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书是前NASA天体物理学家珍妮·卡维洛斯对《星球大战》中各种科幻元素是否可以变为现实进行的一场科学畅想。她能把复杂的物理概念,如量子力学,虫洞,相对论等讲解得有趣而易于理解,她用最通俗的语言,向读者解释了那些科幻与科学相互交叉的前沿知识,比如:星际旅行、具有思想和情感的机器人、可供人类居住的地外行星、奇异的智能生命形式、高科技武器和宇宙飞船等。
在地球上,我们眼前有各种各样的生命———有叶子的生命体、有翅膀的生命体、有爪子的生命体、有蹼的生命体、有喙的生命体、有触角的生命体、有角的生命体、有刺的生命体、有鳞的生命体、有毛的生命体、有尖牙的生命体、有壳的生命体或是有黏液的生命体。生命体通过孢子、种子、分裂、互相交配、自体交配的方式繁衍。有的生命体住在其他生命体中;有的生命体依附在其他生命体外部生存;有的生活在水、空气、岩石、泥土、血液、稀泥中。在我们行星的历史中,存在过数亿种不同的物种,柯利弗德·皮寇弗博士说:“当我盯着长相惊人的甲壳类生物、湿软有触角的水母、怪异的雌雄同体蠕虫、黏糊糊的菌类这些比科幻小说作者狂野的想象更加复杂的生物时,我知道上帝是有幽默感的,我们将在宇宙中其他生命形式上看到他的幽默感。”
鉴于在我们这一个星球上就有如此多种多样的生物,外星人不太可能恰好有人类的特征和形态。《星球大战》中许多外星人都有人类的普遍形态,有两只干活的手、两条走路的腿、有长着感觉器官的脸,比如尤达大师、贾瓦人、沙人、加·加·宾克斯、万帕冰兽、格里多、阿克巴上将、云城的乌格瑙特人、蜥蜴赏金猎人博斯克、头上长触角的比布·福图纳、歌手西·斯努特尔斯、兰多的副驾驶尼恩·农布、丘巴卡、伊沃克人、酒吧乐队,和电影中其他各种各样的外星人。
然而《星球大战》也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没有人类特征的外星人,比其他的科幻电影提供了更广泛的外星人类型,比如班萨、汤汤、沙蛇、沙拉克、赫特人、湿背蜥、迈诺克、太空蛞蝓等等。因此人们觉得《星球大战》十分真实、独特、具有生命力。加来道雄(MichioKaku)博士是纽约城市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也是《超越时空》(Hyperspace)和《幻想》(Visions)的作者,他对此表示同意,说:“在《星球大战》中,外星人看起来不再和我们一样。他们尝试使外星人有不同的外形结构。从这个角度说,《星球大战》比我见过的一些东西更加真实。”但是这是外星生命真实的样子吗?
我们将来可能遇到的外星生命最有可能和地球细菌相似。38.5亿年前,地球上最先出现了细菌,在接下来的几十亿年里,细菌一直是地球上唯一的生命类型。直到10亿年前,多细胞生物才出现。6亿年前动物开始进化,仅在不久之前,地球上的物种才丰富起来。虽然现在地球上复杂的生命形式很普遍,但是细菌依旧占据了我们行星上生命的绝大多数。斯蒂芬博士认为我们在宇宙中寻找的原始和复杂生命形式有着相同的比例。“我认为我们未来会找到的行星和卫星,上面的许多生命才刚刚起步,甚至是类似于细菌的东西。”所以我们有可能遇见许多有原始生命形式的行星,和较少拥有复杂生命的行星。贾科斯基博士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地球生物花了30亿年的时间才从单一细胞生命体发展出了多细胞复杂生命体。这意味着那不是一个偶然事件。10亿年前复杂生命体刚一出现,地球就经历了迅速的生命多样性爆炸。一旦复杂的生命发展起来了,惊人的多样性就可能出现。”这样复杂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呢?
