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也有美丽时,成功孕在错误中

来源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o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教师经过对本班与其他班学生、其他学科的观察了解,发现五年级学生做作業时的抄袭现象很严重,对教学产生了事倍功半的负影响。为了成功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对其产生的原因作了侧面了解与分析后,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让学生明白学习是可以出错的,理解纠错重于练习的道理;让学生感恩错误,在不断比较与修正中体验成功,体验数学知识的关联性;明确纠错规范性,培养纠错的习惯。
  【关键词】纠正错误 抄袭现象 有效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像很多个周一一样准时醒来的我,仍感相当疲惫,好像度过了漫长而痛苦的一季,完全没有双休日之后的轻松与清醒,这都是昨晚的噩梦惹的祸!梦境又一幕幕在眼前闪烁:只见自己拼命地在阻止学生抄作业,可学生们却都置之不理,任凭我嚷着、跑着,顾了这边又顾不了那边……好累呀!因为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累。
  原来前几天连续发生的事一直困扰着我、左右着我,使我心如乱麻、忐忑不安!我只是不愿意相信罢了,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啊!
  记得上周四语文课后的课间十分钟,我让课代表发下刚批改好的家庭作业,随即走进教室,只见好几堆学生在“互查”刚发的家庭作业,对我的闯入一丝感觉都没有。针对这一现象,我抽了几分种时间不点名地批评了几句,并简单地说了说抄袭的危害性后,就如往常一样开始组织学习活动了。
  不料周五下午常识课安排第1—14课测试时,一男生公然把答案拿出来抄袭,旁边的同学发现了,都没有一丝制止和汇报的意向,对这种现象的冷漠态度绝不应该发生在五年级学生身上的,而且抱漠然态度的竟然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可现实是不该发生的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我震惊了,并对当事者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教育。
  周一早上是学校的升旗活动,叫学生把上次的习题发下去后,我提前进入教室,看到的一幕又再次刺激了我:三位女同学正忙着相互“帮忙”,把错的题目抄对。她们经同学提醒,发现我到了之后,虽停止了抄写,但极其镇静的神态令我发指,真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啊!
  今天是星期五,数学课代表汇报完收交情况后,我找到那名没交作业的学生了解不交的原因,他的回答又深深震惊了我:“周日那天,××同学在我家,我作业做完后被他拿走了。”正因为那位拿别人作业的同学今天因病请假,才暴露了这一事实。这不禁令我心寒:这就是我全身心施教的学生?我又在为谁辛苦为谁忙呢?这不是事倍功半又是什么?
  以上是我有感于执教班学生抄袭现象而写的日记,经过对本班与其他班学生、其他学科的观察了解,我发现抄袭现象比预计的更为严重。
  二、思考与分析
  学生抄袭作业的这种行为一直困扰着我,使我深感不安,侧面了解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
  第一个原因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第二个原因是学生的惰性心理严重,学生们觉得动脑筋实在太累,独立思考总不如抄写现成答案来得轻松。
  第三个原因是学生怕出错:怕错了老师要批评,怕错了之后还要订正。
  学生订正作业时抄袭现象更加严重的原因也有三个:第一个原因是学生怕再次出错。这个“怕”有两层意思,一是因为怕再次出错感到难为情,二是因为又得再次订正,太麻烦,太费力,所以抄对就算了。第二个原因是学生的惰性明显占上风:独立订正必须要经过反思和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这个过程太累,不如抄轻松。第三个原因是纠错意识淡薄,根本不明白纠错的重要性,始终抱着不被老师发现的侥幸心理,这是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三、实践与反思
  针对以上原因,为了成功实施有效教学,我首先运用身边的成功与失败事例、家长与老师的期望及对当前形势的分析等,配合其他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循循善诱的思想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则主要采取以下策略来缓解、消灭学生的抄袭现象,尤其是纠正错误时的严重抄袭现象。
  策略一:让学生明白学习是应该出错的
  “教室,出错的地方”这个理念又一次震撼了我!因为这是对传统教室和教学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是对现代教室和教学功能的重新认识和提升,是对教师最实在、最严厉的挑战。我大声地告诉学生:其一,教室,出错的地方,是因为学习从问题开始。没有错,也就无所谓正确、无所谓比较、无所谓研究,也就无所谓发展。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让出错。不让出错,就是不让发展和成功。其二,教室,出错的地方,是因为你们还不成熟,容易出错,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是不正常的。因为出错,才会有学习的成功。每个人都要努力摒弃影响成功的两大敌人:一是习惯,二是功利心。突破旧习惯的束缚,让好奇心在“出错”中发出神圣的光彩,那么你们才会有创新、有成功。这席话不仅要让学生明晓求真重于纠错,知道纠错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自身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晓面对错误时,能及时认真修正的那种观念,将影响一生,因为那是一颗求真务实的心。有一句话说得好,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了敢于面对错误、勇于纠正错误的勇气和习惯将终身受益。
