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就医面面观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983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IBG联桥管理咨询发布的《中国高净值人群跨境医疗健康白皮书》,2015年跨境医疗市场规模为89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可以增长到531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超过40%。
  海外就医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需求:海外体检、跨境整形美容及治疗疑难杂症。其中海外体检以去台湾、日本、美国体检的人数居多,日本的精密体检最受欢迎,如防癌检查。很多旅行社推出的旅游项目中包含了体检项目,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这一需求。
  跨境整形美容则是以去韩国的人群居多。2014年去韩国的中国医疗旅游人数就达到了7.9万,年增长率超过40%,其中绝大多数是整形美容。
  治疗疑难杂症是以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为主要目的地国。2015年约有3000人,年增长率超过30%,主要以肿瘤、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疾病居多。
  跨境医疗的成因
  目前中国的海外就医还只是一小部分人群,主要原因有经济因素、个人隐私问题、国内外医疗水平与环境差距等。
  中国大众富裕阶层(家庭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人数达到3700万人,年增长率约16%。体检、整形美容海外就医的原因较为相似,主要的考虑是基于个人隐私的保护:整形美容和体检的人群对这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而海外机构保密工作相对较好。
  现在很多旅行社有专门的旅游医疗套餐,既满足了人们旅游的要求,又没有额外增加太多费用。
  更重要的原因是海外医疗机构某些技术起步更早,相对更为成熟,比如韩国的整形美容技术、日本的防癌检查、墨西哥匈牙利的牙科整形等。
  中国顶级三甲医院在很多疾病的治疗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特别是新技术和新药物使用层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差距。各个国家也各有所长,比如美国在癌症、癫痫、心脏外科、脑外科等疾病方面更具优势;德国则在骨科等方面领先。以出国治疗人数最多的癌症为例,发达国家的平均癌症5年生存率比中国高很多,中国只有31%,而美国有66%,加拿大甚至超过了80%。
  国外新药研发方面领先于国内,且国外一些新药在国内上市至少要经过3~5年的时间。医疗器械亦如此。
  例如中国有3000~4000万丙肝患者,目前均采用传统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该方案副作用极大,复发率高,治愈率只有40%左右。国外陆续出现了一些治疗丙肝的特效药,来地帕韦、索非布韦、达卡他韦、吉利德二代Harvoni等,这些丙肝新药副作用非常小,治愈率高达90%以上。但国内上市则还需时日,因此很多患者选择去美国、印度等国治疗。
  再以中国冠心病患者最熟悉的心脏支架为例,目前国际上最新一代是可溶解支架,这种支架治愈冠脉狭窄后会自动溶解,不再需要终生服药。这在国外已经上市三年多,并广泛应用于100多个国家,而在中国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有些病人在国内所有的治疗方案都已失效的情况下,在国外顶尖医疗机构的新诊疗方案下得到了改善。比如英国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德国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等。


  海外就医运营模式
  海外就医的转诊机构和中介也发展迅速,目前国内已经有超过30家海外转诊机构,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是中国病人选择较多的几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大部分顶尖医院已与国内的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
  很多高端民营医院也有国际转诊业务,可以与国外医疗机构对接,将病人转诊到国外,并在病人回国后继续治疗方案,实施后续的康复治疗。
  专门的海外转诊中介这类机构从2005年前后开始出现,但直到最近几年才进入一轮爆发式增长,目前已有30多家机构,大多数分布在一线城市。他们可以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前期的翻译病例,联系国外医疗机构和医生,协助申请签证,并安排行程,专人全程陪同就医,解决很多病人语言不通、流程不熟悉等问题。
  海外医疗机构的转诊办公室包括美国西达斯西奈医学中心、梅奥诊所、麻省总医院等顶尖医疗机构,其均在中国建立了专门的中国市场服务部门或转诊办公室,用以服务日趋增长的中国患者。
  缺乏规范
  海外就医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监管和行业规范并未跟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中介机构原则上不能代收医疗费用,所有医疗费用均应直接汇给诊疗机构,但仍有中介代为收取。大多数中介不提供单个服务项目的费用而是套餐形式,不同机构之间价格也相差较大,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此外,转诊机构非承诺的顶级医院。有些不规范的中介机构在国内承诺病人可以转诊顶级医院,但由于未获得该机构授权,就以其他医疗机构顶替。就有病人在转诊美国后,发现入住的是一家华人开办的私人医疗机构。
  接着,出现问题后维权困难。因为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境外医疗可能存在安全性和品质难以保证以及出现问题后维权困难的情况。
  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海外就医人数还将持续增长,并且会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渗透。
