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目前全球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建设节约型城市成为资源紧缺状态下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效益城市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
[关键词]节约型城市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810062-01
节约型城市中的“节约”应有三层涵义:一是杜绝浪费、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即要求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提倡效率、讲究效果的节约,即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三是通过综合改革、制度创新,降低制度安排方面的机会成本,使政府成为有限政府或服务型政府。
从目前全球社会发展状况来看,地球的资源已经无法支撑消费型工业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要避免出现资源短缺危机就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再生产方式。资源短缺成为一个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全球性危机。因此,建设节约型城市就成为资源紧缺状态下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效益城市的基本要求。创新资源管理模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是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体现在:
一、节约型城市是现代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载体
马克思认为,物资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城市生活,城市已经成为更多人的家园。城市不仅是人们生活、休闲的场所,更重要的,它还是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聚地。因此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城市粗放式的发展使得我国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城市发展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如果不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节约的意识,城市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受到资源的制约,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节约型城市是节约型社会的主体
节约型社会是提倡资源循环利用,人与自然共生,减少和消除不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公民的消费行为及消费方式符合资源节约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节约型社会追求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对环境的损害减到最小。城市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制约我国城市化的政策、制度障碍正在逐步消除,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指标都表明,我国城市化已驶入快车道,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由于城市是水、能源、土地等资源的消耗大户,因此,城市不可避免地成为践行节约的最重要的主体,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要建设节约型城市,发展节约型的生活。
三、节约型城市为城市形态可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城市形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过程,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体,是人类社会、经济和自然三方面构成的复杂空间系统,它包含了城市的空间形成、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组织、城市景观的描述等方面的内涵,反映了城市文化、技术和社会行为的历史和现状,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所以,美国的建筑理论家凯文·林奇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节约型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
四、节约型城市是建立在城市微观节约基础上的一种价值诉求状态及其实现
“节约型城市”是一种良好的价值诉求,也是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节约型城市的真正实现,最终需要依托城市的微观基础个人和组织。首先,城市中的每一个个体树立节约意识,整个城市才会形成节约型城市;其次,个人往往以企业、政府、家庭等各种组织作为其工作和生活的载体,因而组织的节约理念、节约行为、节约成效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总之,节约型个人和节约型组织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为前提,二者统一在建设节约型城市的社会实践中。
五、节约型城市是现代政府善治的必然结果和重要内涵
节约型城市的建设牵涉到方方面面,必然对组织实施资源节约的地方政府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城市政府除了做好组织协调,牵头建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部门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分工,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外,还必须发挥示范与表率作用。当前城市政府机关中普遍存在冗官、冗员、冗费,以及奢靡铺张浪费之风等多种顽症,为官者追求“政绩”造成的决策失误等所导致的浪费已经成为构建节约型城市建设的重要障碍。建设节约型城市必将使政府把管理城市和自我管理纳入到节约城市建设的轨道上来,将打造有限政府、服务政府、善治政府作为政府的目标,使政府真正成为厉行节约、高效廉洁、勤政为民的现代政府。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政府善治的必然结果就是节约型城市的构建。
建设节约型城市,就是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果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性城市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从我国现实来看,资源问题的现状堪忧,我国总体上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我国既是材料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按照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的资源过分依赖国际市场,风险很大,国家经济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我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而粗放式的增长使得我国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不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节约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制约,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壁垒也迫切要求我国建设节约型城市。因此,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奚建武、徐丙奎编著,《节约型城市》,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吕书正,《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节约型城市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810062-01
节约型城市中的“节约”应有三层涵义:一是杜绝浪费、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即要求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提倡效率、讲究效果的节约,即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三是通过综合改革、制度创新,降低制度安排方面的机会成本,使政府成为有限政府或服务型政府。
从目前全球社会发展状况来看,地球的资源已经无法支撑消费型工业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要避免出现资源短缺危机就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再生产方式。资源短缺成为一个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全球性危机。因此,建设节约型城市就成为资源紧缺状态下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效益城市的基本要求。创新资源管理模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是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体现在:
一、节约型城市是现代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载体
马克思认为,物资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城市生活,城市已经成为更多人的家园。城市不仅是人们生活、休闲的场所,更重要的,它还是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聚地。因此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城市粗放式的发展使得我国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城市发展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如果不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节约的意识,城市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受到资源的制约,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节约型城市是节约型社会的主体
节约型社会是提倡资源循环利用,人与自然共生,减少和消除不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公民的消费行为及消费方式符合资源节约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节约型社会追求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对环境的损害减到最小。城市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制约我国城市化的政策、制度障碍正在逐步消除,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指标都表明,我国城市化已驶入快车道,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由于城市是水、能源、土地等资源的消耗大户,因此,城市不可避免地成为践行节约的最重要的主体,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要建设节约型城市,发展节约型的生活。
三、节约型城市为城市形态可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城市形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过程,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体,是人类社会、经济和自然三方面构成的复杂空间系统,它包含了城市的空间形成、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组织、城市景观的描述等方面的内涵,反映了城市文化、技术和社会行为的历史和现状,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所以,美国的建筑理论家凯文·林奇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节约型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
四、节约型城市是建立在城市微观节约基础上的一种价值诉求状态及其实现
“节约型城市”是一种良好的价值诉求,也是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节约型城市的真正实现,最终需要依托城市的微观基础个人和组织。首先,城市中的每一个个体树立节约意识,整个城市才会形成节约型城市;其次,个人往往以企业、政府、家庭等各种组织作为其工作和生活的载体,因而组织的节约理念、节约行为、节约成效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总之,节约型个人和节约型组织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为前提,二者统一在建设节约型城市的社会实践中。
五、节约型城市是现代政府善治的必然结果和重要内涵
节约型城市的建设牵涉到方方面面,必然对组织实施资源节约的地方政府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城市政府除了做好组织协调,牵头建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部门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分工,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外,还必须发挥示范与表率作用。当前城市政府机关中普遍存在冗官、冗员、冗费,以及奢靡铺张浪费之风等多种顽症,为官者追求“政绩”造成的决策失误等所导致的浪费已经成为构建节约型城市建设的重要障碍。建设节约型城市必将使政府把管理城市和自我管理纳入到节约城市建设的轨道上来,将打造有限政府、服务政府、善治政府作为政府的目标,使政府真正成为厉行节约、高效廉洁、勤政为民的现代政府。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政府善治的必然结果就是节约型城市的构建。
建设节约型城市,就是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果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性城市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从我国现实来看,资源问题的现状堪忧,我国总体上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我国既是材料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按照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的资源过分依赖国际市场,风险很大,国家经济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我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而粗放式的增长使得我国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不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节约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制约,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壁垒也迫切要求我国建设节约型城市。因此,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奚建武、徐丙奎编著,《节约型城市》,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吕书正,《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