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病理解剖学观察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na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病理解剖学改变,为临床选择手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11年4月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患儿19例28膝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10例,双侧9例,1例为Down综合征合并双侧髌骨脱位.术前X线测量髌股关节,术中用游标卡尺测量胫骨结节与股骨髁间沟中点距离,髌内、外侧支持带宽度比值和股内侧斜头止点角等解剖学参数.结果 轴位和侧位X线片显示髌骨体积变小、髁间沟角平均>150°、髌腱与髌骨比值平均>1.4.解剖学异常包括髌内侧支持带增宽变薄,股外侧肌和髌外侧支持带严重挛缩,股内侧肌斜头止点角平均<46°,胫骨结节与股骨髁间沟中点平均距离>21 mm.结论 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病理解剖学改变主要有股骨髁间沟变浅、股内侧肌斜头解剖轴线异常和胫骨结节相对外移,而外侧软组织挛缩和髌骨高位可能是继发性改变.外侧支持带及股外侧肌松解、股内侧肌斜头前置和髌腱内侧移位,是成功治疗本病的关键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以自主建立的有骨髓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QDDQNM1)为对象,初步探讨NF-κB通路在神经母细胞瘤(NB)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本实验将细胞系(QDDQ-NM1)分为3组,即:肿瘤坏死因子干预组(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和PDTC干预组(Ⅲ组).利用RT PCR检测NF-κB通路主要蛋白P65 mRNA及其下游蛋白趋化因子受体4(CXCR4) mRNA的表达;Western
目的 探讨20度倾斜位摄片法在甄别轻度移位儿童肱骨外髁骨折骨块移位程度中的作用.方法 连续收集轻度移位肱骨外髁骨折的患儿58例,每个病例均采用传统正位和20度倾斜位摄片.按Finnbogason分类法进行重新评估,并测量不同体位X线正位平片中骨块内侧和外侧的移位距离.结果 全部58例中,Finnbogason分类为B型病例较初诊减少12例,C型病例较初诊增加18例,20度倾斜位正位片中骨块内侧和外
患儿男,2 h,因窒息复苏后2 h人院.患儿系第3胎第1产,母孕39周,剖宫产分娩,无宫内窘迫,Apgar评分不详.给予吸氧、吸痰等抢救,复苏后仍吐沫、呻吟,抽搐1次,持续约20 s,给予苯巴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双特异性蛋白磷酸酶6 (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 6,DUSP6)基因外显子突变与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发病的关系.方法 病例组为2009年6月至2011年11月行手术治疗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散发非综合征型CS汉族患者103例(其中男41例,女62例,平均年龄12.8±4.1岁),对照组为100例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