  但未来如果顶尖海外医疗机构在国内陆续开设分院可能会截留一部分出国就医的人群。2014年广东省中医院、美国麻省总医院(MGH)及珠海一家医疗投资公司在珠海横琴新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在珠海横琴新区建立一所世界一流的医—麻省总医院中国医院(MGH Hospital China),并共同管理与经营,首期开放床位500张。当地政府计划将发展旅游医疗,将珠海打造成中国的“佛罗里达”。
  此外,梅奥与高瓴资本成立合资公司惠每医疗,该合资公司目前主要负责将梅奥的医疗体系引入中国,如与贵州省合作协助分级诊疗落地等。另一方面也在积极筹划开设梅奥中国分院。
其他文献
2016年6月19日,广东省清远英德市最大的药业公司广东为尔康医药有限公司,突然发布了关于解散公司的公告,引起不小的波澜。  为尔康公司递交给英德市政府的解散公告提到:“公司近年来经历了经济下行、成本上扬、业务量不断减少等多种困难,尽管公司采取了各种积极补救措施,但仍然未能扭转局面。有鉴于此,不得不决定就此解散。2016年6月19日起公司将正式停止运营。”  这是为尔康对于倒下的解释:环境不好,不
期刊
345385000元,这是医美O2O平台更美C轮融资的最终金额。  2016年7月15日,更美宣布完成C轮首批融资,融资额超过所有同行的融资总和,领投方为潮宏基集团、苏宁环球与腾讯。半个月后,更美公布了C轮融资中的另外三个投资方:中信建投、复星医药以及君联资本。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更美C轮的融资总额相当于这个行业里面所有的竞争对手真实融资到账金额的总和,并且可能比这个还要多。”更美创始人兼CE
期刊
医疗美容作为艾尔建的优势产品线之一,近年来总体增速放缓。据艾尔建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业绩,医美业务在全球的增长是5% ,反观业务集中在医疗美容和眼科领域的中国市场,业绩则是突飞猛进,早前艾尔建中国区总裁赵萍透露,艾尔建中国区第一季度的业务增长超过50%。  艾尔建于2009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业务集中在眼科及医疗美容两大方向,尤其医美业务为其开拓中国市场贡献了无可替代的力量。2016年7月,艾
期刊
如今横向对比《神鬼世界》的八个职业,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被大大削弱,反而更加突出了一些团队配合概念。例如强化了诗舞者的各项BUFF技能,让其覆盖面更加广泛,这就是游戏团队化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预计,仅仅是预计:领土战,快来了。对于团队作战中,如今各个职业又将有哪些独特的作战技法?如果按照自身作战特点,来让全队人员达到最佳攻击状态?BUFF、DPS、MT之间又将有怎样的协调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深度讨论
期刊
1989年时,德昌祥还是一家国有企业,在贵州名气甚隆,效益颇好,想要进来实习、工作的毕业生必须通过各种关系方能进入。这一年,一个学中药刚从贵阳中医学院的毕业年轻人一门心思地想进入还未恢复德昌祥之名的贵阳中药厂,他觉得去贵阳中药厂是他作为中药学毕业人的未来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然而,他出身寒微,并非贵阳当地人,在当地并无任何人脉关系,直接成为贵阳中药厂员工几乎不可能,于是他想出了一条“曲线救
期刊
与制药行业中跨国药企进入中国市场的进程相较,海外医疗机构进入中国的起步仅是稍晚,1989年国际SOS进入中国市场设立北京办事处。但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海外医疗机构对于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的参与程度仍旧较低,这与跨国药企对于中国制药行业的影响深度不可同日而语。也正是因为这种相对的滞后,海外医疗机构对于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的投入、影响,可能处于一个爆发的前夜。  这个过程中发
期刊
中国的医疗美容行业起步于上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后,一些公立医院开设美容门诊,民营的美容机构也在全国开始兴起,但当时医疗美容所占比例很低。直到 2000 年中国加入 WTO 后,国外先进的医美技术以及运营管理理念陆续传到中国,再加上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以及社会资本的加速进入,中国的医美行业步入快速成长期。  尽管中国医美市场拥有千亿级前景,但目前来说却仍处于“大、快、乱、散”的氛围中。  产品乱  
期刊
2016年4月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行两票制。此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明确两票制政策即将在全国200个医改试点城市推行,试点城市覆盖国内33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60%。  此项政策实施以后,医药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大震动。这给药品生产企业、商业企业以及代理商带来巨大挑战,不仅事关财务处理和经营方式问题,也涉及到行业生态问题。  药品的交易结构将
期刊
由于医疗服务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中国医疗服务市场与其他国家无论在文化背景、医疗机构组成结构、收费水平及支付方式、医疗资源分布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并不能生搬硬套海外模式。  四大不同  首先,管理模式不同。海外医疗机构的组织管理模式和科室SOP是与当地医护人员执业标准、医保支付手段等相适应的,无法直接移植到国内使用。比如百汇在新加坡的平台运作模式,将医院门诊分包给不同专科独立执业的医生,自身运营管
期刊
中国医疗服务市场逐步向外资放开,政策环境持续改善。1989年允许外籍医生在华执业;1997年允许外资进入,但持股比例不得高于70%;2010年把审批权下放到省级,并开始允许港澳台独资办医;2014年在七省市允许所有外资独资办医,不限制70%的比例。  反反复复  从这张政策出台的时间表,可以看到政策正逐步放开,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进步,但很多政策在实际执行时并不能马上落地,甚至出现反反复复。如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