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材料及其量子点在分离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来源 :分析测试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QINXIAOTI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维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材料,具有原子尺寸、机械强度优异、比表面积大、表面化学丰富以及物理、化学稳定性良好等特性,引起了分离科学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中以石墨烯为典型代表。随着对石墨烯材料的广泛研究,相继发展了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TMDs)、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金属有机框架(MOFs)、共价有机骨架(COFs)、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或碳氮化物(MXene)、六方氮化硼(h-BN)等多种新兴二维材料。该文介绍并讨论了二维材料及其量子点的特点及应用,重点介绍了二维材料及其量子点在膜分离、固相萃取/固
其他文献
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所面临的根本性地域环境问题之一,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是一种与脆弱生态背景和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土地退化过程,而土壤退化是土地退化的核心部分。本研究采集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砂岩黄壤剖面和石灰土剖面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剖面样品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碳酸盐含量和土壤碳酸盐δ~(13)C。结果表明,砂岩黄壤和石灰土碳酸盐含量在剖面上的分布存在差异,黑色石灰
该研究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水中超声1.5 h后,将复合物SDBS-MWCNTs修饰至玻碳电极(GCE)表面,构建了用于检测萘乙酸的SDBS-MWCNTs/GCE电化学传感器。利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考察了萘乙酸(NAA)在该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并考察了SDBS浓度、SDBS-MWCNTs滴涂量及缓冲液pH值对萘乙酸信号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0.5 mg/mL SDBS,5μL SDBSMWCNTs,pH 6.0),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不同浓度NA
环境中的振动、电场与磁场等干扰常使扫描电镜图像产生锯齿形毛刺。本文研究了锯齿形毛刺的规律,从调节扫描速度与扫描角度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抑制与消除。研究发现,锯齿形毛刺对图像的影响程度随着工作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增大而增大,而扫描速度不同时,锯齿图形的波长不同、波幅一致;锯齿图形由电子束扫描与样品振动共同引起,当扫描速度为振动半周期的整数倍时可消除锯齿,据此理论在不同扫描速度下获取图像发现扫描速度为18.8μs及其整数倍时,可消除本台电镜图像上的锯齿形毛刺;通过调节扫描角度,使长条形结构的长度方向与扫描方向水平时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参数弹性模量值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选取乳腺癌患者240例,给予SWE检查,均接受手术切除和腋窝淋巴结(ALN)切除术。ALN阳性组SWE图像呈硬化征、黑洞征、病灶弹性分布不均匀、病灶内部不均匀异常彩色、彩色硬度色谱呈红色的比例明显高于ALN阴性组(P<0.05);ALN阳性组病灶弹性模量值最大值(Emax)、弹性模量值平均值(Emean)、标准差(SD)和弹性模量平均值比值(Eratio
该文采用Fe3O4纳米材料、1,3,5-三甲基间苯三酚(Tp)和联苯胺(BD),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Fe3O4@COF(TpBD)复合材料,并以其作为吸附剂,建立了一种磁固相萃取联合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样品中卡维地洛(CAR)的新方法。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振动样品磁强仪(VSM)及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等测试手段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对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萃取时
该文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含苯扎氯铵的化妆品中α-氯甲苯的测定方法。首先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剖析苯扎氯铵热分解产物的成分,确证了苯扎氯铵类化合物在气相进样口会分解产生α-氯甲苯。采用气液平衡的顶空进样方式,并通过优化顶空进样参数、色谱分离和质谱测定条件,建立了一种化妆品中α-氯甲苯的新型分析方法。选择顶空平衡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0℃和30 min,样品于顶空瓶中用8 mL水和1.0g氯化钠分散,以HP-INNOWax色谱柱(60 m×0.25 mm×0.25μm)分离,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
该文研究了辅酶Q10在玻碳电极上的吸附伏安电化学行为,该吸附作用提供了提高测定灵敏度的途径。选择辅酶Q10溶解时的超声时间、测定温度、电解质溶剂的配比(甲醇∶乙醇)作为优化条件,使用响应面软件的Box-Behnken设计方案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条件优化,所得条件为:辅酶Q10溶解的超声时间为1 min 50 s、测定温度为25℃、电解质溶剂配比为1.1∶1的甲醇-乙醇。上述优化条件下,经25 min吸附预富集,其伏安电流响应对辅酶Q10的测定线性范围为0.025~25.0μmol/L,线性方程为:I=
采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LC-TOF MS)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的肝匀浆液进行代谢谱分析,并利用模式识别挖掘潜在生物标志物以探索发病机制。采用反相色谱(RPLC)和亲水作用色谱(HILIC)两种模式分离肝匀浆液中的内源性代谢产物。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数据分析,结合标准品与数据库比对、二级质谱裂解规律对内源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对照组在RPLC和HILIC两种分离模式下均有良好的区分。与对照组相比,在高脂血症组的金黄地鼠肝脏中鉴定出16种差异代谢物,其涉及的
以对三氟甲基苯胺为起始原料,制备了一种部分氟化的表面活性剂CF-S,测定其紫外吸收光谱,研究其光异构化。测定CF-S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相应的物化参数,并与不含氟的表面活性剂CH-S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发现,CF-S的表面活性明显强于CH-S的表面活性。在紫外光激发后,CF-S的cmc和γcmc增大,Гmax减小,Amin变大。CF-S对石英的润湿性能测试显示,含氟的表面活性剂能提高石英表面的疏水性。紫外光的照射使CF-S在石英表面的接触角
吲哚菁绿(ICG)是一种阳离子型花菁类染料,具有毒性低、亲和力高、荧光发射位于近红外区等优点。因此,作为一种可临床使用的近红外有机荧光染料,其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疾病诊断等领域。本文从吲哚菁绿的临床应用和肿瘤诊断治疗展开论述,通过实例全面介绍ICG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