  策略二:让学生感恩错误,在不断比较与修正中体验成功
  我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应用题时,练习的正确率比预计生成的还要低,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对“百分号前保留整数”“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的概念理解不到位,解决这一难点时,我根据自己预计及学生的反馈信息,逐步采取了以下策略:在数学“分数化成百分数”时,采用了用尝试法解答2/7的化法,先让学生充分感知除不尽时怎么办,再来规范书写格式。接着便组织学生精读“把分数化成百分数,一般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一般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这段话。让学生思考并举例说说“一般”的含义,学生的回答很精彩:“一般在这里是指除不尽时,如果题目没有特定要求,就自觉地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反思教法和作业情况,问题在于教师本人在处理商的结果时,没有把商中的小数与百分数、百分号前的数的变化加以比较与联系,为此我马上采取了以下补救措施:   15.6%与15%的百分号前是什么数?请把它们化成小数。
  并板书:
  15.6%→0.156
  百分号前是一位小数 商是三位小数
  15%→0.15
  百分号前是整数 商是两位小数.
  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通过点拨,学生很快将两者进行了联系,即:如果要求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的,商就保留三位小数;如果要求百分号前保留整数的,商就保留两位小数。
  师生一起在反复比较,不断修正中使知识的难点得到了分解,在提高解题准确率的同时,向学生渗透了学习数学所必需的比较、联系等思想。教师通过反思,则会更高要求地鞭策自己认真分析、处理教材,及时修正教法,以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策略三: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关联性
  教师可以从实例出发,让学生理解、领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例如我在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三类基础题进行系统整合时,简称它们为分数应用题的三个代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其中“一个代表”都可以用其他“两个代表”来验算。如“将30克糖放入水中溶成含糖率为6%的糖水,这时的糖水重多少克?”一题,首先通过分析后解答得出:30÷6%=500(克),根据糖、糖水和含糖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验算:一是看“含糖率为6%的500克糖水中含糖多少克”,算式为500×6%=30克;二是看“500克糖水中放入30克糖,含糖率为百分之几”,算式为30÷500=6%。通过验算,使學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三个代表”之间的联系,并由此感悟到每个知识点的重要性。
  策略四:让学生理解纠错重于练习
  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用晓之以理的方法应该较有效。首先教师要时时提醒学生,告诉学生教师辛苦劳作、埋头批改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改进教法;作为学生,作业有错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分析、改正错误。练习中产生的这些美丽的错误,正孕含着成功的阳光呢,纠错绝对重于练习,光练不批,光批不改,则是无效劳动。
  策略五:明确纠错的规范性,培养纠错的习惯
  让学生明确了纠错的重要性之后,还得确定规范的纠错要求,以便使学生有规可循,以逐步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我针对不同的练习题型制定了较具体的订正要求。
  1.填空、选择、判断题的纠错
  这类习题一旦有错,订正时很容易给学生“偷懒”的机会,抄袭的机会。因而我明确规定订正时,如果是要用到算式才能解答出来的,必须在原题旁边写出算式,注明解题策略(如借助关系式或线段图);如果用算式较难或不用算式的题,就表明错误的原因或表述思考过程;判断题还可用订正或重述理由的方法,选择题则可采用举例,假设等。
  2.应用题、几何题的纠错
  对于应用题、几何题的纠错,要求先分析错因(如题目看错,单位没统一,计算错误),再写清解题思路或解题的辅助策略(关系式或线段图),并列式解答,也可以用验算来加以证明;组合图形的纠错则必须表明解题的策略(用文字或关系式表示,如:图甲 图乙或图甲-图乙)。
  3.计算题的纠错
  计算题错误时,先反思错误产生的原因,是算法错误还是态度不够端正(我不认同学生说是粗心而错,因为粗心是不应该成为理由的,完全属于态度问题)。再寻找对策并订正。如果是简便运算则要求说明简便的依据,并再自主编类似的题并解答,意在巩固算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果是解方程和比例,则要求学生写出验算过程;如果是口算,则要求学生寻找最佳算法,并说明理由。
