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狗、猫等小动物已经不在仅是农村看家护院、抓老鼠的家禽了,它们在现代生活中还有一个代言词“宠物”。它们现在几乎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人群之一。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的成员,会给人带来一样的酸甜苦辣,一样的悲欢离合。可也就是在这背后,给人也同时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狂吠病就是其中的一种,不得不让人防,尤其是小孩子和老年人。
1 狂吠病的简单概述
狂吠病又名恐水症,古称夜咬病或疯狗病,虽然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但至今人们一提到狂吠病依然尤如谈虎色变。因为,狂吠病还是世界上无特效治疗方法、病死率极高的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是属于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多见于食肉动物如狗、猫、狼。
狂吠病毒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抵抗力并不強,一般的消毒药、加热和日光照射都要可以使它失去活力,狂吠病毒对肥皂水等脂溶剂、酸、碱、45%-70%的酒精、福尔马林、碘制剂、新洁尔灭等敏感,但不易被来苏水灭活,磺胺药和抗生素对狂吠病毒无效,所以要正确预防。
狂吠病的主要表现为发烧、头痛、怕风、怕强的光线和声音、恐水,进而发生生身痉挛、四肢抽搐、咽肌痉挛、头背向后仰、牙关紧闭、抽风不止、呼吸困难、多汗流涎等,最终出现肢体瘫痪,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所以当发现有以上状况时应及时到相关医院进行救治。
2 狂吠病流行特点
狂吠病在世界很多国家用均有发生。我国解放后由于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因养狗逐渐增多,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2.1 传染源 发展中国家的狂吠病主要传染源是病吠,人狂吠由病吠传播者约占80~90%,其次为猫和狼,发达国家由于狗狂吠病被控制,野生动物如狐猩、食血蝙蝠、臭鼬和浣熊等逐渐成为重要传染源。患病动物唾液中含有多量的病毒,于发病前数日即具有传染性。隐性感染(元症状带毒)的吠、猫等兽类亦有传染性。
2.2 传播途径 患病动物唾液50%~90%含量狂吠病毒,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病毒自皮肤损伤处进入人体。粘膜也是病毒的重要侵入门户,如眼结合膜被病兽唾液沾污,肛门粘膜被狗触舔等,均可引起发病。也可由染毒唾液污染外环境(石头、树枝等)后,再污染普通创面而传染。此外,亦有经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的报道。
2.3 易感人群 人对狂吠病普遍易感,兽医、动物饲养者与猎手尤易遭感染。被病兽咬伤衙如未进行预防免疫,发病率达15%~60%。一般男性多于女性。冬季发病率低于其他季节。
2.4 流行特征 本病为恒温动物的传染病,公布广泛,国内以家吠密度大的地方多见。本病全年都有发生,但冬季发病率略同。患者以接触这吠或野兽机会多的农村青壮年和儿童居多。
3 狂吠病的预防
3.1 引发疾病和事故的原因
3.1.1 不宜带三个月以前的狗出门。3.1.2 狗食要营养均衡。
3.1.3 准备干净、舒服的狗舍。
3.1.4 能预防的疾病做到完全预防。
3.1.5 保持身体的清洁。
老人总说一句话“不要现上吊现扎耳朵眼”而对于身体也是一样的,不管是人的身体还是动物的身体同样是重要的,兽医们提醒养小动物的人要注意它们的身体健康,不要等到严重的时候在去投医,那样不但危机了小动物的生命,也会传染到自身。
3.2 定期进行疫苗注射
要不定期给狗进行疫苗接种,或不定期便检,以及在蚊子繁多的季节,不给狗喂食预防寄生虫的药。否则一旦得病无挽回的余地。疫苗有以下几种:第一,急性传染病。第二,传染性肝炎。第三,螺旋菌感染。第四,帕路波病毒感染症。第五,寄生虫病。特别要注意在室外饲养的小型狗,在蚊子繁多的季节要给狗喂食预防药,做到防患于未然。只要定期为身边的宠物进行注射疫苗,防止得病,那么人的传染率也会慢慢减少。还要特别见意不要因为一些小的事情,而耽误了自已本身的治疗,而得不偿失。
3.3 不慎被咬应正确处理伤口
被狗咬伤不一定是狂吠病,如果咬伤人的狗不带有狂吠病病毒,即使伤口没有处理也不会得狂吠病。有学者统计发现就是被真正的狂吠或其它疯动物咬伤,且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结果也只有15%-30%的人发病。我国狂吠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吠,一些貌似健康的吠的唾液中可带有病毒,带毒率可达22.4%,也能传播狂吠病。且目前缺乏检测狗是否带病毒的方法,因此,一旦被狗或猫等宠物咬伤或抓伤应该按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处理:
3.3.1 伤口敞开,不要缝合伤口,也不予封闭式包扎。
3.3.2 清洗消毒伤口,清洗前可在咬伤处附近心端缚一止血带,促使血液流出,并用双氧水或20%肥皂水彻底冲洗伤口半小时,接着用生理盐水洗净,再用碘酒、酒精消毒。对被狂吠病动物(包括可疑有病动物)咬伤者,在用上述方法处理后,应再用石炭酸烧灼,继用90%酒精中和剩余的石炭酸。有时根据伤口情况,尚需要切除已坏死和污染的伤口组织。
