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是人们对于语言的了解、认识、掌握和使用的感觉。它得自父母遗传的先天基础,也是人的一种天赋。但天赋只能给人一种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化成为现实性,就必须经过后天语言环境的熏陶和语言实践的培养,来开发学生语言方面的潜能,激活学生的灵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一、从诵读中培养语感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最丰富的语言,教学中鼓励学生读背一些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具有直觉性的特征。这种直觉感受最有效的培养途径就是大量反复的诵读吟咏训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际上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口说作者的话,学作者的语言,学作者的遣词造句,学作者的神气、音韵,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大量的朗读,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其中蕴藏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学生对课文中准确优美的词语、生动鲜明的语感、奇特严谨的结构,都能留下一定的印象。
  二、从品味中领悟语感
  语感是建立在一定语言内容基础上的。因此,要注意在教学内容的挖掘上下功夫,使学生领悟语感。一篇优秀的文章,人物形象的确定、作品意境的深邃、景物描写的形象,都源自文字表达精要、贴切、形象。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对重要的字义、文句、修辞手法等进行比较、归纳、细细品味。这样,学生的语感才会不断增强。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一句,作者为什么用“伏”而不用“停”、“叮”等词呢?揣摩比较之后,会发现“伏”不仅与前面的“肥胖”相照应,而且给人一种胖嘟嘟、沉甸甸的憨态美,富有情趣,给读者造成一种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使人产生联想,得到美的感受。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体味作品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怀。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单是从题材与描写手法看,并没有特别之处,但是作者通过往返铁道、攀爬月台买桔子的艰难形象,透露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怜与依恋,而儿子的内疚、自责,对父亲的感激、哀怜,在字里行间都表露无遗,再加上当时的生活背景、当事人的种种遭遇,更为父子离别增添了一份惆怅。教学中,要使其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
  三、从情境中深化语感
  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意或语外之意的高情远韵和“可解不可解”之意,这种语感才是最敏锐、最深切的。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想象与联想,对于这种最敏锐、最深切的语感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由于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理性思维的参与,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离不开学生的悟性。因此,我就积极创设语感情境,让学生学会分析、琢磨,从而实现对语言的准确领悟。
  领悟的最佳方法是“熟读精思,分析琢磨”。在诗歌单元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熟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推敲,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心用情去体验、去感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揣摩作者的思路、情感。我舍得花时间,学会耐心地等待,热情地唤醒,巧妙地点拨,使学生由浅入深,从迷茫走到开朗再到顿悟。分析的最佳方法是思考。思考越深入,领悟越深切,久之,则诗歌中所蕴含的“玄机”就会通过有血有肉的语言从学生的口中传出来。这样,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进一步锻炼。
  四、丰富课外活动,强化语感
  语感的培养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以外,还可以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口述新闻或社会焦点问题,既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又开阔学生的视野;开辩论会来培养多说的习惯,有条件的进行报刊资料剪辑,积累资料等等。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强化语感。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一个较为漫长而又细致的工程。只有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重视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并施之以有效的语言训练方法,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有声有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而又和谐地统一起来,使学生终身受益。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全意去爱每一个学生。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后进生的教育已成为当前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大家都知道,后进生心理素质脆弱,以自我为中心情绪波动明显,自我控制力较差,当情绪失控时就容易转化为各种攻击行为,如拉帮结派、打群架等。  他们文化基础薄弱,心存自卑,对未来悲观迷惘,但渴望得到同学、老师、家长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已经“退居二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而不再是以前的在教师面前洗耳恭听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已经成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在,我就如何搞好班级管理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发挥无穷的榜样作用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在教育活动中也可谓是真知灼见。孩子们善于模仿,可塑性十分强。
期刊
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是6、7岁—11、12岁的儿童,工作非常繁重。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每位班主任的心愿。那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班主任呢?现谈一谈我做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小学生的“向师性”、“模仿性”较强,在学校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他们最亲近和崇拜的人,班主任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对于班主任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苦于口语训练难,一提到口语训练就无从着手,口语训练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可是口语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又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发展合作交流。  口语训练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
期刊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可是,作文却又是让学生和老师都非常头疼的事,学生怕写,教师怕改。教师希望有人能发明一台批改作文的机器,学生更是谈“写”色变。难怪学生会有戏言:学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然而,无论怎么难、怎么怕,我们总是要面对。在短短的复习时间里,我们该如何去抓好写作的复习呢?写作不是几天几月的功夫,我们无法让学生在短短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的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的教学目的是否完满实现、语文教学要求能否全面达成,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必须改进阅读教学的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本文仅从讲读法、讨论法、提问法三个方面阐述实习期间的一些感受。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方法指导 能力养成 自能读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其中阅读教学方
期刊
许多中学生对写作文都有一种畏惧心理,怕写作文,无素材可写,写不出美好的词句。这些畏难情绪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就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一、从阅读中引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词语,这是写作教学的最好范文。课文中的文章大多出自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条理清楚,语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农村中学来讲,作文教学有着严重的局限性,作文课上教师没谱,学生头疼,花费时间多、效率差。下面,笔者就这一现状谈几点解决问题的看法。  一、教师应改变作文教学观点  1、教师应该有明确的计划。这一学期训练的是议论文、记叙文还是说明文,是一周写一次还是两周写一次,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怎样训练等都要有明确的计划。  2、要注重作
期刊
有人说:“小学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却担负着世界上最重要的责任。”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成长的领路人,他所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他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仅是无字之书,也是无言之教。班主任应当注意以完美的形象来教育和影响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风、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是我们每个班主任的渴望。那么,怎样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呢?  一、
期刊
中国早教之父冯德全教授曾经这样说:“人的成长和种庄稼一样,是有时节的,一旦错过,就错过了一生。”如果一个人在小学时代,写作兴趣、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就会影响他以后的书面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发现,小学阶段写作兴趣培养的最佳时间,往往是1-2年级,如果学生在低年级没有写话的兴趣,到中高段的写作能力就不会很好。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低段写话教学,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二年级写话目标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