  在实践中,我明确地体会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好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反思自我的教学行为,还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真正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之外的独特体验,时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激励,学会引导;真正给学生以尊严,以方法,以胆量,以热情,以成功,实实在在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我们的教学不要刻意去求顺、求纯、求完美。其实,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视网膜病变患儿予以经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治疗的效果,评定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对我院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视网膜病变患儿30例(35
目的 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调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诊疗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资料,采取回顾分析方式,对我院诊疗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资料加以整理,以此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4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腹腔镜手术组(196例)和传统手术组(188例).对比两组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师作品展于12月6日在位于东城区北河沿大街八十三号的中外首工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为庆祝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建院十周年,由张谧诠、李建海、周有维、张玉环、杨小琴、古丽·斯坦、孙欣、邹方程、周侃等九位教授和讲师创作的五十余幅油画、国画、书法作品与首都市民见面。  张谧诠所创作的《唐仕女系列》《日行千里系列》曾名噪一时,《圈系列》是他的新作,更能彰显他思维的深刻;李建海
在古老的东方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她仿佛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的最东方,孕育出一个骄傲的灵魂,那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国。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祖国的大好河山,让人心旷神怡!巍峨的珠穆朗玛峰高耸挺拔,滚滚的长江黄河奔流不息,苍茫的黄土高原雄厚古朴,宏伟的万里长城气势磅礴。奇松怪石、彩林翠海、高峰叠瀑,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广阔无垠的大地上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期刊
目的:在60例骨创伤患者疼痛护理中行持续质量改进,分析临床效果.方法:自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患者资料库中随机选取60例骨创伤患者并根据数字表法分为2组,30例实验组患者
深夜,屋外靜悄悄的、黑乎乎的,屋里的灯都关了,人们都已经熟睡了。  小文一个人睡在自己的房间。突然门外传来“砰”的一声,这响声把小文惊醒了,他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穿着一身黑衣服的怪物,正在张牙舞爪地向自己扑来。敲门声又响了,小文越来越害怕,于是整个人都蜷缩在被子里,屏住呼吸,生怕怪物或者魔鬼发现了他,把他抓走。  敲门声越来越响了,他大惊失色,一动也不动地埋在被子里,被子里又黑又热,但小文还是不敢把头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与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运用乳突根治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46例中耳炎患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2例,胆脂瘤中耳炎34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乳突根治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分析其听力改善、干耳率、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46例患者术后平均气骨导差为(18.01 9.32)dB,平均气导听阈为(45.26 15.34)dB
甲醇酵母细胞胞内蛋白敦化可以选择使用碱溶方法、离心方法、破壁方法、酸沉方法.主要研究的内容是甲醇酵母细胞胞内蛋白纯化额条件.在研究之后得到以下结果:相比较生物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