最后,希望大家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以及周围人的生命。让大家居住在一个舒适的空间内,也给那些所谓的代名词寻找大自然的家。
1 狂吠病的简单概述
狂吠病又名恐水症,古称夜咬病或疯狗病,虽然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但至今人们一提到狂吠病依然尤如谈虎色变。因为,狂吠病还是世界上无特效治疗方法、病死率极高的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是属于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多见于食肉动物如狗、猫、狼。
狂吠病毒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抵抗力并不強,一般的消毒药、加热和日光照射都要可以使它失去活力,狂吠病毒对肥皂水等脂溶剂、酸、碱、45%-70%的酒精、福尔马林、碘制剂、新洁尔灭等敏感,但不易被来苏水灭活,磺胺药和抗生素对狂吠病毒无效,所以要正确预防。
狂吠病的主要表现为发烧、头痛、怕风、怕强的光线和声音、恐水,进而发生生身痉挛、四肢抽搐、咽肌痉挛、头背向后仰、牙关紧闭、抽风不止、呼吸困难、多汗流涎等,最终出现肢体瘫痪,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所以当发现有以上状况时应及时到相关医院进行救治。
2 狂吠病流行特点
狂吠病在世界很多国家用均有发生。我国解放后由于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因养狗逐渐增多,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2.1 传染源 发展中国家的狂吠病主要传染源是病吠,人狂吠由病吠传播者约占80~90%,其次为猫和狼,发达国家由于狗狂吠病被控制,野生动物如狐猩、食血蝙蝠、臭鼬和浣熊等逐渐成为重要传染源。患病动物唾液中含有多量的病毒,于发病前数日即具有传染性。隐性感染(元症状带毒)的吠、猫等兽类亦有传染性。
2.2 传播途径 患病动物唾液50%~90%含量狂吠病毒,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病毒自皮肤损伤处进入人体。粘膜也是病毒的重要侵入门户,如眼结合膜被病兽唾液沾污,肛门粘膜被狗触舔等,均可引起发病。也可由染毒唾液污染外环境(石头、树枝等)后,再污染普通创面而传染。此外,亦有经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的报道。
2.3 易感人群 人对狂吠病普遍易感,兽医、动物饲养者与猎手尤易遭感染。被病兽咬伤衙如未进行预防免疫,发病率达15%~60%。一般男性多于女性。冬季发病率低于其他季节。
2.4 流行特征 本病为恒温动物的传染病,公布广泛,国内以家吠密度大的地方多见。本病全年都有发生,但冬季发病率略同。患者以接触这吠或野兽机会多的农村青壮年和儿童居多。
3 狂吠病的预防
3.1 引发疾病和事故的原因
3.1.1 不宜带三个月以前的狗出门。3.1.2 狗食要营养均衡。
3.1.3 准备干净、舒服的狗舍。
3.1.4 能预防的疾病做到完全预防。
3.1.5 保持身体的清洁。
老人总说一句话“不要现上吊现扎耳朵眼”而对于身体也是一样的,不管是人的身体还是动物的身体同样是重要的,兽医们提醒养小动物的人要注意它们的身体健康,不要等到严重的时候在去投医,那样不但危机了小动物的生命,也会传染到自身。
3.2 定期进行疫苗注射
要不定期给狗进行疫苗接种,或不定期便检,以及在蚊子繁多的季节,不给狗喂食预防寄生虫的药。否则一旦得病无挽回的余地。疫苗有以下几种:第一,急性传染病。第二,传染性肝炎。第三,螺旋菌感染。第四,帕路波病毒感染症。第五,寄生虫病。特别要注意在室外饲养的小型狗,在蚊子繁多的季节要给狗喂食预防药,做到防患于未然。只要定期为身边的宠物进行注射疫苗,防止得病,那么人的传染率也会慢慢减少。还要特别见意不要因为一些小的事情,而耽误了自已本身的治疗,而得不偿失。
3.3 不慎被咬应正确处理伤口
被狗咬伤不一定是狂吠病,如果咬伤人的狗不带有狂吠病病毒,即使伤口没有处理也不会得狂吠病。有学者统计发现就是被真正的狂吠或其它疯动物咬伤,且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结果也只有15%-30%的人发病。我国狂吠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吠,一些貌似健康的吠的唾液中可带有病毒,带毒率可达22.4%,也能传播狂吠病。且目前缺乏检测狗是否带病毒的方法,因此,一旦被狗或猫等宠物咬伤或抓伤应该按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处理:
3.3.1 伤口敞开,不要缝合伤口,也不予封闭式包扎。
3.3.2 清洗消毒伤口,清洗前可在咬伤处附近心端缚一止血带,促使血液流出,并用双氧水或20%肥皂水彻底冲洗伤口半小时,接着用生理盐水洗净,再用碘酒、酒精消毒。对被狂吠病动物(包括可疑有病动物)咬伤者,在用上述方法处理后,应再用石炭酸烧灼,继用90%酒精中和剩余的石炭酸。有时根据伤口情况,尚需要切除已坏死和污染的伤口组织。
最后,希望大家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以及周围人的生命。让大家居住在一个舒适的空间内,也给那些所谓的代名词寻找大自然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