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的启发式教学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aini1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恰当、有效地教学方法是教学意图能否实现的关键。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效果如何,恰当地动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往往起关键作用。历史课堂组织教学中启发是极重要的环节,所以启发式教学对历史教学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改变了历史课从传统的课堂灌输向启发疏导,从知识传授为主到侧重能力培养;其次,如果在教学中很好地运用启发式教学,便能恰到好处地触及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能起到揭示思路、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功效,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也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教学双边活动效果良好,它的重要性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灌输填鸭式的教师),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启发教学的教师)。”
  究竟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呢?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能够充分調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有很大区别。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好启发式教学方法呢?
  
  1 创设历史情境的启发
  
  创设历史情境的启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实物、录像、图表、幻灯等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刻认识历史现象和规律的启发方法。它的功用在于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之打破时空界限,感知“历史的真实”,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使抽象复杂的历史概念和结论具体化、浅显化,易于学生接受、表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 比较的启发
  
  比较启发是通过比较,揭示历史知识的差异,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的方法。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思路活跃,具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满足于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是什么,还要追根溯源,弄清为什么,而比较的启发则能满足学生的这种欲望,它能使学生认识历史事实的共性、特殊性及其规律。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通过比较,促使学生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并能逐渐掌握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正如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说:“教师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千方百计地掌握‘点金术’,而不是只简单地授学生以‘金子’。”如“比较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有哪些异同?”这种比较启发有助于清理易混淆的概念或事物,能理清脉络,达到触类旁通、解疑析难的目的。
  
  3 设疑、激疑的启发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就是学生对于知识“心求迫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急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疑、激疑,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并产生克服困难探求知识的愿望和动力,使学生在解疑、释疑的思维过程中,达到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这便是设疑、激疑启发的作用。但在设疑中,教师应把握住核心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问启之、以问导之,通过设疑、激疑,使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真正做到回归主体,发展主体。如在讲“西安事变”时问:“蒋介石此人该杀不该杀,为什么?”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再问:“1936年日帝步步紧逼侵略中国,民族危急,人民最迫切的要求是什么?”“此时杀蒋会造成什么后果?”“当时逼蒋抗日有否可能?”“中共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是什么?制定的出发点是什么?……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通过自己的思考、解答甚至争论,从而理解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
  
  4 质疑、逆推的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设疑、激疑、释疑的启发,还要注重质疑、逆推的启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设计,展开合理想象,即兴回答问题,向传统的思维定式挑战,打破“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思维定式,启发学生“倒过来”的思维方式,从问题的反面发问,以突出正面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进而揭示历史的本质规律。如“美国政府宣称:‘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决定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说法正确吗?请用史实加以评论。”这种曲折反向提问,从矛盾对立面发问,启迪学生不定向思维,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是培养学生多维思考能力的好方法。
  
  5 联想创新的启发
  
  联想是根据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有相近、相似或相对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一种思考问题方法。它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可比性,去扩展、聚合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如问“张三兴奋地提着一串刀币上街买肉,路遇李四提着一串铲形币去买米…一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区的事情?”显然比起“战国时期货币形态有几种?齐、赵等国货币形态如何?”的问法有趣的多。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择法。以上仅仅是我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一点浅显认识,在教学运用中还要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适时适度地加以运用,达到最佳自学效果,努力培养符合社会、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其他文献
进入新一轮课改以来,合作学习成为小学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但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大多还只是形式上的、表面上的热闹,摆“花架子”、“走过场”,徒有其形而不具其神,甚至只是某些教师用来表演的“道具”,并未实现新课程所提倡的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那么,语文合作学习的实质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语文合作学习从
期刊
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且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期刊
陶行知曾提出:“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小语阅读教学以“动口、动手、动脑”为主线,把主动权让给学生,发挥其聪明才智,发展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1 动口    动口是指学生认真阅读,积极回答。主动提问。它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
期刊
复习课是系统掌握知识、增强记忆以达巩固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初三数学最后3个月是冲刺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引导学生全面有效地复习,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个首要任务。    1 以“教学大纲”和“中考数学指导”为准绳,制定可行的复习计划    复习前,首先研究“大纲”及“指导”,然后再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及重点难点,确定复习的深度与难度,重点与非重点,制定出复习计
期刊
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增进知识,发展技能,应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基于这一目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紧紧抓住学生是教学过程主体这一重要方面展开教学。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决定因素,它必须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才能得以实现,就心理学角度而言学习是学生主动的认知过程,即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把新知识融入到原有知识结构中去,调整扩大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同时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可见实施创新教育是今后教育工作的重点。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义无反顾地担当起这一历史的重任,因此我们应彻底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
期刊
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和挑战,在实际的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在这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中,不但能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也能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获得多元的思维创想。    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要实施合作学习,必须消除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弊端,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教学中的无用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独唱变为师生合唱;使以教为
期刊
课改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大家都在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标,都在认真、积极地实施课程改革,目的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结合《九寨沟》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1 教材处理的创新性    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开放性”和“创新性”是课改的重点。课堂上传统的处理教材的方法已经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在教学法中对
期刊
数学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探索数学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探究、发现的全过程,掌握数学方法,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解题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向学生
期刊
为了贯彻落实“州宣字[2009]7号明电”要求,掌握我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基本情况,切实加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县委宣传部及时组成3人调查组,对基层文化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走访等形式,重点调研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征求乡(镇)、街道(社区)、村干部和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下,对如何壮大基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