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数字化社会的发展,数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帮助人们认识身边事物的同时,更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它为学生学习更全面的数学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通过体验感悟、动手实践、游戏活动、估算等方式,全面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数学;数感;任务
数感是一种主动的、自动化形成的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它是进行计算的基础,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数感一般是在理解数的基础之上,运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在实际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选择适当的算法,得出结果,并对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的一个完整过程。因此得知,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学习数学课程的基础环节,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创造学习数感的条件,让学生能在具体问题中,体验数量之间的关系,促进数感的发展及数学素养的提高。
一、在生活感悟中培养数感
教学要关注从现实情景抽象出数的过程,例如从具体的2匹马、3棵树、2头牛,把具体单位和数量的含义去掉,抽象为2这个数。反过来,2还可以表示任何具有2这个数量特征的事物,例如2支铅笔、2个人等,随着教学深入,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数的丰富含义,比如计数是数、数量的数、度量的数和计算的数。
又如,“瞧,你家的房子真大,差不多要125平方米吧!”“今天的天气太热了,都达到36摄氏度了。”再如,当除法还没有学的时候,小孩为了公平分物,都知道一个一个地分,这些都表示对数有了一定的概念。像这种把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形成数物对应的思想,就是一种数感。
二、在动手实践中培养数感
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记忆与模仿,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互助合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活动实践,让学生在脑海中将知识进一步巩固,这样才能真正感悟数学知识,增强数感。
例如,认识米、厘米等基础单位后,教师可以利用卷尺,带着学生丈量课桌的长度,或者组织学生两两一组,丈量黑板的长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实践深刻理解长度的含义,还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丈量方法,为后面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又如,教学“长度单位”时,可以组织学生去操场跑一跑50米、100米,测量一下实际距离,加深学生理解。学习质量单位时,开展掂一掂、称一称活动,提升课堂趣味感,让学生体验1g和1kg物体的实际重量,利用自身实践经验,增强学生数感。
三、在游戏活动中培养数感
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尤其是小学生,还处于好动、好玩时期,对新鲜事物抱有一定的好奇心,过了新鲜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采用游戏的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无疑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一种方式。以游戏形式开展教学,快乐且富有成效,学生易于接受。例如,学习九九乘法表时,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教师可以利用“算24点”的方式,拿出纸牌,从中随机抽取4张,组织3组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来,让学生将 、-、×、÷运用其中,得出24的结果,按照学生计算出正确结果的先后顺序,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游戏,加深学生对数字的理解,让其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字的大小关系,灵活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四、在估算中培养数感
估算既能解决现实问題,又能培养学生数感,相对于精确计算,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更为广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措施。与计算有关的课程,一般都是先估算得数大约是多少,再计算实际结果。虽然估算教学单独出现在教材中的次数很少,但在实际生活中不可缺少,并且随处可见。由此看来,教师在数学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掌握精确的计算方法外,还应让学生培养一定的估算能力,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能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促进数感的进一步形成。
例如,教师可以在开展估算课程的时候,多带一些道具,例如本子、笔及粉笔,将其价格告诉学生,学生不需要计算,直接估算出50本本子、50支笔和50支粉笔的总价,最先算出的学生,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让学生能将估算运用到实际运算中,培养数感。
综上所述,数感的培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具体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任务落实到教学过程中,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体验现实,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培养数感的同时,更帮助其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宗浪.关注体验,培养学生的数感[J].新课程:小学,2014(2):65.
[2]赵小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8):69-71.
?誗编辑 马燕萍
关键词:数学;数感;任务
数感是一种主动的、自动化形成的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它是进行计算的基础,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数感一般是在理解数的基础之上,运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在实际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选择适当的算法,得出结果,并对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的一个完整过程。因此得知,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学习数学课程的基础环节,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创造学习数感的条件,让学生能在具体问题中,体验数量之间的关系,促进数感的发展及数学素养的提高。
一、在生活感悟中培养数感
教学要关注从现实情景抽象出数的过程,例如从具体的2匹马、3棵树、2头牛,把具体单位和数量的含义去掉,抽象为2这个数。反过来,2还可以表示任何具有2这个数量特征的事物,例如2支铅笔、2个人等,随着教学深入,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数的丰富含义,比如计数是数、数量的数、度量的数和计算的数。
又如,“瞧,你家的房子真大,差不多要125平方米吧!”“今天的天气太热了,都达到36摄氏度了。”再如,当除法还没有学的时候,小孩为了公平分物,都知道一个一个地分,这些都表示对数有了一定的概念。像这种把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形成数物对应的思想,就是一种数感。
二、在动手实践中培养数感
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记忆与模仿,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互助合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活动实践,让学生在脑海中将知识进一步巩固,这样才能真正感悟数学知识,增强数感。
例如,认识米、厘米等基础单位后,教师可以利用卷尺,带着学生丈量课桌的长度,或者组织学生两两一组,丈量黑板的长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实践深刻理解长度的含义,还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丈量方法,为后面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又如,教学“长度单位”时,可以组织学生去操场跑一跑50米、100米,测量一下实际距离,加深学生理解。学习质量单位时,开展掂一掂、称一称活动,提升课堂趣味感,让学生体验1g和1kg物体的实际重量,利用自身实践经验,增强学生数感。
三、在游戏活动中培养数感
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尤其是小学生,还处于好动、好玩时期,对新鲜事物抱有一定的好奇心,过了新鲜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采用游戏的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无疑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一种方式。以游戏形式开展教学,快乐且富有成效,学生易于接受。例如,学习九九乘法表时,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教师可以利用“算24点”的方式,拿出纸牌,从中随机抽取4张,组织3组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来,让学生将 、-、×、÷运用其中,得出24的结果,按照学生计算出正确结果的先后顺序,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游戏,加深学生对数字的理解,让其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字的大小关系,灵活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四、在估算中培养数感
估算既能解决现实问題,又能培养学生数感,相对于精确计算,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更为广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措施。与计算有关的课程,一般都是先估算得数大约是多少,再计算实际结果。虽然估算教学单独出现在教材中的次数很少,但在实际生活中不可缺少,并且随处可见。由此看来,教师在数学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掌握精确的计算方法外,还应让学生培养一定的估算能力,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能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促进数感的进一步形成。
例如,教师可以在开展估算课程的时候,多带一些道具,例如本子、笔及粉笔,将其价格告诉学生,学生不需要计算,直接估算出50本本子、50支笔和50支粉笔的总价,最先算出的学生,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让学生能将估算运用到实际运算中,培养数感。
综上所述,数感的培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具体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任务落实到教学过程中,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体验现实,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培养数感的同时,更帮助其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宗浪.关注体验,培养学生的数感[J].新课程:小学,2014(2):65.
[2]赵小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8):69-71.
?誗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