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某办公楼空调冷热源节能改造

来源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u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杭州某办公楼空调冷热源系统进行节能改造,采用电动变频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横流式冷却塔及室外型预混燃烧天然气真空热水机组替代原有的风冷螺杆式冷热水机组,同时对输配系统的水泵进行更换并加装变频装置.依据测试结果及实际运行能耗数据,空调冷热源节能改造后节能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穿着相变冷却服是减少热应激的方法之一.本文通过真人着装实验,首先评价了不同相变温度的冷却效果,然后为了减轻重量改善湿感,采用两种温度组合的形式测试了其效果.结果表明,相变温度越低,人体舒适度越高.当温度小于等于21℃时汗蒸汽出现冷凝现象.采用16℃和26℃两种温度的搭配可以获得接近16℃的效果,能够在保证舒适度和冷却时间的情况下减轻衣服重量.在相变冷却服中胸部、 背部、 腰部适合放置相对较低的温度,其中在胸部布置效果更好,而腹部适合放置相对较高的温度.综合舒适度与出汗情况,在胸背放置16℃、 腰腹放置26
为了研究直膨式(DX)空调系统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策略,详细说明了为开发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动态模型而进行实验的实验条件.介绍了该实验系统动态模型的建立,考虑了输出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之间的耦合效应.探讨在固定的室内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下,将输出空气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与其压缩机和送风机转速的变化联系起来,通过比较实验DX空调系统在压缩机和送风机转速发生阶跃变化后的开环响应测量值与使用所开发的动态模型的相应预测结果,对该动态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动态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有助于更好地理
风机过滤单元(Fan Filter Unit,F FU)具有布局灵活、 密封性佳、 气流均匀等优点而在空气洁净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FFU运行能耗与其箱体出风结构密切相关,本文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新型四通道FFU进行结构优化研究.首先采用多参考系坐标系模型建立了模拟方法,并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其次,对比新型四通道FFU和传统结构FFU的内部流场和余压,结果显示四通道结构能够更有效地引导气流流动、 改善流动分离现象,且在相同工况下余压较传统FFU高10~15%.最后,从进风罩厚度入
本文根据动力型分离式热管换热器内工质的流动特性和换热特点,利用MATLAB编制了动力型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稳态计算模型.模拟了动力型分离式热管运用在夏季空调工况下,蒸发段进行新风预冷,冷凝段提供送风再热量的运行状态.计算了蒸发段不同进风温度及风量对动力型分离式热管性能的影响,为工程实际提供了一定的设计依据.计算结果显示:动力型分离式热管的换热量及质量流量随着蒸发段外进风温度的增加而增大,进风温度由35℃增加到40℃的过程中,换热量由2.779 kW增加到3.65 kW,增大了31.3%,且蒸发段外送风温度每
住宅楼梯间是否供暖涉及到楼梯及走道的管道防冻问题.本研究基于建筑热工设计理论,对住宅的楼梯间进行传热过程分析.结合呼和浩特地区某住宅实际情况,分析楼梯间热环境,发现通过户间传热可以使楼梯间维持在5℃以上.并采用单一变量控制法研究楼梯间长度、 楼层数、 窗户尺寸分别对楼梯间热环境的影响,探讨住宅楼梯间管道防冻的问题,为住宅非供暖楼梯间管道防冻的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在负荷预测的应用中,对比了单一模型与混合模型的特征和预测精度,指出单一模型的不足.从供暖,制冷和通风三个系统出发,收集并分析了不同控制方法的相关研究.探索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还针对智能建筑领域的智能家居进行简要的阐述.基于对各类人工智能方法的分析,总结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进行预测.
本文通过建造辐射微孔板实验室研究了室内空气流场分布特征及人员热舒适状态.通过改变微孔板的位置和数量共得到五种不同送风工况,对比分析了室内热源、 换气次数对不同送风工况下室内流场及人员热舒适度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热源的加入会影响室内平均流场和标准偏差,从而影响温度和速度分布的均匀性.耦合孔板送风室内各测点温度表现出不同于其他送风形式的规律.当加入热源后室内温度反而有降低趋势.此外,热源的加入对侧孔板送风室内各速度指标值影响很小.孔板送风室内人员不满意度最低,且增加室内热源可有效提高垂直孔板送风室内人员热舒
提取地热能使用的主要装置是地埋管换热器,本文介绍了地埋管系统的工作机理,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地埋管换热器特别是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的理论研究现状与实际利用情况,并指出了研究要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以某离子阱实验室的空调系统设计为例,通过分析其设计条件及需要达到的环境条件选择使用带一次回风的全空气系统,通过分析空气在机组内的处理过程计算得到空调的冷热负荷等参数并确定空调选型,同时对其优化设计进行了介绍,运行数据表明,该空调系统满足实验室使用需求,为该类实验室的空调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B IPV控制中心把空冷型PV/T构件整合到建筑外墙中,实现了太阳能光电光热一体化高效综合利用.空腔中的热空气通过风机送到密闭集热小室,作为热源和多联机空调系统室外机换热,达到提高机组COP,节省耗电量的目的,实现了光伏余热的间接热利用.本文以此系统为测试对象,对光伏余热间接热利用系统实际运行效果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间接热利用系统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只在某些特定区域才有应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