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对于促进历史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初中教材是通史体例,知识系统性不强,基础知识较少,叙述方式较为单一,语言相对通俗易懂,趣味性与直观性也较强;而高中历史教材的模块则使用专题性的体例,教材的内容有着学术性与专题性的特征,抽象思维要求较高,本文从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角度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 衔接
近年来,在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之下,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问题也逐渐的凸显出来,初中教材是通史体例,知识系统性不强,基础知识较少,叙述方式较为单一,语言相对通俗易懂,趣味性与直观性也较强;而高中历史教材的模块则使用专题性的体例,教材的内容有着学术性与专题性的特征,抽象思维要求较高,因此,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呢?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衔接
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变化和发展是学生了解历史科学的显性成果,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其中的“知识”就是教材与教师传授的历史知识以及对这些历史知识进行整理、解释与评价的过程;“技能”则是利用书面或者口头形式重复这些“知识”的过程,在初中与高中历史教材的衔接中,要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之间的衔接。
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实现设置好知识与技能目标,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为:了解“秦始皇”的来历、郡县制的相关知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关于秦统一中国后实施的政策,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涉猎过,而秦始皇也是现阶段下影视剧中塑造较多的人物,但是依然有很多学生分不清楚影视剧与历史之间的差异,而在初中阶段,学生没有接触过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影响,也没有辩证评判史实的能力,而本课的理论知识较强,更加注重学生辩证评判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应该将重点放置在学生辩证能力的培养上,充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堂课的技能培养目标就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内容:
重要概念的传授、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背景与结构、秦朝政府组织权利分配与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衔接
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变化、发展程度等等,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其“过程”就是让学生在简化与概括的条件下,确认史实,了解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任务评价的正确顺序。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很多,有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概括、描述、演示和推理完成,有的内容则可以由教师进行指导,学生探究的形式完成,这种形式包括参观考察、图书阅读、文献查阅、调查访问、课题探究等等,此外,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集体进行、独立思考等形式进行。过程与教学方法的衔接十分的重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因材施教、因课而论,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出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已经接触过本堂课的基本内容,但是对于从汉朝到元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并不是很了解,对于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也知之甚少,对于专制制度之间的连接与比较能力也较差。在学习情绪方面,学生大多对具体的历史知识较感兴趣,但是对于政策、制度、措施的原因分析方面普遍不感兴趣。考虑到上述的情况,教师可以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入教学过程中,将谈话法、动态图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与研读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历史资料的处理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衔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历史教学的特征而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将初中历史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高中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效果。
在“明清君主专制加强”这一课的教学中,高中与初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不同,高中阶段要求学生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情况、君主专制制度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初中阶段则要求学生了解明清两个朝代进行专制统治的特征。关于明清两朝的影视作品较多,学生对于这一阶段历史的学习兴趣大多停留在感性层次中,为此,教师则需要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变化情况呈现给学生,并为后续的《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好坚实的教学基础,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对比,通过横向对照,让学生了解君主专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让学生可以明确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能够巩固多民族封建国家,但是也会阻碍我国社会的进步,让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转折阶段,不仅是学生人生的抉择阶段,也是思维的成熟阶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必须要做好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為此,教师必须要充分的了解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的教学目标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代勇.初中历史教学要有整体观——从高中看初中历史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04).
[2]袁尔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J].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8(01).
[3]周道贵. 举步维艰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是“带着镣铐跳舞”——从我市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谈起[K].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12).
[4]张树晨.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高中历史衔接探究[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5) .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 衔接
近年来,在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之下,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问题也逐渐的凸显出来,初中教材是通史体例,知识系统性不强,基础知识较少,叙述方式较为单一,语言相对通俗易懂,趣味性与直观性也较强;而高中历史教材的模块则使用专题性的体例,教材的内容有着学术性与专题性的特征,抽象思维要求较高,因此,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呢?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衔接
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变化和发展是学生了解历史科学的显性成果,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其中的“知识”就是教材与教师传授的历史知识以及对这些历史知识进行整理、解释与评价的过程;“技能”则是利用书面或者口头形式重复这些“知识”的过程,在初中与高中历史教材的衔接中,要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之间的衔接。
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实现设置好知识与技能目标,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为:了解“秦始皇”的来历、郡县制的相关知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关于秦统一中国后实施的政策,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涉猎过,而秦始皇也是现阶段下影视剧中塑造较多的人物,但是依然有很多学生分不清楚影视剧与历史之间的差异,而在初中阶段,学生没有接触过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影响,也没有辩证评判史实的能力,而本课的理论知识较强,更加注重学生辩证评判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应该将重点放置在学生辩证能力的培养上,充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堂课的技能培养目标就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内容:
重要概念的传授、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背景与结构、秦朝政府组织权利分配与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衔接
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变化、发展程度等等,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其“过程”就是让学生在简化与概括的条件下,确认史实,了解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任务评价的正确顺序。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很多,有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概括、描述、演示和推理完成,有的内容则可以由教师进行指导,学生探究的形式完成,这种形式包括参观考察、图书阅读、文献查阅、调查访问、课题探究等等,此外,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集体进行、独立思考等形式进行。过程与教学方法的衔接十分的重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因材施教、因课而论,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出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已经接触过本堂课的基本内容,但是对于从汉朝到元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并不是很了解,对于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也知之甚少,对于专制制度之间的连接与比较能力也较差。在学习情绪方面,学生大多对具体的历史知识较感兴趣,但是对于政策、制度、措施的原因分析方面普遍不感兴趣。考虑到上述的情况,教师可以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入教学过程中,将谈话法、动态图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与研读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历史资料的处理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衔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历史教学的特征而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将初中历史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高中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效果。
在“明清君主专制加强”这一课的教学中,高中与初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不同,高中阶段要求学生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情况、君主专制制度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初中阶段则要求学生了解明清两个朝代进行专制统治的特征。关于明清两朝的影视作品较多,学生对于这一阶段历史的学习兴趣大多停留在感性层次中,为此,教师则需要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变化情况呈现给学生,并为后续的《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好坚实的教学基础,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对比,通过横向对照,让学生了解君主专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让学生可以明确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能够巩固多民族封建国家,但是也会阻碍我国社会的进步,让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转折阶段,不仅是学生人生的抉择阶段,也是思维的成熟阶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必须要做好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為此,教师必须要充分的了解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的教学目标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代勇.初中历史教学要有整体观——从高中看初中历史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04).
[2]袁尔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J].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8(01).
[3]周道贵. 举步维艰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是“带着镣铐跳舞”——从我市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谈起[K].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12).
[4]张树晨.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高中历史衔接探究[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5) .