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但在真正的朗读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弊端,例如忽视学生自身对情感的体会,强调与老师自己一致的思想;追求技巧,缺少真情实感等等情况。《语文课程标准》追求学生情感体验,倡导个性化朗读,所以在平时的朗读教学中,要让学生用心去感悟,用情去拥抱语言蕴涵的意义、情感,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真正体会文章的丰富感情。
【关键词】个性朗读;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个性化学习,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个性化朗读追求学生自主情感的表达。它从学生自身的条件出发,顺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来感受并表达自己独有的体会。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倡导个性化朗读,鼓励个性化朗读,以发挥朗读的最佳效能。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小学生活泼好动,情感纯真自然,丰富外显。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围绕课文内容,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感情朗读中。
1.善用导语
朗读离不开一个“情”字,情感应贯穿朗读的始终。教师巧妙的导入,能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朗读。如一位教师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由刘禹锡的《陋室铭》说起。“同学们,初中我们学过刘禹锡先生的传世佳作《陋室铭》,大家还记得吗?”“记得——”异口同声。“好,我们来重温一下。”于是,在我的领起下,同学们饶有兴味地背诵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的《陋室铭》脍炙人口,作者借一陋室寄托了自己精神充实,怡然自足的品质,今天,我们共同来赏析一篇台湾作家李乐薇的美文——《我的空中楼阁》,看看作者借'空中楼阁'表达了怎样的志趣?”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自然地导入到新课,一举两得,收效甚好。教师寥寥数语艺术性地促进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朗读实践中。
2.巧用媒体
在教学中,教师恰当地使用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从而喜欢上朗读。在教学《我与地坛》的导入。我播放了电影《九香》的主题歌《懂你》,在深情的歌声中,母爱的主题渐渐凸现。然后我提问:“你认为这首歌哪些地方最动情?”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提问:“这是不是这首歌主题的全部?”这样一问,同学们陷入了沉思……“好象还表现了母亲的孤独、寂寞。”“表现了儿子对母亲的理解、牵挂。”……“很好,”我加以充分肯定, “不是所有的儿子都能理解母亲,抑或说有的人在很长时间之后才理解母亲,甚至有的人在母亲过世之后才理解母亲,空留遗憾。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命运多舛的史铁生是如何感受母爱的。” 音乐导入的好处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气氛。
3.形式多变
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因此在朗读教学中还要安排各种形式的读。比如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按课文中的不同角色,分工合作。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朗读。读时,叙述部分可由解说员导读,也可单独采用对话式练习。这样,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张扬个性,不断入境,读出自己的感受,因此也百读不厌,越读越爱读。当然,还可引进竞争机制,增强竞争意识,组织学生分组朗读竞赛,比一比谁读得惟妙惟肖,教师随时点拨指导。故事性强的课文还可以让学生学演课本剧。比如《将相和》中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在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后进行表演,把角色朗读的体验放到故事的对话中,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强化体验,个性朗读
有人说:“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理解水平,所站角度不同,会对文本有不同的情感产生。因此,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
1.读中感悟,个性朗读
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的。对语言信息的不同感悟,其朗读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悟自读,从而产生有个性、有价值、多元并存的感悟效果。
2.尊重主体,自主朗读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每位学生感悟文本之后的真情倾诉,它是学生用心体验作品的情境和情感后用有声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的个体行为。朗读中所体现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因此,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不应以自己对文本的处理或其他学生的体会来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而应该珍视每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鼓励学生大胆读出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多元朗读,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认可的语气,读出自己对课文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朗读语气时,不宜过多地强求划一。只要学生对语意有自己的理解,对语情有自己的领悟,就要让学生大胆地读出来:“你觉得哪几句写得最美?”“你最想读哪几句、哪几段?”“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要把你所想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然后用一点时间让学生练读,最后读给大家听。此时,学生读得最带劲、最用情。
【关键词】个性朗读;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个性化学习,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个性化朗读追求学生自主情感的表达。它从学生自身的条件出发,顺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来感受并表达自己独有的体会。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倡导个性化朗读,鼓励个性化朗读,以发挥朗读的最佳效能。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小学生活泼好动,情感纯真自然,丰富外显。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围绕课文内容,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感情朗读中。
1.善用导语
朗读离不开一个“情”字,情感应贯穿朗读的始终。教师巧妙的导入,能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朗读。如一位教师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由刘禹锡的《陋室铭》说起。“同学们,初中我们学过刘禹锡先生的传世佳作《陋室铭》,大家还记得吗?”“记得——”异口同声。“好,我们来重温一下。”于是,在我的领起下,同学们饶有兴味地背诵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的《陋室铭》脍炙人口,作者借一陋室寄托了自己精神充实,怡然自足的品质,今天,我们共同来赏析一篇台湾作家李乐薇的美文——《我的空中楼阁》,看看作者借'空中楼阁'表达了怎样的志趣?”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自然地导入到新课,一举两得,收效甚好。教师寥寥数语艺术性地促进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朗读实践中。
2.巧用媒体
在教学中,教师恰当地使用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从而喜欢上朗读。在教学《我与地坛》的导入。我播放了电影《九香》的主题歌《懂你》,在深情的歌声中,母爱的主题渐渐凸现。然后我提问:“你认为这首歌哪些地方最动情?”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提问:“这是不是这首歌主题的全部?”这样一问,同学们陷入了沉思……“好象还表现了母亲的孤独、寂寞。”“表现了儿子对母亲的理解、牵挂。”……“很好,”我加以充分肯定, “不是所有的儿子都能理解母亲,抑或说有的人在很长时间之后才理解母亲,甚至有的人在母亲过世之后才理解母亲,空留遗憾。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命运多舛的史铁生是如何感受母爱的。” 音乐导入的好处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气氛。
3.形式多变
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因此在朗读教学中还要安排各种形式的读。比如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按课文中的不同角色,分工合作。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朗读。读时,叙述部分可由解说员导读,也可单独采用对话式练习。这样,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张扬个性,不断入境,读出自己的感受,因此也百读不厌,越读越爱读。当然,还可引进竞争机制,增强竞争意识,组织学生分组朗读竞赛,比一比谁读得惟妙惟肖,教师随时点拨指导。故事性强的课文还可以让学生学演课本剧。比如《将相和》中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在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后进行表演,把角色朗读的体验放到故事的对话中,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强化体验,个性朗读
有人说:“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理解水平,所站角度不同,会对文本有不同的情感产生。因此,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
1.读中感悟,个性朗读
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的。对语言信息的不同感悟,其朗读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悟自读,从而产生有个性、有价值、多元并存的感悟效果。
2.尊重主体,自主朗读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每位学生感悟文本之后的真情倾诉,它是学生用心体验作品的情境和情感后用有声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的个体行为。朗读中所体现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因此,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不应以自己对文本的处理或其他学生的体会来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而应该珍视每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鼓励学生大胆读出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多元朗读,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认可的语气,读出自己对课文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朗读语气时,不宜过多地强求划一。只要学生对语意有自己的理解,对语情有自己的领悟,就要让学生大胆地读出来:“你觉得哪几句写得最美?”“你最想读哪几句、哪几段?”“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要把你所想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然后用一点时间让学生练读,最后读给大家听。此时,学生读得最带劲、最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