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的重要学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吸收程度是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评价标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对知识渴求却又没有学习章法的阶段,如何根据学生特点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精准地接收并理解每一个知识点,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教学实效性
一、充分掌握学情,做到有效分析
充分掌握学情并做到有效分析,是数学教学开展、推进以及数学活动设计的基础.一个不以学情分析为基准的教学策略的制订,大多如没有坚实基础的建筑一样,虽看上去条理清晰,但却经不起深入推敲.所谓学情分析,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及需求制订教学方案,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小学阶段的孩子极为特殊,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掌握学情,认识到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并充分掌握学情分析的内容,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也是新时期背景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基础.
二、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对学情分析的认识
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累积、视野的拓展、能力的提高等因素,对同一事物会有更深层面的理解和领悟.学情分析也是如此,它要求教师应以长期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情分析概念的理解也应根据不同的教育环境、不同的教学阶段做有效分析和及时调整.教师只有真正做到教学策略的制订符合数学教学的真实需求,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提高数学教师对学情分析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任课教师之间多做探讨并交流经验
任何教学方案的制订都不能够闭门造车,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不能将问题分析得面面俱到.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学情分析能力,就应该多与其他任课教师或是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沟通、探讨,从各方面获取学情分析的方法和经验,在深入探讨和分析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对学情分析的认识,提升自身的学情分析能力,制订适合自己的学情分析方法.例如,数学教师一般在教学中很少会担任班主任,这就导致其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性格等方面缺乏了解,若能够及时地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就可以了解除数学学科外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以及学生平时在其他科目学习中的课堂表现等;数学教师也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探讨,了解学生对数学学科与其他學科的不同看法,如一些学生喜欢语文却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数学教师就可以与语文教师进行交流探讨,从交流中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增加其他知识的积累
对教师而言,全方位的综合性知识的积累是教书育人的基础.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只专注于本学科的教学研究,而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知识的涉猎.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且想象力丰富,而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对本学科的问题进行讲解,却忽略了对学生在学习中所衍生出的其他问题的解答,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会让其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情分析需要基于教师对相关理论的认识和积累.教师首先要明确的是,在面对有独立思想的个体时,教学活动不能只是对本学科的知识进行传授.因此,在日常的学习和提升中,教师不应只是学习所教学科的知识板块,更应该丰富学习视野,拓展知识的涉猎面,真正实现综合性的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知识范围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新时代,网络已经成了大众获取知识的最为便捷的平台,这也意味着小学数学教学的网络资源也越来越全面,教师如果能够从众多资源中有效分析、摘取适用于教学的优质资源,对教学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不但如此,在对学科资源的浏览过程中还能够拓展自身的学科视野,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对某一节的数学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在众多网络资源中寻找其他数学教师的学情分析方法和内容,根据自身所需,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知识积累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从而制订出适合本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案.
(四)学会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教师都要保持时刻学习的心态,很多优秀的学习素材都源自生活,因此,数学学科的教学不能脱离生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小学的教学是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础,将教学知识生活化是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数学教师应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将数学融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数学知识,深化自身的学科素养,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真正教会学生如何将所学融入生活,应用于生活,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是生活”的道理,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从根本上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拓展其接受知识的范围,从而提高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三、如何正确把握学情内容,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
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明确有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情况.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各知识点间有很强的衔接性,原有知识是新知识学习的基础,而新的知识又是对原有知识的延伸,因此,初期教学中,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了解和分析非常重要.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学情分析方面的工作来看,大多教师会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作为学情分析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这也使得教师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以其已有知识为基础,查缺补漏,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知识接收程度,调动其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数学学科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二)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水平
学习能力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应用知识的程度.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和推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教育的重点.这也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应有知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社會的能力,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进行分析,有利于教师有效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应用程度,并以此为依据,设计教学方案,因材施教,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达到最佳,促进教学计划有效开展和顺利进行.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认知、掌握和运用的情况,据此选择教学重点、制订教学方案,从而在提升学生知识认知和积累的同时,提高其学习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奇心重等特点,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从而分散注意力,而数学学科大多以计算为主,需要反复验算练习,枯燥乏味,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按照教材进行讲解,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的前提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掌握计算方法,而是需要教师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找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知识的讲解中来,提高学生的学科认识,帮助其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立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各种情境的想象并结合自身知识的积累,理解所学知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此外,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数学教学与多媒体进行有机结合,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通过观看直观的图片、影像、动画进行学习,在观看过程中自然地接受数学知识,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生动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只是片面地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测试成绩来做授课方案的调整,忽略了学生对教学的真正需求,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大量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反复的验算练习,让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排斥,有些学生甚至因为知识理解差、基础薄弱等原因产生了厌学的心理,使得数学教学效果始终不理想.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适当放慢教学进度,给予学生“休息”的时间,让其有时间去消化和吸收之前所学的知识,而后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帮助其学会将所学应用于后期的学习生活中,做到所学皆所知,所学为所用.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缩小学生间知识掌握的差距,达到知识接受度的平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充分掌握学情,对其教学的影响极为深远,也是其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必要路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积累,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将学情分析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究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真正教会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陆鹏程.基于学情分析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2]旷海彬,余正,谢佳庆,等.学情分析视角的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的教学研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研究报告[J].第二课堂,2020(03):8-11.
[3]吴梦雅.基于学情分析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导入设计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16):84.
[4]乔海叶.基于学情分析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0):57.