为了弄清楚外星生命可能的样子,思考一下地球生命是如何发展成我们现在这副模样是很有用的。物种通过进化被创造出来。如果变异恰好是有利的,可以帮助生命体在其特有的环境中生存,这种变异就有可能会遗传下去,传递到后代身上。如果变异是有害的,生命体可能就会在有繁殖机会之前死亡,这样变异就会从基因库中消失。
进化不论是在基因方面还是生态方面,都包含了许多偶然情况。贾科斯基博士称这些偶然情况为“历史的意外”。变异的发生可以使鱼更加适应它所生存的小池塘。但它恰好生在干旱的一年,在它有机会繁殖之前,池塘干了,鱼死了,所以变异就没有被传下去。同一时候,另外一条鱼出生了,它身上的变异使它不是那么适应小池塘。正常情况下,之前那条鱼会把这条鱼当早餐吃了。但是因为池塘干涸了,第二条鱼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在池塘外生存下来,这段时间足够它翻滚到几英尺之外没有干涸的更大的湖中。这条能在池塘和陆地之间移动的奇怪的鱼就可以生存和繁殖,也许成了所有脊椎动物,包括人类的祖先。但如果那一年多雨,并不干旱,这条鱼就不能存活下来,生物进化的方向就会改变。
方舟子(科普作家):
一般人有个误解,以为人类是进化的顶端,是进化的目的,是生物进化的必然结果。因此就以为,如果有“外星人”的话,其形态必然与人类相似。且不说那些可能存在智能生物的星球,其进化、生存环境可能与地球非常不同,即使与地球相似,也不可能进化出和人类相似的智能生物。甚至,把地球上的生物进化历程倒转,从头再来一遍,也不会再进化出人类。
这是因为人类的出现并不是生物进化的必然结果,而是跟其他生物一样,是无数次偶然事件的结果。如果在寒武纪的物种大爆发中,最初的弱小脊椎动物没能幸存下来,则今天或许根本不会有脊椎动物,当然也就不会有人类。如果一种不起眼的鱼类不在鱼鳍中长出了骨头,则脊椎动物或许根本不可能登上陆地,当然也不会有人类。如果不是一个像小行星撞地球这样的偶然事件导致恐龙的灭绝,则小小的哺乳动物可能根本没有机会主宰地球,不会利用恐龙灭绝遗留下的生态空间进化出多姿多彩的哺乳动物物种,也不会有人类。而如果在大约500万年前非洲大草原的气候不变干燥,迫使南方古猿的祖先放弃森林生活下地直立行走,则所谓的人类也许不过是另一类猩猩。地球上产生生命也许是必然的,进化出智能生物也许也有很大的可能性,但进化出人类这个样子的智能生物却是十分偶然的。我们人类不过是进化的偶然产物。
在地球上,我们眼前有各种各样的生命———有叶子的生命体、有翅膀的生命体、有爪子的生命体、有蹼的生命体、有喙的生命体、有触角的生命体、有角的生命体、有刺的生命体、有鳞的生命体、有毛的生命体、有尖牙的生命体、有壳的生命体或是有黏液的生命体。生命体通过孢子、种子、分裂、互相交配、自体交配的方式繁衍。有的生命体住在其他生命体中;有的生命体依附在其他生命体外部生存;有的生活在水、空气、岩石、泥土、血液、稀泥中。在我们行星的历史中,存在过数亿种不同的物种,柯利弗德·皮寇弗博士说:“当我盯着长相惊人的甲壳类生物、湿软有触角的水母、怪异的雌雄同体蠕虫、黏糊糊的菌类这些比科幻小说作者狂野的想象更加复杂的生物时,我知道上帝是有幽默感的,我们将在宇宙中其他生命形式上看到他的幽默感。”
鉴于在我们这一个星球上就有如此多种多样的生物,外星人不太可能恰好有人类的特征和形态。《星球大战》中许多外星人都有人类的普遍形态,有两只干活的手、两条走路的腿、有长着感觉器官的脸,比如尤达大师、贾瓦人、沙人、加·加·宾克斯、万帕冰兽、格里多、阿克巴上将、云城的乌格瑙特人、蜥蜴赏金猎人博斯克、头上长触角的比布·福图纳、歌手西·斯努特尔斯、兰多的副驾驶尼恩·农布、丘巴卡、伊沃克人、酒吧乐队,和电影中其他各种各样的外星人。
然而《星球大战》也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没有人类特征的外星人,比其他的科幻电影提供了更广泛的外星人类型,比如班萨、汤汤、沙蛇、沙拉克、赫特人、湿背蜥、迈诺克、太空蛞蝓等等。因此人们觉得《星球大战》十分真实、独特、具有生命力。加来道雄(MichioKaku)博士是纽约城市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也是《超越时空》(Hyperspace)和《幻想》(Visions)的作者,他对此表示同意,说:“在《星球大战》中,外星人看起来不再和我们一样。他们尝试使外星人有不同的外形结构。从这个角度说,《星球大战》比我见过的一些东西更加真实。”但是这是外星生命真实的样子吗?
