回扣,至于采购高档烟酒的用处,爆料人还专门提示:“这个开发区有豪华食堂用于接待,每年酒、水、烟、饮料费130多万。”这张所谓的清单“来历不明”,没有指出具体的人名,也没提供确凿的证据,网民对回扣清单将信将疑。这张“官场回扣清单”看起来触目惊心,但缺乏相关的证据。从常理推断,我认为不可能是真的,应该又是一个忽悠人的“周老虎”,理由如下:一、干部是公仆,怎么可能如此肆无忌惮地挥霍“主人”的血汗呢?假如清单是真的,那就不仅表明某些干部贪婪无耻到了极点,还暴露出某些政府部门穷奢极欲到了极点。这怎么可能呢?如果说这样的现象发生在封建社会或者金钱至上的外国,我还有点相信;如果说这样明目张胆的丑陋发生在21世纪的中国,简直是最恶毒的诬蔑,打死我我都不敢相信哪。其二、真清单不可能这么容易就曝光。啥叫“潜规则”?就是约定俗成、心照不宣,做这种事情的人,绝不可能把清单拿出来晒,试问曝光人,你怎么可能拿到这么“绝密”的东西呢?不要告诉我你是拣的,这理由也太没有创意啦。自从某些地方公款旅游清单因丢失被意外曝光后,给很多公家人敲响了警钟,他们肯定比以前小心多了,再也不会犯同样的低级错误啦。其三,如果清单是真的,问题如此严重,纪检部门为何没有查处呢?在我国,想腐败可没有那么容易啊,我们有完善的法律和廉洁制度,有精明强干的纪检工作者,“手莫仲,伸手必被抓”,怎么会允许这种极端的丑陋存在呢?其四,如果清单是真的,一些网站干嘛要删帖呢?记者发现,一些论坛中关于“采购门”的帖子已被删除。要是清单为真,又没啥见不得人的,不可能删帖嘛。只有虚假的帖子,为了避免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误导不明真相的群众,才有删除的必要嘛,删帖就表明理直气壮,就证明帖子是造谣生事嘛,综上所述,“官场回扣清单”是“周老虎”的结论昭然若揭。在这里,我想正告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你就别折腾了,你的作为不得人心,早晚会被广大人民唾弃!同时,我还想含泪劝告那些对清单将信将疑的网友:缺什么也别缺常识,信什么也别信谣言。不明真相的亏我们吃得还少吗?可千万不要再犯糊浍啦!
(原载红网)
贪官的心理疾患为何都走金钱路线 宋桂芳
这应该算2009年第一个“重大发明”:重庆政协委员称心理疾病成贪官重要诱因。之所以说是“发明”,因为这个结论如果用“发现”显然配不上其震撼力,1月7日《重庆晨报》消息说:重庆市政协委员吴任军向大会提吏了一份题为《关于加强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在建设“健康重庆”的同时,高度关注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他认为,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是影响政府行政效能和导致公务员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学没学过《心理学》的大致都知道一个道理:心理异常难免会导致行为异常。从这个角度说,贪官里难免有心理不太健康的,但是,这个概率是否到了“重要诱因”,恐怕还很难讲。吴委员是这样分析的:“最近,我看了7名厅官的犯罪原因分析,其中心理疾病就是一个重要诱因。唐丈峰一手遮天,独断专横,这是一种狭隘人格;粱晓琦,第一次受贿只有50元钱,也许第一次50元钱并没有被发现,也无足轻重,但是这种侥幸的心理就渐渐铸成了巨贪;巫山晏大彬,他的爱好就是一个人关在家里享受那种‘数钱数得手抽筋’的快感,以满足一种占有欲。”
所谓“独断专横”,在出事前一般称之为“有魄力、决策果断”,不仅不是疾病,还是有能力的体现:而如果“侥幸心理”也算一种心理疾患的话,估计这世界没有人是健康的了——买彩票的,横穿马路的,考试作弊的,舞台上假唱的,作假帐的……随便一划拄都是或曾抱有、正在抱有侥幸心理的人;至于“数钱数得手抽筋”的快感,我把它看做一种追求,而不能算定疾病,如果可能,我宁愿一家人都能有实现这一“疾患”的机会。最令人疑惑的是,心理疾患很多种,譬如神经错乱等等,怎么贪官都不约而同地、清醒聪明地最后“病在钱上”了呢?又是这个“人格”,又是那个“心理”,貌似公务员都很脆弱,免疫力很低。就在去年底,有调查发现:公务员位居“中国十大最辛苦行业”之首,做公务员不但生理上操劳,更面临严峻的心理压力。这个结论和吴委员的“发明”可谓一脉相承,看来,公务员真不是好差事,劳累不说,心理还容易生病,但是,公务员下岗的几率和风雨飘摇中的农民工失业几率,显然不在一个层次上,怎么就混到排行榜首位上去了?而至于吴委员的“发明”,洋洋洒洒,我想请教的是:这些所谓的“心理疾病”怎么都“因钱而生”?市场经济,早过了“金钱原罪”的年代,贪官的“金钱型心理疾病”,无非是把不住关的人性之贪罢了。其实,这些问题研究到最后、恐怕不外乎一个结论:赶快加大投入,缓释压力、治病救人,怎么救治?既然压力大,就要减压,譬如一个人玩网游玩到手抽筋,就得两人小组合作;既然心理容易因钱而病,不妨再提提“高薪养廉”,又廉洁叉救人,理由够强大了。公务员的生存状态当然值得关注,但万事得有个度,不能因派发VIP待遇而搞出些歪理邪说挑战公众的基础逻辑。换个角度看,所谓“贪官多有心理疾患”的提案,也不是没有价值,起码告诉我们,贪官容易因钱而病,怎么治?很简单,想方设法让其远离不当得益,制度筑起铜墙铁壁,如此一来,官也贪不了,财政也不会多花冤枉钱,还有益于公务员心理健康,一举多得,何乐不为呢。
(原载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