[5] 季迅群.基于学情分析实现自主建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思考[J].山西教育(教学),2016(10):50-52.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教学实效性
一、充分掌握学情,做到有效分析
充分掌握学情并做到有效分析,是数学教学开展、推进以及数学活动设计的基础.一个不以学情分析为基准的教学策略的制订,大多如没有坚实基础的建筑一样,虽看上去条理清晰,但却经不起深入推敲.所谓学情分析,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及需求制订教学方案,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小学阶段的孩子极为特殊,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掌握学情,认识到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并充分掌握学情分析的内容,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也是新时期背景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基础.
二、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对学情分析的认识
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累积、视野的拓展、能力的提高等因素,对同一事物会有更深层面的理解和领悟.学情分析也是如此,它要求教师应以长期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情分析概念的理解也应根据不同的教育环境、不同的教学阶段做有效分析和及时调整.教师只有真正做到教学策略的制订符合数学教学的真实需求,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提高数学教师对学情分析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任课教师之间多做探讨并交流经验
任何教学方案的制订都不能够闭门造车,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不能将问题分析得面面俱到.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学情分析能力,就应该多与其他任课教师或是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沟通、探讨,从各方面获取学情分析的方法和经验,在深入探讨和分析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对学情分析的认识,提升自身的学情分析能力,制订适合自己的学情分析方法.例如,数学教师一般在教学中很少会担任班主任,这就导致其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性格等方面缺乏了解,若能够及时地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就可以了解除数学学科外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以及学生平时在其他科目学习中的课堂表现等;数学教师也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探讨,了解学生对数学学科与其他學科的不同看法,如一些学生喜欢语文却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数学教师就可以与语文教师进行交流探讨,从交流中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增加其他知识的积累
对教师而言,全方位的综合性知识的积累是教书育人的基础.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只专注于本学科的教学研究,而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知识的涉猎.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且想象力丰富,而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对本学科的问题进行讲解,却忽略了对学生在学习中所衍生出的其他问题的解答,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会让其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情分析需要基于教师对相关理论的认识和积累.教师首先要明确的是,在面对有独立思想的个体时,教学活动不能只是对本学科的知识进行传授.因此,在日常的学习和提升中,教师不应只是学习所教学科的知识板块,更应该丰富学习视野,拓展知识的涉猎面,真正实现综合性的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知识范围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新时代,网络已经成了大众获取知识的最为便捷的平台,这也意味着小学数学教学的网络资源也越来越全面,教师如果能够从众多资源中有效分析、摘取适用于教学的优质资源,对教学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不但如此,在对学科资源的浏览过程中还能够拓展自身的学科视野,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对某一节的数学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在众多网络资源中寻找其他数学教师的学情分析方法和内容,根据自身所需,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知识积累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从而制订出适合本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案.
(四)学会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教师都要保持时刻学习的心态,很多优秀的学习素材都源自生活,因此,数学学科的教学不能脱离生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小学的教学是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础,将教学知识生活化是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数学教师应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将数学融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数学知识,深化自身的学科素养,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真正教会学生如何将所学融入生活,应用于生活,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是生活”的道理,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从根本上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拓展其接受知识的范围,从而提高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三、如何正确把握学情内容,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
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明确有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情况.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各知识点间有很强的衔接性,原有知识是新知识学习的基础,而新的知识又是对原有知识的延伸,因此,初期教学中,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了解和分析非常重要.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学情分析方面的工作来看,大多教师会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作为学情分析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这也使得教师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以其已有知识为基础,查缺补漏,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知识接收程度,调动其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数学学科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二)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水平
学习能力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应用知识的程度.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和推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教育的重点.这也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应有知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社會的能力,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进行分析,有利于教师有效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应用程度,并以此为依据,设计教学方案,因材施教,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达到最佳,促进教学计划有效开展和顺利进行.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认知、掌握和运用的情况,据此选择教学重点、制订教学方案,从而在提升学生知识认知和积累的同时,提高其学习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奇心重等特点,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从而分散注意力,而数学学科大多以计算为主,需要反复验算练习,枯燥乏味,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按照教材进行讲解,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的前提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掌握计算方法,而是需要教师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找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知识的讲解中来,提高学生的学科认识,帮助其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立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各种情境的想象并结合自身知识的积累,理解所学知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此外,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数学教学与多媒体进行有机结合,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通过观看直观的图片、影像、动画进行学习,在观看过程中自然地接受数学知识,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生动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只是片面地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测试成绩来做授课方案的调整,忽略了学生对教学的真正需求,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大量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反复的验算练习,让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排斥,有些学生甚至因为知识理解差、基础薄弱等原因产生了厌学的心理,使得数学教学效果始终不理想.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适当放慢教学进度,给予学生“休息”的时间,让其有时间去消化和吸收之前所学的知识,而后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帮助其学会将所学应用于后期的学习生活中,做到所学皆所知,所学为所用.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缩小学生间知识掌握的差距,达到知识接受度的平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充分掌握学情,对其教学的影响极为深远,也是其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必要路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积累,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将学情分析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究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真正教会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陆鹏程.基于学情分析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2]旷海彬,余正,谢佳庆,等.学情分析视角的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的教学研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研究报告[J].第二课堂,2020(03):8-11.
[3]吴梦雅.基于学情分析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导入设计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16):84.
[4]乔海叶.基于学情分析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0):57.
[5] 季迅群.基于学情分析实现自主建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思考[J].山西教育(教学),2016(10):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