我们将来可能遇到的外星生命最有可能和地球细菌相似。38.5亿年前,地球上最先出现了细菌,在接下来的几十亿年里,细菌一直是地球上唯一的生命类型。直到10亿年前,多细胞生物才出现。6亿年前动物开始进化,仅在不久之前,地球上的物种才丰富起来。虽然现在地球上复杂的生命形式很普遍,但是细菌依旧占据了我们行星上生命的绝大多数。斯蒂芬博士认为我们在宇宙中寻找的原始和复杂生命形式有着相同的比例。“我认为我们未来会找到的行星和卫星,上面的许多生命才刚刚起步,甚至是类似于细菌的东西。”所以我们有可能遇见许多有原始生命形式的行星,和较少拥有复杂生命的行星。贾科斯基博士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地球生物花了30亿年的时间才从单一细胞生命体发展出了多细胞复杂生命体。这意味着那不是一个偶然事件。10亿年前复杂生命体刚一出现,地球就经历了迅速的生命多样性爆炸。一旦复杂的生命发展起来了,惊人的多样性就可能出现。”这样复杂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呢?
为了弄清楚外星生命可能的样子,思考一下地球生命是如何发展成我们现在这副模样是很有用的。物种通过进化被创造出来。如果变异恰好是有利的,可以帮助生命体在其特有的环境中生存,这种变异就有可能会遗传下去,传递到后代身上。如果变异是有害的,生命体可能就会在有繁殖机会之前死亡,这样变异就会从基因库中消失。
进化不论是在基因方面还是生态方面,都包含了许多偶然情况。贾科斯基博士称这些偶然情况为“历史的意外”。变异的发生可以使鱼更加适应它所生存的小池塘。但它恰好生在干旱的一年,在它有机会繁殖之前,池塘干了,鱼死了,所以变异就没有被传下去。同一时候,另外一条鱼出生了,它身上的变异使它不是那么适应小池塘。正常情况下,之前那条鱼会把这条鱼当早餐吃了。但是因为池塘干涸了,第二条鱼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在池塘外生存下来,这段时间足够它翻滚到几英尺之外没有干涸的更大的湖中。这条能在池塘和陆地之间移动的奇怪的鱼就可以生存和繁殖,也许成了所有脊椎动物,包括人类的祖先。但如果那一年多雨,并不干旱,这条鱼就不能存活下来,生物进化的方向就会改变。
方舟子(科普作家):
一般人有个误解,以为人类是进化的顶端,是进化的目的,是生物进化的必然结果。因此就以为,如果有“外星人”的话,其形态必然与人类相似。且不说那些可能存在智能生物的星球,其进化、生存环境可能与地球非常不同,即使与地球相似,也不可能进化出和人类相似的智能生物。甚至,把地球上的生物进化历程倒转,从头再来一遍,也不会再进化出人类。
这是因为人类的出现并不是生物进化的必然结果,而是跟其他生物一样,是无数次偶然事件的结果。如果在寒武纪的物种大爆发中,最初的弱小脊椎动物没能幸存下来,则今天或许根本不会有脊椎动物,当然也就不会有人类。如果一种不起眼的鱼类不在鱼鳍中长出了骨头,则脊椎动物或许根本不可能登上陆地,当然也不会有人类。如果不是一个像小行星撞地球这样的偶然事件导致恐龙的灭绝,则小小的哺乳动物可能根本没有机会主宰地球,不会利用恐龙灭绝遗留下的生态空间进化出多姿多彩的哺乳动物物种,也不会有人类。而如果在大约500万年前非洲大草原的气候不变干燥,迫使南方古猿的祖先放弃森林生活下地直立行走,则所谓的人类也许不过是另一类猩猩。地球上产生生命也许是必然的,进化出智能生物也许也有很大的可能性,但进化出人类这个样子的智能生物却是十分偶然的。我们人类不过是进化的偶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